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座连接器,该连接器在电力和电子装置中使用,例如 音频装置,同时更特殊地是这种插座连接器具有能够为与其相匹配的插头 连接器提供稳定的保持力,而不划伤或损坏插头连接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使用的插座连接器参考图IOA到IIB进行说明。图IOA是现 有技术的插座连接器在插头连接器插入之前的剖视图,同时图10B是现有 技术的插座连接器在插头连接器插入之后的剖视图。图11A是在现有技术 的连接器中使用的相互接触的第三和第四触头的透视图,其是从第三触头 的接触片的一侧观察,而图11B是从第三触头的接触片的相反一侧观察的 相互接触的第三和第四触头的透视图。现有技术的插座连接器70包括壳体 72和四个触头(第一触头14、第二触头16、第三触头78和第四触头20)。 所述触头14、 16、 78和20每一个至少包含与所述插头连接器80或其它触 头相接触的接触部分34,和与基底相连接的连接部分36。所述壳体72具 有装配孔46以便所述插头连接器80的插入。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接触 器14、 16和78被布置在壳体内,以便所述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6的接 触部分34和第三触头78的第一接触部分40延伸进到所述装配孔46中。 所述第四触头20被布置以便在所述插头连接器80未插入连接器70的状态 下和第三触头78相接触。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6同插头连接器80相接 触以便在连接器70和插头连接器80之间交换信号。根据第三和第四触头 18和20是否相互接触或彼此分离来确定插头连接器80是否被插入连接器 中。
作为插座连接器的例子,在这里被合并的是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 No. 2001-217, 053 (专利文献1)和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i青No. H10-22, 004 (1998)(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
根据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1-217, 053的摘要,这个发明的目标 是提出用于连接器的插座,包括形成插入孔的构件,用于容纳连接器插头, 该连接器插头具有尖端电极和环形电极,同时在插入孔中包括尖端触点片 和环形触点片,当连接器插头处于插入到插入孔中时,尖端触点片抵靠尖 端电极,环形触点片抵靠环形电极,其中当连接器插头在插入到插入孔的 过程中时,能够尽可能多地防止由于在尖端触点片和环形触点片之间产生 短路而产生的噪声。在己经公开的插座连接器的结构中,从环形接触片4rl 上其抵靠尖端电极TE的位置到尖端接触片4t上其开始抵靠尖端电极TE的 位置之间的距离超过从尖端电极TE的远端到近端的距离,以便经由环形接 触片4rl与尖端电极TE相分离,同时尖端电极TE与尖端接触片4t相分离 的中间状态,实现从插入连接器插头100到插入完成的操作。
附带地,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01-217, 053的权利要求1记载 了插座连接器,其包括形成有插头插入孔的插座主体,该插入孔用于容纳 能够沿它的轴线被插入的带有尖端电极和环形电极的连接器插头,同时还 包括在所述插头插入孔中的尖端触点片和环形触点片,当所述连接器插头 完全插入到所述插头插入孔时,尖端触点片抵靠尖端电极,环形触点片抵 靠环形电极,其中在所述连接器插头的插入过程中,所述环形接触片有抵 接部分与尖端电极的近端抵靠,同时在所述连接器插头的插入过程中,所 述尖端接触片有抵接开始部分开始抵靠所述尖端电极的末端,而且其中从 所述环形接触片的抵接部分到所述尖端接触片的抵接开始部分沿轴线的距 离超过从尖端电极TE的所述远端到所述近端的距离。权利要求2记载了插 座连接器,其包括具有插入孔的插座主体,该插入孔用于容纳沿它的轴线 被插入的带有尖端电极和环形电极的连接器插头,同时进一步包括在所述 插头插入孔中的尖端触点片和环形触点片,当所述连接器插头完全插入到 所述插头插入孔时,尖端触点片抵靠尖端电极,环形触点片抵靠环形电极, 其中在向所述插头插入孔中插入所述连接器插头的过程中,插入操作发生 从初始状态经过中间状态,到达完全插入状态,初始状态是所述尖端电极 抵靠所述环形接触片但是与尖端接触片相分离的状态,中间状态是所述环 形接触片与尖端电极相分离,所述尖端接触片与尖端电极相分离的状态, 完全插入状态是所述尖端电极抵靠尖端接触片同时所述环形电极抵靠环形 接触片的状态。权利要求3记载了权利要求1或2中的插座连接器,其中 所述尖端电极具有锥形表面以便使它的直径向着所述连接器插头的尖端处 不断的增加,同时进一步包括调节装置来防止所述连接器插头从所述插头 插入孔中移出,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弹性构件,在所述连接器插头的完全 插入状态下,其沿半径方向向内推动所述连接器插头的锥形表面。权利要
