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0363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组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口 (I/O Port)的电连接器组件。背景4支术通常,计算机上面设有USB, IEEE 1394, AUDIO, VIDEO, RCA等输入/输 出端口,为了方便组装,这些输入/输出端口通常釆用一体成型方式注塑成一 整体模块。但是,当其中一个输入/输出端口毁坏时,若要对其更换或者维修, 需要拆分整个模块,导致整个模块被毁坏。美国公告专利US7,118,414B2揭示 了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分别由不同电连接器(USB、 IEEE1394、 AUDIO等)所构成的独立子模块及一收容所述子模块的金属遮蔽壳 体,上述独立子模块包括两片式的塑胶绝缘壳体及收容于塑胶绝缘壳体内的相 同类型的电连接器,通过超声波熔接的方式可将塑胶绝缘壳体组合在一起,然 后,将各个独立子模块组装到金属壳体形成的收容空间内而构成一个整体式的 电连接器组件。然而,上述电连接器组件制造和使用时存在下面一些问题在 制造该电连接器组件时,需要将多个独立子模块组装到金属壳体的收容空间 内,安装较费时且不方便;在使用该电连接器组件时,若某一电连接器模块内 的电连接器毁坏,会导致整个模块的更换。因此,有必要对上述结构的电连接 器组件进行重新设计,使其既方便制造,又方便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方便制造、又方便维修的电连接器组件。为达成上迷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其包括若千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的定位模块及包覆于定位模块外面的金属壳体,上述每一电连接器包括对接部及安装部;所述电连接器的定 位模块包括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第二盖体共同形成收容空间, 所述各电连接器排成一排收容且固定在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第二盖体通
过设置于其上的卡扣才几构沿上下方向扣持并结合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杲由于将若干个电连接 器组装至一个定位模块中,可以方便的将定位模块组装到金属壳体内,定位 模块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而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系采用机械锁扣方式 组装在一起的,方便了电连接器的维修。
图l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l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若千 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可收容上述电连接器的定位模块2,自电连接器的定 位模块2向后延伸形成的线缆固持机构3以及可用于遮蔽所述定位模块2的 金属壳体4。上述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包括一个S-Video电连接器11、三个RCA电连 接器12、三个Audio电连接器13、三个USB电连接器14及一个IEEE 1394 电连接器15,所述电连接器11、 12、 13、 14、 15功能和形状虽然并不完全 相同,但是它们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现以S-Video电连接器11为例进行说 明。S-Video电连接器11包括可与配对电连接器(未示出)电性连接的对接 部111及收容于电连接器的定位模块2内的安装部112,对接部111包括绝 缘本体113、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114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13 外面的金属壳体115。电连接器的定位模块2包括第一盖体21、与第一盖体 21组装在一起的第二盖体22,第一、第二盖体21、 22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形 结构。第一盖体21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状的第一基座部211、自第一基座部211 左、右侧部向上延伸的一对左、右侧壁213、 212、自第一基座部211前、后 缘向上延伸的前、后壁214、 215,上述第一基座部211、左、右侧壁213、 212及前、后侧壁214、 215共同形成电连接器11、 12、 13、 14、 15的第一 收容空间210。第一盖体21的左、右侧壁213、 212向上延伸形成一对凸耳 2131、 2121,所述凸耳2121、 2131上面分别设有凹槽2132、 2122。第一盖
体214的前壁214并排设置若干个半开口 2141。此外,第一盖体21的第一 收容空间210内分开设置若千定位柱3a。第二盖体22包括大致呈矩形状的第二基座部221、自第二基座部221左、 右侧部向下延伸的一对左、右侧壁223、 222、自第一基座部221前、后缘向 下延伸的前、后壁224、 225,上述第二基座部221、左、右侧壁222、 223及 前、后侧壁224、 225共同形成电连接器11、 12、 13、 14、 15的第二收容空 间220,第二收容空间220与前述第一收容空间210共同形成电连接器11、 12、 13、 14、 15的收容空间。第二基座部上面并排设置若干电连接器的收容 槽226,上述电连接器ll、 12、 13、 14、 15排列成一排且被安装固持于相应 的收容槽226内。第二盖体22的左、右侧壁223、 222的外表面分别形成一凹部2222,对 应凹部2222中心处设有凸块2221,所述凸块2221可与第一盖体21上面凸 耳2121、 2131上设置的凹槽2122、 2132相卡扣,从而将第一盖体21和第二 盖体22结合在一起,所述凹部2222可导引凸耳2121、 2131沿确定的位置滑 动,使第一盖体21与第二盖体22准确地组装在一起。第二盖体22的前壁 224设置若干个半开口 2241,所述半开口 2241可与第一盖体21的前壁214 上面的半开口 2141共同形成可供相应电连接器穿过之通孔。线缆固持机构31、 32分别自定位模块2的后缘向后延伸形成,线缆固持 机构31、 32分别包括第一夹持元件311、 321及第二夹持元件312、 322。第 一夹持元件311、 321分别设有第一凹槽3111、 3211,第二夹持元件312、 322 分别设有与第一凹槽3111、 3211相对应的第二凹槽3121、 3221,第一凹槽 nil、 "11与第二凹槽3121、 3221共同形成可用于夹持固定线缆(未示出) 的线缆收容通道310、 320。