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734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组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组和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特别涉及包括双极二次电池和框体的电池组以及装载有该电池组的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二次电池的收存和冷却,例如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29774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电池模块的装配框架和使用该装配框架的电池模块的装配方法,其目的在于能够稳定地约束多个电池模块,并且容易更换电池模块。在该装配框架上形成有多个孔,以自由地装卸多个电池模块。另外,该装配框架具有作为电池模块的冷却单元的散热片或者制冷剂通路。近年来,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的大容量电源,开发并使用了能够实现高能量密度、高输出密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将锂离子二次电池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的情况下,将多个单位电池(电池单元)串联连接,以确保大输出。但是,当经由连接部件将电池连接时,由于连接部件的电阻会使得电池的输出降低。并且,连接部件所占体积相对于电池整体体积的比例越大,电池的电池输出密度和能量密度就越低。双极二次电池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电池之一,其能够降低电池单元之间的电阻,并且能够小型化。双极二次电池具有一般经由电解质层叠了多个双极电极的构造。这里,所谓双极电极是指在例如形成为片状的集电部件的一个面上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在集电箔的另一面上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电极。双极二次电极的形状有多种,如要举出一个例子,例如为薄板状。在使双极二次电池充放电的情况下,电流在双极电极的层叠方向流动。由此,会产生焦耳热,从而双极二次电池的温度会上升。在例如双电极二次电池的形状为上述薄板状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在双极电极的层叠方向上顺畅地进行热传导,因此容易得到均匀的温度分布。但是,在沿与双极电极的层叠方向正交的平面的方向(沿板的面的方向)上容易产生温度分布的偏差。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297740号公报公开的装配框架所收存的电池模块的形状是长方体。但是,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297740号公报没有特别示出二次电池的种类。因此,在将双极二次电池装载在上述装配框架中使电池充放电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无法缓和双极二次电池在与垂直于双极电极的层叠方向的面平行的方向上的温度分布的偏差(无法使温度分布均匀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缓和双极二次电池的温度分布的偏差的电池组以及装载有该电池组的车辆。本发明总体来说是一种电池组,包括包含被层叠的多个电池结构体的电池集合体。多个电池结构体分别具有沿多个电池结构体的层叠方向被层叠的正极和负极;以及配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解质。电池组还包括容纳电池集合体的框体。框体包括第一和第二内壁部,分别面对多个电池结构体中的两端的电池结构体;以及第一和第二外壁部,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内壁部相对应。在第一和第二外壁部中的至少一个外壁部上,中央部的表面积比端部的表面积大。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外壁部具有排列配置在平面上的多个散热片。在多个散热片中,配置在中央部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比配置在端部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小。更优选的是,各多个散热片的外形的至少一部分为圆弧。更优选的是,各多个散热片的外形为四边形。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外壁部具有排列配置在平面上的多个散热片。多个散热片中配置在中央部的散热片的从平面到顶端的高度,比多个散热片中配置在端部的散热片的从平面到顶端的高度大。更优选的是,在多个散热片中,配置在中央部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比配置在端部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小。更优选的是,各多个散热片的外形的至少一部分为圆弧。更优选的是,各多个散热片的外形为四边形。优选的是,框体包括相对于电池集合体位于上部的上壳体以及相对于电池集合体位于下部的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栓而被一体化。优选的是,在多个电池结构体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结构体之间设置有导电部件。在导电部件的第一主表面侧配置有两个电池结构体中的一个电池结构体所具有的正极。在导电部件的第二主表面侧配置有两个电池结构体中的另一个电池结构体所具有的负极。