求4记载了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个的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尖端 接触片包括在所述尖端电极中心轴线的两侧若干彼此相对的板状接触片部 分,和用来连接所述若干板状接触片部分的近端的板状连接部分。 专利文献2
根据已经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H10-22, 004(1998)的摘要,这个发明的 目标是提出具有超小型化插座的插座型连接器。已公开的插座型连接器包 括在其内部具有开关电路的超小型化的插座和主体1,主体1具有上部和下 部平坦表面和插头插入孔11,插头插入孔11的两侧具有第一动接触片构件 4和第二动接触片构件5,其中第一和第二动接触片构件4和5的拖动部分 42和52是蛇形的具有更长的长度,同时具有和插头一侧电极相应的触头和 用于开关电路的触头。
附带地,己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H10-22, 004 (1998)的权利要求1记载
了插座型连接器,其包括具有上部和下部平坦表面和用来使具有尖端电极 和中间电极的插头型连接器插入的插入孔的主体,所述插入孔在其右侧和 左侧分别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沿所述插入孔延伸,而且 具有与插入孔的端部连通的第一连通开口和在所述主体的背面上开口的开 口,并且所述第二间隙具有与所述插入孔连通的第二连通开口,并且进一 步包括第一动接触片元件和第二动接触片元件,所述第一动接触片元件包 括第一安装片部分和第一拖动部分,第一安装片部分在所述主体的后部以 叠置的关系设置在第一空间的壁面上,第一拖动部分具有弹力,其由从第 一安装片部分延伸的面向前的片部分和向后延伸的面向后的片部分组成, 并且面向后的片部分可以通过弯曲的面向后的转弯部分连续地提供到面向 前的片部分,所述第一动接触片构件在面向后的片部分的尖端处具有第一 触头,所述第一触头从所述第一连通开口延伸到所述插入孔的末端,以便 和所述插头型连接器的尖端电极相接触,所述第一动接触片设置在所述第 一间隙中,并且所述第二移动接触片构件包括第二安装片部分和第二拖动 部分,第二安装片部分以叠置的形式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个侧壁的外表面
上,第二拖动部分具有弹力,其由通过弯曲的向下转弯部分连续地提供给 第二安装片部分的向下延伸的片部分和通过弯曲的向上转弯部分连续地提 供给向下延伸的片部分的向上延伸的片部分组成,第二动接触片构件在向 上延伸的片部分上具有第二触头,其从所述第二连通开口延伸到所述插入 孔的中间部分,以便和所述插头型连接器的中间电极相接触,所述第二动 接触片构件的第二拖动部分容纳在第二间隙中,并且所述第二动接触片构 件的所述第二安装片部分,所述向下转弯部分和向下延伸片部分被布置在 所述主体上,以便横跨所述主体的一个侧壁,并且在向下转弯部分和所述 一个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形成了间隙,以便容纳第二拖动部分在右侧和左 侧方向上的弯曲变形,同时向下转弯部分容纳在阶梯状的凹槽中,该凹槽
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和所述一个侧壁的上端部分之间。权利要求2记 载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型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动接触片构件的第 一安装片部分具有制动片,通过切削第一安装片部分的一部分和使切削部 分抬高远离所述片部分形成,当所述第一触头与所述插头型连接器的尖端 电极相接触从而导致所述面向后的片部分移动时,制动片用来调节面向后 的片部分的位移。权利要求3记载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型连接器, 其中所述面向后的片部分具有第一动触头,所述主体上设有间隔壁用来分 界所述插入孔和所述第一间隙,同时其中所述间隔壁在其后端设有第一静 触头,并且所述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根据所述面向后的片部分在 右侧方向和左侧方向的移动来确定接触和分离。权利要求4记载如权利要 求1或2中所述的插座型连接器,其中所述向上延伸的片部分具有第二动 触头,在所述第二间隙中的所述插入孔的壁面上设有第二静触头,其中所 述第二动触头与所述第二静触头根据所述向上延伸的片部分在右侧方向和 左侧方向的移动来确定接触和分离。权利要求5记载如权利要求1或2中 所述的插座型连接器,其中所述面向后的片部分设有第一动触头,并且所 述主体上具有间隔壁用来分界所述插入孔和所述第一间隙,其中所述间隔 壁在其后端具有第一静触头,和所述第一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静触头根据所 述面向后的片部分在右侧方向和左侧方向的移动来确定接触和分离,其中 所述向上延伸的片部分具有第二动触头,在所述第二间隙中所述插入孔的 壁面设有第二静触头,其中所述第二动触头与所述第二静触头根据所述向 上延伸的片部分在右侧方向和左侧方向的移动来确定接触和分离。权利要
