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549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由具有较低的热变形、优良的阻燃性、 和优良的电绝缘的密封材料制成的隔离壳体,从而能够增强二次电池的可靠 性。隔离壳体设置在二次电池的盖组件与电极组件之间。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是一种可几次或更多次充电和放电的电池。这种二次电池根据 与电池充电和放电相关的核心物质及其外观可分成不同的种类。近来,方型 锂二次电池使用最为广泛。
二次电池可以通过充电和放电数十次或更多次而再使用,而同时具有与 现有锰干电池相同或更强的供电能力时,因此可用于不同应用中。为此目的, 二次电池应具有适用于每一应用的形状和尺寸,例如为方型二次电池。
方型二次电池使用具有薄的厚度和相对较长的长度的金属盒。盒的内部 形成有适于承接电极组件和电解质的空间,盒可制造成井型容器,仅其一侧 开放。盒的承接电极组件的孔通过隔离壳体和盖组件的组合而密封。
二次电池通过其中的化学反应而充电和放电,在二次电池中,盒的内部 设置有包括正电极板、负电4及板和隔件的电极组件,以及电解质。二次电池 的破裂通常由于内短路、过充电、过放电等而发生。特别地,如果负面事件 (例如,短路,过充电和过充电)持续一定时间,则二次电池的温度会显著 上升,并且在最坏的情况下,二次电池可能爆炸。此外,如果上述负面事件持续,则电极组件、隔离壳体和承接在盒内部 的盖组件可能会频繁损坏。位于盒内部的部件的损坏可导致盒的形状变形、 物理性能变化,等。结果,盒的密封状况变差,使得电解质可从盒中渗出, 由此导致二次电池失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具有较低的热变形、 优良的阻燃性,和优良的电绝缘的密封材料,以能够增强其可靠性。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使用了隔离壳体,所述 隔离壳体具有比传统的隔离壳体更高的机械稳定性,由高硬度的材料制成, 并且具有可与电池的盒连接的结构。
为实现各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盒,其具有开放顶部; 电极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盒内并产生电流;盖组件,其密封所述盒的开放顶 部;和隔离壳体,其介于盖组件与电极组件之间。隔离壳体包括具有上表面 和第一侧表面的基座,和形成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上的第一突出部。基座的上 表面基本上平行于盒的开放顶部并具有第一变形孔。第一突出部沿平行于上 表面的方向突出。第一突出部具有接触所述盒的内表面的第 一接触部。
隔离壳体可由包括聚苯硫醚的材料制成。
第一变形孔和第一突出部设置的方式使得第一变形孔的中心和第一突 出部的第 一接触部的连线基本上垂直于第 一侧表面。
基座可具有第二侧表面,隔离壳体可进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二侧表面上的 第二突出部。第二突出部沿平行于上表面的方向突出。第二突出部具有接触 盒的内表面的第二接触部。第一变形孔和第二突出部设置的方式可使得第一 变形孔的中心和第二突出部的第二接触部的连线基本上垂直于第二侧表面。 第一侧表面可基本上平行于第二侧表面。
基座可具有第二侧表面,基座的上表面可具有第二变形孔。隔离壳体可 进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二侧表面上并沿平行于上表面的方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具有接触盒的内表面的第二接触部。第二变形孔的中心和第 二突出部的第二接触部的连线基本上垂直于第二侧表面。第一变形孔的中心 可更靠近第一侧表面而非第二侧表面,并且,第二变形孔的中心可更靠近第 二侧表面而非第 一侧表面。
第一侧表面可基本上平行于第二侧表面,并且,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 部可隔着基座直接相对。
第一侧表面可基本上平行于第二側表面,第一突出部的第一接触部和第 二突出部的第二接触部的连线可不垂直于第一侧表面。
隔离壳体可进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一侧表面上并沿平行于上表面的方向 突出的第三突出部。第三突出部具有接触盒的内表面的第三接触部。基座的 上表面可具有第三变形孔。第三变形孔的中心和第三突出部的第三接触部的 连线可基本上垂直于第 一侧表面。
基座可具有引线通孔和用于将电解质注入盒内的电解质注入孔,从电极 组件拉出的引线穿透引线通孔。第一突出部可形成为半球形状。
隔离壳体可进一步包括形成在基座的上表面的边缘上的翼部,翼部沿基 本上垂直于上表面的方向突出。
除了上述各方面以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效果根据结合附图的详细实 施例的描迷将变得显而易见。
参照附图的下述详细描述意在说明优选实施例,而并非仅指示能够实施 本发明的形式。应理解的是,根据其他实施例,可实现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 或范围内的相同或等同功能。
显示在附图中的任何特征被放大以便于解释,并且,附图及其中的部件 不必按照比例显示。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这种详细内容。


