触发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975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发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触发器等电动工具上装载的触发开关,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根据设于机壳外部上操作部的滑动操作能对装设于此机壳内的开关机构进行开关操作,同时具有散热板的触发开关。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触发开关的开关电路已知有例如特开平11-14454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具体地说,这是基于与操作杆牵引连动的滑动件来进行马达转动的控制的,当操作杆处于脱开状态时马达制动器用开关接通。而在马达短路时此制动器起作用,当操作杆退回,马达制动器用开关断开,电源开关接通而给滑动电路基板、马达与发光二极管供电。此外,操作杆回拉时可以控制马达的转速增大,接通短路用开关而保持马达的高速转动。
但是上述开关电路在电源开关与短路开关成通/断时,通常开关元件成为可控制状态。因而,当电源开关或短路开关通/断时,由于是开关元件控制通/断,电源开关或短路开关的接点间会产生电位差,于是电源开关或短路开关在通/断时会发生火花,增大了接点磨耗而不能期望获得充分的寿命。
此外,随着电源开关的接通,马达的转动与LED的点亮同时进行,因而要在马达转动之前使LED点亮,就需在电源开关之外加设与之独立的辅助开关,这样就会因部件的增设而提高价格,除此之外,部件的增多地妨碍了小型化。再者,为了控制高速转动需要接通多个开关,也就会使电路复杂和提高成本。
还有,作为谋求确保高防尘性和薄型化的这类制品,已知例如有特开2003-109451号公报所示的。这种触发开关是将开关机构组装到箱状机壳内部,而将从外部进行开关操作的操作轴突出到机壳之外,在此操作轴的外侧端部上安装触发器,同时将控制元件的端子以压入状态基本上无间隙地贯通小的通孔,作为粉尘难以进入的结构提高了防尘性。
再于导热性良好的形成L形的金属制散热板将上述机壳以铆钉作整体式固定而覆盖此L形,以吸收控制元件的发热而进行散热。在此机壳上部安装着以一端为支点作倾斜转动的转换杆,借助此转换杆可以设定马达的正反转动与中立的断开状态,但为了防止破损此转换杆,要使得即使在转换杆中立时引入触发器也不影响触发器的触发器止动件一部分,将转换杆构造成可变换到任何一侧。此外,因接点接通时必然发生跳动而用于停止电动工具的马达转动的制动器接点已与往复运动机构独立设置,用以防止其耗损。
但是在上述触发开关中,散热板由于形成L字形,当把它配置于电动工具等无宽裕的狭窄空间内时,散热方向便限于一侧,当上升到一定温度以上时,温度加速上升的结果就会使得仅仅是散热板这一侧的空间内的温度上升,从而在握持电动工具的处所就会有给人以不舒适感的问题。
另外,用于从外部进行开关操作的操作轴是突出到机壳的外方的,由于触发器是安装到操作轴的外侧轴部上,当此操作轴滑动时,尘埃就会从滑动轴和支承此滑动轴的支承部件的间隙侵入开关机构内部,成为操作不良的原因。
再有,用于即使在转换杆中立时引入触发器也不影响触发器的触发器止动件一部分而让转换杆取可变换到任何一侧的结构,其原本的目的是在变换杆中立脱开时触发器不能工作,但这会有安全机构不能起作用的问题。还由于使制动器接点与往复运动机构分别设置,也会有增多部件个数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既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以简洁结构抑制通/断时跳动的触发开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触发开关,它在短路开关通/断时不会使开关的接点间产生电位差,同时能进行控制使在马达转动之前让LED点亮以在加工前照明加工对象,此外还具有能以简单方法进行高速转动控制的电路。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在将发热部件安装到开关机构外部且具有吸收从此发热部件所发生的热的发热板的触发开关中,使其具有即使设置于电动工具中也能均匀吸热的散热装置结构、遮断由外部操作时从运动的滑动轴与支承滑动轴的支承部件二者的间隙进入尘埃的机构,能经受在激烈振动的严酷条件下使用具有耐振动性且提高了马达制动器性能的开关机构。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取通过使散热装置紧致化而使开关本身小型化的同时,在转换马达转动方向的转换杆中立时可不给杆中心轴增加负荷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触发开关是使具有滑动电路基板且根据设于机壳外的操作部的滑动操作对设于此机壳内的开关机构进行开关操作的触发开关中取下述结构,上述开关机构整体化的具有根据操作部的操作引入量使加压部件沿往复运动型的转换杠面上滑动以进行开关通/断的电源供给控制部,将具有2个短路接点的可动接触片在以2个弹簧夹持的状态下驱动的马达制动器与控制元件短路部、通过使平行设置的多个滑动件于滑动电路基板的滑动接触件上滑动以控制供电和控制控制元件而进行马达转动控制的速度控制部,上述马达制动器以及控制元件短路部能使设于该可动接触片上的2个短路接点在反抗该弹簧加载力的状态下桥接短路端子片的接点而能形成电连接,同时在增加该操作部的操作引入量的任意时刻使该控制元件成为短路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就可抑制接点通/断时的跳动,此外,通过弹簧的加载确保接点接触压力在一定值以上的短路接点机构与跳动少的制动器接点机构能够共用,可以获得稳定的接触状态。