求6记载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插座型连接器,其中以门的形式提供了 第一静接触片,其包括安装片部分、接触片部分和上部片部分,安装片部 分以叠置形式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壁的外侧表面上,接触片部分固定 在所述间隔壁上以便与安装片部分相对,同时上部片部分横跨在这些安装 片部分的上端部分和接触片部分之间,所述第一静接触片构件以横跨第一 间隙的方式被布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上部片部分容纳在所述主体的上部 表面上形成的凹槽内,同时所述接触片部分形成有所述第一静触头。权利 要求7记载如权利要求4 6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插座型连接器,其中设有第 二静接触片构件,所述第二静接触片构件包括安装片部分和接触片部分, 在所述第二安装片部分的安装位置相对于所述主体的一侧壁的外侧面的后 部,所述安装片部分以叠置的关系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侧壁的外侧面上, 所述接触片部分从安装片部分向前延伸,而且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中 的所述插入孔的壁表面上的前端部分,在所述第二静接触片构件中的所述 接触片部分的中间部分容纳在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上表面上的凹槽内,而且 接触片部分形成有所述第二静触头。权利要求8记载如权利要求1 7中任 何一个所述的插座型连接器,其中所述主体具有上部和下部扁平表面,和 用于具有沿轴向方向并排设置的尖端电极和两个中间电极的插头连接器的 插入孔,所述主体具有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和并排位于所述第二 空间的前部的第三空间,并且具有与所述插入孔连通的第三连通开口,所 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空间单独设置在所述插入孔的右侧和左侧,所述第二 动接触片构件设有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插头连接器1的一个中间电极接触, 设有第三动接触片构件,其包括在所述第二安装片部分的安装位置相对于 所述主体的一侧壁的外侧表面的前部,以叠置的关系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 侧壁的外侧表面上的第三安装片部分,并且设有具有向下延伸的片部分和 向上延伸的片部分的第三拖动部分,向下延伸的片部分通过弯曲的向下转 弯部分与所述第三安装片部分连续,向上延伸的片部分通过弯曲的向上转 弯部分与向下延伸的片部分连续,所述向上延伸的片部分形成有从所述第
三连通开口延伸到所述插入孔的开始部分的第三触头,以便第三触头与所 述插头连接器的另一中间电极接触,所述第三动接触片构件的所述第二拖 动部分被容纳在所述第三空间内,设置在第三动接触片构件上的所述第三 安装片部分、所述向下转弯部分和所述向下延伸片部分以跨接所述主体的侧壁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并且在向下转弯部分和所述一侧壁的上端 部之间形成间隙,用于容纳第二拖动部分在右侧和左侧方向上的弯曲变形, 同时向下转弯部分容纳在阶梯状的凹槽中,该凹槽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上表
面和所述一侧壁面的上端部分之间。权利要求9记载了如权利要求1 8之 一所述的插座型连接器,其中所述主体在它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狭缝,以便 暴露所述插入孔的下部,并且所述主体进一步形成有与主体一体的凸起部, 以便跨接狭缝,并且从主体的下表面向下延伸。
插头连接器的形状由相关标准确定,并且这种插头连接器通常装配有 用于确信插头连接器是否被插入的开关机构。另一方面,对于插头连接器 要求大于7.84N(0.8kg)的保持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当通过例如现有技术 或专利文献1和2中所述的开关机构的弹性构件来增加保持力时,插头连 接器有被划伤或损坏的风险。
另外,通过使用例如现有技术和专利文献1和2的开关机构的弹性构 件不能够使保持力有足够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己经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同时本发明的目标是提出 一种插 座连接器,以获得一种不划伤或损坏插头连接器的改进的保持力。
