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使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天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天线。
技术背景以往的平面天线的分配电路,配置成,与在电介质表面形成的多个 天线振子上产生的电场方向,呈面对称,并在距面对称的对称面和馈电 线之间的交点,向电场方向上偏离接收或发送电波的有效波长的四分之 一左右的距离的位置,具有馈电点,在与天线振子之间的间隙处配置馈 电线,即使在天线振子和馈电线之间产生电耦合,也可以使电场面中的 旁瓣的产生减少,提高电场面定向特性的对称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另外,以往的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由8x8的辐射元件构成,由 频率为66GHz且开口直径为3.2mm的辐射元件构成,将基于带状线的 分配电路,设置于形成圃形的辐射元件的上板和下板之间的分配电路基 板(参照非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 - 297630号^>才艮(段落0013 ~ 0017、图1)。非专利文献1: Seiji Nishi 、 Tosiaki Matui 、 Hiroya Ogawa 、 "Development of Milimeter - Weve Video transmission System Developmentof Antenna"proc.2001Asia-pacific Microwave Conf.voL2.pp509-512.Dec.2001.如专利文献l所示,在以往的天线的分配电路中,由于在与天线振 子之间的间隙处配置带状线,所以,在天线振子和馈电线之间产生电耦 合,不能得到定向特性的对称性,因此,将天线振子以面对称的方式进 行配置,并使馈电点的位置偏移。另外,在如非专利文献l所示的以往的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的带状线分配电路中,如图13所示的天线单元,包括分别在X轴的正方向 上排列的一对辐射元件l、 2和一对辐射元件3、 4,以及向这些辐射元 件l、 2、 3、 4进行馈电并分别朝向Y轴的负方向的馈电部21、 22、 23、 24,在上述天线单元中,具有第一带状线ll,向各辐射元件传输功率; 第二带状线12,从该第一带状线11的端部的第一分支部Pl分成两分 支;第三带状线,从该第二带状线12两端的第二、第三分支部P2、 P3 各分支出两个分支的两端部的一端分别与针对一对辐射元件1、 2的馈 电部21、 22连接;第四带状线,即上述两端部的另一端分别与针对一 对辐射元件3、 4的馈电部23、 24连接,且向辐射元件1至4进行馈电 分配。
另外,图14是图13的馈电部21、 22、 23、 24分别朝向X轴的负 方向的结构,在将天线单元Ul、 U2的第一带状线11相互连接的输入 分支部P0处,连接有输入带状线IO。
在图13、图14中,作为分配电路的必要条件,从馈电侧带状线, 经由第一、第二、第三的两分支部P1、 P2、 P3,直到辐射元件1~4的 功率分配比和相位延迟必须均匀,具体地,原则上需要使这些分支线路 全部的线路长一致。因此,要将第一分支部Pl配置在辐射元件1和2 之间。
可是,为了将带状线的阻抗变动抑制得很小,以及为了减小从带状 线向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的辐射孔、即波导管窗的泄漏耦合所引起的不 必要的辐射,必须将表层的带状线相对内层的接地板(ground plane ) 具有良好的平衡而进行配置。具体的,表层的带状线最好是不过于靠向 与波导管的管径相配合而过孔导出的内层接地板的边缘。
因此,图13的情况通过如下方式进行了处理第一、第二带状线 11、 12仅在第一分支部Pl的附近成直线的T字状,第三和第四带状线 13、 14为贯通全长的直线,使从带状线11到辐射元件2的开口部周边 的距离dl和从第二带状线12到辐射元件1的接地板边缘的距离d2相 等,而使第一分支部P1靠近X轴上的负方向。此时的辐射元件的间隔 为4.1mm。
另外,图14的情况通过如下方式进行了处理每个第二、第三、第四带状线12、 13、 14的第一、第二、第三分支部附近呈直线状,以 规定的间隔使第三、第四带状线13、 14的两端部附近分别沿着辐射元 件1、 2和辐射元件3、 4的开口部周边,使从带状线11到辐射元件2 的开口部周边的距离dl和从第三带状线13到辐射元件1的接地板边缘 的距离d3以及从第三带状线13到辐射元件2的接地板边缘的距离d4 相等,而使第一分支部P1靠近X轴上的负方向。此时的辐射元件的间 隔为4.4mm。
但是,这种处理方法需要使dl、 d2、 d3、 d4保持为一定的距离, 所以不能进一步缩小辐射元件的间隔,这对必须使针对辐射元件的馈电 相位一致的阵列天线来说是缺点。
发明内容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使用了能使针对各辐射元件的馈电相位一致、 能缩短长度、能缩小各辐射元件的排列间隔的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 天线。
