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452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凸出段的设计,可以提高使用寿命,并使连接型态较为灵活的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与图2所示,图1是以往现有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说明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的多数根端子顶抵多数个第二端的情形的剖视图。以往现有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器1,用于电连接一第一电路板21与一第二电路板22,并包括一公座单元11及一母座单元12。
该公座单元11,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21的绝缘公座111,及多数根电连接该第一电路板21的导电端子112。该导电端子112呈实质平行并相互间隔地插设置于该公座111中,且一端突伸出该绝缘公座111之外。
该母座单元12,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电路板22的绝缘母座121,及多数个分别电连接该第二电路板22的导电弹片组合体122。该绝缘母座121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二电路板22的贴合面123、一间隔并呈实质平行该贴合面123的开放面124、一连接该贴合面123与该开放面124的本体125,及多数个容槽126。该容槽126相互间隔形成于该开放面124,并沿一实质垂直该第二电路板22的第一方向延伸至该贴合面123,每一个容槽126供该相对应的端子112与弹片组合体122容置,该弹片组合体122嵌设置于该本体125中。
每一个弹片组合体122,具有二片相对向的弹片127,每一片弹片127具有一平贴该本体125的支撑部128,及一凸出部129。该凸出部129具有一连接该支撑部128的第一端130,及一反向该第一端130的第二端131。
该板对板连接器1有二种连接型态,第一种连接型态为该第二电路板22与该公座111位于该第一电路板21与该母座121之间,所述的第二端131恒朝该相对应的端子112夹紧,此时该第一、第二电路板21、22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d1。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第二种连接型态为该公座、母座111、121位于该第一、第二电路板21、22间,所述的端子112穿入时将抵住所述的第二端131,此连接型态可使该第一、第二电路板21、22的一第二间距d2大于前述的第一间距d1。但是上述的第二种接型态,所述的端子112穿入不容易,且容易造成所述弹片127损坏,而不实用。
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图3是说明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的一种连接型态,一电容被压制的情形的侧视图。若有一厚度大于该公座111的电容23或其它零组件(图中未示),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21上时,在实务上,仅能采用上述第二种连接型态(d2>d1),供电容23或其他零组件完全容置,且不受该第二电路板22压抵,但是前述的第二种连接型态存在有前述缺点,显然无法采用。
虽然该板对板连接器1能够电连接该第一电路板21与该第二电路板22,但是仍存在有以下缺失一、该凸出部129的主要变形受力点只有该第一端130,因此使用时间较久时,该弹片127容易弹性疲乏或断裂,导致有使用寿命较低的缺失。
二、在第二种连接型态中,所述端子112穿入不易,且容易造成该弹片127损坏。因此该板对板连接器1只适用于第一种连接型态,而且不适用于该大电容23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21上的情况,因而导致有连接型态固定的缺失。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板对板连接器,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板对板连接器,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板对板连接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具有可以提高使用寿命,而且连接型态较为灵活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用于电连接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该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公座单元及一母座单元;该公座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的绝缘公座,以及多数根电连接该第一电路板的导电端子,所述端子呈实质平行并相互间隔地插设置于该公座中,且一端突伸出该公座外;该母座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电路板的绝缘母座,及多数个分别电连接该第二电路板的导电弹片组合体,该母座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二电路板的贴合面、一间隔并呈实质平行该贴合面的开放面、一连接该贴合面与该开放面的本体,及多数个容槽,该容槽相互间隔形成于该开放面,并沿一实质垂直该第二电路板的第一方向延伸至该贴合面,每一个容槽供该相对应的端子与弹片组合体容置,其特征在于该弹片组合体嵌设置于该本体中,每一个弹片组合体具有二相对向的弹片,每一片弹片具有二段相互间隔并平贴该本体的支撑段,及一反向二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段的凸出段,该凸出段间隔该本体且位于该容槽中,每一端子沿该第一方向与一反向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择一插入所述凸出段间,所述凸出段可受该端子压迫形变相互配合恒夹紧该端子。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公座单元的所述端子沿一长方向,且沿一与该长方向垂直的短方向呈矩阵相互间隔设置,且沿该长方向设置有多数行,沿该短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列,该长方向与该短方向皆实质平行该第二电路板,该本体具有多数个沿该长方向相互间隔并沿该短方向延伸设置的纵壁,及多数个沿该短方向相互间隔并沿该长方向延伸设置的横壁,所述纵壁分别与所述横壁交错配合界定出所述容槽,所述弹片组合体的支撑段分别平贴于所述相对应的纵壁,每一弹片组合体还具有一连接所述支撑段并平贴于该相对应横壁的连接片。