本发明的目标能够通过插座连接器10来实现,棒形的插头连接器80 被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含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14、 16、 18和20四个触头和壳体12,每一个触头具有接触部分34、连接部分36, 接触部分34同所述插头连接器80或其它触头相接触,并且连接部分36同 基底相连,同时壳体12设置和保持所述四个触头14、 16、 18和20,并且 具有装配孔46,使插头连接器80插入装配孔46中以便通过所述第一和第 二触头14和16同插头连接器80相接触来交换信号,同时根据第三和第四 触头18和20是否相互接触或彼此分离来确定插头连接器80是否被插入所 述连接器10中,根据本发明的结构,所述第三触头18基本上为U形横截 面,同时包含具有与相匹配的连接器80相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40的接触 片28,和面向所述接触片28的具有弹力的弹性片30,弹性片30通过在与 所述接触片28相对的位置上在所述第三触头18的一部分内形成U形狭缝 32来提供,同时当所述插头连接器80被插入到所述连接器10中时,所述 插头连接器80推动所述第三触头18的所述接触片28的第一接触部分40, 以使所述接触片28移向所述弹性片30,以便所述接触片28推动弹性片30, 从而使所述弹性片30朝着壳体12的方向移动,并且同时在所述弹性片30 的弹力的作用下所述弹性片30和接触片28相互推动。
在权利要求2中声明的本发明是所述的插座连接器10,其中壳体12 在装配孔46中具有锚固部分42,锚固部分42位于所述插入的插头连接器 80的尖端侧,和所述第三触头18的所述接触片28相反,以便锚固部分42 和己插入的插头连接器80的尖端突出部84相接合,同时所述第三触头18 的所述接触片28与所述插头连接器80相接触,从而保证对所述插头连接 器80提供可靠保持力。
在权利要求3中声明的本发明是所述的插座连接器10,其中壳体12 中形成凹槽44,凹槽44在所述已插入的插头连接器80尖端一侧位于第三 触头18的弹性片30的附近,以即使当所述接触片28和所述弹性片30相 接触时,也能够使所述弹性片30的弹力被保持。
此外,在权利要求4中声明的本发明是所述的插座连接器10,其中第 五触头22被布置在壳体12内部所述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6的相对侧上, 以便所述第五触头22的接触部分34延伸到所述装配孔46的内部。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能够带来如下重 要的功能和效果。
(1)权利要求1中的插座连接器是插座连接器10,棒形的插头连接器 80被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含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14、 16、 18和20四个触头和壳体12,每一个触头具有接触部分34、连接部分 36,接触部分34同所述插头连接器80或其它触头相接触,并且连接部分 36同基底相连,同时壳体12设置和保持所述四个触头14、 16、 18和20, 并且具有装配孔46,使插头连接器80插入装配孔46中以便通过所述第一 和第二触头14和16同插头连接器80相接触来交换信号,同时根据第三和 第四触头18和20是否相互接触或彼此分离来确定插头连接器80是否被插 入所述连接器10中,其中所述第三触头18基本上为U形横截面,同时包 含具有与相匹配的连接器80相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40的接触片28,和面 向所述接触片28的具有弹力的弹性片30,弹性片30通过在与所述接触片 28相对的位置上在所述第三触头18的一部分内形成U形狭缝32来提供,其中当所述插头连接器80被插入到所述连接器10中时,所述插头连接器 80推动所述第三触头18的所述接触片28的第一接触部分40,以使所述接 触片28移向所述弹性片30,以便所述接触片28推动弹性片30,从而使所 述弹性片30朝着壳体12的方向移动,并且同时在所述弹性片30的弹力的 作用下所述弹性片30和接触片28相互推动。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 确保为插头连接器80提供稳定的保持力。即使保持力增加,插头连接器80
也不会被划伤或损坏。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声明的插座连接器10,其中壳体12在装配孔 46中具有锚固部分42,锚固部分42位于所述插入的插头连接器80的尖端 侧,和所述第三触头18的所述接触片28相反,以便锚固部分42和已插入 的插头连接器80的尖端突出部84相接合,同时所述第三触头18的所述接 触片28与所述插头连接器80相接触,从而保证对所述插头连接器80提供 可靠保持力。因此,能够增加用于插头连接器80的保持力以保证为插头连 接器80提供稳定的保持力。即使保持力增加,插头连接器80也不会被划 伤或损坏。
(3) 根据权利要求3中声明的插座连接器10,其中壳体12中形成凹 槽44,凹槽44在所述已插入的插头连接器80尖端一侧位于第三触头18的 弹性片30的附近,以即使当所述接触片28和所述弹性片30相接触时,使 所述弹性片30的弹力能够被保持。因此,能够增加用于插头连接器80的 保持力以保证为插头连接器80提供稳定的保持力。即使保持力增加,插头 连接器80也不会被划伤或损坏。
(4) 根据权利要求4中声明的插座连接器10,第五触头22被布置在 壳体12内部所述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6的相对侧上,以便所述第五触头 22的接触部分34延伸到所述装配孔46的内部。因此,能够增加用于插头 连接器80的保持力以保证为插头连接器80提供稳定的保持力。即使保持 力增加,插头连接器80也不会被划伤或损坏。