本发明的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天线,在至少一个的天线 单元内,釆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且,该天线单元设置于XY平 面内,并包括分别排列在X轴的正方向的一对第一、第二辐射元件和 第三、第四辐射元件、以及进行针对这些辐射元件的馈电且分别朝向Y 轴负方向的馈电部,该分配电路具有第一带状线,向上述各辐射元件 传输功率;第二带状线,在该第一带状线的端部从位于上述第一、第二 辐射元件之间的第一分支部分成两分支;和第三、第四带状线,从该第 二带状线的两端的第二、第三分支部分别分成两分支、且其两端部分别 与针对上述一对的第一、第二辐射元件和第三、第四辐射元件的上述馈 电部连接。在上述天线中,使上述第二、第三、第四带状线的上述第一、 第二、第三分支部附近为T字状,保持规定的间隔使上述第一带状线沿 着上述第二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保持规定的间隔,使上述第二 带状线的上述T字状的横线部的两端部附近倾斜,并使上述第二带状线 的上述T字状的上述横线部与上述第一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保 持规定间隔,而使上述第一分支部偏向上述X轴的负方向,并且,分别 保持上述规定的间隔,使第三带状线的两端部附近沿着上述第一、第二 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四带状线的两端部附近沿着上述第三、第四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上述第一带状线和上述第四带 状线的端部附近间隔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以上,来使上述第一分支部偏
向上述Y轴负方向。
根据本发明,第二、第三、第四带状线的第一、第二、第三分支部 附近为T字状,保持规定的间隔使第一带状线沿着第二辐射元件的开口 部的周边部,使第二带状线的T字状的横线部的两端部附近倾斜,并使 第二带状线的T字状的横线部与第一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保持 规定的间隔而使第一分支部偏向X轴的负方向,并且,分别保持规定的 间隔,使第三带状线的两端部附近沿着第一、第二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 周边部,使第四带状线的两端部附近沿着第三、第四辐射元件的开口部 的周边部,使上述第一带状线和上述第四带状线的端部附近的间隔保持 在规定间隔以上,来使第一分支部偏向Y轴的负方向,因此,能使从馈 电侧向各辐射元件的相位延迟一致,并且,不引起由于泄漏耦合而产生
的不必要的辐射,可缩小各辐射元件的排列间隔。
另外,辐射元件的排列间隔的自由度增加,关系到可以在确保扩展 半值宽度的同时,将不必要的辐射抑制在极小,可以发挥作为天线的优 良的特性。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釆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 天线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表示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 路的天线的辐射元件的间隔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 天线的辐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图的带状 线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 天线的辐射元件的间隔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 天线的辐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图。
图1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 天线的辐射元件的间隔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 的天线的辐射图。
图13是以往的阵列天线的带状线的分配电路图。
图14是以往的阵列天线的带状线的分配电路图。
图中1-第一辐射元件;2-第二辐射元件;3-第三辐射元件;4 -第四辐射元件;10-输入带状线;11-第一带状线;12-第二带状线; 12b、 12d-第二带状线的端部;13-第三带状线;13b、 13e-第三带状 线的端部;14-第四带状线;14b、 14e-第四带状线的端部;21、 22、 23、 24-馈电部;P0-输入分支部;Pl-第一分支部;P2-第二分支 部;P3-第三分支部;P4-第四分支部;Ul、 U2-天线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l的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 天线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天线单元的基于 带状线的分配电路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表示天线单元 的辐射元件的间隔的分配电路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采 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天线的辐射图。在图1中,将天线以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为例进行表示。圃形波导管阵列天线由以下部分构成上板32,以等间隔设置成为辐射元件31 的喇叭型圃形波导管,并成为辐射面;电介质薄板33;分配电路基板 34,设置了用于向辐射元件31馈电的带状线;和下板35,与分配电路 基板34的带状线连接,并设置了电磁波反射部和用以向带状线馈电的 馈电口,且该电磁波反射部使从设置于辐射元件31的馈电部的前端辐 射的电磁波返回上部的辐射元件31的开口部。上板32的辐射元件31 形成了 8x8个,频率为66GHz、辐射元件31的开口部的直径为3.2mm。