前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中所述的母座单元的每一弹片组合体还包括一卡制片,该卡制片自该连接片邻近该第二电路板的一端,沿该贴合面弯曲延伸而出,并介于该贴合面与该第二电路板之间,每一片弹片还包括一连接所述支撑段的嵌入段,该嵌入段与所述支撑段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并平贴于该纵壁上,且该嵌入段具有一卡嵌于该相对应的横壁中的卡嵌部,该凸出段位于该嵌入段与该连接片之间,并可受该端子压迫形变相互配合恒夹紧该端子。
前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中所述的每一弹片的凸出段实质上呈U形,且具有一抵顶该端子的顶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公座单元及一母座单元。该公座单元,包括一公座,以及多数根呈实质平行并相互间隔地插设置于该公座中的端子。该母座单元,包括一母座,及多数个弹片组合体。该母座具有一本体,及多数个相互间隔并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供该相对应的端子与弹片组合体容置的容槽。每一个弹片组合体具有二片相对向的弹片,每一片弹片具有二段相互间隔并平贴该本体的支撑段,及一反向二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段与间隔该本体的凸出段。每一端子能沿该第一方向或一反向的第二方向插入所述凸出段间,借此具有可以提高使用寿命,并使连接型态较为灵活的功效。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板对板连接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本发明板对板连接器,不仅能够电连接该第一电路板与该第二电路板,而且该凸出段变形受力平均分布,因此使用时间很久时该弹片也不容易弹性疲乏或断裂,而可达到使用寿命较高的功效。
2、在第二种连接型态中,本发明的端子可以轻易的穿入被该凸出段夹紧,而不同于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仅能够利用第一种连接型态来达到端子夹紧的效果,非常适于实用。
3、再者,将可供使用者依零组件厚度,选择第一连接型态(d3)或第二连接型态(d4),可以避免该第二电路板压到该电容或其它零组件,因此具有连接型态更加灵活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新颖的板对板连接器,借由所述凸出段的设计,而具有可提高使用寿命,并使连接型态较为灵活的功效。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以往现有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是说明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的多数根端子顶抵多数个第二端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3是说明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的一种连接型态,一电容被压制的情形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板对板连接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分解立体图,说明一母座单元。
图6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图,说明一公座单元与该母座单元的第一种连接型态。
图7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图,说明该公座单元与该母座单元的第二种连接型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板对板连接器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参阅图4所示,是本发明板对板连接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立体示意图。本发明板对板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适用于电连接一第一电路板91与一第二电路板92,并包括一公座单元3以及一母座单元4。
定义一垂直该第二电路板92的第一方向X1、一反向该第一方向X1的第二方向X2、一长方向Y,及一与该长方向Y垂直的短方向Z,该长方向Y与该短方向Z皆平行该第二电路板92。
上述的公座单元3,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91的绝缘公座31,及多数根电连接该第一电路板91,且一端突伸出该公座31外的导电端子32。该导电端子32呈实质平行并以矩阵排列插设于该公座31中,且沿该长方向Y设置有多数行、沿该短方向Z设置有二列。
上述的母座单元4,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电路板92的绝缘母座41,及多数个分别电连接该第二电路板92的导电弹片组合体42,其中该绝缘母座41,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二电路板92的贴合面411、一间隔并呈实质平行该贴合面411的开放面412、一连接该贴合面411与该开放面412的本体413,及多数个相互间隔形成于该开放面412并沿该第一方向X1延伸至该贴合面411的容槽414。
请参阅图4与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分解立体图,说明一母座单元。该本体413,具有多数个沿该长方向Y相互间隔并沿该短方向Z延伸设置的纵壁415,及多数个沿该短方向Z相互间隔并沿该长方向Y延伸设置的横壁416。该纵壁415分别与该横壁416交错配合界定出所述的容槽414,每一个容槽414供该相对应的导电端子32与弹片组合体42容置。
该弹片组合体42,嵌设于该本体413中,且每一个弹片组合体42具有二片相对向的弹片421、一平贴于该相对应横壁416的连接片422,及一卡制片423。在组装时需要将该弹片组合体42沿该第一方向X1穿入该容槽414中,再将该卡制片423弯折,使该卡制片423自该连接片422邻近该第二电路板92的一端,沿该贴合面411弯曲延伸而出,并介于该贴合面411与该第二电路板92之间。
