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漏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471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漏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过电压漏电断路器,特别是一种对交流和脉动直流漏电及过电压起到保护作用的多功能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式漏电断路器大部分是对交流漏电起到保护作用,属于AC型漏电断路器,它对脉动直流漏电就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而脉动直流广泛的应用在我们身边,如调光台灯、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和其它电子设备中,经电子元件整流后的脉动直流,对人身同样构成伤害,此时普通的AC型漏电断路器却不能保护。为了弥补AC型漏电断路器的不足,现在已经有了一种新型的A型漏电断路器,A型漏电断路器不但对交流漏电保护,还能对脉动直流漏电保护,但现有的A型漏电断路器部分在50V时不能动作,部分线路复杂,元件多,成本高,通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A型漏电断路器部分50V时不能动作,部分线路复杂、元件多、成本高,通用性差的缺陷,发明一种线路简单、元件少、成本底、通用性强、性能稳定可靠的不但对交流漏电保护还能对脉动直流漏电保护的多功能漏电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的方式来实现的所述多功能漏电断路器包括空气断路器和脱扣器,两者拼装于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互感器(L)、脱扣线圈(J)和集成电路IC1。
所述互感器(L)的二次线连接在电阻R2的两端,电容C1的两端与R2并联后各串联一个电阻R3和R4,再与C2并联后连接到集成电路IC1的1、2脚,集成电路IC1的1、2脚与电源负极之间分别连接电容C3、C4,集成电路IC1的3脚接负极,4、5脚短接后一端串联电容C5后接负极,另一端串联电容C6后与6脚相连,6脚串联电容C7后接负极,7脚与可控硅SCR100的触发脚相连,电容C9的一端连接到可控硅SCR100的触发脚,另一端连接到负极,8脚串联电容C8后接负极;电源的两端连接压敏电阻TVR经VD1~4二极管全波整流后,正极经过电阻R5降压后连接到集成电路IC1的8脚,负极连接到集成电路IC1的3脚,脱扣线圈(J)的两根电线一端连接到全波整流VD1-4的交流端,另一端连接到可控硅SCR100的正极,可控硅SCR100的负极与全波整流后的负极连接,该端还与交流电源连接。
所述IC1的7脚串联二极管VD5后与可控硅SCR100的触发脚相连;所述电容C9与电阻R6并联后一端连接到可控硅SCR100的触发脚,另一端连接到负极;所述全波整流的正极串联R8后与电阻R9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串R10后与电容C10并联再连接到负极,在电容C10与可控硅SCR100的触发端之间连接有触发管VD1。
所述集成电路IC1采用通用型漏电断路器芯片M54123L。
所述电容C5为103P,电容C6为153P。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如下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通用型漏电断路器芯片M54123L,没有三极管放大电路,所以线路简单,元件少,成本底,通用性强,性能稳定可靠。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路图 图中1空气断路器2脱扣器3壳体 4互感器(L) 5脱扣线圈(J)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所述多功能漏电断路器包括空气断路器1和脱扣器2,两者拼装于壳体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内还设有互感器(L)4、脱扣线圈(J)5和集成电路IC1。
图2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电路图,第一实施例的特点是只具有对交流和脉动直流漏电起到保护作用的功能,图中,互感器(L)4的二次线连接在电阻R2的两端,电容C1的两端与R2并联后各串联一个电阻R3和R4,再与C2并联后连接到集成电路IC1的1、2脚,集成电路IC1的1、2脚与电源负极之间分别连接电容C3、C4,集成电路IC1的3脚接负极,4、5脚短接后一端串联电容C5后接负极,另一端串联电容C6后与6脚相连,6脚串联电容C7后接负极,7脚与可控硅SCR100的触发脚相连,电容C9的一端连接到可控硅SCR100的触发脚,另一端连接到负极,8脚串联电容C8后接负极;电源的两端连接压敏电阻TVR经VD1~4二极管全波整流后,正极经过电阻R5降压后连接到集成电路IC1的8脚,负极连接到集成电路IC1的3脚,脱扣线圈(J)5的两根电线一端连接到全波整流VD1-4的交流端,另一端连接到可控硅SCR100的正极,可控硅SCR100的负极与全波整流后的负极连接,该端还与交流电源连接。
图3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电路图,第二实施例的特点是同时具有交流和脉动直流漏电和过电压起到保护作用的功能,它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若干元件而成,具体是所述IC1的7脚串联二极管VD5后与可控硅SCR100的触发脚相连;所述电容C9与电阻R6并联后一端连接到可控硅SCR100的触发脚,另一端连接到负极;所述全波整流的正极串联R8后与电阻R9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串R10后与电容C10并联再连接到负极,在电容C10与可控硅SCR100的触发端之间连接有触发管VD1。
所述集成电路IC1采用通用型漏电断路器芯片M54123L。
所述电容C5为103P,电容C6为153P。
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参数如下; C1-473PC3-473P C4-473P C7-473PC2-104P C6-103P C5-153PC8-105P C9-224P C10-205P TVR-10K471 R1-3.3KΩ R2-100Ω R4-100ΩR3-100Ω R7-46KΩ R8-910KΩ R9-61KΩ R10-2KΩ R5-100KΩ R6-68KΩ D1.、D2.、D3.、D4-1N4007 VD1-12V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漏电断路器,包括空气断路器和脱扣器,两者拼装于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互感器(L)、脱扣线圈(J)和集成电路IC1;互感器(L)的二次线连接在电阻R2的两端,电容C1的两端与R2并联后各串联一个电阻R3和R4,再与C2并联后连接到集成电路IC1的1、2脚,集成电路IC1的1、2脚与电源负极之间分别连接电容C3、C4,集成电路IC1的3脚接负极,4、5脚短接后一端串联电容C5后接负极,另一端串联电容C6后与6脚相连,6脚串联电容C7后接负极,7脚与可控硅SCR100的触发脚相连,电容C9的一端连接到可控硅SCR100的触发脚,另一端连接到负极,8脚串联电容C8后接负极;电源的两端连接压敏电阻TVR经VD1~4二极管全波整流后,正极经过电阻R5降压后连接到集成电路IC1的8脚,负极连接到集成电路IC1的3脚,脱扣线圈(J)的两根电线一端连接到全波整流VD1-4的交流端,另一端连接到可控硅SCR100的正极,可控硅SCR100的负极与全波整流后的负极连接,该端还与交流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IC1的7脚串联二极管VD5后与可控硅SCR100的触发脚相连;所述电容C9与电阻R6并联后一端连接到可控硅SCR100的触发脚,另一端连接到负极;所述全波整流的正极串联R8后与电阻R9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串R10后与电容C10并联再连接到负极,在电容C10与可控硅SCR100的触发端之间连接有触发管VD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5为103P,电容C6为153P。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功能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IC1采用通用型漏电断路器芯片M54123L。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过电压漏电断路器,特别是一种对交流和脉动直流漏电及过电压起到保护作用的多功能漏电断路器。所述多功能漏电断路器,包括空气断路器和脱扣器,两者拼装于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互感器(L)、脱扣线圈(J)和集成电路IC1(M54123L),集成电路IC1(M54123L)的5、6脚之间串联一个C6的电容,5脚串联一个C5的电容后接负极。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通用型漏电断路器芯片M54123L,没有三极管放大电路,所以线路简单,元件少,成本低,通用性强,性能稳定可靠。
文档编号H01H83/00GK201142309SQ20072019499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5日
发明者杨小明, 任登华, 张新兵, 冷勋环 申请人:创奇科技有限公司, 温州罗格朗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