本发明将通过之后详细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并结合附图得以更加全面 的理解。
图1A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其是从装配开口侧上方观察
到的;
图1B是图1A所示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是从装配开口处的相反方向的 连接部分一侧的下方观察得到的;
图2A是图1A所示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是从装配开口处一侧的下方观 察得到的;
图2B是图1A所示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是从装配开口处的相反方向的 连接部分一侧的上方观察得到的;
图3A是壳体的透视图,其是从装配开口处的相反方向的连接部分一侧 的上方观察得到的;
图3B是壳体的透视图,其是从装配开口处的相反方向的连接部分一侧 的下方观察得到的;
图4是第一和第二触头的透视图5A是第三触头的透视图5B是第四触头的透视图6是第五触头的透视图7A是相互接触的第三和第四触头的透视图,其是从接触片一侧观察 得到的;
图7B是相互接触的第三和第四触头的透视图,其是从弹性片一侧观察 得到的;
图8A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在插头连接器插入之前的剖视图; 图8B是插座连接器在插头连接器插入之后的剖视图; 图9是插头连接器的透视图10A是现有技术的插座连接器在插头连接器插入之前的剖视图10B是现有技术的连接器在插头连接器插入之后的剖视图IIA是在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中使用的相互接触的第三和第四触头的透
视图,其是从第三触头的接触片一侧观察得到的;和
图IIB是相互接触的第三和第四触头的透视图,其是从第三触头的接触
片相反一侧观察得到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将参考图1A到图9来说明。图
1A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其是从装配开口处一侧上方观察得到
的,和图1B是图1A所示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是从装配开口处的相反方 向的连接部分一侧的下方观察得到的。图2A是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其是 从装配开口处一侧的下方观察得到的,而图2B是连接器的透视图,其是从 装配开口处的相反方向的连接部分一侧的上方观察得到的。图3A是壳体的 透视图,其是从装配开口处的相反方向的连接部分一侧的上方观察得到的, 和图3B是壳体的透视图,其是从装配开口处的相反方向的连接部分一侧的 下方观察得到的。图4是第一和第二触头的透视图。图5A是第三触头的透 视图,而图5B是第四触头的透视图。图6是第五触头的透视图。图7A是 相互接触的第三和第四触头的透视图,其是从接触片一侧观察得到的,和 图7B是相互接触的第三和第四触头的透视图,其是从弹性片一侧观察得到 的。图8A是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在插头连接器插入之前的剖视图,而图 8B是连接器在插头连接器插入之后的剖视图。图9是插头连接器的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插座连接器10包括壳体12和五个触头(第 一到第五)14、 16、 18、 20和22。这些部件将在下文中说明。
在说明这些部件之前,参考图9来说明插头连接器80。如图9所示,插 头连接器80基本上是棒形的,并且包括两个接触元件82,其被设置在与第 一和第二触头14和16相对应的位置,以便当插头连接器80被插入连接器 10时,分别和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6相接触用于交换信号。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同插头连接器80相配合的插座连接器10,其具 有一个开关结构,其恰当地操作在任何不会对插头连接器80产生损坏的情 况下,同时可以对插头连接器80维持稳定的保持力。换句话说,第三触头 18包括具有同相匹配的连接器80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40的接触片28,和 面向所述接触片28的具有弹力的弹性片30,其通过在与所述接触片28相 对的位置在所述第三触头的一部分内形成U形狭缝32来提供,而且当所述 插头连接器80被插入到所述连接器10中时,所述插头连接器80推动所述 接触片28的第一接触部分40,以使所述接触片28移向所述弹性片30,以 便所述接触片28推动弹性片30从而使弹性片30移向壳体12,同时在所述 弹性片30的弹力的作用下,弹性片30和接触片28相互推动。此外,壳体 12在装配孔46中具有锚固部分42,锚固部分42位于已插入的插头连接器 80的尖端一侧和第三触头18的接触片28相反一侧,以便其和插头连接器80的尖端突出部84相接合,同时接触片28与所述插头连接器80相接触, 从而保证对所述插头连接器80提供可靠保持力。