在这种结构中,若从下板35馈电口馈电电磁波,则通过分配电路 基板34的带状线直到辐射元件31的馈电部,馈电相位上相等的电磁波。另外,因为上板32的各辐射元件31的馈电部的方向也是同方向, 所以辐射元件31的开口面的电场分布也为同方向,上板32上的极化面 一致。下面,上述的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为8x8元件天线,但是以下对 将带状线的两分支进行两极重复的釆用了四个辐射元件的圆形波导管 阵列天线单元的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进行说明。在图2中,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单元在至少一个的天线单元内设置 有向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辐射元件1~4传输功率的基于带状线的 分配电路,且上述天线单元被设置于XY平面,并包括分别排列在X 轴方向的一对第一、第二辐射元件l、 2和第三、第四辐射元件3、 4, 以及向这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辐射元件1~4进行馈电并分别朝 向Y轴的同方向的馈电部21~24。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设置有第一带状线ll;第二带状线12, 在该第一带状线11的端部从位于第一、第二辐射元件l、 2之间的第一 分支部P1分成两分支;第三、第四带状线13、 14,从该第二带状线12 的两端的第二、第三分支部P2、 P3分别分成两分支,并将两端部12b 分别利用连接部q2 q5连接到针对一对的第一、第二辐射元件1、 2和 第三、第四辐射元件3、 4的馈电部21~24。而且,第二、第三、第四带状线12、 13、 14的第一、第二、第三分支部P1、 P2、 P3附近保持T字状,第一带状线11从第一分支部P1 到弯曲部ql是直线,第二带状线12的第一分支部Pl附近12a是直线。 而且,与第二辐射元件2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之间的间隔保持为间隔dl , 来使第一带状线11沿着第二辐射元件2的开口部的周边部,并以使第 二带状线12的T字状的横线部的两端部附近12b倾斜,使第二带状线 12的T字状的横线部12a和第一辐射元件1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之间的 间隔保持在规定的间隔的方式,使第 一分支部Pl向X轴的负方向偏移。并且,分别保持间隔d3、 d4,使第三带状线13的两端部附近13b 沿着第一、第二辐射元件l、 2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四带状线14的 两端部附近14b沿着第三、第四辐射元件3、 4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 第一带状线11和第四带状线14的端部附近14b的间隔保持为间隔d5 以上,这样来使第一分支部Pl向Y轴的负方向偏移。通过这样做,使针对各辐射元件1~4的馈电相位一致,缩短带状 线的长度,缩短各辐射元件1~4的排列间隔。利用图3对各带状线11 ~ 14与各辐射元件1 ~ 4的各个间隔进行说 明,例如,对于以将与辐射元件1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之间的间隔保持为 d3的方式使第三带状线13的端部附近13b沿着第一辐射元件1的开口 部的周边部,是使第三带状线13的端部附近13b沿着将辐射元件1的 开口部的半径1.6mm扩大0.12mm后而得到的辅助线来实现的。因此, 在第三带状线13的端部附近13b与馈电部21的连接部q2处使其相对 于馈电部21弯曲90。,并使其前端相对X轴倾斜约20° 。另外,也同 样地使其他的带状线保持间隔dl、 d2、 d4,而沿着各辐射元件。而且, 需要使第一带状线11和第四带状线14的端部附近14b的间隔保持在d5 以上。上述间隔dl d5相同,为0.12mm。其结果是,各辐射元件1 ~ 4 的间隔如图4所示,为4.0mm。与图4 ( b )的以往的各辐射元件1 ~ 4 的间隔4.Tmm裙比变窄了。而且,1^带状线fl ~ 14的覔產为0:2mm。将对采用了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单元的8 x 8辐射元件的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的辐射图进行计算后而得到的结果 表示于图5。圓形波导管阵列天线的频率为66GHz。在以往的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中,辐射元件的间隔为4.1mm,在 90。和-90。处生成栅瓣(Grating Lobe ),并超过-20dB,然而,采 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单元的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的 辐射元件的间隔能变窄为4. Omm,因此可抑制到-20dB以下。如以上所示,保持规定的间隔使第一带状线11沿着第二辐射元件2 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二带状线12的T字状的横线部的两端部附近 倾斜,并使第二带状线12的T字状的横线部与第一辐射元件1的开口 部的周边部保持规定的间隔,而使第一分支部Pl向X轴的负方向偏移, 并且,分别保持规定的间隔使第三带状线13的两端部附近13b沿着第 一、第二辐射元件l、 2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四带状线14的两端部 附近14b沿着第三、第四辐射元件3、 4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一带 状线11和第四带状线14的端部14b附近的间隔保持在规定间隔以上, 这样来使第一分支部P1向Y轴的负方向偏移,因此,能使从馈电侧到 各辐射元件1 ~ 4的相位延迟一致,并且能缩短各辐射元件1 ~ 4的排列 间隔。