上述开关机构最好具有与马达串联连接的电源开关,通过该电源用开关与该马达串联连接的开关元件,与该开关元件并联连接的短路开关,使该马达停动的马达制动器开关,驱动该开关元件的驱动部,在操作部引入时将电压供给该开关元件的栅的控制开关以及在引入操作部时将直流电源供给该驱动部的辅助开关组成的开关电路,在该操作部引入时接通该辅助开关给该驱动部供电,接通控制该电源用开关给该马达供电,在操作部引入时控制接通该控制开关时通过电阻的电压进行控制以供给该开关元件的栅,使该控制开关的导通状态处于直接供给直流电源的位置,通过给该开关元件的栅直接供给直流电源使该开关元件成为100%导通状态,同时再控制该短路开关接通,使该电源开关,该短路开关,该马达制动器开关,该控制开关以及该辅助开关五者与该操作部连动工作。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使开关在无电位差状态下接通,就能使两开关的接点间发生的火花极少而可延长接点的寿命。
在该辅助开关接通时由电源给发光装置供电。根据这种结构,能在马达转动之前使LED点亮,这在用于电动工具中时能在马达转动之前照明被切削件,有利于方便地定位。
此外,构成该辅助开关与控制开关的滑动件最好用一个开关滑动件。由此可减少部件数而能使开关小型化。
再有,该开关机构中最好构造成具有输出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输出装置,根据操作杆的操作情形输出预定操作信号的操作信号输出装置,与马达串联连接进行马达转动控制的开关元件,将来自该基准信号输出装置的基准信号输入一方的输入端子同时将来自该操作信号输出装置的操作信号输入另一方输入端子而比较此输入的信号将预定的控制信号供给开关元件由此进行开关元件通/断控制的比较器等组成的开关电路,该操作信号输出装置具有在电源与接地之间串联连接着电阻Ra、可变电阻Rc、电阻Re,与该可变电阻Rc并联的连接电阻Rb;跨于可变接触件与滑动接触件之上进行电连的转动控制滑动件,而在该可变接触件的开始位置与转动控制滑动件上所连接的电阻Rd的输出侧之间则是有高速转动用开关。
这样,由于能通过只是1个开关的通/断来设定高速转数,故可提高对电动工具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可减少开关1个份额的成本。还可以简化滑动电路基板的布线而能降低开关的组装工时数。
再有,最好在覆盖该机壳的盖的外侧侧面上形成收纳控制元件的控制元件配置部,同时配备覆盖遍及此盖与机壳外侧面的散热板。借助这种结构,在把发热体控制元件收纳到机壳外侧上时,能在包含此控制元件的盖上按覆盖机壳的大小形成平面接触的散热装置,而能由此机壳外侧的大致整个周边吸收控制元件的发热以求吸热与发热的均匀化。
也可以在覆盖该机壳的盖的外侧侧壁面上形成收纳控制元件的控制元件配置部同时只覆盖控制元件所在的盖的外侧面的散热板。这样就能不增大散热板的体积而使开关小型化。
最好在基于该操作部的滑动操作进行滑动的滑动轴上设置多个密封件,以防尘埃进入开关机构内部。这样,通过外侧的密封件防止体滑动轴的滑动而进入的尘埃,还通过内侧的密封件防止潜在外侧密封件上而脱出的尘埃进入,这样就能大致全面地防止了尘埃的侵入。
最好取这样的结构使构成该机壳内部开关机构的滑动电路基板在组装时能沿该盖内侧侧壁面导向,而在该滑动电路基板的接合部上通过结合上弹簧而同构成开关机构的接触片上所设的凸部电连。
也可取这样的结构;在覆盖该机壳的盖的外侧侧壁面上形成收纳控制元件的控制元件配置部,同时把该控制元件配置部中收纳的控制元件附于外面。这样就能以一种形状对应用户的广范围需要。
此外最好在该开关机构中具有以设于中央位置的杆中心轴为支点使马达的转动变换到正转、反转、中立脱开的转换杆,在中立脱开的状态时,设于该转换杆上的杆突起在为设于开关主体侧的杆止动突起与设于该操作部的触发器止动部夹持的状态下制止该操作部的滑动操作,同时在该操作部沿操作方向运动时,通过设于该转换杆的杆突起与设于主体侧的杆止动突起接触,制止对该杆的中心轴加力。由此,在转换杆中立脱开时,触发开关能在进行操作的同时起到安全机构的作用。


图1是示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发开关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触发开关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明图1所示触发开关的滑动操作件的透视图。
图4A是示明图1所示触发开关的盖卸除后开关机构布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4B是示明图4A中所示开关机构的滑动电路基板的平面图。
图5A是示明图4A中所示开关机构的滑动电路基板的布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5B说明设置于滑动电路基板的凸部上的弹簧的状态。
图6A是示明上述开关机构中转换杆的工作原理的侧视图。
图6B是以上述转换杆为中心示明开关机构的侧视图。
图6C是示明上述转换杆安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示明此转换杆的前端接触接点时开关机构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A与8B分别是示明此转换杆与滑动轴的滑动头两者关系的侧视图与平面图。
图9A是示明上述开关机构中马达制动器短路部与负电源供给端子板以及正电源供给端子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9B是示明上述马达制动器短路部与负电源供给端子板以及端子板的关系的平面图。
图10A是示明上述马达制动器短路部与负电源供给端子板的接点两者接触状端的侧视图。
图10B是示明上这马达制动器短路部与负电源供给端子以及端子板的各接点的接触状态的平面图。
图11A与11B分别是示明上述马达制动器短路部的接点与正电源供给端子板以及端子板接点的接触状态的侧视图与平面图。
