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110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制造方便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与本案相关的现有技术可以参考中国专利公告第2651993Y号揭示的 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设于绝缘本体侧部的第一导电端子,该第 一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前端向后弯折延伸 的接触部,该导电端子结构如此设计,结构简单,然而,该电连接器后端 未设置可在上下方向抵接对接插头的结构,插拔手感不是很理想。美国专利公告第6,244,905号说明书中图5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该电 连接器用于与对接插头相对接,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导电端 子包括设于绝缘本体后部的弹性端子,该弹性端子包括竖直平板状的固持 部、自固持部上下端分别向前延伸的两弹性夹持部及焊接脚,绝缘本体设 有收容对接插头的插接孔及固持该弹性端子的竖直插槽,当该电连接器与 对接插头相对接时,两夹持部与对接插头的头部夹持接触,产生较大的插 拔力度及良好的插拔手感,然而,该电连接器弹性端子的结构复杂,生产 工艺复杂,相应制造成本也较高。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方便的电连接器。为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 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 有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千对开关端子组及弹性端子,所述弹性端 子设于开关端子组之间及插接孔后端,弹性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 固持部及自固持部一端延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位于固持部 上方。与现有技术相较,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电连接器导电端子与现有导电端子的结构差异不大,制造时可利用现有的模具技 术,制造方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该电连接器巧妙的利用了各导电 端子间的相对位置,使弹性端子提供较大抵压力,同时改善电连接器的插 拔手感。
图l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绝缘本体部分切除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及 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绝纟彖本体1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的主体部10、自主体部10 —端沿主体 部10轴线方向延伸的对接部15及贯穿主体部10与对接部15的插接孔16, 其中主体部10包括顶部11、底部12及连接底部12与顶部11的一对侧部 13,底部12设有向上延伸入插接孔16内的第一收容槽121,在绝缘本体1 后部设有自绝缘本体1后表面14向前延伸并贯穿底部12的第二、第三、 第四、第五、第六及第七收容槽122、 123、 124、 125、 126、 127,这些收 容槽122、 123、 124、 125、 126、 127均与插接孔16相连通,其中,第二、 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收容槽122、 123、 124、 125、 126呈竖直状,第 七收容槽127沿对接插头的插接方向水平设置,绝缘本体1底部12还设有 若千用于增加电连接器100固持定位效果的若干凸部128及定位柱129。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及弹性端子21、 22、 23、 24、 ?5、 26、 27,这些导电端子21、 22、 23、 24、 25、 26、 27 与现有导电端子的结构差异不大。其中,第二导电端子22与第三导电端子 23为第一开关端子组,第二导电端子22与第三导电端子23可相互接触或 断开;第四、第五及第六导电端子24、 2、 M为第二开关端子组,第四导 电端子24与第五导电端子25可相互接触或断开,第六导电端子26用以驱 动第四导电端子24左右移动。第一导电端子21大致呈一 "R"形结构,其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 的固持部210、由固持部210上端向下延伸的弹性接触部212及由固持部 210下端向外侧延伸的焊接脚216,固持部210两侧设有卡扣部213,接触 部212上设有一凸起215。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l内的呈"3"型固持部220、 自固持部220中部向插接孔16弯折并水平向后延伸的弹性臂221、设于固 持部210两端的若干卡扣部223、自固持部210下端向外侧弯折延伸的焊 接脚226及设于弹性臂221末端的接触部222,在该弹性臂221上靠近接 触部222位置处镶埋成型或组装有一绝缘体225。第三端子23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的固持部230、自固持部230下 端向外侧延伸的焊接脚236及自固持部230向前延伸的固持臂234,固持 臂234上具有卡扣部233,固持部230中间部位设有向外延伸的凸起235, 该突起235可与第二导电端子22弹性臂221接触部222相互接触或断开, 形成开关效果。第四导电端子24包括一方形的固持部240、自固持部242—端延伸出的 细长弹性臂241及自固持部242下端向外側延伸的焊接脚246,固持部240上 下两侧及前端分别设有卡扣部243及固持臂242,弹性臂241末端镶埋成型或 组装有一绝缘体245。第五端子25包括一方形的固持部250、自固持部250向前水平延伸而缩 小的接触部251及自固持部250下端向外侧延伸的焊接脚256,固持部250上 下边缘设有卡扣部253,该接触部251可与第四导电端子24的弹性臂241相互 接触或断开,形成开关效果。第六端子26包括固持部260、自固持部260向前延伸的细长弹性臂261 及自固持部260下端向外侧延伸的焊接脚266,固持部260上下缘两侧及前端 分别设有卡扣部263及固持臂264,弹性臂261前端设有弧形接触部265,接 触部265的前端还设有抵靠部267,该抵靠部267可抵靠在第四导电端子24 弹性臂241上的绝缘体245上。