另外,各辐射元件1~4的排列间隔的自由度增加,关系到可以在 确保扩展半值宽度的同时,将不必要的辐射抑制在极小,可以发挥作为 天线的优良的特性。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进一步将实施方式1的第一分支部向Y轴的负方向偏移。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 天线单元的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图,图7是带状线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8表示天线单元的辐射元件的间隔的分配电路图,图9是天线的辐射 图。图6分别使实施方式1的图2的第三、第四带状线13、 14的第二、 第三分支部P2、 P3的T字状的部分为Y字状和伞状,其他部分相同因 此省略说明。在图6中,使第一带状线ll与第二辐射元件2之间的间隔dl、第二带状线12与笫一辐射元件1之间的间隔d2、第三带状线13的端部 附近13b与第一、第二辐射元件l、 2之间的间隔d3、 d4、第四带状线 14的端部附近14b与第三、第四辐射元件3、 4之间的间隔d3、 d4为 O.lmm,与实施方式l相比,也4吏第一分支部Pl向Y轴的负方向偏移 了。关于各带状线11~14和各辐射元件1~4之间的间隔,例如,对于 以将与辐射元件l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之间的间隔d3保持为O.lmm的方 式使第三带状线13的端部附近13b沿着第一辐射元件1的开口部的周 边部,是使第三带状线13的端部附近13b沿着将辐射元件1的开口部 的半径1.6mm扩大0.1mm后而得到的辅助线。因此,在第三带状线13 的端部附近13b与馈电部21的连接部q2处使其相对馈电部21弯曲90 ° ,并使其前端相对X轴倾斜约20° 。另外,也同样地使其他的带状线 保持间隔dl、 d2、 d4为O.lmm,而沿着各辐射元件l-4。而且,使各 带状线11~14的宽度为0. 2mm。另外,使第一带状线11与第四带状线 14的端部附近14b的间隔d5为0. lmm。通过这样^t,如图4所示,4吏各辐射元件1~4的间隔为3.9mm, 与图4(b)的实施方式l的各辐射元件l 4的间隔4.0mm相比变窄了。此外,如图6所示,各辐射元件1~4的间隔,由第二、第四辐射 元件2、 4的开口部边缘的间隔L所限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使第三、第四带状线13、 14的第二、 第三分支部P2、 P3的T字状的部分为Y字状和伞形,但是,若使从一 分支部Pl到第二、第三分支部P2、 P3的距离相同,则由于第二分支 部P2为Y字状,所以从这里向第一、第二辐射元件l、 2馈电的功率 的相位,与从伞状的第三分支部P3向第三、第四辐射元件3、 4馈电的 功率相比,其相位要延迟。因此,为了以相同的相位进行馈电,将第一 分支部Pl向靠近第二分支部P2处偏移而进行^务正。将对釆用了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单元的8 x 8辐射元件的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的辐射图进行计算后而得到的结果 表示于图9。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的频率为66GHz。在以往的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中,辐射元件的间隔为4.1mm,在 90°和-90°处产生了栅瓣,并超过了-20dB,实施方式l的圆形波导 管阵列天线单元的辐射元件的间隔为4. Omm,且为-20dB以下,而本实 施方式的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单元的辐射元件的间隔可变窄为3. 9mm, 因此可以完全地抑制栅瓣。如以上所述,分别使第三、第四带状线13、 14的第二、第三分支 部P2、 P3的T字状的部分为Y字状和伞状,所以,能使从馈电侧向各 辐射元件1 ~ 4的相位延迟一致,并且能进一步缩小各辐射元件1 ~ 4的 排列间隔。另外,为了使针对各辐射元件1~4的馈电为同相位,使第一分支 部Pl从第二、第三分支部的中点的第一分支部Pl位置向靠近第二分支 部P2的位置进行了修正,因此,能以相同的相位向各辐射元件1~4馈 电。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1、 2,表示了使各辐射元件的馈电部朝向Y轴的负方向 的情况,而本实施方式使馈电部朝向X轴的负方向,并且,组合了两个 辐射元件是四个的天线单元。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 天线单元的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图,图11是表示天线单元的辐射元 件的间隔的分配电路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釆用了基于带状线 的分配电路的天线的辐射图。在图10中,各个天线单元U1、 U2的结构相同,与实施方式l的 不同点在于馈电部21 24的朝向、第三、第四带状线13、 14的两端 部13e、 14e的形状、以及第一分支部Pl的形状。