本发明的更完全的理解及其另外的许多有利之处,根据结合附图的以下 详细描述将变得更好理解,并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显示图1中隔离壳体的详细俯视图; 图2b是显示图1中隔离壳体的详细侧视图3a是隔离壳体的局部俯视图,其显示了在隔离壳体插入盒之前的盒、
突出部和变形孔之间的关系;
图3b是隔离壳体的局部俯视图,其显示了在隔离壳体插入盒之后的盒、
突出部和变形孔之间的关系;
图4a是隔离壳体的局部立体图,其显示了梯形突出部形状的实例; 图4b是隔离壳体的局部立体图,其显示了方锥状突出部形状的实例; 图5a, 5b和5c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的隔离壳体的俯视图;和 图6的隔离壳体显示出二次电池包括具有本发明的隔离壳体的棵电池。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参见图1,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包括盒30,电极组件10,隔离壳体40,和盖组件20。
盒30是近似方形平行六面体柱(或井)形式的容器,并可通过深冲压 而容易获得。盒30的腔4承接电极组件10、隔离壳体40和盖组件20,并 通过盖组件20的盖板17密封。盒30由具有优良的机械和电特性(例如, 耐热性,耐磨性,传导性)的金属制成。这些金属例如可以是铝、铝合金、 和其等同金属。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列金属,不同的材料可根据使用或 环境用于盒30。盒30可连接到电极组件10的正电极端子7a或负电极端子 7b,从而使其可用作为二次电池的正电极或负电极。
电极组件10包括正电极1,负电极3,隔件5,和正电极端子7a与负 电极端子7b。在电极组件10中,正电极1和负电极3形成为宽板或金属箔 形式以增加电容量,并且,隔件5插入将被堆叠的正电极1与负电极3之间。而且,电极组件10通过巻绕正电极1、负电才及3和隔件5的堆而形成为凝 胶巻形式。图1显示了凝胶巻形式的电极组件10。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
上述形式。
正电极1和负电极3均通过使铝金属箔和铜金属荡涂覆以料浆、并然后 干燥所述料浆涂覆箔获得。此时,料浆包括粘合剂,用于将正电极活性材料 或负活性材料附着在金属箔上。对于正电极活性材料,主要使用含锂氧化物, 而对于负电极活性材料,主要使用硬碳、软碳、石墨和碳物质中的任何一种。 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隔件5设置在正电极1与负电极3之间,以将正电极1与负电极3隔离。 并且,隔件5提供用于在正电极1与负电极3之间移动离子的路径。为此, 隔件5可由例如多孔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和聚乙烯的共聚物及其等同物、 或它们的组合物的材料制成。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隔件5的宽度可以 大于正电极1和负电极3的宽度,以防止正电极1与负电极3之间的短路。
正电极端子7a和负电极端子7b分别连接到电极组件的正电极1和负电 极3,并引出至电极组件10外。为此目的,正电极端子7a和负电极端子7b 分别穿透隔离壳体40的第一引线通孔12a和第二引线通孔12b。正电极端子 7a和负电极端子7b均形成在电极组件10的顶部上,从而4吏其可电连接到盒 30或端子板13。正电极端子7a和负电极端子7b用作外电路或器件与电极 组件10之间的主要传导路径。另外,正电极端子7a和负电极端子7b可通 过隔离片9隔离以防止短^各。
当隔离壳体40插入盒30中时,隔离壳体40保持电极组件10,并在盒 30与盖组件20之间提供绝缘。为此目的,隔离壳体40包括基座43和翼部 44。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隔离壳体40由硬塑料树脂制成。树脂的一个实例 为聚苯硫醚树脂(PPS) 。 PPS为硬热塑树脂,并为一种具有较高的热变形 温度、优良的阻燃性、对有机溶剂的强抗腐蚀性、和优良的电绝缘的材料。 因此,当隔离壳体40插入盒30中时,不会由于电解质而发生变形,并保持 电极组件10与盖组件20之间的绝缘。进一步地,即使当二次电池温度由于二次电池的内短路等而上升时,也不会由于受热而发生损坏,从而可以提高 二次电池的安全性。然而,当隔离壳体40使用例如PPS的硬塑料树脂时, 由于弹性弱而难以将隔离壳体连接至盒。结果,为了克服该问题而需要另外
的隔离元件。为此目的,隔离壳体40构造为具有上述基座43和翼部44, 并具有能够容易连接至盒30的结构。
基座43由具有近似恒定厚度的板形形成。基座43的形状形成为类似于 盒30的腔4,特别是类似于在电极组件10插入盒30内之后的腔4的剩余 空间的截面形状。特别地,基座43形成为稍小于所述剩余空间的截面尺寸, 使其可容易地连接至盒30。基座43形成为具有第二电解质注入孔14b以及 第一引线通孔12a与第二引线通孔12b。基座43形成为具有从基座43的板 沿平行于板的方向延伸的突出部41。变形孔42形成在基座43的板上对应 于突出部41位置的位置。图l显示了第一变形孔42a和第二变形孔42b。第 一和第二变形孔均形成在两个突出部41之间的位置。也就是说,变形孔42a 和42b形成在突出部41的内侧中。突出部和变形孔42的详细形状和作用将 参照以下附图进行描述。