正极为形成在第一主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为形成在第二主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优选的是,电池集合体以在层叠方向上被加压的状态而被收存在框体中。在第一内壁部与电池集合体之间以及第二内壁部与电池集合体之间设置有绝缘体。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车辆,其包括配置在车厢内部的座椅;以及配置在座椅下的电池组。电池组包括包含被层叠的多个电池结构体的电池集合体。多个电池结构体分别具有沿多个电池结构体的层叠方向被层叠的正极和负极;以及配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解质。电池组还包括容纳电池集合体的框体。框体包括第一和第二内壁部,分别面对多个电池结构体中两端的电池结构体;以及第一和第二外壁部,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内壁部相对应。在第一和第二外壁部中的至少一个外壁部上,中央部的表面积比端部的表面积大。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外壁部具有排列配置在平面上的多个散热片。在多个散热片中,配置在中央部上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比配置在端部上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小。更优选的是,各多个散热片的外形的至少一部分为圆弧。更优选的是,各多个散热片的外形为四边形。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外壁部具有排列配置在平面上的多个散热片。多8个散热片中配置在中央部的散热片的从平面到顶端的高度,比多个散热片中配置在端部的散热片的从平面到顶端的高度大。更优选的是,在多个散热片中,配置在中央部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比配置在端部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小。更优选的是,各多个散热片的外形的至少一部分为圆弧。更优选的是,各多个散热片的外形为四边形。优选的是,框体具有相对于电池集合体位于上部的上壳体以及相对于电池集合体位于下部的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栓而被一体化。优选的是,在多个电池结构体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结构体之间设置有导电部件。在导电部件的第一主表面侧配置有两个电池结构体中的一个电池结构体所具有的正极。在导电部件的第二主表面侧配置有两个电池结构体中的另一个电池结构体所具有的负极。正极为形成在第一主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为形成在第二主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优选的是,电池集合体以在层叠方向上被加压的状态而被收存在框体中。在第一内壁部与电池集合体之间以及第二内壁部与电池集合体之间设置有绝缘体。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缓和双极二次电池的温度分布的偏差。图1是表示装载了本发明的电池组的汽车的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2是图l所示的汽车的平面透视示意图3是详细表示图1和图2所示的电池组100A的图4是仅表示图3的框体101的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电池组100A的截面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构成的立体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构成的立体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D的构成的立体图9是图8的电池组100D的右侧视图IO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构成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装载了本发明的电池组的汽车的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l所示的汽车的平面透视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汽车1例如是以能够充放电的电源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或者以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和能够充放电的电源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辆等。电池组100A作为电源而装载在这些汽车上。汽车1在其搭乘空间(车厢)50内配置有前座椅2a、2b(参照图2)和后座椅6。在搭乘空间50内,在前座椅2a下配置有电池组100A。电池组100A成为被配置在前座椅2a、2b下的封盖5和地板200包围的状态。前座椅2a、2b对应于本发明的车辆所具有的"座椅"。电池组100A也可以配置在前座椅2b下。另外还可以在前座椅2a的下方(或者前座椅2b的下方)配置送风扇,该送风扇用于向电池组100A供应冷却风。与汽车l的其他部分相比,前座椅2a、2b的下面容易确保收存电池组100A的空间。另外,很多情况下,车身包括碰撞时溃縮的部分和不溃缩以保护乘客的部分。即,通过在前座椅2a(或者前座椅2b)的下面配置电池组IOOA,即便在车身受到强烈的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电池组IOOA,以免受到冲击。另外,图1中以箭头UPR表示的方向表示汽车1的天花板方向(上方),以箭头FR表示的方向表示汽车1的前方方向(行进方向)。