图12是示明此触发开关的转换操作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示明此转换操作部的平面图。
图14是以剖面示明此转换操作部的侧视图。
图15是示明此开关机构中马达与包含开关元件的开关之间关系的等效电路图。
图16是此触发开关的电路图。
图17说明此滑动电路基板的接触件状态与开关滑动件的移动。
图18说明此滑动电路基板的接触件状态与开关滑动件的移动。
图19说明此滑动电路基板的接触件状态与开关滑动件的移动。
图20说明此滑动电路基板的接触件状态与开关滑动件的移动。
图21是示明上述马达控制状态的曲线图。
图22是由上述转动控制滑动件进行开关元件控制的电路图。
图23是示明一个开关下的高速转动时可变状态的曲线图。
图24是由上述转动控制滑动件进行转动控制时的电路的均衡电路。
图25是由上述转动控制滑动件进行转动控制时的电路的均衡电路。
图26是由上述转动控制滑动件进行转动控制时的电路的均衡电路。
图27是示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发开关的侧视图。
图28是示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发开关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

本发明的触发开关的实施形式。
在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发开关10如图1与2所示具有形成纵长箱状,在内部组装着开关机构,在上部位置设有传递外操作部11的操作的滑动操作件12且于侧面开口的机壳13;封闭机壳13侧面的开口面,使滑动电路基板装载于内侧壁面上且在外侧具有设置控制元件(以下为FET)14的FET配置部16的盖17;能用手指操作的操作部11;位于机壳13顶面的进行马达转动转换的转换操作部18;设于机壳13与盖17外周面上形成大致コ字状的散热板19。
盖17如上所述封闭机壳13侧面的开口面且在内侧壁面上设置滑动电路基板76,同时在外侧具备形成有用来设置FET14的凹部的FET配置部16,而在此FET配置部16上部位置中制备有支承滑动操作件12的滑动轴21作自由滑动的半圆筒形的轴支承片61b。在该FET配置部16的凹部中配合有用来以螺30固定FET14的矩形螺母(参看图2)。此外,在该FET配置部16的前端侧形成有导引FET14的导引线14a的导引线导引部16a。当FET14装载于此FET配置部16时,它的面与盖17的侧壁面成为同一面。这就是说,在FET14装置于FET配置部16中的状态下安装散热板19时,成为FET14的面与该散热板19的内壁面直接接触的结构。
散热板19为覆盖盖17的侧壁面与机壳13的侧壁面形成大致的コ字状,此散热板19的与连接部19a连接的一方面的19b则直接接触收纳于FET配置部16中的FET14的表面,且形成覆盖住盖17的侧壁面的大小。与连接部19a连接的另一方的面19c则形成覆盖住机壳13侧壁面的大小。于是来自与FET14直接接触的面19的热直接扩散给覆盖盖17的面19b,同时经连接部19a扩散到覆盖机壳19的侧壁面的面19e,于是从FET14发出的热均匀地发散。还由于散热板19覆盖盖17的侧壁面以及机壳13的侧壁面,因而机壳内收容的开关机构的构成要素例如端子板29(参看图2)发生的热也经过机壳13于面19c上扩散。
上述滑动操作件12是用来形成开关机构的,构成为能通过操作部11的操作,由一种滑动操作来进行给马达供电;对应于操作部11的操作情形时马达转速控制;根据操作部11的操作情形,在到马达的电路短路时供电以及在马达停转时使马达的电源电路短路这样四种功能。此操作部11即所谓触发器,形成椭圆柱状体,于侧壁上形成握持部11a、于此握持部11a的相反侧形成与滑动操作件12的滑动轴21配合的轴配合部11b,而在顶部则形成有长方体形的触发器止动部45。此触发器止动部45是在转换操作部处于中立点时用来制止操作部11的引入的,这将在以后说明。
滑动操作件12如图2与3所示,构造成设有由形成棒状在自由端部可安装操作部11的滑动轴21,与滑动轴21的基部侧侧面壁上平行设置的2个滑动件即转动控制滑动件22a以及开关滑动件22b组成的对马达转速进行控制的速度控制部23,而在此速度控制部23的下部位置中设有进行马达短路与控制元件短路的马达制动器与控制元件短路部24,在速度控制部23的相反侧面壁上则设有对控制马达的FET进行供电的转换杆26作通/断控制的电源供给控制部27。
由速度检测部23、马达制动器与控制元件短路部、电源供给控制部27驱动的以导电性金属部件形成的端子板如图2所示,由端子板29,正电源供给端子板28,控制元件连接端子板31,负电源供给端子板32,控制元件连接端子板33这样五种接触板构成。
该正电源供给端子板28如图2所示,构成为具有由导电性部件形成使细长板件的顶部沿正交方向弯曲的舌状,为转换操作部18所用的转换接点中的第一转换接点34,在此第一转换接点34的下部位置处还具有沿此舌状第一转换接点34方向形成突起状的凸部36,在此凸部36的顶点上则配合有用于与滑动电路基板76的第一接触弹簧结合部66(参看图4B)接触的第一接触弹簧37。此外,此凸部36的下部位置处构造成设有用来与滑动操作件12的马达制动器与控制元件短路部24的短路接点81a对接的马达制动器用接点38。此马达制动器用接点38的下部位置构造成具有连接二极管39一方端子的二极管连接部41a,在此二极管连接部41a的横向上具有相正交方向弯曲面与外部端子连接的连接部42。
端子板29如图2所示,构成为具有由导电性部件形A,将矩形板件形成大致S字形的以其顶部沿正交方形弯曲成舌状,为转换操作部18所用转换接点中的第二转换接点42,而此第二转换接点42的下部位置具有在形成有大孔洞的一方端部上的转换杆止动部43,在止动部43则成为构成上部空间成为大致コ字状的电源供给控制部的转换杆的往复运动支点。此转换杆止动部43的下部位置中则成为于相互相对位置处设有短路接点44与马达制动器接点46的结构。在这两个接点即短路接点44与马达制动器接点46的下部位置处成为设有连接二极管39另一方端子的连接部41b。
