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450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用开关而使用的薄型的横压类型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横压类型的开关装置,公知的是由具有开口的壳体、在该开口的内底部设置的固定接点、配置于该固定接点上的可动接点、设置于该可动接点上且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防尘用板、通过该板使可动接点工作的操作构件、和安装于壳体的上部且覆盖开口的盖体构成的开关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7、图8表示现有的开关装置。图7是现有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现有的开关装置的要部剖视图。
图中,固定接点12、13通过插入成形与壳体11形成为一体,且具有分别从该固定接点12、13导出的外部端子12a、13a。另外,壳体11具备分别从四角向上方突出的突起20;对操作构件16进行引导的引导部21;从一侧端向上方突出的壁部22;从另一侧端向外方突出的块部23;和分别从该另一侧端的突起20向外方突出且卡止盖体17的卡止部24、25。
可动接点14由具有弹性的薄壁金属板构成,且配置于壳体11的开口10内。该可动接点14具有与操作构件16的移动方向平行的2条切口26,周边部27始终与固定接点12接触,并且中央部28以向上方弯曲的状态位于另一固定接点13上。防尘用板15的周围载置于壳体11的上表面11a,且在该板15上载置操作构件16。
盖体17具备分别与突起20卡合的切口30;与壳体11的上表面11a及引导部21的上端抵接的壁部31;和分别与卡止部24、25卡合的一对臂部32。另外,盖体17具备倾斜片33,该倾斜片33从中央部向壳体11内侧翘起,并与可动接点14的中央部28相对。该倾斜片33通过设置与操作构件16的移动方向平行的一对切口,切下该切口间的长方形部分的壁部22侧的端部,向下方弯折成V字状。
操作构件16由夹设于倾斜片33及可动接点14的中央部28间的工作部34、设置于该工作部34的侧方且在引导部21上滑动的导向部35及从壳体11向外方突出的按压部36构成。工作部34通过薄壁部34a与按压部36连结,且具有弹性。在导向部35的上面设有在盖体17的里面滑动的一对导向用突起37,同样在导向部35的下面也设有一对导向用突起38。另外,倾斜片33与通过工作部34及导向部35形成的开口39卡合。
在本实施例中,当组装时,在壳体11上载置可动接点14,将该可动接点14上面用板15覆盖,并将该板15的周围贴附于壳体11的上表面11a。接着,在该板15上配置操作构件16之后,把持盖体17并将其载置于壳体11上。此时,将突起20分别嵌入四角的切口30,使壁部31与壳体11的上表面11a及引导部21的上端抵接,并且使臂部32分别与卡止部24、25卡止。
作为本实施例的动作,若将操作构件16的按压部36向图2的左方向按压,则通过操作构件16的工作部34在倾斜片33上滑动而进行引导,工作部34在薄壁部34a处产生弹性变形同时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该工作部34的前端通过板15按压可动接点14的中央部28。由此,中央部28向下方反转,与固定接点13接触,从而成为开关接通的状态。
接着,若解除按压部36的按压状态,则工作部34通过薄壁部34a自身的弹力沿图2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在倾斜片33上滑动,由此操作构件16向图2的右方向滑行而复位到初始状态。另外,伴随工作部34的转动,可动接点14的中央部28也通过弹力向上方反转,从固定接点13离开,而成为开关断开的状态。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注册第2572590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开关装置中,由于通过在盖体上设置的倾斜片将滑行构件的一部分沿正交的方向进行引导而按压可动接点,因此在切换开关之后,无法使滑行构件进一步移动,因此存在操作量小、只能配置单一的切换接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开关的切换后,可以使滑行构件进一步移动,从而能够确保较大的操作量,使用方便的开关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作为第一解决方案,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具备配置有第一固定接点的基座;可滑行移动地收容于该基座的滑行构件;将该滑行构件向一方向推顶的弹性构件;伴随所述滑行构件向滑行方向的移动与该滑行构件抵接并可在与其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板;和由该驱动板按压而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接触分离的可动接点,并且,所述驱动板配置于所述滑行构件和所述可动接点之间且可转动地保持于所述基座,通过该驱动板的转动来按压所述可动接点并使其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接触,并且在所述驱动板上设置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容许所述滑行构件在所述可动接点的按压后,以维持所述可动接点和所述第一固定接点的接触的状态进一步向滑行方向移动。