另外,图2中以箭头LH表示的方向表示汽车1的车辆左侧的方向(左侧侧面方向)。图3是详细表示图1和图2所示的电池组100A的图。参照图3,电池组100A包括双极二次电池120和框体101。双极二次电池120是包含被层叠的多个电池结构体(电池单元)的电池集合体。在图3中,箭头D的方向表示多个电池结构体的层叠方向。另外,后面将详细叙述双极二次电池120的构成。图4是仅表示图3的框体101的图。参照图4和图3,框体IOI在内部容纳双极二次电池120。框体101包括内壁部103、104。内壁部103、104分别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第一和第二内壁部"。内壁部103、104分别面对多个电池结构体中两端的电池结构体。内壁部103、104近似垂直于多个电池结构体的层叠方向(箭头D的方向)。框体101还包括外壁部105、106。外壁部105、106分别对应于内壁部103、104。即,外壁部105、106近似垂直于多个电池结构体的层叠方向(箭头D的方向)。另外,外壁部105、106分别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第一和第二外壁部"。在外壁部105上,中央部的表面积比端部的表面积大。另外,在外壁部106上,中央部的表面积比端部的表面积大。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约束双极二次电池120且简化用于冷却的结构,同时能够缓和双极二次电池120的温度分布的偏差。下面对框体101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内壁部103和内壁部104的间隔被设定成比双极二次电池120的厚度小。由此,双极二次电池120以在多个电池结构体的层叠方向上被加压的状态而被收存在框体101的内部。另外,在框体101的内部,双极二次电池120被内壁部103、104夹持。由此,能够约束双极二次电池120。当双极二次电池120充放电时,在双极二次电池120的内部进行电子、离子的移动。充电时双极二次电池120在箭头D的方向上膨胀(膨胀了的双极二次电池120会在放电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如果反复地进行充放电,则在电极之间会产生间隙,内部电阻发生变化,由此电池性能恐怕会劣化。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101为双极二次电池120的约束部件。由此,能够将电极产生的尺寸变化的偏差抑制得较小,扼制电池性能的劣化。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不使用例如约束板或约束带等部件约束电池。外壁部105、106分别具有在平面上排列的多个散热片102。从框体101的侧面看到的散热片102的外形例如为长方形或者梯形等四边形。在每个外壁部105、106中,配置在平面的中央部的两个散热片102的间隔比配置在该平面的端部的两个散热片102的间隔小。以下,在每个外壁部105、106中,将配置在外壁部的中央附近的两个散热片分别表示成散热片102A、102B,将配置在外壁部的端部附近的两个散热片分别表示成散热片102C、102D。在每个外壁部105、106中,散热片102A与散热片102B的间隔比散热片102C与散热片102D的间隔小。另外,除了散热片102A102D以外,对于其他的散热片的配置,被设定成散热片越靠近外壁部的中央,则散热片彼此的间隔越小。在图3所示的双极二次电池120中,当充放电时,电流在电池结构体的层叠方向上流动。双极二次电池120的形状为长方体。在该长方体中,沿多个电池结构体的层叠方向的边的长度比面对内壁部103的平面(长方形)的长边的长度和短边的长度小。在具有这样形状的双极二次电池120中,垂直于电极片的层叠方向的平面的每单位面积的发热量大致相同。由于热传导距离在电池结构体的层叠方向(箭头D的方向)上小,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热传导。因而,在双极电极的层叠方向上温度分布的偏差小。但是,在垂直于电极片的层叠方向的平面上会产生温度分布的偏差。这是因为,平面的端部容易散热,而平面的中央难以散热(容易蓄热)。以下,将外壁部105(106)的中心部也称为"框体的中心部",外壁部105(106)的端部也称为"框体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片102的间隔与框体101的端部相比中心变密。由此,框体101的中心部的冷却性能比框体101的端部的冷却性能高。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双极二次电池120中,能够缓和与电极片的层叠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温度分布的偏差。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配置在框体101的中心部的散热片的间隔变密,能够在减小框体101的壁厚的同时提高面刚度。如上所述,在双极二次电池120中,与双极电极的层叠方向垂直的平面的中心部的温度容易变高,因此这部分特别容易膨胀。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提高框体101的面刚度,能够防止电池的膨胀。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使框体101的103、104贴紧双极二次电池120的表面,因此能够将双极二次电池120产生的热量更多地散逸到外部。另外,图3没有示出用于使双极二次电池120充放电的外部端子,但是例如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任一个设置在图3的跟前侧,另一个设置在图3的里侧。图5是电池组IOOA沿图3的V-V线的截面图。参照图5,双极二次电池120包括在箭头D的方向上层叠的多个电极板25。图5所示的箭头D的方向与图3、图4所示的箭头D的方向相同。另外,电极板25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电池结构体"。