控制元件连接端子板31如图2所示,由与电性部件形成,使板部件形成大致コ字状的顶部凸出而形成凸部50,在此凸部50的顶点上成为配合有用于同滑动电路基板76的接点接触的第二接触弹簧47的结构,而其相反一侧的端部弯曲成为设有与控制元件FET的栅连接的连接部48。
负电源供给端子板32如图2所示,由导电性部件形成,将矩形板件的上部弯成U字形,在此弯曲的自由端部侧设有接点49,而在弯成U字形的底部位置设有舌片的中间连接部51,此中间连接部51上连接控制元件FET的源,形成在弯成U字形的弯曲位置处突出的凸部52,在此凸部52的顶点处成为与用来接触滑动电路基板76的接点接触的第四接触弹簧53相配合的结构。然后,下端部成为沿正交方向弯曲设有与外部端子连接的连接部54。在此连接部54上连接着负电源。
控制元件连接端子板33如图2所示,由导电性部件形成,将矩形板件的上端朝正交方向弯曲,在此弯曲端部上形成用于供电的电源接点56,从设有与电源接点56的沿正交方向弯曲的位置处突出形成了凸部57,在此凸部57的顶点处构成了用于与滑动电路基板76的接点相接触的第三接触弹簧58相配合的结构。此下端部沿着与电源接点56相反方向弯曲,成为形成与控制元件的漏相连接的连接部59。
取上述这种形状的五种接片收容于机壳13中。首先从机壳13的开口面观察时,在形成开关机构的空间的底部中央位置处,端子板29是在使第二转换接点42朝上部方向,使转换杆止动部43相对于底部朝垂直方向,使相对的短路接点44与马达致动器接点46朝相互相对的水平方向,在最下部位置处使连接部41b朝开口面方向的状态下配置。
在取上述配置的端子板29的靠右侧位置处,正电源供给端子板28按照第一转换接点34朝上部方向,凸部36朝开口面方向,凸部36的下部位置的马达制动器接点38朝左向的空间方向,在最下部位置与外部端子连接的连接部42朝开口面方向的状态配置。
相对于开口面靠最左侧的底部位置处,控制元件连接端子板31按照使凸部50朝开口面方向,使最下部的连接部48朝开口面方向的状态配置。在这样配置的控制元件连接端子板31的上方向位置处,控制元件连接端子板33按照使电源接点56朝上方向,凸部57朝开口面方向,连接部59朝开口面方向的状态配置。
在这样配置的控制元件连接端子片33的内侧位置处,负电源供给端子板32按照接点49朝内侧方向,凸部52朝开口面方向,使中间连接部51同样朝开口方向,使与外部端子连接的连接部54朝开口面方向的状态下配置。
前述滑动轴21构造成可滑动自由地支承于由机壳31与盖17构成的支承片61a、61b之上,在此支承片61a、61b上设有能空置一定间隔配备2个密封件62a、62b的密封件收纳部63a、63b。在支承片61a的外侧整体地形成有取长方体状的杆的止动突起40。此杆的止动突起40用来在后述的转换操作部18处于中立点时来制止操作部11的引入。
滑动轴21的前端暴露于外部可安装操作部11。在超过第一个密封件62a时即使会有来自滑动轴的尘埃侵入,但超过第一个密封件可侵入第二个密封件62b内部的尘埃便会为此第二个密封件62b阻止。这就是说,滑动轴21从其暴露的部分起到第一个密封件62a处附着有大量尘埃,通过轴而侵入内部,由此第一个密封件62a便减少了尘埃的侵入。这种减少了的尘埃虽可侵入到尘埃滞留处,但由于这第一个密封件62a使尘埃减少了,在极少数间隙中的尘埃滞留处就难以再有尘埃侵入,而在第二个密封件62b附近,与开关外部比较时,尘埃量就非常之少,于是此第二个密封件62a差不多就能完全阻止尘埃的侵入,从而不会发生因有尘埃落到内部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
电源供给控制部27如图2、3、6A~8A所示,根据滑动操作件12的滑动轴21的压入情形对给马达供电的电源开关进行通/断控制,转换杆26由长尺寸的导电性部件形成,在其一方端部设有用于供电的接点77,而另一方端部则弯曲成为配备有朝短尺寸方向突出的一对导向片78a、78b。这样的转换杆26使导向片78a、78b之间的板件配合到端子板29中具有的经切开形成的转换杆配合部43中,在将后方的导向片78b为板簧79夹持的状态下安装。此转换杆26的接点77于断开(OFF)时同机壳13中所设控制元件连接端子板33的电源接点56成位置相对关系。
按以上所述配置了转换杆26,在如此配置转换杆上面装载滑动操作件的滑动头25(参看图3)。滑动头25于内部装设有弹簧,能保持于经常加载的状态下。这就是说,此滑动头25当配置于转换杆26的上表面上时,便成为给转换杆26的上表面加载的状态。然后,当不操作滑动操作件12时,由于处于为弹簧牵引的状态,滑动头25的位置在转换杆26的导向片78b的附近,成为接点77朝向上方向的状态,亦即离开电源接点56的状态。
在上述状态下,滑动操作件12引入后滑动轴21移动,如图27所示,与该滑动轴21连动的加压部件滑动头25便沿转换杆26的上表面滑动并移向接点77。这样,滑动头25通过弯曲部分时,当载乘到此只是弯曲部分才倾斜的上表面上时便返回到水平方向,接点77便与电源接点56接触。由此形成了给马达(未图示)供电的体系,然后通过速度控制部23的控制可控制马达的转速。
速度控制部23如图2~5A所示,包括滑动件部64,它具有与滑动操作件12连接而与滑动操作件12连动的转动控制滑动件22a与开关滑动件22b;滑动电路基板76,它收纳于机壳13中且具有用来与有着与第一接触弹簧37结合止动的凸部36的正电源供给端子板28,有着与第二接触弹簧47结合止动的凸部50的控制元件连接端子板31,有着与第三接触弹簧58结合止动的凸部57的控制元件连接端子板33,有着与第四接触弹簧53结合止动的凸部52的负电源供给端子板32这四个第一~第四接触弹簧37、47、58、53分别电连的第一~第四接触弹簧结合部66、67、68、69,此外还具有用来与随滑动操作件12连动的滑动件部64的转动控制滑动件22a以及开关滑动件22b作弹性接触的滑动接触件71、可变接触件72、控制接触件73、辅助接助件74。
这里的正电源供给端子板28,控制元件连接端子板31,负电源供给端板32以及控制元件连接端子板33已于前面描述过,故略去其结构内容,此外它们在机壳内的配置关系也是说明过的,同样略去这方面的描述。
