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828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误插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当电连接器用来传输与USB相似的信号时,一般采用USB接口即可满足需求,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电连接器传输的信号与标准USB信号不兼容,无法通过标准的USB接口来实现该类信号的传输。但是,若设计成其他特殊结构的电连接器接口需要另开模具,必然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在原有标准USB接口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设计出一种可防止标准USB插头插入的特殊电连接器接口,该电连接器接口的制造只需对现有的模具稍加变换即可达成,节省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误插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延伸而成的第一舌板,所述遮蔽壳体设有上表面及两侧面,所述遮蔽壳体位于第一舌板的外围,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安装于第一舌板上的接触部,所述第一舌板包括第一水平部及自第一水平部一端延伸的第一防呆部,所述第一舌板与遮蔽壳体的上表面及两侧面形成一第一对接空间。
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部及延伸出绝缘部的第一框口,所述第一框口包括第一舌片,固持于第一舌片上的导电片及包覆于第一舌片外围的框体,所述第一舌片包括第二水平部及自第二水平部一侧垂直延伸的第二防呆部,所述框体与第一舌片形成一“L”形第二对接空间。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插座连接器及与插座连接器相配合的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延伸而成的第一舌板,所述遮蔽壳体位于第一舌板的外围,导电端子设有安装于第一舌板上的接触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部及延伸出绝缘部的第一框口,所述第一框口包括第一舌片,固持于第一舌片上的导电片及包覆于第一舌片外围的矩形框体,所述导电片用以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相配合,所述第一舌板包括第一水平部及自第一水平部一端垂直延伸的第一防呆部,所述第一舌片包括第二水平部及自第二水平部一侧垂直延伸的第二防呆部,所述第一舌板与第一舌片相配合时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第一舌板的横截面为“「”形,所述第一舌片的横截面为与第一舌板横截面互补的“」”形,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可以确保插座连接器及与之相对应的插头连接器正确、可靠地对接,同时有效防止了不匹配的插头连接器插入该插座连接器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插座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插头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第一舌板与第一舌片相配合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组件,其中,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种插座连接器1及与之相配合的插头连接器2。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所述插座连接器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堆叠式结构,其设有第一接口及位于第一接口下方的三个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均为USB接口,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口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接口,如IEEE-1394接口、RJ45接口、SATA接口、HDMI接口等;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接口。所述插座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导电端子20、固持导电端子20的固定块30、后端盖40、与绝缘本体10相扣合的内壳体50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0外的遮蔽壳体60。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本体部11、自本体部11的前端面111向前延伸而成的第一舌板12、若干位于第一舌板12下方且相互平行的三个第二舌板13,及位于相邻两舌板12、13之间的分隔板14。所述本体部11大致为矩形结构,其设有一顶面112、第一侧面113及第二侧面114。所述第一舌板12的横截面为“「”形,其包括一第一水平部121及自第一水平部121左侧垂直向下延伸的第一防呆部122,第一水平部121的底面及第二舌板13的底面均设有相互平行的四个收容槽(未图示)用以收容对应导电端子20。
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0分为上、下四层,每一层设有四根并排布置的导电端子20,每一导电端子20均设有一延伸至相应舌板12、13收容槽内的接触部201及自接触部201垂直延伸的焊接部202,所述接触部201呈突出的弧形。
所述固定块30大致为台阶状,其设有若干收容孔(未标号)用以固持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02,使所述焊接部202之间保持平行(如图3所示)。
内壳体50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大致呈钳子形状,以便与分隔板14相连接。所述内壳体50包括一竖直前表面、自竖直前表面水平向后延伸的相对两上、下端面51及自竖直前表面两侧向中间延伸的相对两装配弹片52。上、下端面51设有两个向外延伸的卡扣弹片511以与插头连接器2相抵压。所述内壳体50还设有一对分别自前表面两侧向后延伸的扣持片53,所述扣持片53用以与遮蔽壳体60相扣合。
遮蔽壳体60包括上表面61、与上表面61相对的下表面62、连接上表面61和下表面62的两侧面63。所述上、下表面61、62分别设有一对向内延伸的抵压弹片610、620,所述抵压弹片610的前端为弯曲状,以利与插头连接器2接触。所述两侧面63沿遮蔽壳体60高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向内延伸的锁扣弹片631及位于相邻两锁扣弹片631之间的配合孔632,同时,在两侧面63的底缘上还设有若干定位脚633以将插座连接器1固定到电路板(未图示)。所述遮蔽壳体60的后端部设有若干固定片64,所述固定片64用以将后端盖40与遮蔽壳体60的后端部相结合,增强插座连接器1的结构稳定性。
