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140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固持板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电连接器,其借助自身的磁性元件与对接连 接器作用,以达成准确的对接。这种电连接器主要包括固定有导电端子的绝缘 本体、绝缘框体、;兹性元件及固定板。框体上设有三个平行间隔排列的收容空 间,每一收容空间的内壁上设有凸肋。磁性元件包括与绝缘本体安装于一起的 第一^t性元件和两个单独设置的第二^f兹性元件,其中第一^f兹性元件自框体后端 安装入位于中间的收容空间,两个第二-兹性元件则分别自框体后端安装入两侧 的收容空间。磁性元件的前端被收容空间前开口的凸缘所抵挡,其后面则借三 个单独设置的固定板与收容空间内壁上设置的凸肋干涉而固定。然而,在实际 使用中,尤其在电连接器受到震动或外力作用时,磁性元件可能易松动,不能 与框体紧密配合。因此,希望设计出一种能更加紧密结合的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结构更加紧密,不易松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设有若干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面板、第一、第二磁性元件及固持板,面板上 设有至少两个彼此间隔且贯穿面板前、后端面的收容空间,第一磁性元件及绝 缘本体收容于其中一收容空间,第二磁性元件收容于另一收容空间,所述固持 板为一片式,其固定于面板的后端面,将绝缘本体及磁性元件固定于面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片式的固持 板可将磁性元件、面板及固持有端子的绝缘本体固持于一体。
图l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2所示固持板、薄板及固持有端子的绝缘本体自电连接器分离的部分分解图。图6是图2所示固持板与薄板自电连接器分离的部分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是一种利用磁铁进行吸附 连接的电源连接器,其横截面大致呈直角三角形状。该电连接器主要包括绝缘 本体l、导电端子2、面板3 、石兹性元件4及固持板5。请参阅图3、 4所示,绝缘本体1是由塑胶一体成型的,其包括纵长的楔 形基部10、自基部10倾斜向上延伸的延伸部11及自延伸部11的自由端水平 延伸的对接部12,对接部12设有若干水平贯穿其自身的收容孔121,延伸部 11上设有若干连接收容孔121的通槽111,通槽111贯穿延伸部11的前、后 端面。导电端子2呈L型,其水平头部收容于收容孔121,后面的垂直部收容 于通槽111内,并沿该通槽111延伸出绝缘本体1 。磁性元件4包括第一磁性元件40及分别位于第一》兹性元件40两侧的两组 第二磁性元件41,其中第一磁性元件40包括四个形状不规则的磁性体,这四 个磁性体的磁极两两相同,四个磁性体首尾相接,且相同磁极的磁性体间隔排 列以组成第一磁性元件40。四个磁性体依次排列后中间形成一水平贯通的收 容部401, ^t性体的背面设有向下贯通底面的凹槽402,该凹槽402与收容部 401相连通。每组第二磁性元件41包括两个上下并列排列且磁极不同的磁性 体410,每一^f兹性体410的后端周边设有凸出的边缘411。面板3为横截面大致呈三角形的框状体,其中间设有水平贯通的开口 30, 形成第一收容空间,第一收容空间30两侧分别设有水平贯通(即前后贯通)的 第二收容空间31、32。面寿反3在相对前端面301的后端面^L有四个固定槽312, 该固定槽312位于收容空间的两侧,且位于第一收容空间30两侧的两个固定 槽312是由第一收容空间30与第二收容空间31、 32之间的隔板33自上向下 凹陷形成。该隔板33下部设有向上凸伸的支撑部331。参图4、 5、 6所示, 一具有通孔61的薄板6自面板3的后方向前组装入 第一收容空间30,其向前被第一收容空间30周边的凸缘302所抵挡,第一、 第二磁性元件40、 41自面板3后方向前分别组装入第一、第二收容空间30、 31、 32(如图5所示),第一》兹性元件40的收容部401与通孔61对齐,凹槽402 底部与第一收容空间30底壁的缺口 34对齐,第二;兹性元件41的边缘411被 面板3上对应的凸缘311、 321所抵挡。固持有导电端子2的绝缘本体1自面 板3后方组装,绝缘本体1借基部10上表面边缘设有的若干凹部101与面板3上对应设置的凸肋干涉而与面板3相固定,此时,绝缘本体的对接部12进入收容部401,从而被第一磁性元件40包围,延伸部11则收容于凹槽402, 对接部12前端凸伸出通孔61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参图1所示)。请继续参图6所示,固持板5是由一金属片一体成型的,其包括平板状的 本体部50、自本体部50侧缘向前端面301延伸的连接部51及自连接部51向 外弯折形成的平板状翼部52,其中本体部50稍向前倾;纤,翼部52大致呈竖 直设置,并与本体部50不在同一平面上。连接部51连接本体部50与翼部52。 翼部52上部向两侧分别延伸出卡持部521 。将薄板7安装于第 一磁性元件40 后方以将第一磁性元件40与绝缘本体1定位于第一收容空间30后,再将固持 板5由上向下组装入面板3后侧,固持板5的本体部50抵挡薄板7,且本体 部50底部被支撑部331内的凹陷所支撑,固持板5的两翼部52分别抵挡两第 二磁性元件41,且卡持部521卡持于面板3的固定槽312内(参图2所示),此 时,固持板5固定于面板3后侧,将绝缘本体1 、磁性元件4及面板3紧密固 持于一体。固持板5由上向下组装,其固定方向垂直于电连接器的插接方向, 使固持板5不易松动,且固持板5是一片式,可同时固定第一、第二磁性元件 40、 41, <更于组装。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方式。当然,本实用新型 电连接器也可采用其它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设有若干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面板、第一、第二磁性元件及固持板,面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彼此间隔且贯穿面板前、后端面的收容空间,第一磁性元件及绝缘本体收容于其中一收容空间,第二磁性元件收容于另一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板为一片式,其固定于面板的后端面,将绝缘本体及磁性元件固定于面板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兹性 元件自面板的后端面组装入对应的收容空间,所述固持板自上向下组装于面板后端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板包括本体 部及自本体部侧边延伸的翼部,本体部抵挡第一磁性元件,翼部抵挡第二》兹性元件。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后端面于收 容空间的侧边设有数个向下凹陷的固定槽,固持板翼部的侧边插入并固定于 固定槽内。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部的侧边凸出 形成卡持部,该卡持部固定于固定槽。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后端面的收 容空间侧边设有向上凸伸的支撑部,固持板的底边固定在支撑部内侧。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设有两 组分别位于第 一磁性元件两侧的第二磁性元件,每组第二磁性元件周边设有 凸出的边缘,第二磁性元件收容于对应的收容空间且所述边缘被面板前端面 上对应设置的凸缘抵挡。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板包括连接 部,该连接部自本体部侧缘向前端面延伸并连接本体部与翼部。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 接部,该对接部与第一^f兹性元件收容于其中一收容空间,并被第一^f兹性元件 包围。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包括薄板, 该薄板位于固持板与第一磁性元件之间并将第一磁性元件定位于收容空间。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设有若干导电端子(2)的绝缘本体(1)、面板(3)、第一、第二磁性元件(40,41)及固持板(5),面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彼此间隔且贯穿面板前、后端面的收容空间(30,31),第一磁性元件及绝缘本体收容于其中一收容空间,第二磁性元件收容于另一收容空间,所述固持板为一片式,其固定于面板的后端面,将绝缘本体及磁性元件固定于面板上。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01112930SQ20072004354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9日
发明者陈志强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