滑动电路基板76,其表面上装设有电路元件,背面上具有第一~第四接触弹簧结合部66、67、68、69,与滑动件部64滑动的滑动接触件71,可变接触件72,控制接触件73,辅助接触件74,结合到盖17的内侧侧壁面上,而在盖17安装到机壳13上时,机壳13侧的第一~第四接触弹簧37、47、58、53成为与第一~第四接触弹簧结合部66、67、68、69相结合的状态,同时滑动接触件71,可变接触件72,控制接触件73,辅助接触件74则以赋予转动控制滑动件22a以及开关滑动件22b以弹力的状态下触合。
这样,通过全部以相互接触的状态进行了电连,且在能简化组装的同时通过在其间安装弹簧,就能保持在强振动下的稳定接触状态。
滑动件部64构造成,将转动控制滑动件22a与开关滑动件22b平行并列地配置,此转动控制滑动件22a与开关滑动件22b是弹电性部件而由细长板件形成,将为使整体成为弓形而形成的而侧端部形成双股形状,将形成此双股形状的前端部向上弯曲后再朝下弯曲形成接点,在中央位置开口而同从底部突出的凸出配合。此外,将设于此中央位置处孔的两侧端部弯成直角以防疲劳或减弱弹力。
取上述结构的滑动件部64中,滑动操作件12反抗回位弹簧由操作部11操作后,转动控制滑动件22a与开关滑动件22b接触滑动电路基板76的滑动接触件71,可变接触件72,控制接触件73,辅助接触件74,这种接触状态与电源供给控制部27的电源开关的接通(ON)状态相关联,对于马达可控制转动率从0%到100%,当马达的转动率为100%时,操作马达制动器与控制元件短路部24来控制短路状态,可给马达供给100%的电源。
马达制动器与控制元件短路部24如图2~4A、图9A~11B所示,于矩形框状的可动框78内安装仍形成矩形框状的滑动框79,在其内部于接点支承弹簧83保持状态下安装具有两个短路接点81a、81b的可动接触片82,可动框78能从与此接点支承弹簧83的相反方向将滑动框弹簧84安装到滑动框79的内壁面上。
滑动框79构造成,在其上面结合到设于可动框78内周壁面一部分中的滑动框导沟86中,设有可动的配合爪87,而由接点支承弹簧83沿一个方向接合的可动接触片82则设有能反抗施加给短路接点81a、81b的压力而运动的可动接触片导沟88。
在由上述结构组成的马达制动器与控制元件短路部24中,首先在图9A与9B所示状态下,当揿压滑动操作件12后,所连接的马达制动器与控制元件短路部24的可动框78也按相同方向运动,而可动接触片82的短路接点81a、81b则朝负电源供给端子板32方向移动。然后如图10A与10B所示,再次揿压滑动操作件12,可动接触片82的短路接点81a与负电源供给端子板32的接点49接触,短路接点81b与端子板29的短路接点44a接触。在此状态下再次按动滑动件12a后,可动接触片82在滑动框79内反抗接点支承弹簧83的加载力,只有可动接触片82留在其位置上,而滑动79本身便沿压迫滑动操作件12的方向运动,成为图10A与10B中所示位置关系。这就是说,在接点(81a与49、81b与44)相互接触状态下,通过接点支承弹簧83施加加载力而在此状态下保持接点的接触,从而这样的接点状态成为极其良好的关系。
其次,在滑动操作件12为回位弹簧15牵引到初始位置时,如图11A与11B所示,与可动框连动,滑动框79的可动接触片82的短路接点81a、81b朝正电源供给端子板28方向移动,由此,可动接触片82的接点81接触端子板29的马达制动器接点46。然后在接点(38与81a、46与86)相互接触状态下,再移动可动框78,通过压迫滑动框弹簧84,滑动框79本身为配合到滑动框导沟86中的配合爪87导引而运动,在滑动框弹簧84施加加载力的状态下保持接点相互接触。
为了从上述操作下解脱出,设于可动接触片82上的接点81a、81b具有使控制元件短路而让马达100%转动的功能以及使马达间短路而将制动器作用到马达上的制动功能,从而成为具有接点跳动少的桥接机构且具有短路接点与制动器接点功能,可以减少部件的结构。
转换操作部18如图12~14详示,构造成在形成扇状的杆件98的前端部分突出形成有捏柄89,而在与此捏柄89相分开的位置处相连续地挪开一段距离则有形成半圆柱形的变换端子部91,在杆件98与转换端子部91的接合点下部方向则突出形成杆件中心轴85。在此杆件98的前侧的捏柄89的相反侧则有前端带圆弧形的杆件突起80。
转换端子部91是使2个连接片97a、97b按八字形配合两转动的代替接点连接的,通过对正电源供给端子板28的顶部上所设的第一转换接点34,端子板29的顶部上所设的第二转换接点42,第二转换端子板92的臂部的底部上所设的第三转换接点93,第二转换端子板92的臂部的自由端部上所设的第四转换接点94以及第三转换端子板90的顶部上所设的第五转换接点96这五个接点,经转换接触2个连接片97a、97b,控制马达的正转与反转。
设于杆件98与转换端子部91接合点处的杆件中心轴85配合到机壳13的中心孔20中,成为转换端子部91的转动中心。此转换端子部91中具有与形成八字形的连接片97a、97b配合的孔95a、95b、95c、95d,而在连接上述孔(95a与95b、95c与95d)的中心位置处所设的孔中则配合有弹簧100,由此形成能对连接片97a、97b的中心位置经常加载的结构。
上述两个连接片97a、97b具有将形成细长的两端依相同方向作大致垂直弯曲而成的配合凸部101,这种配合凸部101相反侧的表面则形成与接点(第三转换接点93与第二转换接点42,第五转换接点96与第一转换接点34或第二转换接点42与第五转换接点96,第四转换接点94与第一转换接点34)接触的接触面,设于两端的配合凸部101侧的中心位置获得弹簧100的加载力,而成为能时时朝接点方向压迫接触面的结构。
取上述结构的转换操作部18在用于将杆件98的捏柄89依一定方向运动后,连接片97a便连接第三转换接点93与第二转换接点42,而连接片97b则连接第四转换接点94与第一转换接点34。
