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794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将晶片模组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图1到图3所示为一种现有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4’、容置于绝缘本体4’中的若干导电端子5’、围设于绝缘本体4’外侧的金属加强片6’、枢接于金属加强片6’一端的压板7’,以及枢接于金属加强片6’另一端可与压板7’扣合的拨杆8’。绝缘本体4’由上表面44’、与上表面44’对应的下表面45’、及上表面44’和下表面45’间突出的台阶表面47’和四周的平直侧壁40’构成。侧壁40’由上、下两节台阶组成,即绝缘本体4’上侧壁42’的周长大于其下侧壁48’的周长,其中下侧壁48’由两相对的第一侧壁481’和与第一侧壁481’相邻的第二侧壁482’围设而成,其形状与金属加强片6’的开口603’形状相当,从而将绝缘本体4’卡装于金属加强片6’的开口603’内。在绝缘本体4’的台阶表面47’上,靠近绝缘本体4’下侧壁48’的第一侧壁481’的外侧,设有若干个定位凸柱401’,金属加强片6’的下铁片60’相应位置上开设有收容定位凸柱401’的凹槽69’。当绝缘本体4’组设于金属加强片6’上时,定位凸柱401’分别容置于相应的凹槽69’中,形成简易干涉配合,从而将绝缘本体4’固持于金属加强片6’上。这时,金属加强片6’的上表面64’抵接在绝缘本体4’的台阶表面47’上。当电连接器1’和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相连并压入晶片模组(未图示)时,压板7’对晶片模组提供施向垂直于导电端子5’的平面的正向压力,从而实现晶片模组和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
但是,该现有电连接器1’存在以下缺点将电连接器1’和印刷电路板相连并压入晶片模组时,晶片模组对绝缘本体4’施向垂直于导电端子5’的平面的正向压力F’,同时绝缘本体4’仅通过定位凸块401’与金属加强片6’的凹槽69’的干涉配合来支撑该正向压力F’。因此,绝缘本体4’容易因受到金属加强片6’作用于绝缘本体4’上的力F1’、F2’及正向压力F’的同时作用而产生翘曲变形。这样绝缘本体4’中的导电端子5’上的锡球51’不能和印刷电路板准确焊接,从而影响电连接器1’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鉴于上述弊端,有必要提供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防止绝缘本体发生翘曲变形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容置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围设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加强片、分别枢接于金属加强片两侧的压板和拨杆。绝缘本体由上表面、与上表面对应的下表面、及上表面和下表面间突出的台阶表面和四周的平直侧壁构成。侧壁由上、下两节台阶组成,即绝缘本体的上侧壁的周长大于其下侧壁的周长,其中下侧壁由两相对的第一侧壁和与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围设而成,其形状与金属加强片的开口形状相当,从而将绝缘本体卡装于金属加强片的开口内。在绝缘本体的台阶表面上,靠近绝缘本体下侧壁的第一侧壁的外侧,设有若干个定位凸柱,金属加强片的下铁片相应位置上开设有收容定位凸柱的凹槽。另外在金属加强片的下铁片上朝向绝缘本体台阶表面方向设置偶数个多凸块,该凸块紧密抵接在绝缘本体的台阶表面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具有如下优点将电连接器和印刷电路板相连并压入晶片模组时,金属加强片上的凸块紧密抵接在绝缘本体的台阶表面上,晶片模组对绝缘本体施向垂直于导电端子的平面的正向压力,同时绝缘本体通过其上的定位凸块与金属加强片上的凹槽的干涉配合力和金属加强片上的凸块施加到绝缘本体上的作用力来平衡该正向压力,这样就增加了防止绝缘本体发生翘曲变形的支撑应力,从而改变绝缘本体的受力分布,使得导电端子上的锡球和印刷电路板准确焊接,提高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图1是一种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绝缘本体的底面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中绝缘本体的底面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开启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电连接器沿A-A方向剖开后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4到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4、容置于绝缘本体4中的若干导电端子5、围设于绝缘本体4外侧的金属加强片6、枢接于金属加强片6一端的压板7,以及枢接于金属加强片6另一端可与压板7扣合的拨杆8。