就天线单元Ul对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进行说明,保持间隔dl使 第一带状线11沿着第二辐射元件2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一分支部 P1为Y字状或伞状,分别保持间隔d3、 d4使第三带状线13的两端部 附近13e沿着第一、第二辐射元件1、 2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四带 状线14的两端部附近14e沿着第三、第四辐射元件3、 4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笫一分支部Pl向x轴的负方向偏移。并且,保持间隔d2使第二带状线12的端部附近12d沿着笫二辐射 元件2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保持间隔d4使第三带状线13的端部附近 13d沿着第二辐射元件2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保持间隔d4使第四带状 线14的端部附近14d沿着第四辐射元件4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一 带状线11与第四带状线的端部附近的间隔保持为间隔d5以上,这样, 分别使第二、第三分支部P2、 P3为Y字状和伞状,并使第一分支部Pl 向Y轴的负方向偏移。将上述的间隔dl d5设为0.12mm,如图11 (a)所示,各辐射元 件l 4的间隔为4.1mm,与图11 (b)的以往的各辐射元件1 ~4的间 隔4.4mm相比变窄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3相同,使第三、第四带状线 13、 14的第二、第三分支部P2、 P3的T字状的部分分别为Y字状和 伞状,所以,通过^f吏第一分支部Pl向靠近第二分支部P2处偏移而进行 修正,来以相同的相位向各辐射元件1~4馈电。另外,本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组合了两个辐射元件是四个的天 线单元U1、 U2,并使天线单元U1、 U2的第一带状线ll相互连接,将 输入带状线10连接于输入分支部PO。此时,天线单元U1的第一分支部P1为伞状,天线单元U2的第一 分支部P1为Y字状,因此,与第二、第三分支部P2、 P3相同,通过 将输入分支部PO向天线单元U2的Y字状的第一分支部Pl靠近而进行 修正,从而以相同的相位向天线单元U1、 U2的各辐射元件1~4馈电。另外,由于第一带状线11在第一分支部Pl附近大幅度向下侧弯曲, 所以相位发生延迟,振幅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除了将第一分支部Pl 从中间点向靠近第二分支部P2 (Y轴的正方向)偏移而进行修正以外, 还改变第二带状线12的第一分支部Pl附近的窄线宽部分的宽度而进行 修正。将对采用了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圃形波导管阵列天线单元的8 x 8辐射元件的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的辐射图进行计算后而得到的结果的表示于图12。圃形波导管阵列天线的频率为66GHz。在以往的圆形波导管阵列天线中,辐射元件的间隔为4.4mm,在 90。和-90°处的栅瓣为-lldB,非常大。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圆形波导 管阵列天线单元的辐射元件的间隔可变窄为4. lmm,所以能够将栅瓣抑 制在-19dB。如以上所述,保持规定的间隔使第一带状线11沿着第二辐射元件2 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一分支部P1为Y字状或伞状,分别保持规定 的间隔,使第三带状线13的两端部附近沿着第一、第二辐射元件l、 2 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四带状线14的两端部14e附近沿着第三、第 四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一分支部Pl向X轴的负方向偏移, 并且,分别保持规定的间隔使第二带状线12的端部12d附近沿着第二 辐射元件2的开口部的周边部,分别保持规定的间隔使第四带状线14 的端部14e附近沿着第四辐射元件4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保持规定的间 隔使第三带状线13的端部13e附近沿着笫二辐射元件2的开口部的周 边部,使第一带状线11和第四带状线14的端部附近的间隔保持在规定 间隔以上,这样,分别使第二、第三分支部为Y字状和伞状,并使第一 分支部向Y轴的负方向偏移,因此能使从馈电侧向各辐射元件1~4的 相位延迟一致,并能缩短带状线的长度,能缩小各辐射元件1~4的排 列间隔。另外,当使天线单元U1、 U2相互邻接,并连接Y字状和伞状的第 一带状线ll,且在其中间设置连接输入带状线的输入分支部PO时,向 靠近Y字状的第一分支部P1的位置进行了修正,所以,能以相同的相 位向天线单元U1、 U2的各辐射元件l 4馈电。