首先将说明所述五个触头(第一到第五触头)14、 16、 18、 20和22。触 头14到22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通过己知的压力加工技术来制造。制造 这些触头14到22的优选金属包括黄铜、铍铜、磷青铜等,这些是根据弹 性、导电性和相似特性的需要来选择的。这些触头(第一到第五触头)14到 22每一个至少包括接触部分34,其与所述插头连接器80或匹配对象(其它 触头)接触,和在壳体12内部被保持的固定部分38。
首先,参考图5A说明第三触头18。所述第三触头18的截面基本上是U 形,并且包括在一端的主体部分24,另一末端的接触片28和连接部分26, 接触片28具有与第四触头20相接触的接触部分34,和与所述插头连接器 80相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40,连接部分26用来连接所述接触片28和所述 主体部分24。主体部分24在与接触片28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U形狭缝32, 接触片28具有与插头连接器80相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40,因此提供与所 述接触片28相对的具有弹力的弹性片30。主体部分24进一步在宽度方向 (图5A的垂直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固定部分38,用于将第三触头18固定在 壳体12上,并在宽度方向的一侧进一步形成有同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36。
所述接触片28的第一接触部分4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是如下的任何一 个,当所述插头连接器20被插入连接器10时,所述第一接触部分40与所 述插头连接器20接触并被其推动,并且在被插头连接器80推动时脱离与 所述第四触头20的接触。第一接触部分40的形状或尺寸在考虑这些功能 和接触片28的弹性、可加工性、强度和相似的特性的情况下可以被恰当的 设计。
如前所述,第三触头18的主体部分24在与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部分40 的所述接触片28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U形狭缝32,以在与接触片28相对 的位置处提供具有弹性的弹性片30。当插头连接器80插入连接器10时, 插头连接器80推动接触片28的第一接触部分40,以便接触片28向弹性片 30移动,以推动弹性片30,因此使弹性片30向壳体12移动。这样,所述 弹性片30向壳体移动,同时由于弹性片30的弹力推动接触片28,因此在 第一接触部分40和插头连接器80之间获得了稳定的接触(推力)。所述狭 缝32和所述弹性片30的形状和尺寸在考虑第三触头18的这样的功能、弹
性、可加工性、强度和相似的特性的情况下可以被恰当的设计。
所述主体部分24的形状和尺寸可以被恰当的设计以便在考虑如上所述 的狭缝32和弹性片30的功能以及小型化、强度、可加工性和相似的特性 的情况下设置所述狭缝32和所述弹性片30。而且,连接部分26用来连接 所述主体部分24和所述接触片28,但是它设计为不降低接触片28的弹性。
所述接触部分34的形状和尺寸可能是任何一个,只要接触部分34在所 述插头连接器80没有插入连接器10的情况下能够与第四触头20相接触。 接触部分34在附图的实施例中基本上是板状的。
第三触头18的连接部分36的形状和尺寸在考虑它在基底上所占据的面 积、在基底上的布线的形状、高密度的程度、可加工性和相似的特性情况 下可以被恰当的设计。在附图的实施例中,连接部分36是表面安装类型 (SMT),但是它也可以是双列直插式。所述固定部分38的形状和尺寸在考 虑保持力、小型化、可加工性和相似的特性的情况下可以被恰当的设计。 固定部分38通过压力装配、挂钩(切缝)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2上。 在附图的实施例中,固定部分38通过压力装配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2上。
然后说明第四触头20。如图5B所示,第四触头20基本上是L形,并且 包括在一端的适于与所述第三触头18相接触的接触部分34、在另一端的与 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36、和在所述接触部分34和连接部分36之间待被固 定在所述壳体12上的固定部分38。所述接触部分34的形状和尺寸是如下 的任何一个,当插头连接器80没有插入连接器10的情况下接触部分34能 够和第三触头18相接触。接触部分34在附图的实施例中基本上是板状的。
所述第四触头20的连接部分36的形状和尺寸在考虑它在基底上所占据 的面积、在基底上的布线的形状、高密度的程度、可加工性和相似的特性 的情况下可以被恰当的设计。连接部分36是表面安装类型(SMT),但是它 也可以是双列直插式。所述固定部分38的形状和尺寸在考虑保持力、小型 化、可加工性和相似的特性的情况下可以被恰当的设计。固定部分38通过 压力装配、挂钩(切缝)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2上。在附图的实施例中, 固定部分38通过压力装配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2上。