另外,作为第二解决方案,设置有第二开关部,所述第二开关部可在所述可动接点的按压后,所述滑行构件在所述滑动部上滑动而向滑行方向移动时操作。
另外,作为第三解决方案,所述第二开关部由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二固定接点、和通过所述滑行构件滑行操作的滑动接点形成。
另外,作为第四解决方案,设置有卡搭产生部,所述卡搭产生部在所述可动接点的按压后,所述滑行构件在所述滑动部上滑动而向滑行方向移动时产生卡搭。
另外,作为第五解决方案,所述可动接点由具有可反转的膨胀部的穹顶状的反转弹簧形成,所述滑动接点由具有弹性的长片状的板簧形成,构成所述第二开关部的所述第二固定接点配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的滑行方向后方,并且所述长片状的板簧配置于所述穹顶状的反转弹簧的周缘上方。
(发明效果)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具备配置有第一固定接点的基座;可滑行移动地收容于基座的滑行构件;将滑行构件向一方向推顶的弹性构件;伴随滑行构件向滑行方向的移动与滑行构件抵接并可在与其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板;和由驱动板按压而与第一固定接点接触分离的可动接点,并且,驱动板配置于滑行构件和可动接点之间且可转动地保持于基座,通过驱动板的转动来按压可动接点并使其与第一固定接点接触,并且在驱动板上设置有滑动部,滑动部容许滑行构件在可动接点的按压后,以维持可动接点和第一固定接点的接触的状态进一步向滑行方向移动,因此,即使在可动接点被按压而与固定接点接通后,也能够使滑行构件进一步滑行移动,因此能够确保较大的开关的操作量,从而能够提供操作性提高、使用方便的开关装置。
另外,由于设置有第二开关部,第二开关部可在可动接点的按压后,滑行构件在滑动部上滑动而向滑行方向移动时操作,因此能够简单地得到可用一个开关装置进行多个输入的二级开关。
另外,由于第二开关部由设置于基座的第二固定接点、和通过滑行构件滑行操作的滑动接点形成,因此不需要复杂的结构即可简单地构成第二开关部。
另外,由于设置有卡搭产生部,卡搭产生部在可动接点的按压后,滑行构件在滑动部上滑动而向滑行方向移动时产生卡搭,因此在第二开关部的输入时也能够得到卡搭触感,从而能够正确地确认二级开关的各自的接通时,且操作性良好。
另外,由于可动接点由具有可反转的膨胀部的穹顶状的反转弹簧形成,滑动接点由具有弹性的长片状的板簧形成,构成第二开关部的第二固定接点配置于第一固定接点的滑行方向后方,并且长片状的板簧配置于穹顶状的反转弹簧的周缘上方,因此在二级开关的结构中也重叠地配置了第一级的可动接点和第二级的滑动接点,所以不会增大开关,实现小型化。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初始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第一级接通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除去罩体的状态的要部剖面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驱动部的组装状态的仰视图;图7是表示现有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表示现有的开关装置的要部剖视图。
图中1-基座;1a-收纳部;1b-开口部;1c-凹部;1d-第一凹槽部;1e-第二凹槽部;1f-第三凹槽部;1g-卡合凹部;2-第一固定接点;2a-第一共用固定接点;2b-第一独立固定接点;2c-连接端子;2d-连接端子;3-第二固定接点;3a-第二共用固定接点;3b-第二独立固定接点;3c-连接端子;4-可动接点;4a-膨胀部;4b-外周缘部;5-板构件;5a-周端部;6-驱动板;6a-基部;6b-翼部;6c-操作片;6d-弹簧支架部;6e-转动支承部;6f-保持凹部;6g-滑动部;7-滑行(slide)构件;7a-滑行部;7b-操作部;7c-卡止部;7d-方孔;7e-方孔;7f-弹簧卡止部;7g-驱动突起;7h-凸起;8-滑动接点;8a-固定部;8b-弹簧片;9-弹性构件;10-罩体;10a-盖部;10b-卡合脚部;10c-窗孔;10d-舌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