在这里,对频率为66GHz、圆形波导管直径为3.2mm的情况进行 了说明,但是,不用说在频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是有效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天线,在至少一个的天线单元内,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且,该天线单元设置于XY平面内,并包括分别排列在X轴的正方向的一对第一、第二辐射元件和第三、第四辐射元件、以及进行针对这些辐射元件的馈电且分别朝向Y轴负方向的馈电部,该分配电路具有第一带状线,向上述各辐射元件传输功率;第二带状线,在该第一带状线的端部从位于上述第一、第二辐射元件之间的第一分支部分成两分支;和第三、第四带状线,从该第二带状线的两端的第二、第三分支部分别分成两分支、且其两端部分别与针对上述一对的第一、第二辐射元件和第三、第四辐射元件馈电的上述馈电部连接,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二、第三、第四带状线的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分支部附近为T字状,使上述第一带状线沿着上述第二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保持规定的间隔,使上述第二带状线的上述T字状的横线部的两端部附近倾斜,并使上述第二带状线的上述T字状的上述横线部与上述第一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保持规定间隔,而使上述第一分支部偏向上述X轴的负方向,并且,使第三带状线的两端部附近沿着上述第一、第二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四带状线的两端部附近沿着上述第三、第四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分别保持上述规定的间隔,使上述第一带状线和上述第四带状线的端部附近间隔保持在上述规定间隔以上,这样来使上述第一分支部偏向上述Y轴负方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天线, 其特征在于,分别使上述第三、第四带状线的上述第二、第三上述分支部的上述 T字状部分为Y字状和伞状。
3. —种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天线,在至少一个的天线 单元内,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且,该天线单元设置于XY平 面内,并包括分别排列在X轴的正方向的一对第一、第二辐射元件和 第三、第四辐射元件、以及进行针对这些辐射元件的馈电且分别朝向X 轴负方向的馈电部,该分配电路具有第一带状线,向上述各辐射元件传输功率;第二带状线,在该第一带状线的端部从位于上述第一、第二 辐射元件之间的第一分支部分成两分支;和第三、第四带状线,从该第 二带状线的两端的第二、第三分支部分别分成两分支、且其两端部分别 与针对上述一对的第一、第二辐射元件和第三、第四辐射元件的上述馈 电部连接,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一带状线沿着上述第二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保持 规定的间隔,使上述第一分支部为Y字状或伞状,使第三带状线的两端部附近沿着上述第一、第二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四带状线的两端部附近沿着上述第三、第四辐射元件的 开口部的周边部,分别保持上述规定的间隔,使上述第一分支部偏向上述x轴的负方向, 并且,使上述第二带状线的端部附近沿着上述第二辐射元件的开口 部的周边部,分别保持上述规定的间隔,使上述第四带状线的端部附近沿着上述第四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 周边部,分别保持上述规定的间隔,使第三带状线的端部附近沿着第二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保 持上述规定的间隔,使上述第一带状线和上述第四带状线的端部附近的间隔保持在上 述规定间隔以上,这样,分别使上述第二、第三分支部为Y字状和伞状,并使上述第一分支部偏向Y轴的负方向。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天 线,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一分支部,从上述第二、第三分支部的中间点向靠近上述 笫二分支部的位置进行了修正,以使针对上述各辐射元件的馈电为同相 位。
5. —种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天线,其特征在于,使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天线单元相互邻接,并连接在其上述端部 具有Y字状和伞状的第 一分支部的第一带状线,且在中间设置连接输入 带状线的输入分支部时,向靠近Y字状的第一分支部的位置进行修正。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采用了基于带状线的分配电路的天线,该分配电路保持规定的间隔使第一带状线沿着第二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二带状线的T字状的横线部的两端部附近倾斜,并使第二带状线的T字状的横线部与第一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保持规定间隔,而使第一分支部向X轴的负方向偏移,并且,分别保持规定的间隔,使第三带状线的两端部附近沿着第一、第二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四带状线的两端部附近沿着第三、第四辐射元件的开口部的周边部,使第一带状线和第四带状线的端部附近间隔保持在规定间隔以上,这样来使第一分支部偏向Y轴负方向,能使针对各辐射元件的馈电相位一致,能缩小各辐射元件的排列间隔。
文档编号H01Q13/00GK101237083SQ20071030187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31日
发明者武石启, 西清次 申请人: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