组装时,首先,将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02分别收容于固定块30的收容孔内,所述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01每排为四根,并分为上下四层并延伸出固定块30外;其次,将上述结构安装于绝缘本体10上,其中,所述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01延伸至相应舌板12、13的收容槽内;再次,将平板状的后端盖40安装于固定块30的后端以抵压所述固定块30;然后,将遮蔽壳体60包覆于绝缘本体10的外围;最后,将内壳体50分别安装于分隔板14上并与通过扣持片53与遮蔽壳体60相固连,其中,所述内壳体50的上、下端面51包覆于分隔板14上,所述扣持片53分别与遮蔽壳体60的配合孔632相卡扣。所述第一舌板12与遮蔽壳体60的上表面61及两侧面63,以及内壳体50的上端面51形成一第一对接空间124(如图4所示),其中,所述抵压弹片610位于第一舌板12的上方,所述锁扣弹片631分别位于相应第一、第二舌板12、13两侧的适当位置,所述抵压弹片610及锁扣弹片631均延伸入第一对接空间124内(如图4所示),所述遮蔽壳体60的固定片64与后端盖40相扣合。组装完成后,所述插座连接器1包括位于最上端的第一接口及位于第一接口下方的三个USB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USB接口比较相似,其区别在于第一接口内的第一舌板12的第一水平部121比第二舌板13稍短,另外,第一舌板12还设有一垂直于第一水平部121的第一防呆部122,即所述第一舌板12的横截面为“「”形,而第二舌板13的横截面为“一”形。
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插头连接器2包括一绝缘部21、延伸出绝缘部21的第一框口及与第一框口电性连接的线缆25,所述第一框口包括第一舌片22,固持于第一舌片22上的四个导电片23(如图7所示)及包覆于第一舌片22外围的矩形金属框体24。所述金属框体24设有一顶表面241、底表面242、第一侧表面243及第二侧表面244,所述顶表面241、底表面242分别设有一对扣接孔245、246,所述扣接孔245用以与遮蔽壳体60的抵压弹片610相配合,所述扣接孔246用以与位于第一舌板12下方且最接近第一舌板12的卡扣弹片511相配合。所述第一舌片22的横截面为与第一舌板12横截面互补的“」”形,其包括一第二水平部221及自第二水平部221一侧垂直延伸的第二防呆部22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防呆部122的厚度与第二水平部221的厚度相当,同时,第二防呆部222的厚度与第一水平部121大致相同。所述第一舌片22与金属框体24两者形成一“L”形第二对接空间224,所述第二对接空间224用以容纳第一舌板12,所述第二防呆部222紧贴于第一例表面243、所述第二水平部221紧贴于底表面242。所述插头连接器2与USB插头比较相似,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舌片22的横截面为“」”形,且第二水平部221的长度小于标准USB插头舌板的长度。
请参阅图8所示,使用时,将插头连接器2插入插座连接器1相应的第一接口内,所述矩形金属框体24的第一、第二侧表面243、244分别与第一舌板12附近的锁扣弹片631相抵压,以保证插头连接器2与插座连接器1相配合的稳定性。此时,插座连接器1的第一舌板12完全收容于第二对接空间224内,其中,所述第一、第二水平部121、221在高度方向上相互紧贴。所述第一舌板12与第一舌片22相配合时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且其尺寸略小于金属框体24(如图8所示)。此时,插头连接器2的导电片2 3与插座连接器1第一接口的导电端子20接触,以达成电性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第一舌板12的横截面为“「”形,所述第一舌片22的横截面为与第一舌板12横截面互补的“」”形,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可以确保插座连接器1及与之相对应的插头连接器2正确、可靠地对接,同时有效防止了不匹配的插头连接器插入该插座连接器1内。
权利要求1.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延伸而成的第一舌板,所述遮蔽壳体设有上表面及两侧面,所述遮蔽壳体位于第一舌板的外围,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安装于第一舌板上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板包括第一水平部及自第一水平部一端延伸的第一防呆部,所述第一舌板与遮蔽壳体的上表面及两侧面形成一第一对接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上表面设有一向第一水平部延伸的抵压弹片,所述抵压弹片延伸入第一对接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至少一侧面设有向第一防呆部延伸的锁扣弹片,所述锁扣弹片延伸入第一对接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呆部垂直于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设有一底面,该底面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收容于收容槽内,所述接触部呈向第一对接空间内突出的弧形。
5.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部及延伸出绝缘部的第一框口,所述第一框口包括第一舌片,固持于第一舌片上的导电片及包覆于第一舌片外围的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片包括第二水平部及自第二水平部一侧垂直延伸的第二防呆部,所述框体与第一舌片形成一“L”形第二对接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为矩形结构,其设有第一侧表面及底表面,所述第二防呆部紧靠第一侧表面,第二水平部紧靠底表面。
7.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插座连接器及与插座连接器相配合的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延伸而成的第一舌板,所述遮蔽壳体位于第一舌板的外围,导电端子设有安装于第一舌板上的接触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部及延伸出绝缘部的第一框口,所述第一框口包括第一舌片,固持于第一舌片上的导电片及包覆于第一舌片外围的矩形框体,所述导电片用以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板包括第一水平部及自第一水平部一端垂直延伸的第一防呆部,所述第一舌片包括第二水平部及自第二水平部一侧垂直延伸的第二防呆部,所述第一舌板与第一舌片相配合时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呆部的厚度与第二水平部的厚度相当,所述第二防呆部的厚度与第一水平部的厚度相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一位于第一水平部上方的上表面,该上表面设有一向第一水平部延伸的抵压弹片,所述框体设有一扣接孔,所述扣接孔与抵压弹片相配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设有垂直于上表面的两侧面,其中至少一侧面设有向第一防呆部延伸的锁扣弹片,所述锁扣弹片用以与插头连接器的框体相抵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件,其中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种插座连接器及与之相配合的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所述第一舌板的横截面为“「”形;所述插头连接器设有与第一舌板相配合的第一舌片、安装于第一舌片内的导电片及包覆于第一舌片外围的矩形金属框体,所述第一舌片的横截面为与第一舌板横截面互补的“」”形以利于两者的配合,本实用新型可以确保插座连接器及与之相对应的插头连接器正确、可靠地对接,有效防止了不匹配的插头连接器插入该插座连接器内。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932722SQ20062007601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5日
发明者郑启升, 何家勇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