翼部44形成在基座43的边缘部分上,并与基座43形成为整体。翼部 垂直于基座43的板向上突出,而且与基座43无缝形成。翼部44用于当盖 组件20和隔离壳体40承接在盒30中时保持盖板17与基座43间的间隔, 并形成使盖组件安全安装在其中的空间。进一步地,当隔离壳体40插入盒 30内时,翼部44作为插入引导。图1显示了部分并对称形成的4个翼部44,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盖组件20包括盖板17,电极端子19,隔离板15,端子板13,和衬垫18。
一旦盖组件20装配在盒30中,则在组合盖组件20与盒30时,盖板 17形成盒30的一个表面以密封盒的孔31。为此,盖板17通过例如焊接等 方法结合至盒30。并且,盖板17电连接到正电极端子7a和负电极端子7b 之一,正电才及端子7a和负电极端子7b分别通过隔离壳体40的引线通孔12a和12b拉出。进一步地,盖板17形成有与衬垫18连接的衬垫通孔17a,和 用于注入电解质的第一电解质注入孔14a。
衬垫18插至衬垫通孔17a,以将电极端子19与盖^反17隔离。衬垫18 形成有第一端子通孔16a,以使电极端子19穿透衬垫18。
电解质注入孔14a和14b分别形成在盖板17和隔离壳体40中,用作将 电解质注入盒30中的路径。第一电解质注入孔14a在电解质注入后密封。
隔离板15插入盖板17与端子板13之间,以将盖板17与端子板13隔 离。隔离板15形成有使电极端子19穿透的第二端子通孔16b。
通过将电极端子19紧固在形成于端子板13上的第三端子通孔16c中, 将端子板13电连接到电极端子19。端子板13也电连接到正电极端子7a和 负电极端子7b中并未连接到盖板17的一个电极端子。换句话说,如果盖板 17电连接到正电极端子7a,则端子板13连接到负电极端子7b。在这种情况 下,端子板13将电极端子19电连接到负电极端子7b。
电极端子19用作为二次电池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中的一个的端子。于是, 盒30用作为二次电池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中的另一个的另一端子。为此目的, 电才及端子19通过第一至第三端子通孔16a、 16b和16c电连接到端子板13。 电极端子19由头部19a和主体19b形成,使得电极端子19的头部19a的一 部分暴露于盖板17之外。头部19a与主体19b形成为整体,并且,主体19b 形成为具有比头部19a小的直径,并可具有不同于头部19a的形状。
图2a是显示图1中隔离壳体的详细俯视图。图2b是显示图1中隔离壳 体的详细侧视图。图3a是隔离壳体的局部俯视图,显示了在隔离壳体插入 盒之前的盒、突出部和变形孔之间的关系。图3b是隔离壳体的局部俯视图, 显示了在隔离壳体插入盒之后的盒、突出部和变形孔之间的关系。
在图2a,图2b,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突出部141a至141d以椭圆形
弯曲形状形成在基座143的一侧上。在这里,基座143具有上表面,下表面,
和侧表面。基座143具有沿纵轴L设置的两个侧表面(第一和第二侧表面)。
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隔着基座而相对,并可基本上彼此平行。在图2a、图2b和图3a、图3b所示实例中,突出部141a至141d形成在平行于纵轴L 的侧表面上,并相互对称设置。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三突出部141a和141c 形成在基座143的第一侧表面上,而第二和第四突出部141b和141d形成在 基座143的第二侧表面上。第一突出部141a隔着基座143面对第二突出部 141b,第三突出部141c面对第四突出部141d。第一变形孔142a形成在基座 143的上表面上,并设置在第一突出部141a与第二突出部141b之间。第二 变形孔142b形成在基座143的上表面上,并设置在第三突出部141c与第四 突出部141d之间。第一变形孔142a的中心轴线X是经过第一突出部141a、 第一变形孔M2a的中心C和第二突出部141b的轴线。第一和第二突出部 141a和141b中的每一个的形状关于第一变形孔142a的中心轴线X对称。 以同样方式,第三和第四突出部141c和141d中的每一个的形状关于第二 变形孔142b的中心轴线X对称。突出部141a至141d均具有4妄触部分,当 隔离壳体插入盒内时,所述接触部分接触盒的内表面。突出部与对应变形孔 之间的结构还可通过下述方式描述,即,变形孔中心与突出部的接触部分的 连线垂直于基座的在其上形成有突出部的侧表面。图2a和2b还图示了包括 第一和第二引线通孔112a和112b的引线通孔112,电解质注入孔114b,和 翼部144。
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隔离壳体140插入盒130时,压力P从盒130 施加于突出部的接触部分,并且,压力P的分压力Pl施加于变形孔142。 因此,变形孔142由于^皮压向变形孔142的中心方向Al而变形。结果,隔 离壳体140可插入盒130内,如图3b所示。
在隔离壳体140插入盒130中后,通过突出部141a和141b施加回复力, 回复压力PR通过突出部施加于盒130。通过回复压力,隔离壳体140牢固 固定在盒130的内壁中。在上述插入过程中,变形孔142首先保持第一宽度 HP,但在插入盒130后,变形孔142变形为具有第二宽度HL,并保持轻微 变形后的形状。
隔离壳体140通过使用如参见图l所述的硬塑料树脂获得。换句话说,由于本发明的隔离壳体140由比传统隔离壳体更硬的塑料树脂制成,本发明