图1至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初始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第一级接通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除去罩体的状态的要部剖面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驱动部的组装状态的仰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主要包括具有开口部且配置有多个固定接点2、3的基座1;与多个固定接点2、3接触分离的可动接点4及滑动接点8;将可动接点4保持于固定接点2上的板构件5;可转动地设置且按压可动接点4的驱动板6;设置滑动接点8,使驱动板6转动,并且可滑行移动地收容于基座1中的滑行构件7;在一方向上推顶滑行构件7的弹性构件9;和覆盖基座1的开口部的上面侧的罩体10。
基座1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且形成为上面及一侧面开口,在内部具有收纳部1a且在侧面具有开口部1b的大致矩形状的箱型。另外,在收纳部1a的开口部1b侧的相对的内壁面设置有一对凹部1c、1c,驱动板6与该凹部1c、1c卡合。另外,在收纳部1a的内底面设置有具有阶梯的圆形状且稍微大径的第一凹槽部1d,在该第一凹槽部1d的内侧还设置有具有阶梯的大致圆形状且稍微小径的第二凹槽部1e。另外,在该第二凹槽部1e的周缘部的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向外方突出的一对方形状的第三凹槽部1f、1f。
另外,构成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的第一固定接点2的第一独立固定接点2b露出其一部分而埋设在第二凹槽部1e的中央,其另一端侧向与基座1的开口部1b正交的一侧面的外方导出而设置有连接端子2c。另外,在第三凹槽部1f、1f中,同样构成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的第一固定接点2的第一共用固定接点2a、2a露出其一部分而分别埋设在夹着第一独立固定接点2b而相对的位置,其另一端侧与基座1的内底部电连接,向与基座1的开口部1b正交的另一侧面的外方导出而设置有连接端子2d。
另外,同样构成由导电性金属板形成的第二固定接点3的第二共用固定接点3a及第二独立固定接点3b露出其一部分而埋设在位于第一固定接点2的滑行方向后方的与收纳部1a的开口部1b相对的侧面的内壁面附近的内底面。就该第二固定接点3而言,第二共用固定接点3a在基座1的内底部与第一固定接点2的第一共用固定接点2a电连接,并与导出到与基座1的开口部1b正交的另一侧面的外方的连接端子2d电导通。另外,就第二独立固定接点3b而言,其另一端侧向与基座1的开口部1b相对的侧面的外方导出而设置有连接端子3c。
另外,在基座1的底面的四角部分别设置有卡合凹部1g,通过使后述的罩体10的卡止脚部10b与该卡合凹部1g卡合,而将罩体10安装于基座1的上面侧。
可动接点4由导电性薄板金属板构成,由圆形且在中央具有可反转的膨胀部4a的穹顶状的反转弹簧形成。该可动接点4收容于在基座1的收纳部1a中设置的大致圆形状的第二凹槽部1e,中央的膨胀部4a顶部与在第二凹槽部1e的中央露出的第一独立固定接点相对,并且圆形状的外周缘部4b的一部分与在该第二凹槽部1e的周缘部的相对的位置设置的方形状的第三凹槽部1f、1f中露出的第一共用固定接点2a、2a导通并载置于其上。而且,由该可动接点4和构成第一固定接点2的第一共用固定接点2a及第一独立固定接点2b构成了第一开关部。
板构件5是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树脂板,且形成为圆形状。该板构件5收容于在基座1的收纳部1a中设置的圆形状的第一凹槽部1d,且载置为覆盖可动接点4和构成第一固定接点2的第一共用固定接点2a及第一独立固定接点2b的上面侧,通过该板构件5以防尘的状态将可动接点4保持于第二凹槽部1e内。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板构件5的周端部5a涂敷粘接剂,从可动接点4的上面侧粘附于第一凹槽部1d。
驱动板6通过冲裁并弯折平板状的金属板等而形成,且形成为大致T字状,具有具有两翼部6b、6b的平板状的基部6a;从基部6a的中央向与两翼部6b、6b的伸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操作片6c。另外,在基部6a的中央,设置有朝向与操作片6c相对的方向翘起为大致L字状而竖立设置的弹簧支架部6d,夹着该弹簧支架部6d而在两翼部6b、6b上设置有向上方弯折成直角且在同一平面上竖立设置的转动支承部6e、6e。另外,在操作片6c上设置有在初始状态下抵接滑行构件7的一部分且由凹入部构成的保持凹部6f,在该保持凹部6f的前端侧设置有由与基部6a相同的平面构成的平面状的滑动部6g。