第一夹持元件311左、右侧部突伸出一对扣钩3112, 第二夹持元件312左、右侧对应设置有一对可与所述扣钩3112相卡扣的凹槽 3122。另外,第一盖体21及第一夹持元件311上面分开设置有若干定位柱3a, 第二盖体22及第二夹持元件312对应设有若干可收容对应定位柱3a的定位 槽3b,每一定位槽3b内设置有可用于增加定位柱3a与定位槽3b之间保持 力的肋条3c。第一盖体21、第二盖体22对应的第一基座部211、第二基座 部221分别设置若千卡槽217、 227。金属壳体4为一体冲压所形成,其大致包括上、下側面41、 42、与上、 下面41、 42相结合的左、右侧面43、 44以及对接面45。金属壳体4的上、 下侧面41、 42、左、右侧面43、 44及对接面45共同围成一恰可收容连接器 定位模块2的收容空间40。金属壳体4的上、下侧面41、 42被冲压出若干 可与前述定位模块2第一、第二基座部上面卡槽217、 227相卡持的小突片 411。此外,金属壳体的上、下侧面41、 42的后缘悬设有若干长条状的接地 片4112。对接面45上面并排设置若干可供上述电连接器11、 12、 13、 14、 15的对接端穿过的开口 451。左、右侧面43、 44的后缘向外垂直弯折形成一 对安装部46,安装部46上面设有圆孔461,可方便的将该线缆连接器组件 100安装至计算机面板上(未示出)。此外,电连接器组件IOO还包括若干接地片g,接地片g被安装在第二盖 体22内的凹槽s中,所述接地片g形成电连接器11、 12、 13、 14、 15与金 属壳体4之间的电性连接。组装电连接器组件100时,首先,将各电连接器ll、 12、 13、 14、 15与 相应的线缆(未示出)进行焊接,以达成电性连接,然后,将各接地片g安 装至第二盖体内的开孔s中,其次,将各连接器ll、 12、 13、 14、 15安装到 第二盖体22相应的收容槽226中,再次,把第一盖体21沿上下方向组装到 第二盖体上面,通过第一盖体21凸耳2121、 2131上面的开槽2122、 2132与 第二盖体22上面的凸块2221之间的卡扣、第一盖体21及第一夹持元件311 上面的定位柱3a与第二盖体及第二夹持元件312上面的定位槽3b之间的干 涉配合以及第一夹持元件311上面的扣钩3112及第二夹持元件312上面凹槽 3122之间的扣持,第一盖体21与第二盖体22可靠的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体 式的用与固定电连接器ll、 12、 13、 14、 15的定位模块2,最后,将电连接 器ll、 12、 13、 14、 15定位模块2组装到金属壳体4的收容空间40内。上述结构的电连接器组件100,组装方便,方便维修,给制造者和使用者 带来很大的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若干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的定位模块及包覆于定位模块外面的金属壳体,上述每一电连接器包括对接部及安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定位模块包括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第二盖体共同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各电连接器排成一排收容且固定在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第二盖体通过设置于其上的卡扣机构沿上下方向扣持并结合在一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盖体的 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凸块与凸耳,凸耳上面设有可与凸块扣持的开槽。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设有一对 侧壁,每一侧壁上具有可导引第一盖体凸耳的凹部,所述凸块形成于凹部内。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盖体 分别设有定位槽和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可收容于定位槽内。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内设有肋 条,该肋条可增加定位柱与定位槽之间的保持力。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基座 部设有若干用于安装固定电连接器的收容槽。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盖体 设有若干卡槽,所述金属壳体设有若干可抵止于卡槽内的突片。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金属壳体具有一对上、 下面、 一对与上、下面相连接的左、右侧面及对接面,所述金属壳体的上、下 面、与上、下面相连接的左、右侧面及对接面共同围设成一可收容电连接器定 位模块的收容空间,金属壳体的前面设置若干可供对应电连接器的对接部突伸 出的开口。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定位模块后缘向后 延伸有线缆固持部,线缆固持部上设置若干线缆收容通道。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收容通道包括第一夹持元件及第二夹持元件,第一夹持元件与第二夹持元件上面分别设有 可相互卡扣的扣钩和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若干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11、12、13、14、15),电连接器的定位模块(2)及包覆于定位模块外面的金属壳体(4),上述每一电连接器包括对接部及安装部;所述电连接器的定位模块包括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第二盖体共同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各电连接器排成一排收容且固定在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第二盖体通过设置于其上的卡扣机构沿上下方向扣持并结合在一起。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01018089SQ20072003381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2日
发明者屠厚春, 柯作锦, 王海威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