的隔离壳体140与传统的隔离壳体相比可具有更高的应力、更小的弹性、和 更小的柔性。因此,如果隔离壳体以不具有变形孔的现有形状使用,则由于 突出部而难以将隔离壳体140插入盒130中。然而在本发明中,变形孔形成 在通过突出部141施加压力的位置。因此,通过变形孔导致隔离壳体变形。 结果,隔离壳体140即使由硬塑料树脂制成,也可轻微变形,从而可将隔离 壳体140容易地插入盒130中。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的隔离壳体140与传 统的隔离壳体相比具有更低的弹性和柔性,因而其具有更大的回复力和更小 的变形。结果,有可能将隔离壳体牢固固定在盒130内部。
与此同时,如上所述,优选的是,连4妄突出部141a和141b的中心轴线 X经过变形孔142的中心C。根据如图3a和图3b所示的变形压力传递过程, 可理解的是,施加于突出部141a和141b的压力P通过突出部141a和141b 的拱部而轻樣i分散,但朝着变形孔142的中心施加。换句话说,变形孔142 位于分压力沿其施加的路径上,并且,变形孔的每一侧部经历较低的压力。 因此,有可能通过较小的力而导致变形,而不施加强力,从而可使壳体140 和盒130的隔离破裂的可能最小化。
图4a是隔离壳体的局部立体图,其显示了梯形突出部形状的实例。图 4b是隔离壳体的局部立体图,其显示了方锥状突出部形状的实例。
参见图4a和图4b,上述图1至图3a所述的突出部具有半球形状,但是, 突出部的形状并不限于此,而是,可应用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不同形状。 图1中的半球形的突出部具有良好的沿盒的内表面的滑动性能。然而,回复 力集中在一个拱部上,从而可导致盒变形。如图4b所示的方锥状的突出部 241b在这方面具有类似的问题。然而,如图4a所示的梯形突出部241a可以 克服回复力集中在突出部的一个部分上的这一问题。进一步地,在图4b的 情况下,通过将方锥状的突出部241b的尖部241T斜切,或通过使方锥状的 突出部241b的尖部非尖锐地形成,回复力可如在梯形突出部241a的情况下 那样分散。图4a和图4b所示突出部的形状仅为实例,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实例中,显示了一个突出部,但是,两个以上的突出部可成组地形成。在 这种情况下,突出部的尺寸可小于实例中所示突出部的尺寸。然而,本发明 并不限于此。
图5a至5c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例的视图。
参见图5a,突出部341可仅形成在隔离壳体343纵向侧的第一侧表面 343L1上。当突出部341 ^5l形成在一侧343L1上时,变形孔342可形成为偏 向突出部341或小于上述实施例的情况。特别地,通过减小孔的与未形成有 突出部的第二侧表面342L2接近的部分的尺寸,变形孔342可形成为小于上 述实施例的情况。当突出部仅形成在侧343L1上时,来自突出部341的变形 力仅在变形孔的接近第一侧表面343L1的侧上被吸收,使得可不必形成伸展 至侧343L2的变形孔342。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Ll是第一侧表面343L1 与变形孔342的最近侧之间的距离,L2是第二侧表面342L2与变形孔342 的最近侧之间的距离。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L1小于L2,这意味着变形 孔342偏向第一側表面343Ll。
图5b的实例中显示,突出部441和变形孔442形成为关于纵轴非对称, 但关于相对于纵轴引出的斜线对称。如图5b所示, 一个突出部形成在基座 443的第一侧表面的左侧上,而另一突出部形成在基座443的第二侧表面的 右侧上。 一个变形孔偏向第一侧表面形成,而另一变形孔偏向第二侧表面形 成。相对于沿纵轴将基座443切成两半的水平中心线CE, —个变形孔位于 基座443的上半部并更接近于形成在第 一侧表面上的突出部,而另 一 变形孔 位于基座443的下半部并更4妄近于形成在第二侧表面上的突出部。
此外,图5c的视图显示了每个变形孔形成为对应于一个突出部。突出 部对称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侧表面上。作为如图2a所示的在两个相对的突出 部之间具有 一 个变形孔的替代方案,在相对的突出部之间形成两个变形孔。
相对于水平中心线CE, —个变形孔位于基座443的上半部并更接近于形成 在第一侧表面上的突出部,而另一变形孔位于基座443的下半部并更接近于 形成在第二侧表面上的突出部。当压力施加于相应突出部541时,每个变形孔542变形,从而将施加于突出部541的压力分散。图5c所示的实例仅为 实施例中的改进实例之一,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比较图5a和图5b中的隔离壳体,如图5c所示实施例而形成四个单独 的突出部,可使相同的压力施加于盒。因此,可以使隔离壳体牢固支撑盒。 然而,图5a和图5b所示的隔离壳体,根据盒的设计和二次电池的应用,也 可正常工作。隔离壳体的形状根据二次电池的应用而选择性地确定。
图6显示的二次电池包括根据本发明的隔离壳体。
参见图6,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包括棵电池650,电路单元660,和壳体 670。本发明的二次电池进一步包括用于将棵电池650连接至电路单元的 连接引线65la和651b、金属片680和隔离板681。
通过将电极组件插入盒630中并装配隔离壳体和盖组件而制成棵电池 650,如参见图1所述。在图6所示的完成的棵电池650中,盒630、电极 端子619、衬垫618和盖板617暴露在外。