电极板25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层28,形成正极;负极活性物质层26,形成负极;以及介于正极活性物质层28与负极活性物质层26之间的电解质层27。电解质层27是由具有离子传导性的材料形成的层。电解质层27既可以是固体电解质,也可以是凝胶状电解质。通过插入电解质层27,正极活性物质层28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6之间的离子导电变得顺畅,从而能够提高双极二次电池120的输出。多个电极板25被层叠成正极活性物质层28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6在层叠方向上相邻的位置处相对。在多个电极板25之间分别设置有片状的集电箔29。在集电箔29的一个面29b上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28,在集电箔29的另一面29a上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26。正极活性物质层28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6例如通过溅射形成在集电箔29的表面上。配置于电极板25的层叠方向上相邻的电解质层27之间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8、集电箔29、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26的组合构成了双极电极30。在双极二次电池120中,一个双极电极30形成有形成正极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8和形成负极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6这两者。集电箔29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导电部件"。参照图5所示的电极板25m、25可知,在多个电池结构体中的相邻的两个电池结构体之间设置有导电部件(集电箔29)。在该集电箔29的第一主表面侧配置有两个电池结构体中的一个(电极板25m)所具有的正极(正极活性物质层28)。在该集电箔29的第二主表面侧配置有两个电池结构体的另一个(电极板25)所具有的负极(负极活性物质层26)。多个电极板25包括在最接近负极集电板21的一侧配置的电极板25m;以及在最接近正极集电板23的一侧配置的电极板25n。电极板25m被设置成负极活性物质层26配置在靠近负极集电板21侧的一端。电极板25n被设置成正极活性物质层28配置在靠近正极集电板23侧的一端。由此,负极集电板21与电极板25m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6接触,正极集电板23与电极板25n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8接触。绝缘膜24按照与负极集电板21接触的方式被层叠,并且绝缘膜24按照与正极集电板23接触的方式被层叠。g卩,绝缘膜24设置在图4所示的内壁部103与双极二次电池120之间和图4所示的内壁部104与双极二次电池120之间。当将双极二次电池120收存在框体101中时,设置在正极集电板23侧的绝缘膜24能够防止正极集电板23与框体101短路。当将双极二次电池120收存在框体101中时,设置在负极集电板21侧的绝缘膜24能够防止负极集电板21与框体101短路。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的容量,也可以在箭头D的方向上层叠多个电池集合体(电池集合体相当于从图5所示的双极二次电池120中去除了绝缘膜24后得到的部件)。在该情况下,多个电池集合体被构成为在相邻的两个电池集合体上彼此的负极集电板21之间或者彼此的正极集电板23之间接触。通过如上构成多个电池集合体,电池集合体被电气地并联连接。因此,能够提高电池的充放电的容量。接着,对构成图4中的双极二次电池120的各部件进行详细的说明。集电箔29例如由铝形成。在该情况下,即使设置在集电箔29的表面的活性物质层包含固体高分子电解质,也能够充分地确保集电箔29的机械强14度。集电箔29也可以通过在铜、钛、镍、不锈钢(SUS)、或者它们的合金等除了铝以外的金属的表面上镀以铝膜而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28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和固体高分子电解质。正极活性物质层28也可以包含用于提高离子传导性的导电盐(锂盐),用于提高电子传导性的导电助剂、作为浆粘度的调整溶剂的NMP(N—甲基一2一吡咯垸酮)、作为聚合引发剂的AIBN(偶氮二异丁腈)等。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常用的锂和过渡性金属的复合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以列举出LiCo02等Li-Co系复合氧化物、LiNi02等Li-Ni系复合氧化物、尖晶石LiMn204等Li-Mn系复合氧化物、LiFe02等Li-Fe系复合氧化物等。此外,可以列举出LiFeP04等过渡性金属和锂的磷酸化合物或硫酸化合物;V205、Mn02、TiS2、MoS2、Mo03等过渡性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Pb02、AgO、NiOOH等。固体高分子电解质只要是表现出离子传导性的高分子即可,对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聚环氧乙烷(PEO)、聚环氧丙垸(PPO)、以及它们的共聚物等。上述聚环氧烷系高分子容易溶解于LiBF4、LiPF6、LiN(S02CF3)2、LiN(S02C2F5)2等锂盐。正极活性物质层28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6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固体高分子电解质。更加优选的是在正极活性物质层28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6这两者中都包含固体高分子电解质。