该驱动板6通过使一端侧与滑行构件7卡合的弹性构件9的另一端侧与弹簧支架部6d卡合,并且使基部6a的两翼部6b、6b与在基座1的收纳部1a的开口部1b侧的相对的内壁面设置的一对凹部1c、1c卡合,从而保持为能够以转动支承部6e、6e为支点转动。另外,此时,驱动板6通过板构件5配置于可动接点4的上面侧,可动接点4的膨胀部4a顶部的上面与操作片6c的保持凹部6f的底部通过板构件5抵接。
滑行构件7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具有稍微宽幅的滑行部7a和稍微窄幅的操作部7b,且在其中央设置有由阶梯部构成的一对卡止部7c、7c。另外,在滑行部7a中央设置有方孔7d,伴随滑行构件7的滑行移动,驱动板6的操作片6c的滑动部6g在方孔7d内进出。另外,在操作部7b中央也设置有细长状的方孔7e。在该方孔7e的一端侧(图5中右侧)的内壁设置有弹簧卡止部7f,另外,在另一端侧(图5中左侧)的内壁附近插入有驱动板6的弹簧支架部6d,在方孔7e中,在弹簧卡止部7f和弹簧支架部6d之间卡合有由具有弹性的螺旋弹簧构成的弹性构件9。
另外,如图5所示,在滑行构件7的下面侧设置有与方孔7d邻接且向下方突出的驱动突起7g,该驱动突起7g与配置在下面侧的驱动板6的保持凹部6f抵接。另外,如图6所示,在滑行构件7的下面侧卡合有由导电性薄板金属板构成的滑动接点8。该滑动接点8由具有平板状的固定部8a、和向下方弯曲且具有弹性的一对长片状的弹簧片8b、8b的板簧形成,固定部8a通过铆接等方法固定于在滑行构件7下面设置的凸起7h上。
在滑行构件7收容于基座1的收纳部1a中的状态下,滑动接点8的一对长片状的弹簧片8b、8b分别与由穹顶状的反转弹簧构成的可动接点4的周缘上方相对而配置。而且,由该可动接点8和构成第二固定接点3的第二共用固定接点3a及第二独立固定接点3b构成了第二开关部。
于是,由于由在基座1上设置的第二固定接点3、和通过滑行构件7滑行操作的滑动接点8形成了第二开关部,因此不需要复杂的结构即可简单地构成第二开关部。另外,由于将由长片状的弹簧片8b构成的滑动接点8配置在由穹顶状的反转弹簧构成的可动接点4的周缘上方,因此重叠配置了第一级的可动接点4和第二级的滑动接点8,所以可不增大开关实现小型化。
就该滑行构件7而言,滑行部7a可滑行移动地收容于基座1的收纳部1a中,并且操作部7b被弹性构件9的弹压力向从收纳部1a的开口部1b突出的方向推顶。此时,滑行构件7如图5及图6所示,由在中央设置的阶梯部构成的一对卡止部7c、7c与驱动板6的两翼部6b、6b的转动支承部6e、6e抵接,从而被限制了进一步的突出,其中所述转动支承部6e、6e与在基座1的收纳部1a内壁面设置的一对凹部1c、1c卡合。
罩体10由平板状的金属板构成,且具有大致矩形状的盖部10a、和从四角部向下方弯曲的多个卡合脚部10b。另外,在盖部10a上设置有“コ”字状的窗孔10c,在该窗孔10c的中央设置有长尺状的舌片10d。该罩体10载置于基座1的上面侧,且多个卡合脚部10b的前端部通过铆接等方法弯折而与在基座1的底面的四角部设置的卡合凹部1g卡合,由此罩体10安装于基座1的收纳部1a的上面侧。此时,通过在盖体10a上设置的舌片10d的弹性将滑行构件7向基座1的收纳部1a内底面侧推顶,由此进行第一及第二开关部的可靠的切换。
还有,该情况下,虽未图示,不过在滑行构件7的下面侧和收纳部1a的内底面侧的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由凹凸部等构成的卡搭用的凸轮部(卡搭产生部),由此在按压构成第一开关部的可动接点4后,滑行构件7在驱动板6的滑动部6g上滑动而向滑行方向移动时,能够得到卡搭触感。该情况下,由于在第二开关部的输入时也能够得到卡搭触感,因此能够正确地确认二级开关的各自的接通时,从而操作性良好。
接着,使用图3至图6说明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动作。
首先,在图3所示的初始状态下,滑行构件7被弹性构件9的弹压力向图示右方向推顶。此时,滑行构件7的驱动突起7g与驱动板6的保持凹部6f抵接,驱动部6被第一开关部的可动接点4的膨胀部4a所具有的弹压力向上方推顶,可动接点4的膨胀部4a顶部与第一固定接点2的第一独立固定接点2b分离,从而第一开关部成为断开状态。
接着,如图4所示,若将滑行构件7向图示左方向(箭头A方向)按压操作,则滑行构件7克服弹性构件9的推顶力而向左方向移动,从而驱动突起7g从驱动板6的保持凹部6f中脱离,搭上前端侧的滑动部6g。此时,驱动板6以转动支承部6e、6e为支点逆时针(图4中为下侧)转动,保持凹部6f的底部通过板构件5按压可动接点4的膨胀部4a,由此膨胀部4a向下方反转,膨胀部4a顶部与第一独立固定接点2b接触,第一独立固定接点2b和第一共用固定接点2a通过可动接点4而电导通,从而第一开关部成为接通状态。另外,此时,通过可动接点4的膨胀部4a的反转,能够得到卡搭触感。
还有,此时,在图4中表示了构成第二固定接点3的第二独立固定接点3b和滑动接点8的弹簧片8b以剖面位置的关系相互接触的情况,不过实际上二者在与滑行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图4中为纵深方向)上错开配置,因此第二开关部成为断开状态。