盒630的外表面可附以例如标签的外装饰(未示出),等等。壳体670 连接至电极端子619和盖板617位于其中的表面。此外,盒630可用作如上 所述的正电极或负电极。
电路单元660包括基板656,形成在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的电路元件654 和连接端子653,和外露端子655。为了方便解释,图6显示的电路元件654 分离于基板656。然而,在实际的装配中,电路元件654形成在基板656上。 外露端子655通过形成在基板656上的导电图样(未示出)连接到电路元件 654。进一步地,电路元件654的一个表面设置有连接端子653。
连接端子653包括正电极连接端子653a和负电极连接端子653b。正电 极连接端子653a连接到正电极引线651b,而负电极连接端子653b连接到负 电才及引线651a。
连接引线651a和651b将棵电池650电连接到电路单元660。为此目的, 正电极连接引线651b电连接到棵电池650的盖板617或盒630,而负电极 连接引线651a电连接到电极端子619。正电极连接引线651b可接触附在棵电池650上的金属片680,从而使其接触盖板617或盒630。在此,金属片 680可形成为镍、铜、及其等同金属的薄片。负电极连接引线651a电连接到 温度响应元件652。在这里,温度响应元件不必连"l妻到负电极连接引线651a, 并可连接到正电极连接引线651b。当温度由于过充电、过放电、短路等而 上升时,温度响应元件652中断电流传输。温度响应元件652可使用正温度 系数(PTC)或热熔丝容易地实施。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衬垫618插入盖板617与电极端子619之间以将它们隔离。
壳体670的一表面开放,并且其内部中空,通过在此中空空间中承接棵 电池650的一部分和电路单元660,壳体670连4妄至棵电池650。图6显示 了预先模制的硬壳体。不过,壳体670可使用热熔树脂通过树脂模制形成。 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壳体670设置有对应于外露端子655数目的外露 端子通孔671,使得电路单元660的外露端子655暴露于外。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提供具有较低的热变形、优良的阻燃 性和优良的电绝缘的优良的密封材料,从而能够增强二次电池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通过提供如密封材料的与传统隔离壳体 相比具有更高硬度的隔离壳体,可改进二次电池的机械可靠性,并通过提供 适于高硬度材料的具有改进结构的隔离壳体将隔离壳体与盒容易地结合。
尽管已显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 是,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设置所限定范围的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 情况下,可在这些实施例中进行变化。
权利要求
1.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盒,所述盒具有开放顶部,用于承接一电极组件;盖组件,所述盖组件密封所述盒的开放顶部;和隔离壳体,所述隔离壳体设置在所述盖组件之下,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上表面和第一侧表面,所述上表面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盒的开放顶部并具有第一变形孔;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形成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上并沿平行于所述上表面的方向在所述第一变形孔处突出,使得所述第一突出部可以朝向所述第一变形孔变形而同时在第一接触部压靠所述盒的内表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隔离壳体由包括聚笨硫 醚的材料制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变形孔的中心和所 述第一突出部的第一接触部的连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表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基座具有第二侧表面, 所述隔离壳体进一步包括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形成在所述第二侧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 突出部隔所述第一变形孔而相对,从而使所述第二突出部在第二接触部接触 所述盒的内表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基本上平行 于所述第二侧表面。