绝缘本体4为一体成型的纵长形构造,其包括位于绝缘本体4中部的中心孔43、位于绝缘本体4四周的平直侧壁40,连接绝缘本体4四周平直侧壁40的上表面44、与上表面44对应的下表面45,和突设在绝缘本体4上表面44和下表面45间的台阶表面47。绝缘本体4四周的平直侧壁40由上、下两节台阶构成,即绝缘本体4上侧壁42的周长大于其下侧壁48的周长,其中下侧壁48由两相对的第一侧壁481和与第一侧壁481相邻的第二侧壁482围设而成,其形状与金属加强片6的开口603形状相当,从而将绝缘本体4卡装于金属加强片6的开口603内。在绝缘本体4的台阶表面47上,靠近绝缘本体4下侧壁48的第一侧壁481的外侧,设有若干个定位凸柱401,另外贯穿绝缘本体4的上表面44和下表面45还设有呈矩阵排列的若干端子槽46。
端子槽46中对应收容有若干导电端子5,导电端子5一端延伸出上表面44与晶片模组上相应的导电垫片(未图示)弹性抵接,另一端植有延伸出下表面45的锡球51,以将导电端子5焊接至印刷电路板上的相应焊接点(未图示)。
金属加强片6包括下铁片60、自下铁片60向上延伸的前壁61、后壁62,以及连接前壁61和后壁62的一对侧壁63a、63b,在其中一个侧壁63a上设有圆弧形卡钩65,用以锁固拨杆8。金属加强片6的下铁片60开设有收容绝缘本体4定位凸柱401的凹槽69,下铁片60中央开设有收容绝缘本体4的开口603,开口603由若干直线侧边604围设而成,其形状与绝缘本体4下侧壁48的形状相当,从而将绝缘本体4卡装于金属加强片6的开口603内。在下铁片60的上表面64上设有偶数多个凸块641,该凸块641沿下铁片60的一个侧壁63a向另一个侧壁63b横向延伸,并在下铁片60上呈纵向对称分布。
组装时,可先将压板7及拨杆8分别枢接于金属加强片6的前壁61和后壁62上,再将压板7与拨杆8旋转至远离金属加强片6的开启位置,然后将组设有导电端子5的绝缘本体4置于金属加强6中。
将电连接器1和印刷电路板相连并压入晶片模组时,金属加强片6上的凸块641设置于靠近绝缘本体4下侧壁48的第二侧壁482的外侧,并紧密抵接在绝缘本体4的台阶表面47上。晶片模组对绝缘本体4施向垂直于导电端子5的平面的正向压力F,同时绝缘本体4通过其上的定位凸块401与金属加强片6上的凸槽69的干涉配合力F1、F2和金属加强片6上的凸块641施加到绝缘本体4上的作用力F3、F4来平衡该正向压力F,这样就增加了防止绝缘本体4发生翘曲变形的支撑应力,从而改变绝缘本体4的受力分布,使得导电端子5上的锡球51和印刷电路板3准确焊接,提高电连接器1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金属加强片6上的凸块641呈连续状分布,呈不连续状分布在金属加强片6上的凸块641仍然适用。当金属加强片6上的凸块641的数目多于四个时,远离金属加强片6下铁片60和前壁61、后壁62交接处的凸块641的高度略高于靠近该交接处的凸块641的高度。
应当指出,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它在这种实施方式基础上进行的任何等效变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容置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围设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加强片,分别枢接于金属加强片两端的压板和拨杆,其中绝缘本体由上表面、与上表面对应的下表面、及上表面和下表面间突出的台阶表面和四周的平直侧壁构成,金属加强片包括下铁片和自下铁片向上延伸的前壁、后壁和两个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铁片在朝向绝缘本体台阶表面方向上设置有偶数多个与绝缘本体台阶表面紧密抵接的凸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平直侧壁由上侧壁和下侧壁构成,其中下侧壁由两相对的第一侧壁和与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围设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在其台阶表面上,靠近绝缘本体下侧壁的第一侧壁的外侧,设有若干个定位凸柱,金属加强片的下铁片相应位置上开设有收容绝缘本体定位凸柱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设置于靠近绝缘本体的下侧壁的第二侧壁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沿金属加强片的一个侧壁向另一个侧壁横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在金属加强片下铁片上呈纵向对称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容置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围设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加强片,分别枢接于金属加强片两端的压板和拨杆,其中绝缘本体由上表面、下表面,因上表面的面积大于下表面的面积而形成的台阶表面,及四周成上、下两节台阶状的平直侧壁构成,在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定位凸柱,金属加强片上的相应位置开设有收容定位凸柱的凹槽,另外金属加强片上还设有偶数多个凸块,该凸块紧密抵接在绝缘本体台阶表面上,绝缘本体受到金属加强片上凸块施加的垂直支撑应力,可以改变绝缘本体的受力分布,从而校正绝缘本体的翘曲变形。
文档编号H01R12/71GK2909629SQ20062007031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4日
发明者俞威, 马浩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