作为导电盐,可以使用Li(C2F5S02)2N、LiBF4、LiPF6、LiN(S02C2F5)2、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等。作为导电助剂,可以使用乙炔黑、碳黑、石墨等。负极活性物质层26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负极活性物质层也可以包含用于提高离子传导性的导电盐(锂盐)、用于提高电子传导性的导电助剂、作为浆粘度的调整溶剂的NMP(N—甲基一2—吡咯垸酮)、作为聚合引发剂的AIBN(偶氮二异丁腈)等。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锂离子二次电池通常使用的材料。但是,在使用固体电解质时,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优选使用碳或锂与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的复合氧化物。更加优选的是负极活性物质为碳或锂与过渡性金属的复合氧化物。进一步优选的是过渡性金属为钛。即,进一步优选的是负极活性物质为钛氧化物或钛与锂的复合氧化物。作为形成电解质层27的固体电解质,例如可以使用聚环氧乙烷(PEO)、聚环氧丙垸(PPO)、以及它们的共聚体等固体高分子电解质。固体电解质包括用于确保离子传导性的导电盐(锂盐)。作为导电盐,可以使用LiBF4、LiPF6、LiN(S02CF3)2、LiN(S02C2F5)2、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等。此外,表1表3示出了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28、负极活性物质层26、以及电解质层27的材料的具体例子。表1表示电解质层27为有机固体电解质时的具体例子,表2表示电解质层27为无机固体电解质时的具体例子,表3表示电解质层27为胶状电解质时的具体例子。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1</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2</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3</column></row><table>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简化用于进行双极二次电池的冷却和约束的构造,并且能够缓和双极二次电池的温度分布的偏差。[第二实施方式]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构成的立体图。参照图6和图3,电池组100B在代替框体101而具有框体121这点上与电池组100A不同。电池组100B的其他部分与电池组100A的对应部分相同,因此后面不重复说明。外壁部105、106分别具有排列在平面上的多个散热片102。在外壁部的中央部上配置散热片102A,在外壁部的端部配置散热片102D。从散热片102A的从平面到顶端的高度比散热片102D的从平面到顶端的高度大。另外,除了散热片102A、102D以外,其他的散热片也与散热片102A、102D相同,越接近外壁部的中央部,其高度越大。另外,框体121的其他部分与框体101的对应部分相同,因此后面不重复说明。与框体101相同,在框体121中外壁部105和外壁部106各自的中心部的表面积比端部的表面积大。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简化用于进行双极二次电池的冷却和约束的构造,并且能够缓和双极二次电池的温度分布的偏差。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构成的立体图。参照图7和图6,电池组IOOC在代替框体121而具有框体131这点上与电池组100B不同。电池组100C的其他部分与电池组100B的对应部分相同,因此后面不重复说明。在框体131和框体121中多个散热片102的间隔有所不同。在框体131中,散热片102A与散热片102B的间隔比散热片102C与散热片102D的间隔小。与此相对,在框体121中,多个散热片102的间隔彼此相等。另外,配置在外壁部105(106)的中央部的散热片102A的从平面到顶端的高度比配置在外壁部的端部的散热片102D的从平面到顶端的高度大。另外,框体131的其他部分与框体121的对应部分相同,因此后面不重复说明。与框体IOI、121相同,在框体131中外壁部105和外壁部106各自的中心部的表面积比端部的表面积大。由此,与第一、二实施方式相同,第三实施方式也能够简化用于进行双极二次电池的冷却和约束的构造,并且能够缓和双极二次电池的温度分布的偏差。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D的构成的立体图。参照图8和图6,电池组100D在代替框体121而具有框体141这点上与电池组100B不同。电池组100D的其他部分与电池组100B的对应部分相同,因此后面不重复说明。在框体141和框体121中多个散热片102的形状有所不同。图9是图8的电池组100D的右侧视图。参照图9和图8,多个散热片102的外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框体101的最外侧的部分)为圆弧。另一方面,例如图3所示的框体101和图6所示的框体121具有的多个散热片102的各自的外形为四边形。另外,图8所示的多个散热片102的间隔彼此相等。另外,框体141的其他部分与框体121的对应部分相同,因此后面不重复说明。即,在外壁部上,散热片102A比散热片102D高。与框体101、121、131相同,在框体141中外壁部105和外壁部106各自的中心部的表面积比端部的表面积大。由此,与第一三实施方式相同,第四实施方式也能够简化用于进行双极二次电池的冷却和约束的构造,并且能够缓和双极二次电池的温度分布的偏差。图IO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构成的立体图。参照图10和图8,电池组IOOE在代替框体141而具有框体151这点上与电池组IOOD不同。