除此之外,第四触头20在它的一端和另一端上设有两个延伸片52,以 防止第三触头18摆动或倾斜。所述延伸片52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是任何一 个,只要它们能够防止第三触头18的摆动,同时在考虑它们的功能、小型
化、可加工性、强度和相似的特征的情况下可以被恰当的设计。
然后说明第一触头14和第二触头16。如图4所示,第一和第二触头14 和16基本上是U形,并且每一个至少包括适于同插头连接器80相接触的 接触部分34、待固定在所述壳体12上的固定部分38,和待与基底连接的 连接部分36。所述接触部分34的形状和尺寸(包括接触部分延伸到的距离) 可以是任何一个,只要它能和插头连接器80相接触,同时在考虑接触的稳 定性、弹性、小型化、可加工性和相似的特性的情况下可以被恰当的设计。 在附图的实施例中,接触部分34被弯曲或平滑折弯。
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6的连接部分36的形状和尺寸在考虑它在基底 上所占据的面积、在基底上的布线的形状、高密度的程度、可加工性和相 似的特性的情况下可以被恰当的设计。虽然在附图的实施例中连接部分是 表面安装类型(SMT),但是它们可以也是双列直插式。所述固定部分38的 形状和尺寸在考虑保持力、小型化、可加工性和相似的特性的情况下可以 被恰当的设计。固定部分38通过压力装配、挂钩(切缝)或焊接的方式固定 在壳体12上。在附图的实施例中,固定部分38通过压力装配的方式固定 在壳体12上。
然后说明第五触头22。如图6所示,所述第五触头22截面基本上是Q 形,并且至少包括适于与所述插头连接器80相接触的接触部分34,和待被 固定在所述壳体12上的固定部分38。第五触头22将插头连接器80推向所 述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6,因此分别在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6与插头连 接器80之间获得了稳定的接触。为了这样的目的,第五触头22被安装在 壳体内,以便接触部分34延伸到所述壳体12的装配孔46中。接触部分34 延伸到装配孔46中的距离被恰当的设计以实现这样的功能。
所述第五触头22的位置被恰当的设计以实现这样的功能。考虑到这样 的功能,优选在与第一触头14或第二触头16相对的位置上设置第五触头 22。考虑到上述功能,所述第五触头22的接触部分34基本上被弯曲成半 圆形。第五触头22通过压力装配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2上。
最后参考图3A和3B来说明所述壳体12。壳体12用电绝缘塑料通过已 知的注模技术来制造的。考虑尺寸的稳定性、可加工性、制造成本和相似 的特征,可以适当的选择用于壳体12的材料,而且通常来说包括聚对苯二 甲酸丁二酯(PBT)、聚酰胺(66PA或46PA)、液晶聚合体(LCP)、聚碳酸酯(PC),
和相似物质和其组合物。
所述壳体12形成有装配孔46 (图1A和图2A),用于插入插头连接器80。 装配孔46的尺寸和形状在考虑插头连接器80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分别在所 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触头14、 16和18和插头连接器80之间的连接性可以 被恰当的设计。除此之外,所述壳体12设有接触安装部分48用来分别插 入和保持触头14、 16、 18、 20和22。
用于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6的接触安装部分48的位置与所述插头连 接器80的第二接触元件82的位置相对应,并且使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6 的接触部分34与所述第二接触元件82相接触。所述第三和第四触头18和 20用来检测所述插头连接器80是否被插入到连接器10。因此,所述第三 和第四触头18和20的接触安装部分48被设置在壳体上与用于插头连接器 80的装配孔46开口相反方向的一侧,但是相对于用于插头连接器80的装 配孔46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6的接触安装部分48位 于同一侧上,其方式为,第三触头18和第四触头20相互接触,同时当所 述插头连接器80插入连接器10时,第三触头18和所述插头连接器80相 接触。第五触头22的接触安装部分48被设置在壳体12的与所述第一和第 二触头14和16的接触安装部分48相反方向的一侧,以便所述第五触头22 的接触部分34能够使已插入的插头连接器80推向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6 。 每一个触头14到22的接触安装部分48的形状和尺寸在考虑形状、尺寸、 保持力、小型化、可加工性、强度和相似的特性的情况下可以被恰当的设 计。