弹性端子27包括呈平板状的固持部270、自固持部270前端向后弯折并 水平延伸的弹性臂271及自固持部270下端延伸的焊接脚276,固持部270两 侧缘设有卡扣部273,弹性臂271上设有凸伸入插接孔16内的弧形接触部275,弹性端子27结构如此设计,可用于降低电连接器100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OO组装时,首先,将第一导电端子21自下而 上组设于绝缘本体1第一收容槽121内,其焊接脚216延伸出绝缘本体1 底部12,固持部210上的卡扣部213与第一收容槽121内壁配合,使第一 导电端子21紧密固持于第一收容槽121内,固持部210上的凸起215凸伸 入插接孔16内,可与对接插头(未图示)弹性接触,其次,将第二及第三导 电端子22、 23分别自后向前组设于绝缘本体1第二收容槽122及第三收容 槽123内,第二导电端子22位于第三导电端子23外侧,其焊接脚226、 236分别延伸出绝缘本体1底部12,第二导电端子22上的卡扣部223与第 二收容槽122内壁配合,使第二导电端子22紧密固持于第二收容槽122 内,而第三导电端子23通过其固持臂234上的卡扣部233与第三收容槽 123内壁配合,使第三导电端子23紧密固持于第三收容槽123内,同时第 二导电端子22弹性臂221上的绝缘体225凸伸插接孔16内,接着,将第 四、第五及第六导电端子24、 25、 26分别自后向前组设于绝缘本体1第四、 第五及第六收容槽124、 125、 126内,其焊接脚246、 256、 266分别延伸 出绝缘本体1底部12,第六导电端子26接触部265凸伸入插接孔16内, 第四导电端子24上的卡扣部243及固持臂242与第四收容槽124内壁配合, 第五导电端子25上的卡扣部253与第五收容槽125内壁配合,第六导电端 子26上的卡扣部263及固持臂264与第六收容槽126内壁配合,使导电端 子24、 25、 26紧密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最后,将弹性端子27自后向前 沿水平方向组设绝缘本体1第七收容槽127内,固持部270上的卡扣部273 与第七收容槽127内壁配合,使弹性端子27紧密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其 接触部275凸伸入插接孔16内,可与对接插头弹性接触形成电性导通,本 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OO组装完成。组装后,各导电端子21、 22、 23、 24, 25、 26、 27于绝缘本体1内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参考图3所示,第一导 电端子21位于最前端,第一开关端子组22、 23与弹性端子27位于第二开 关端子组24、 25、 26后部,其中,第二导电端子22位于第三导电端子23 外侧,弹性端子27接触部275位于第三导电端子23绝缘体225正下方的 内侧,该接触部275与绝缘体225可同时与对接插头(未图示)接触,第四、 第五及第六导电端子24、 25、 26由外向内依次排列设置。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与对接插头(未图示)对接时,首先,对接插 头抵压第六导电端子26弹性臂261,使该弹性臂261前端的抵靠部267进 一步抵压第四导电端子24上的绝缘体245,使得第四导电端子24弹性臂 241与第五导电端子25上的接触部251断开,对接插头继续插入,对接插 头的头部挤压第二导电端子22弹性臂221的绝缘体225,使该弹性臂221 末端的接触部222与第三导电端子23断开,同时对接插头的头部与弹性端 子27的接触部275弹性接触。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IOO工作时,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导 电端子22、 23、 24、 25、 26实现开关连动,由于弹性端子27的弹性臂271 长度小于第二及第六导电端子22、 26上的弹性臂221、 261的长度,所以 弹性端子27的弹性臂271相对于第二及第六导电端子22、 26上的弹性臂 221、 261能产生较大的抵压力,在对接插头舆电连接器IOO插拔过程中, 弹性端子27提供主要的插拔力,其与对接插头的头部接触时,产生"啪" 的一声,显示对接插头插接到预订位置,使电连接器IOO具有良好的插拔 手感。第二导电端子22及第六导电端子26分别在前后端对插头施加左右 方向的作用力,弹性端子27在后端对插头施加上下方向的作用力,插头被 定位稳固,另外,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导电端子2结构与现有导电端 子的结构差异不大,制造时可利用现有的模具技术,制造方便,有利于降 低生产成本,且该电连接器100巧妙的利用了各导电端子2间的相对位置, 使弹性端子27提供较大抵压力,同时改善电连接器100的插拔手感。
权利要求1.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对开关端子组及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端子设于开关端子组之间及插接孔后端,弹性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及自固持部一端延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位于固持部上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端子设于开关端子组的下侧。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具有收容所述 弹性端子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沿对接插头的插接方向水平设置。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端子还包括自 固持部前端向后弯折延伸的弹性臂,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弹性臂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端子组包括分 别设于绝缘本体前后部的第一及第二开关端子组,其均具有延伸入插接孔 内的接触部,所述弹性端子的接触部设于第二开关端子组接触部正下方的 一侧。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端子組包 括可相互连接或断开的第二及第三导电端子,第二开关端子组包括可相互 连接或断开的第四、第五导电端子及用以驱动第四导电端子左右移动的第六导电端子。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固持 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向插接孔内弯折延伸的弹性臂及与第三导电端子接触或断开的接触部,所述弹性臂上设有绝缘体。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四导电端子包括固持 部、自固持部一端延伸出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设有绝缘体,第五导电 端子设有与所述弹性臂接触或断开的接触部。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均自绝缘 本体后端向前组设于绝缘本体内。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一端延伸的对接部,所述插接孔贯穿主体部与对接部,所 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设于绝缘本体前端的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 大致呈"R"形结构,其具有凸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接触部上设有凸起。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对开关端子组及弹性端子,弹性端子设于开关端子组之间及插接孔后端,弹性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及自固持部一端延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位于固持部上方,制造该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可利用现有的模具技术,制造方便,且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H01R24/58GK201113066SQ20072004051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日
发明者朱自强, 王陈喜, 胡伦松, 韩洪强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