电池组IOOE的其他部分与电池组IOOC的对应部分相同,因此后面不重复说明。在框体151和框体141中多个散热片102的间隔有所不同。在框体151中,散热片102A与散热片102B的间隔比散热片102C与散热片102D的间隔小。与此相对,在框体141中,多个散热片102的间隔彼此相等。在每个外壁部105、106即外壁部上,散热片102A比散热片102D高。框体151的其他部分与框体141的对应部分相同,故不再重复说明。与框体IOI、121、131、141相同,在框体151中外壁部105和外壁部106各自的中心部的表面积比端部的表面积大。由此,与第一四实施方式相同,第五实施方式也能够简化用于进行双极二次电池的冷却和约束的构造,并且能够缓和双极二次电池的温度分布的偏差。[第六实施方式〗图ll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构成的立体图。参照图11和图3,电池组IOOF在代替框体101而具有框体161这点上与电池组IOOA不同。电池组IOOF的其他部分与电池组IOOA的对应部分相同,因此后面不重复说明。框体161包括相对于双极二次电池120配置在上方的上壳体161A以及相对于双极二次电池120配置在下方的下壳体161B。总之,框体161被构成为能够在上下方向(箭头D的方向)上分成两部分。上壳体161A和下壳体161B通过螺栓162而被一体化。在一体地形成框体161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收存双极二次电池120的部分(即,图4所示的内壁部103、104的间隔)产生尺寸的误差。在该情况下,可能引起约束双极二次电池120的效果变差并且双极二次电池的散热效果变差。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构成,能够向双极二次电池120施加最佳的压力。由此,根据第六实施方式,能够恰当地进行双极二次电池的冷却和约束。另外,与框体161相同,第二第五实施方式各自的电池组具有的框体(框体121、131、141、151)也可以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另外,电池组100B100F分别与电池组IOOA相同例如配置在图l和图2所示的汽车1上。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仅为例示而不具有限制作用。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而非上述说明来表示,并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组,包括包含被层叠的多个电池结构体的电池集合体,所述多个电池结构体分别具有沿所述多个电池结构体的层叠方向被层叠的正极和负极;以及配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解质,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容纳所述电池集合体的框体,所述框体包括第一和第二内壁部,分别面对所述多个电池结构体中的两端的电池结构体;以及第一和第二外壁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内壁部相对应;其中,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外壁部中的至少一个外壁部上,中央部的表面积比端部的表面积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外壁部具有排列配置在平面上的多个散热片,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中,配置在所述中央部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比配置在所述端部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各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外形的至少一部分为圆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各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外形为四边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外壁部具有排列配置在平面上的多个散热片,所述多个散热片中配置在所述中央部的散热片的从所述平面到顶端的高度,比所述多个散热片中配置在所述端部的散热片的从所述平面到顶端的高度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中,配置在所述中央部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比配置在所述端部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小。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各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外形的至少一部分为圆弧。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各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外形为四边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框体包括相对于所述电池集合体位于上部的上壳体以及相对于所述电池集合体位于下部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螺栓而被一体化。