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高压电流互感器-触头座组合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高压电流互感器—触头座组合电器。
背景技术:
电器产品的绝缘材料承担着不同电位的电极间的电场,而在电器产品制作过程中绝缘材料与金属电极之间易生成微气泡,这些微气泡处在高压强电场之间即发生局部放电,严重影响产品的绝缘性能和使用寿命。传统的高压电流互感器和触头座分立为两个元件,由于受放电指标限制的影响,即使制作成组合电器也体积庞大,必须设置辅助支撑分担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电流互感器—触头座组合电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压电流互感器—触头座组合电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绕组,绕组间引出屏蔽线与设在壳体内的接地金属件连接,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触头,触头与接地金属件之间设有均压环,触头的两端还分别与设在壳体内的第一辅助电极和第二辅助电极连接。均压环由半导体纸制成,第一辅助电极和第二辅助电极均是由金属圆棒制成网孔结构。
本实用新型将产品中不均匀的高压电场转换为在触头和由半导体纸制成的均压环之间的均匀电场,削弱了电场强度。由于辅助电极的结构以及均压环和绝缘材料的亲和力,使它们和绝缘材料的结合面间几乎没有微气泡生成,因此实际产品几乎不发生局部放电现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局部放电几乎为零,且体积小,重量轻,不需要设置辅助承重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触头与辅助电极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中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绕组5,绕组5间引出屏蔽线4与设在壳体1内的接地金属件3连接,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设有触头6,触头6与接地金属件3之间设有均压环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接地金属件3为安装螺母。均压环2由半导体纸制成,与屏蔽线4一起和接地的安装螺母3电连接。触头6的两端还分别与设在壳体1内的第一辅助电极7和第二辅助电极8连接,第一辅助电极7和第二辅助电极8均是由金属圆棒制成网孔结构。第一辅助电极7由第一圆环9、第二圆环10和多根L形金属圆棒11组成,第一圆环9安装在触头6的前端,第二圆环10位于第一圆环9前方的壳体内,第二圆环10的直径大于第一圆环9的直径,多根L形金属圆棒11的一端均匀地连接在第一圆环9的圆周上,多根L形金属圆棒11的另一端均匀地连接到第二圆环10的圆周上,第二辅助电极由第三圆环12、第四圆环13和多根金属直圆棒14组成,第三圆环12安装在触头6的后端,第四圆环13的直径大于第三圆环12的直径,多根金属直圆棒14的一端均匀地连接在第三圆环12的圆周上,多根金属直圆棒14的另一端均匀地连接到第四圆环13的圆周上。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均压环2将触头6和接地金属件3之间的不均匀的高压电场转换为在第一辅助电极7和均压环2之间的均匀电场,削弱了电场强度。由于辅助电极的网孔结构以及均压环和绝缘材料的亲和力,使它们和绝缘材料的结合面间几乎没有微气泡生成,因此实际产品几乎不发生局部放电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高压电流互感器-触头座组合电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绕组,绕组间引出屏蔽线与设在壳体内的接地金属件连接,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触头,触头与接地金属件之间设有均压环,触头的两端还分别与设在壳体内的第一辅助电极和第二辅助电极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流互感器-触头座组合电器,其特征在于均压环由半导体纸制成,第一辅助电极和第二辅助电极均是由金属圆棒制成网孔结构。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电流互感器-触头座组合电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辅助电极由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多根L形金属圆棒组成,第一圆环安装在触头的前端,第二圆环位于第一圆环前方的壳体内,第二圆环的直径大于第一圆环的直径,多根L形金属圆棒的一端均匀地连接在第一圆环的圆周上,多根L形金属圆棒的另一端均匀地连接到第二圆环的圆周上,第二辅助电极由第三圆环、第四圆环和多根金属直圆棒组成,第三圆环安装在触头的后端,第四圆环的直径大于第三圆环的直径,多根金属直圆棒的一端均匀地连接在第三圆环的圆周上,多根金属直圆棒的另一端均匀地连接到第四圆环的圆周上。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电流互感器-触头座组合电器,其特征在于接地金属件为安装螺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电流互感器-触头座组合电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绕组,绕组间引出屏蔽线与设在壳体内的接地金属件连接,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触头,触头与接地金属件之间设有均压环,触头的两端还分别与设在壳体内的第一辅助电极和第二辅助电极连接。本实用新型将产品中不均匀的高压电场转换为在辅助电极和由半导体纸制成的均压环之间的均匀电场,削弱了电场强度。由于辅助电极的特殊结构以及均压环和绝缘材料的特殊亲和力,使它们和绝缘材料的结合面间几乎没有微气泡生成,因此实际产品几乎不发生局部放电现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局部放电几乎为零,且体积小,重量轻,不需要设置辅助承重结构。
文档编号H01R13/02GK2886772SQ20062004106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4日
发明者刘亚军 申请人:上海通用电气广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