该每一片弹片421,其具有二段相互间隔并平贴该本体413的支撑段424、一反向二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段424的凸出段425,及一连接所述支撑段424的嵌入段426。该嵌入段426具有一卡嵌于该相对应的横壁416中的卡嵌部427,且与所述支撑段424沿该第一方向X1延伸并平贴于该纵壁415上,所述连接片422连接所述支撑段424。
请参阅图5与图6所示,图6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图,说明一公座单元与该母座单元的第一种连接型态。该凸出段425,具有一抵顶该导电端子32的顶点428,该凸出段425实质上是呈U形,并间隔该本体413且位于该容槽414中,且位于该嵌入段426与该连接片422之间。
该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种连接型态为,该第二电路板92与该公座31位于该母座41与该第一电路板91之间,每一根导电端子32能沿该第二方向X2插入所述凸出段425间,该凸出段425可受该相对应的导电端子32压迫形变相互配合恒夹紧该导电端子32,此时该第一、第二电路板91、92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d3。
请参阅图6与图7所示,图7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图,说明该公座单元与该母座单元的第二种连接型态。当一厚度大于该公座31的电容93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91上时,可使用第二种连接型态,该公座、母座31、41位于该第一、第二电路板91、92之间,所述的导电端子32也能沿该第一方向X1插入所述凸出段425间,该凸出段425可受该相对应的导电端子32压迫形变相互配合恒夹紧该导电端子32,此时该第一、第二电路板91、92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d4,而且第二间距d4大于第一间距d3。
本发明板对板连接器不只能电连接该第一电路板91与该第二电路板92,还具有以下的功效一、该凸出段425变形受力平均分布,因此使用时间很久时,该弹片421也不容易弹性疲乏或断裂,而可以达到使用寿命较高的功效。
二、在第二种连接型态中,所述端子112可以轻易穿入被所述凸出段425夹紧,而不同于现有习用的板对板连接器1仅可利用第一种连接型态达到端子112夹紧的效果。再者,将可供使用者依零组件厚度,选择第一连接型态(d3)或第二连接型态(d4),可以避免该第二电路板92压到该电容93或其它零组件,因此具有连接型态灵活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用于电连接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该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公座单元及一母座单元;该公座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的绝缘公座,及多数根电连接该第一电路板的导电端子,所述端子呈实质平行并相互间隔地插设置于该公座中,且一端突伸出该公座外;该母座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电路板的绝缘母座,及多数个分别电连接该第二电路板的导电弹片组合体,该母座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二电路板的贴合面、一间隔并呈实质平行该贴合面的开放面、一连接该贴合面与该开放面的本体,及多数个容槽,该容槽相互间隔形成于该开放面,并沿一实质垂直该第二电路板的第一方向延伸至该贴合面,每一个容槽供该相对应的端子与弹片组合体容置,其特征在于该弹片组合体嵌设置于该本体中,每一个弹片组合体具有二相对向的弹片,每一片弹片具有二段相互间隔并平贴该本体的支撑段,及一反向二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段的凸出段,该凸出段间隔该本体且位于该容槽中,每一端子沿该第一方向与一反向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择一插入所述凸出段间,所述凸出段可受该端子压迫形变相互配合恒夹紧该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公座单元的所述端子沿一长方向,且沿一与该长方向垂直的短方向呈矩阵相互间隔设置,且沿该长方向设置有多数行,沿该短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列,该长方向与该短方向皆实质平行该第二电路板,该本体具有多数个沿该长方向相互间隔并沿该短方向延伸设置的纵壁,及多数个沿该短方向相互间隔并沿该长方向延伸设置的横壁,所述纵壁分别与所述横壁交错配合界定出所述容槽,所述弹片组合体的支撑段分别平贴于所述相对应的纵壁,每一弹片组合体还具有一连接所述支撑段并平贴于该相对应横壁的连接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母座单元的每一弹片组合体还包括一卡制片,该卡制片自该连接片邻近该第二电路板的一端,沿该贴合面弯曲延伸而出,并介于该贴合面与该第二电路板之间,每一片弹片还包括一连接所述支撑段的嵌入段,该嵌入段与所述支撑段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并平贴于该纵壁上,且该嵌入段具有一卡嵌于该相对应的横壁中的卡嵌部,该凸出段位于该嵌入段与该连接片之间,并可受该端子压迫形变相互配合恒夹紧该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每一弹片的凸出段实质上是呈U形,且具有一抵顶该端子的顶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公座单元及一母座单元。该公座单元,包括一公座,以及多数根呈实质平行并相互间隔地插设置于该公座中的端子。该母座单元,包括一母座,及多数个弹片组合体。该母座具有一本体,及多数个相互间隔并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供该相对应的端子与弹片组合体容置的容槽。每一个弹片组合体具有二片相对向的弹片,每一片弹片具有二段相互间隔并平贴该本体的支撑段,及一反向二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段与间隔该本体的凸出段。每一端子能沿该第一方向或一反向的第二方向插入所述的凸出段之间。本发明借由所述凸出段的设计,具有可提高使用寿命,并使连接型态较为灵活的功效。
文档编号H01R13/11GK101090181SQ20061008283
公开日2007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3日
发明者林志明 申请人:百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