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音频与电源转接装置及其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8444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式音频与电源转接装置及其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式音频与电源转接装置及一种为包含所述复合式音频与电源转接装 置的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或供电的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移动电子产品如手机、掌上游戏机、MP3及MP4等均含有音频装置及充电装置
请参考图l,其为现有的移动电子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一音频接口IO、 一电源接 口12、 一音频模块14及一电源模块16,所述音频接口10接收所述音频模块14的音频信号,所 述电源接口12用于传输电源给所述电源模块16。使用时,将一耳机或音箱与所述音频接口 IO相连,即可收听所述移动电子产品的音频信号;将一电源适配器与所述电源接口12相连, 即可为所述移动电子产品提供工作电源或充电。
请继续参考图2,其为现有的电源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一电源适配模组18、 一 电源传输线20及一电源输出接头22,所述电源适配模组18用于将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 所述电源传输线20用于将直流电源传输给所述电源输出接头22,所述电源输出接头22用于与 所述移动电子产品的电源接口12相连,为所述移动电子产品充电或提供工作电源。但是,用 户在使用所述移动电子产品时, 一般不会在为其充电的同时收听音频信号,因此,所述音频 接口和电源接口很少会被同时使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可以节省成本,并且符合 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要求,同时还提供一种可接在音频接口上进行供电或充电的电源 适配器。
一种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设置于一含有音频模块及电源模块的电子产品内,其 包括一音频接口、 一第一继电器及一第二继电器,所述音频接口包括一第一复合连接端、一 第二复合连接端及一接地端,所述第一继电器包括一第一触点、 一第二触点、 一第三触点及 一线圈,所述第二继电器包括一第一触点、 一第二触点、 一第三触点及一线圈,所述第一继 电器的第一触点与所述音频接口的第一复合连接端相连,第二触点与所述音频模块的一音频 端相连,第三触点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端相连,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触点与所述音频接口的接地端相连,第二触点与所述音频模块的接地端相连,第三触点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 端相连,所述第一、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均与所述音频接口的第一复合连接端相连, 所述第一、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均与所述音频接口的接地端相连,所述音频接口的第 二复合连接端与所述音频模块的另一音频端相连。
一种用于为包含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的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或供电的电源适配器, 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一电源转换模组、 一电源传输线及一音频输出接头,所述电源转换模组 包括一正极端及一负极端,所述音频输出接头包括一正极端、 一负极端及一悬空端,所述电 源转换模组的正极端及负极端通过所述电源传输线分别与所述音频输出接头的正极端及负极 端相连,所述音频输出接头的悬空端空置。
相较现有技术,所述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通过两个三触点继电器将所述音频装置 及电源装置整合在一起,既可收听电子产品的音频信号,又可利用所述电源适配器对其进行 充电或供电,适用性较强,且整个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设计简单,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l是现有的移动电子产品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电源适配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的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电源适配器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考图3,本发明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设置于一电子产品内,其较佳实施方式 包括一音频接口30、 一音频模块40、 一电源模块50、 一第一继电器及一第二继电器,所述音 频接口30包括两复合连接端32、 34及一接地端36,所述音频模块40包括两音频端42、 44及一 接地端46,所述电源模块50包括一正极端52及一负极端54,所述第一继电器包括一线圈L1及 三个触点A1、 A2及A3,所述第二继电器包括一线圈L2及三个触点B1、 B2及B3。其中,所述音 频接口30可以为一2. 5mm或3. 5mm标准音频母头连接器。
所述音频接口30的一复合连接端32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触点A1相连,所述音频模块40的 一音频端42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触点A2相连,所述电源模块50的正极端52与所述第一继电器 的触点A3相连,所述音频接口30的另一复合连接端34与所述音频模块40的另一音频端44相连 ,所述音频接口30的接地端36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触点B1相连,所述音频模块40的接地端
446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触点B2相连,所述电源模块50的负极端54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触点B3 相连,所述第一、第二继电器的线圈L1及L2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音频接口30的复合连接端 32及接地端36相连。