再如图13与14所示,当杆件98处于中立点时,杆件98的杆件突起孔便成为夹持在操作部的触发器止动部45与主体侧的杆件止动突起40之间。在此状态下,依箭头A示向(引入方向)移动操作部(触发器)11,则即使是触发器止动部45的前端压迫杆件突起80,也将接触本体侧的杆件止动突起40而能制止杆件98的运动。因此,当杆件98处于中立点,在把压力沿操作部11的箭头方向施加时,此压力也不会直接加到杆件中心轴上,而能避免给杆件中心轴85造成破损等故障。
下面参考图15所示等效电路来说明上述开关机构,设有马达制动器用的马达制动器接点46、38,将安装了短路接点81a、81b的可动接触片82收纳于可动框78内以能与弹簧83、84一起移动,通过安装在操作部11中的滑动操作件12中所设的回位弹簧15和滑动框弹簧84的加载,使设定于可动接触片上的短路接点81a、81b与马达制动器接点46、38作桥接接触。
此外,压入操作部11后,与操作部11连接的滑动操作件12也成为可动的,在达到一定程度的操作量后,安装在可动接触片82上的短路接点81a、81b便同用于使控制元件(FET)14的漏与源短路的端子板29的短路接点44和负电源供给端子板32的接点49作桥接接触,而能将电源电压100%施加给马达。这时通过可动框78内接点支承弹簧83的加载,能将接点接触压力保持到一定值之上。
如上所述,不论是压迫滑动操作件12或是将其引入时,由于一对接点81a、81a是在施加弹簧加载力的状态下保持接触状态,因而即使使之振动也能保持这种接触状态。
再有,具有上述结构的开关机构,其触发开关中的开关电路通过滑动电路基板76上所设控制开关与辅助开关控制,对能给马达供电的电源用开关以及对短路开关进行控制,由此来进行马达的转动控制。
此开关电路用于构成上述开关机构,且构造成能通过操作部11的工作以一种滑动操作进行给马达供电,根据操作部11的操作情形控制马达的速度,根据操作部11的操作情形使通向马达的电路短路后再供电以及在马达停动时使马达的电源电路短路这样四种功能。
具有这类功能的本发明的开关电路,如图6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滑动电路基板76,开关元件FET,马达M,回流用二极管D,短路用开关SW2,电源开关SW1,马达制动器开关SW5,电源E,构成发光装置的发光二极管LED以及电阻R。
滑动电路基板76的端子V+与端子V-之间串联地连接着马达M。电源用开关SW1与开关元件FET,与它们并联连接着串联连接的二极管D与短路开关SW2,还连接着串联连接的马达M,电源开关SW1,开关元件FET和与它们并联的电源E以及马达制动器开关SW5。此外,端子V+与端子V-之间具有串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ED与电阻R。
在滑动电路基板76的内部。于供给电源E的端子V+上连接辅助开关SW4,于其输出侧连接控制开关SW3,通过电阻R3连接端子G而与开关元件FET的栅连接。
电源开关SW1如参照图6A~8A所说明的,是通过使滑动操作件12的滑动来25于电源供给控制27的转换杆26的表面上滑动,而进行通/断的开关。
短路开关SW2的参照图9A~11B所说明的,是马达制动器与控制元件短路部24的可动框78中所设可动接片上具有的2个短路接点81a、81b的公共通路接触开关。
控制开关SW3如图17所示,是根据跨接在第一与第二接触件75a、75b与控制接触件之间以进行运动的开关滑动件22b的运动情形进行通/断的开关,开始时接通经过电阻R2的开关面接通开关元件,在马达进入高速转动时接通短路状态,将电源电压供给开关元件FET的栅。
辅助开关SW4如图14所示,是根据跨接在辅助接触件74与控制接触件73之间的进行运动的开关滑动件22b的运动情形而进行通/断的开关,对给滑动电路基板的供电进行控制。
马达制动器开关SW5是马达制动器以及控制元件短路部24的可动框78中所设可动片82上具有的2个短路接点81a、81b对马达制动器接点46、38作公共通路接触时接通的开关。这就是说,通过操作部11中所设滑动操作件12上安装的四位弹簧15与滑动框弹簧84的加载,使可动接触片82上安装的短路接点81a~81b对马达制动器接点46、38作公共通路接触,让马达M间短路施加制动器的状态。
下面说明取上述结构的开关的操作。
(1)首先如图17与21所示,开关滑动元件22b由于位于跨于控制接触件73上的状态,如图16所示电路情形,辅助开关SW4保持接通状态。此时由于操作部11没有被牵引,马达制动器开关SW5接通,马达M在制动器作用下。
(2)在此状态下,牵引触发器(操作部11),于是马达制动器开关SW5断开,如图18与21所示,开关滑动件22b连动,比第一接触件75a设定得更长的辅助接触件74与控制接触件电连接,辅助开关SW4接通。辅助开关SW4接通后,如图16所示,由电源E给发光装置发光二极LED管供电,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此时由于与接触件75a不接触,控制开关SW3仍旧断开。当牵引触发器,电源开关SW1接通。
(3)触发器牵31后,如图19与21所示,开关滑动件22b连动,通过使控制接触件73与第一接触件75a电连,控制开关SW3与端子A侧连接而接通。当控制开关SW3接通后,在图13所示电路中,来自电源E的电压通过辅助开关SW4,经由控制开关SW3的第一接触件75a再经电阻R2输入开关元件FET的栅,使开关元件导通。然后再牵引触发器,牵引连动的转动控制滑动件22a,控制马达M的转动。这将于后面参看控制马达M转动的示明于图22中的电路作说明。
(4)如图20和21所示,再次牵引触发器,在把马达M控制到最高转速时,与牵引触发器连动的开关滑动件22b与控制接触件73和第二接触件75b电连,使控制开关SW3短路(在图13中与端子B连接),给开关元件FET的栅供给电源电压,成为100%的导通状态。在此状态下,再次牵引触发器,使短路用开关SW2接通,对马达M进行高速转动控制。
这样,当电源开关SW1接通时,由于控制开关SW3断开,由于能在截断供给开关元件FET的栅的电压状态下接通电源开关SW1,因而电源开关SW1能在无电位差状态下接通。此外,当接通短路用开关SW2时,电源电压供给开关元件FET的栅,由于在100%导通状态下能接通短路开关SW2,因而仍可在无电位差状态下接通。