接着,虽未图示,但若从该状态进一步向左方向(图4中为左方向)按压操作滑行构件7,则滑行构件7进一步克服弹性构件9的推顶力而向左方向移动,滑行构件7的驱动突起7g在驱动板6的滑动部6g的面上滑动。此时,由于维持不转动驱动板6,可动接点4被驱动板6的保持凹部6f的底部按压的状态,所以第一开关部维持了接通状态。
而且,固定于滑行构件7的下面侧的滑动接点8从动于滑行构件7而向左方向移动,滑动接点8的一对弹簧片8b、8b与在位于第一开关部的滑行方向后方的收纳部1a的内壁面附近的内底面设置的、构成第二开关部的第二共用固定接点3a及第二独立固定接点3b接触,第二共用固定接点3a及第二独立固定接点3b通过滑动接点8而电导通,从而第二开关部成为接通状态。此时,如果在滑行构件7及收纳部1a的内底面设置上述的卡搭产生部,则在第二开关部的输入时也能够得到卡搭触感。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将由滑行构件7的滑行移动驱动的驱动板6配置于滑行构件7和可动接点4之间,且可转动地保持于基座1上,通过该驱动板6的转动按压可动接点4使其与第一固定接点2接触,并且在该驱动板6上设置有平板状的滑动部6g,该滑动部6g容许滑行构件7在可动接点4的按压后,以维持该可动接点4和第一固定接点2的接触的状态,进一步向滑行方向移动,因此,即使在可动接点4被按压而与第一固定接点2接通后,也能够使滑行构件7进一步滑行移动,因此能够确保较大的开关的操作量,从而能够提供操作性提高、使用方便的开关装置。
另外,由于设置有第二开关部,该第二开关部可在可动接点4的按压后第一开关部接通的状态下,当滑行构件7的驱动突起7g在驱动板6的平板状的滑动部6g上滑动而向滑行方向移动时操作,因此,能够简单地得到可用一个开关装置进行多个输入的二级开关。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配置有第一固定接点的基座;可滑行移动地收容于该基座的滑行构件;将该滑行构件向一方向推顶的弹性构件;伴随所述滑行构件向滑行方向的移动与该滑行构件抵接并可在与其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板;和由该驱动板按压而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接触分离的可动接点,并且,所述驱动板配置于所述滑行构件和所述可动接点之间且可转动地保持于所述基座,通过该驱动板的转动来按压所述可动接点并使其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接触,并且在所述驱动板上设置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容许所述滑行构件在所述可动接点的按压后,以维持所述可动接点和所述第一固定接点的接触的状态进一步向滑行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二开关部,所述第二开关部可在所述可动接点的按压后,所述滑行构件在所述滑动部上滑动而向滑行方向移动时操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部由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第二固定接点、和通过所述滑行构件滑行操作的滑动接点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卡搭产生部,所述卡搭产生部在所述可动接点的按压后,所述滑行构件在所述滑动部上滑动而向滑行方向移动时产生卡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接点由具有可反转的膨胀部的穹顶状的反转弹簧形成,所述滑动接点由具有弹性的长片状的板簧形成,构成所述第二开关部的所述第二固定接点配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接点的滑行方向后方,并且所述长片状的板簧配置于所述穹项状的反转弹簧的周缘上方。
全文摘要
一种开关装置,具备配置第一固定接点(2)的基座(1);可滑行移动地收容于基座(1)的滑行构件(7);将滑行构件(7)向一方向推顶的弹性构件(9);伴随滑行构件(7)向滑行方向的移动与滑行构件(7)抵接并可沿与其正交的方向移动的驱动板(6);由驱动板(6)按压而与第一固定接点(2)接触分离的可动接点(4),驱动板配置于滑行构件(7)和可动接点(4)之间且可转动地保持于基座(1),通过驱动板的转动按压可动接点(4)使其与第一固定接点(2)接触,且在驱动板上设有滑动部(6g),滑动部容许滑行构件(7)在可动接点(4)的按压后以维持可动接点(4)和第一固定接点(2)的接触的状态进一步向滑行方向移动。
文档编号H01H15/10GK1988089SQ20061016372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8日
发明者佐佐木基成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