请继续参考图4及图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用于为具有上述复合式音频及 电源转接装置的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或供电,其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电源适配模组60、 一电源 传输线70及一电源输出接头80,所述电源适配模组60用于将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其包 括一正极端62及一负极端64,所述电源传输线70用于将所述电源适配模组60的直流电源传输 给所述电源输出接头80,所述电源输出接头80包括一正极端82、 一悬空端84及一负极端86, 所述电源适配模组60的正极端62及负极端64通过所述电源传输线70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出接头 80的正极端82及负极端86相连,所述电源输出接头80的悬空端84空置。其中,所述电源输出 接头80为一与所述音频接口30相配合的标准音频公头连接器,如一2. 5mm或3. 5mm标准音频公 头连接器。
在工作过程中,若不需对所述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或供电,则第一、第二继电器的线圈 L1及L2均不得电,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触点A1与触点A2相连,使得所述音频接口30与所述音频 模块40相连,用户将一耳机或音箱与所述音频接口30相连即可收听音频信号。
若需要对所述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或供电,则通过所述电源适配器将所述音频接口30与一 电源相连,所述第一、第二继电器的线圈L1及L2均得电,使得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触点A1与触 点A3相连,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触点B1与触点B3相连,即使的所述音频接口30与所述电源模块 50相连,从而可以实现对所述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或供电。
上述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通过两个三触点继电器将音频转接装置及电源转接装置 整合在了一起,使得所述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既可收听电子产品的音频信号,又可对 其进行充电或供电,适用性较强,可以满足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要求,且整个复合式 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设计简单,成本较低。同时,上述电源适配器利用一音频输出接头作为 其电源输出接头,其可以直接与所述电子产品的音频接口相连即可为所述电子产品进行供电 或充电,方便实用,且整个电源适配器设计简单,成本较低。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设置于一含有音频模块及电源模块的电子产品内,其包括一音频接口、一第一继电器及一第二继电器,所述音频接口包括一第一复合连接端、一第二复合连接端及一接地端,所述第一继电器包括一第一触点、一第二触点、一第三触点及一线圈,所述第二继电器包括一第一触点、一第二触点、一第三触点及一线圈,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触点与所述音频接口的第一复合连接端相连,第二触点与所述音频模块的一音频端相连,第三触点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端相连,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触点与所述音频接口的接地端相连,第二触点与所述音频模块的接地端相连,第三触点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一、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均与所述音频接口的第一复合连接端相连,所述第一、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均与所述音频接口的接地端相连,所述音频接口的第二复合连接端与所述音频模块的另一音频端相连。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接口为一2. 5mm音频母头连接器。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音频接口为一3. 5mm音频母头连接器。
4 一种用于为包含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的 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或供电的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一电源适配模组、 一电源传输 线及一电源输出接头,所述电源适配模组包括一正极端及一负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 输出接头为一音频输出接头,所述电源输出接头包括一正极端、 一负极端及一悬空端,所述 电源适配模组的正极端及负极端通过所述电源传输线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出接头的正极端及负 极端相连,所述电源输出接头的悬空端空置。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接头 与所述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的音频接口相配合。
全文摘要
一种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包括一音频接口及两个三触点继电器,音频接口的第一复合连接端与第一继电器的第一触点相连,第二复合连接端与所述音频模块的一音频端相连,所述音频接口的接地端与第二继电器的第一触点相连,第一继电器的第二及第三触点分别与所述音频模块的另一音频端及所述电源模块的正极端相连,第二继电器的第一及第二触点分别与所述音频模块的接地端及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端相连。通过上述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既可收听电子产品的音频信号,又可对其进行充电,适用性较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可以用于为包含所述复合式音频及电源转接装置的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或供电。
文档编号H01R31/06GK101453092SQ20071020278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9日
发明者何友光, 刘长春, 甘小林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