图22示明用以基于与触发器牵引连动的转动控制滑动件进行马达转动控制的开关电路,它具有输出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输出装置的三角波振荡电路TWOC;根据操作杆的操作情形输出预定操作信号的操作信号输出装置;将基准信号输出装置的基准信号输入一方的输入端子(正侧输入端子),将操作信号输出装置的操作信号输入另一方的输入端子(负侧输入端子)比较可输入的信号将预定的控制信号供给上述开关元件,通开关元件FET进行通/断控制的比较器COMP。
上述操作信号输出装置具有在与电源E连接的端子V+与端子V-之间串联连接的电阻R5(Ra)、电阻R6(Rc)、电阻R7(Re),与电阻R6(Rc)并联地设有可变接触件72,同时设有转动控制滑动件22a以跨接可变接触子72与滑动接触子71,通过与滑动接触子71连接的电阻R12(Rd)与比较器COMP的负侧输入端子连接。此负侧输入端子经开关SW6连接于电阻R5与电阻R6之间。
比较器COMP的正侧输入端子输入三角波振荡电路TWOC的三角波信号(基准信号)。比较器COMP的输出端子与端子G连接,与开关元件FET的栅连接,将控制信号供给开关元件FET。
转动控制滑动件22a如图4、5与17所示,是在速度控制部23中控制马达的转动的,它与开关滑动件22b一起连动,配置成跨接滑动接触件71与可变接触件72。根据滑动操作件的牵引情形,沿可变接触件72之上滑动使电阻值改变,由此来检测马达的转动。
开关SW6是在马达高速转动时起作用的开关,由于在低速转动时可变接触件72成为短路状态,因而即使开关接通或断开也不会影响转动操作。这一点可通过应用后述的等效电路的图25计算出的输出电压V′为可变的予以证明。
图21是由转动控制滑动件22a,滑动接触件71与可变接触件72构成的电路成等效电路,它具有在电源V与接电间串联的电阻Ra,可变接触件72即可变电阻Rc以及电阻Re,与可变电阻Rc并联地连接电阻Rb,跨接可变接触件72与滑动接触件71进行电连接的转动控制滑动件22a,而在可变接触件72的起始位置与电阻Rd的输出侧之间设有高速转动用开关SW6。
在取上述结构的开关电路中,当转动控制滑动件22a在可变接触件72的起始位置(图24中以圆内写有A的位置)时,如图25所示是马达低速转动时,此时不论开关SW6的通/断中哪种情形,转动控制滑动件都为短路状态,输出电压V′能如下式所示V′=Rb·Rc/(Rb+Rc)+Re/Ra+Re+Rb·Rc/Rb+Rc·V=(((Rb·Rc+Rb·Re+Rc·Re)/(Rb+Rc))/((Ra·Rb+Rb·Re+Ra·Rc+Rc·Re+Rb·Rc)/(Rb+Rc)))·V=((Rb·Rc+Rb·Re+Rc·Re)/(Ra·Rb+Rb·Re+Ra·Rc+Rc·Re+Rb·Rc))·V当转动控制滑动件22a在可变接触件的终点位置(图24中以圆内写有B的位置)时,如图26所示是马达高速转动时,通过开关SW6的通/断输出的电压有变化。开关SW6接通时的输出电压V′可以由下式表示V′=((((Rb·Rc·Rd)/(Rb·Rc+Rb·Rd+Rb·Rc))+Re)/(Ra+Re+(Rb·Rc·Rd)/(Rb·Rc+Rb·Rd+Rc·Rd)))·V=(((Ra·Rc·Rd+Rb·Rc·Re+Rb·Rd·Re+Rb·Rc·Re)/(Rb·Rc+Rb·Rd+Rb·Rc))/(Ra·Rb·Rc+Ra·Rb·Rd+Ra·Rc·Rd+Rb·Rc·Re+Rb·Rd·Re+Rc·Rd·Re+Rb·Rc·Rd)/(Rb·Rc+Rb·Rd+Rc·Rd))·V=((Ra·Rc·Rd+Rb·Rc·Re+Rb·Rd·Re+Rb·Rc·Re)/(Ra·Rb·Rc+Ra·Rb·Rd+Ra·Rc·Rd+Rb·Rc·Re+Rb·Rd·Re+Rc·Rd·Re+Rb·Rc·Rd))·V开关SW6断开时的输出电压V′能以下式表示,能以比接通时更高的速度转动V′=(Re/(Ra+Re+(Rb·Rc/(Rb+Rc)))·V=(Re/(Ra·Rb+Ra·Rc+Rb·Re+Rc·Re+Rb·Rc)/(Rb+Rc))·V=((Re·(Rb+Rc))/(Ra·Rb+Ra·Rc+Rb·Re+Rc·Re+Rb·Rc))·V这样,马达的转数就可以通过将输入到比较器COMP的负侧输入端子的因可变接触件72与电阻分压的电压同输入正侧输入端子的三角波信号比较进行控制。开关SW6如图23所示是能够以1个开关实现将一定的低速转动变为高速转动的。
这样,由于能以仅仅1个开关SW6的通/断用于设定高速转数,就能提高在电动工具中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可降低开关1个份额的成本。此外,由于能简化滑动电路基板的布线,也可减少开关组装的工时数。
图27示明第二实施例的触发开关。此触发开关的开关机构与转换操作机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而仅仅是散热板的结构相异,故就散热板作说明而略去其他部件的描述。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的散热板19A如图所示是由一块平坦的板件形成用以覆盖盖17的侧壁面,成为由螺丝30将其与控制元件(FET)14固定到一起的结构,此散热板19A内侧的表面与FET配置部16中收纳的FET14的表面直接接触,成为能将来自FET14的热均匀发散出的结构。这样,通过由一块平坦的板来形成散热板,就能不增大散热板的体积而使开关小型化。