所述壳体12进一步设有锚固部分42 (图8A和8B),其临近装配孔46位 于壳体的位于与装配孔46的开口相反的一侧,并适于与所述插头连接器80 的尖端突出部84相接合。锚固部分42与插头连接器80的所述尖端突出部 84相接合,以增强对插头连接器80的保持力。锚固部分42的形状和尺寸 可以是任意一个,只要锚固部分42能够接合插头连接器80以实现这样的 功能。它可以是通孔,或凹陷(凹槽),但考虑到可加工性,优选通孔。
除此之外,如图1B、 2A和3B所示,壳体在待与基底连接的一侧设有突 台50,用于相对于基底定位壳体。所述突台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在考虑到 定位的容易性、小型化、基底的布线、可加工性、强度和相似的特性的情 况下可以被恰当的设计。
此外,如图8A和8B所示,壳体12上形成有凹槽44,其位于已插入的 插头连接器80的尖端侧上邻近所述第三触头18的所述弹性片30。当所述 第三触头18的接触片28与第三触头的弹性片30相接触时,凹槽44提供 了空间来容纳所述弹性片30以允许它的弹性变形或保持它的弹力或弹性。 所述凹槽44的形状和尺寸在考虑这样的功能、小型化、强度和可加工性被 恰当的设计。
本发明的应用实例是插座连接器,该连接器在电力和电子装置中,例如 音频装置,同时更特殊的是这种插座连接器能够为相匹配的插头连接器提 供稳定的保持力,而不以任何方式划伤或损坏插头连接器。
虽然己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具体地示出和描述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 员应该明白可以做出在形式和细节方面的上述及其它的改变,而不背离本 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座连接器,棒形的插头连接器被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四个触头和壳体,所述四个触头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触头,每个触头具有接触部分和连接部分,接触部分适于与所述插头连接器或其它触头相接触,连接部分待与基底相连,壳体布置和保持所述四个触头并且具有装配孔,所述插头连接器插入装配孔中以便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触头与插头连接器相接触来交换信号,并且根据第三和第四触头是否相互接触或彼此分离来确定所述插头连接器是否已被插入所述连接器中,其中所述第三触头基本上为U形横截面,并包括具有适于接触相匹配的连接器的第一接触部分的接触片、和具有弹力的面向所述接触片的弹性片,通过在所述第三触头的与所述接触片相对的位置上的一部分内形成U形狭缝来提供所述弹性片,同时其中当所述插头连接器被插入到所述连接器中时,所述插头连接器推动所述第三触头的所述接触片的第一接触部分以使所述接触片移向所述弹性片,以便所述接触片推动所述弹性片使所述弹性片移向所述壳体,并且同时借助于所述弹性片的弹力,所述弹性片和接触片相互推动。
2、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在所述装配孔中 设有锚固部分,所述锚固部分位于插入的插头连接器的尖端侧并与所述第 三触头的所述接触片相反,以便锚固部分和已插入的插头连接器的尖端突 出部相接合,并且所述第三触头的所述接触片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相接触, 从而保证对所述插头连接器提供可靠的保持力。
3、 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形成有凹槽, 所述凹槽在已插入的插头连接器的尖端一侧邻近所述第三触头的所述弹性 片,以即使当所述接触片和所述弹性片相接触时,也能够保持所述弹性片 的弹力。
4、 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个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中第五触头在 壳体内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触头的相对侧上,以便所述第五触头的接 触部分延伸进所述装配孔。
全文摘要
插座连接器包括四个触头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触头、和壳体,每一个触头具有接触部分和连接部分,用来交换信号和确定插头连接器是否插入连接器中。截面基本上为U形的第三触头包括接触片和弹性片,接触片具有适于与插头连接器相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弹性片面向接触片具有弹力,并通过在第三触头的与接触片相对方向的一部分内形成U形狭缝来提供。当插头连接器插入连接器时,插头连接器推动接触片的第一接触部分,导致接触片移向弹性片,以便接触片推动弹性片从而引起弹性片移向壳体,同时弹性片和接触片在弹力的作用下相互推动。在不划伤插头连接器的前提下,该连接器实现了对它可靠的保持力。
文档编号H01R13/11GK101373871SQ20081013089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2日
发明者佐藤一宏, 武井一统, 菊池仁, 高桥宏和, 齐藤友纪雄 申请人: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