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基座具有第二侧表面, 并且,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具有第二变形孔,所述隔离壳体进一步包括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形成在所述第二侧表面上并沿平行于所述 上表面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接触所述盒的内表面的第二接触 部,所述第二变形孔的中心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第二接触部的连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二侧表面。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比所述第二侧表面更靠近所述第一变形孔的中心,所述第二侧表面比所述第一侧表面更 靠近所述第二变形孔的中心。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基本上平行 于所述第二侧表面,并且,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隔着所述基座 直接相对。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基本上平行 于所述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第二 接触部的连线不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表面。
1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隔离壳体进一步包括 第三突出部,所述第三突出部形成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上并沿平行于所述上表面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三突出部具有接触所述盒的内表面的第三接触 部。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基座的所述上表面具 有第三变形孔,所述第三变形孔的中心和所述第三突出部的第三接触部的连 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表面。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基座具有引线通孔, 从所述电极组件拉出的引线穿透所述引线通孔;和电解质注入孔,用于将电 解质注入所述盒内。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部形成为半球 形状。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隔离壳体进一步包括 形成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的边缘上的翼部,所述翼部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上表面的方向突出。
15、 一种二次电池,包才舌盒,所述盒具有开放顶部,用于承接一电极组件; 盖组件,所述盖组件密封所述盒的开放顶部;和 隔离壳体,所述隔离壳体设置在所述盖组件之下,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上表面,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形成在所述第一侧表面上并沿平行于 所述上表面的方向突出,所述第 一突出部具有接触所述盒的内表面的第 一接触部,所述第一变形孔的中心和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第一接触部的连 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表面;和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形成在所述第二侧表面上并沿平行于 所述上表面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接触所述盒的内表面的第 二接触部,所述第 一变形孔的中心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第二接触部的连 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二侧表面。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隔离壳体由包括聚苯 石克醚的材津牛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介于盖组件与电极组件之间的隔离壳体。隔离壳体由具有较低的热变形、优良的阻燃性,和优良的电绝缘的密封材料制成,以能够增强二次电池的可靠性。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包括具有开放顶部的盒,设置在盒内并发电的电极组件,密封盒的开放顶部的盖组件,和介于盖组件与电极组件之间的隔离壳体。隔离壳体包括具有上表面和侧表面的基座,和形成在侧表面上的突出部。上表面具有变形孔。变形孔和突出部设置的方式使得变形孔的中心和突出部的连线基本上垂直于侧表面。
文档编号H01M10/04GK101299468SQ200810089208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日
发明者鱼和一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