图28示明第三实施例的触发开关。此触发开关的开关机构与转换操作机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只是外附控制元件(FET)的结构相异,因而只就这点进行说明而略去其他部件的描述。具体地说,本实施例的元件部102包括与设于盖门上的端子连接的引线103,在外附引线103的状态下连接的控制元件(FET)14以及使此FET的热发散的散热板19B。这样,由于能将FET取外附形式便增大了设计的自由度,即使是具有同一开关机构,转换机构的触发开关,也能灵活地适应用户的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触发开关,是使具有滑动电路基板且根据设于机壳外的操作部的滑动操作对设于此机壳内的开关机构进行开关操作的触发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关机构以下述部件整体化构成根据操作部的操作引入量使加压部件沿往复运动型的转换杠面上滑动以进行开关通/断的电源供给控制部,将具有2个短路接点的可动接触片在以2个弹簧夹持的状态下驱动的马达制动器与控制元件短路部、通过使平行设置的多个滑动件在滑动电路基板的滑动接触件上滑动以控制供电和控制元件而进行马达转动控制的速度控制部;而上述马达制动器以及控制元件短路部则能使设于该可动接触片上的2个短路接点在反抗该弹簧加载力的状态下桥接短路端子片的接点而能形成电连接,同时在增加该操作部的操作引入量的任意时刻使该控制元件成为短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开关,其中,上述开关机构包括由与马达串联连接的电源开关、通过该电源开关与该马达串联连接的开关元件、与该开关元件并联连接的短路开关、使该马达停动的马达制动器开关、驱动该开关元件的驱动部、在操作部引入时将电压供给该开关元件的栅极的控制开关、以及在引入操作部时将直流电源供给该驱动部的辅助开关组成的开关电路,在该操作部引入时接通该辅助开关给该驱动部供电,接通控制该电源用开关给该马达供电,在操作部引入时控制接通该控制开关对通过电阻的电压进行控制以供给该开关元件的栅极,使该控制开关的导通状态处于直接供给直流电源的位置,通过给该开关元件的栅极直接供给直流电源使该开关元件成为100%导通状态,同时再控制该短路开关接通,使该电源开关、该短路开关、该马达制动器开关、该控制开关、以及该辅助开关五者与该操作部连动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发开关,其中当上述辅助开关接通时,给发光装置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发开关,其中构成上述辅助开关与控制开关的滑动件采用一个开关滑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开关,其中,上述开关机构包括由输出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输出装置、根据操作杆的操作情形输出预定操作信号的操作信号输出装置、与马达串联连接进行马达转动控制的开关元件、将来自该基准信号输出装置的基准信号输入一方的输入端子同时将来自该操作信号输出装置的操作信号输入另一方输入端子而比较此输入的信号将预定的控制信号供给开关元件由此进行开关元件通/断控制的比较器组成的开关电路;而该操作信号输出装置包括在电源与接地之间串联连接的电阻Ra、可变电阻Rc、电阻Re,与该可变电阻Rc并联连接的电阻Rb;跨于可变接触件与滑动接触件之上进行电连接的转动控制滑动件,而在该可变接触件的开始位置与转动控制滑动件上所连接的电阻Rd的输出侧之间有高速转动用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开关,其中,在覆盖上述机壳的外侧侧壁面上形成有收纳控制元件的控制元件配置部,同时还包括覆盖遍及该盖与机壳的外侧面的散热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开关,其中,在覆盖上述机壳的外侧侧壁面上形成有收纳控制元件的控制元件配置部,同时还包括覆盖只是控制元件所在盖的外侧面的散热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开关,其特征在于,在基于上述操作部的滑动操作而滑动的滑动轴上设有多个密封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开关,其中,构成上述机壳内部开关机构的滑动电路基板在组装时由该盖的内侧侧表面导引,通过使弹簧结合到上述滑动电路基板的结合部中构成开关机构的接触片中所设的凸部,成为能进行电连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开关,其中,在覆盖上述机壳的外侧侧壁面上形成有收纳控制元件的控制元件配置部,同时使收纳于该控制元件配置中的控制元件具有外附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开关,其中,上述该开关机构包括以设于中央位置的杆中心轴为支点使马达的转动变换到正转、反转、中立脱开的转换杆;而在中立脱开的状态时,设在该转换杆上的杆突起在被设在开关主体侧的杆止动突起与设在该操作部的触发器止动部夹持的状态下制止该操作部的滑动操作,同时在该操作部沿操作方向运动时,通过设在该转换杆上的杆突起与设于主体侧的杆止动突起接触,制止对该杆的中心轴加力。
全文摘要
提供了能以简洁结构抑制接点通/断时跳动的触发开关,该开关机构整体化的具有根据操作部的操作引入量使加压部件沿往复运动型的转换杠面上滑动以进行开关通/断的电源供给控制部,将具有2个短路接点的可动接触片在以2个弹簧夹持的状态下驱动的马达制动器与控制元件短路部、通过使平行设置的多个滑动件于滑动电路基板的滑动接触件上滑动以控制供电和控制控制元件而进行马达转动控制的速度控制部,上述马达制动器以及元件短路部能使设于该可动接触片上的2个短路接点在反抗该弹簧加载力的状态下桥接短路端子片的接点而能形成电连接,同时在增加该操作部的操作引入量的任意时刻使该控制元件成为短路状态。
文档编号H01H9/54GK1819085SQ200610004579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9日
发明者加藤裕一, 稻垣功, 小脇悟, 增田慎一, 小松英行 申请人:佐鸟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