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在所述多个电池结构体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结构体之间设置有导电部件,在所述导电部件的第一主表面侧配置有所述两个电池结构体中的一个电池结构体所具有的所述正极,在所述导电部件的第二主表面侧配置有所述两个电池结构体中的另一个电池结构体所具有的所述负极,所述正极为形成在所述第一主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为形成在所述第二主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11.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集合体以在所述层叠方向上被加压的状态而被收存在所述框体中,在所述第一内壁部与所述电池集合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内壁部与所述电池集合体之间设置有绝缘体。12.—种车辆,包括配置在车厢内部的座椅;以及配置在所述座椅下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包含被层叠的多个电池结构体的电池集合体,所述多个电池结构体分别具有沿所述多个电池结构体的层叠方向被层叠的正极和负极;以及配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解质,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容纳所述电池集合体的框体,所述框体包括第一和第二内壁部,分别面对所述多个电池结构体中两端的电池结构体;以及第一和第二外壁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内壁部相对应;其中,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外壁部中的至少一个外壁部上,中央部的表面积比端部的表面积大。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外壁部具有排列配置在平面上的多个散热片,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中,配置在所述中央部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比配置在所述端部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小。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中,各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外形的至少一部分为圆弧。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中,各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外形为四边形。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外壁部具有排列配置在平面上的多个散热片,所述多个散热片中配置在所述中央部的散热片的从所述平面到顶端的高度,比所述多个散热片中配置在所述端部的散热片的从所述平面到顶端的高度大。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中,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中,配置在所述中央部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比配置在所述端部的两个散热片的间隔小。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中,各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外形的至少一部分为圆弧。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中,各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外形为四边形。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框体具有相对于所述电池集合体位于上部的上壳体以及相对于所述电池集合体位于下部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螺栓而被一体化。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在所述多个电池结构体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结构体之间设置有导电部件,在所述导电部件的第一主表面侧配置有所述两个电池结构体中的一个电池结构体所具有的所述正极,在所述导电部件的第二主表面侧配置有所述两个电池结构体中的另一个电池结构体所具有的所述负极,所述正极为形成在所述第一主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为形成在所述第二主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电池集合体以在所述层叠方向上被加压的状态而被收存在所述框体中,在所述第一内壁部与所述电池集合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内壁部与所述电池集合体之间设置有绝缘体。全文摘要框体(101)在内部容纳用于汽车的动力源等的双极二次电池。框体(101)包括分别面对双极二次电池(多个电池结构体)中的两端的电池结构体的两个内壁部(103、104)。框体(101)还包括分别与两个内壁部(103、104)相对应的两个外壁部(105、106)。在两个外壁部(105、106)中,中央部的表面积比端部的表面积大。通过将双极二次电池容纳在框体(101)内,能够简化用于约束且冷却双极二次电池的结构,并且能够缓和双极二次电池的温度分布的偏差。文档编号H01M2/02GK101449406SQ20078001777公开日2009年6月3日申请日期2007年4月11日优先权日2006年5月17日发明者中村好志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