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168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中用于防止振动运动的防振部分形成 在连接器壳体上。
背景技术
下面提到的专利文献1和2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中用于防止振 动运动的防振部分(轻微运动防止部分)在连接器壳体上形成。将参 考附图8和附图9描述此连接器。在图8和图9中,阴连接器壳体1 具有装配管状部分3,其中阳连接器壳体2被插入并且装配到该装配管 状部分3中。用来支撑阳连接器壳体2的多个防振部分4在压力装配 的条件下形成在装配管状部分3的内表面(内周表面)上。
防振部分4从装配管状部分3的开口端边缘到其内壁地延伸。当 从前侧看过去时,每一个防振部分4具有大致梯形形状。每一个防振 部分4都很硬,以使其整体具有足够的硬度。多个防振部分4用来防 止被装配到装配管状部分3中的阳连接器壳体2的振动。每一个防振 部分4从装配管状部分3的内表面突起的量略微大于在装配管状部分3 和阳连接器壳体2之间的空隙。如图8和图9所示,防振部分4分别 形成在装配管状部分3的内表面的四个部分处。
参考数字5代表在阳连接器壳体2上形成的装配导向肋,参考数 字6代表用来分别导向装配导向肋5的导向肋导向槽,参考数字7代 表在阳连接器壳体2上形成的锁定臂,并且参考数字8代表用来与锁 定臂7锁定接合的锁定部分。如从图8和图9中可以看到的那样,防 振部分4在装配管状部分3的没有形成导向肋导向槽6和锁定部分8 的那些部分上分别形成。在上面的结构中,当将阳连接器壳体2插入到并且装配到阴连接 器壳体1的装配管状部分3中的时候,由于防振部分4的设置,阳连
接器壳体2在压力装配的条件下相对于装配管状部分3被支撑。结果, 防止了装配到一起的两个连接器壳体的振动。当防止了阳连接器壳体2 的振动的时候,不会对凸金属端子和凹金属端子的连接状态产生不利 影响。也可以抑制异常声音的产生。
专利文献l: JP-A-2004-296452 专利文献2: JP-A-2002-198127
在上面的传统技术中,在装配管状部分3上形成的防振部分4的 突起量略微大于在阴连接器壳体1的装配管状部分3和阳连接器壳体2 之间的间隙,并且因此遇到一个问题,即将阳连接器壳体2插入并且 装配到装配管状部分3所需要的插入力从这个装配操作开始是很大的。 而且除此之外,由于需要这么大的插入力,所以在实施装配操作的时 候,必须用力推或者强迫阳连接器壳体2进入装配管状部分3,并且这 带来了基于这个推力的幅值和方向,防振部分4可能被削掉的问题。 当防振部分4被这样削掉时,其不能够有效地执行防振功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连 接器,其中可以减小连接器装配操作所需要的插入力,并且可以预防
装配到一起的连接器壳体的振动。
上述目的已经通过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连接器实现,包括具有装 配管状部分的阴连接器壳体,和插入到并且装配到所述装配管状部分 的阳连接器壳体,其中用来防止装配在一起的阴连接器壳体和阳连接 器壳体的振动的多个防振部分在所述装配管状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 其特征是,该防振部分包括在装配管状部分的内表面的近端部分上形成的多个第一防振部分,以及在阳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的近端部分上 形成的多个第二防振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每一个第一防振部分和每一个第二防振部分被制成肋状的形状,并且 在与阴连接器壳体和阳连接器壳体彼此装配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 伸,并且每一个第一防振部分的长度和每一个第二防振部分的长度是 确定的,以至于所述阳连接器的外表面的远端到所述第一防振部分的 压力装配通常可以与所述装配管状部分的内表面的远端到所述第二防 振部分的压力装配大致同步开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连接器的特征在 于,导向用的锥面形成在每一个第一防振部分上,而且导向用的锥面 形成在每一个第二防振部分上。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中,当连接器装配操作开始的时候,阳
连接器壳体被插入到阴连接器壳体的装配管状部分中。当进行阳连接 器壳体的插入时,凸金属端子被插入各个凹金属端子中,并且因此, 开始被电连接到所述凹金属端子。然后,当阳连接器壳体被进一步插 入到装配管状部分的内表面的近端部分中时,阳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 的远端与形成在这个内表面的近端部分处的多个第一防振部分邻接结 合。此时,装配管状部分的内表面的远端也与形成在阳连接器壳体的 外表面的近端部分上的多个第二防振部分邻接结合。当就在连接器装 配操作结束之前对连接器施加比迄今为止施加的插入力略大的力(插 入力)时,分别在第一防振部分处和第二防振部分处形成压力装配状 态。
在本发明中,压力装配状态在连接器的多对正面和背面区域处所 成,在连接器装配方向上,每一对正面和背面区域彼此间隔。因此, 可以更主动地预防装配在一起的两个连接器的振动。此外,在本发明中,直到恰在连接器装配操作之前,只需要施加相对较小的插入力, 并且因此,可以提高操作效率。此外,在本发明中,导向用的锥面分 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防振部分处,并且因此,防止每一个连接器壳体 被配对的防振部分卡住(因此将不会对插入操作产生不利影响),并 且在连接器装配方向上彼此间隔的连接器的正面和背面区域处,平稳 地形成压力装配状态,即,在第一防振部分和第二防振部分处分别形 成压力装配状态。因此,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当将本发明应用到杆装配型连接器(例如,LIF (低插入力)连 接器)时,这是更有效率的,在杆装配型连接器中,通过杆的设置使 插入力减小。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实现了一个优点,即直到恰好装 配操作结束之前,与传统结构所需要的插入力相比,将两个连接器壳 体装配到一起所需要的插入力可以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在本发明中, 也实现了同传统结构相比,可以更加主动地预防装配到一起的连接器 壳体的振动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在连接器的正面和背面区域处,同时形 成压力装配状态,并且因此实现了这样的优点,即直到恰好连接器装 配操作结束之前,可以使用相对小的插入力实现装配操作。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由于设置了锥面,可以在连接器的正面 和背面区域处平稳地形成压力装配状态。


图1是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其示出了连接器 装配过程。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3A是阴连接器壳体的正视图,而图3B是阳连接器壳体的正视图。
图4是在连接器的装配状态下,该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B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6是阴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7是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8是传统连接器的阴连接器壳体的正视图。
图9是示出传统连接器的连接器装配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
将参考附图加以描述本发明。图1为本发明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 施例的剖视图,其示出了连接器装配过程,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 大视图,图3A是阴连接器壳体的正视图,图3B是阳连接器壳体的正 视图,图4是在连接器的装配条件下该连接器的剖视图,图5是图4 的B部分的放大视图,图6是阴连接器的透视图,图7是阴连接器的 剖视图。在某些上面剖视图中,省略了示出部分组成元件。
在图1中,连接器21包括阴连接器22和阳连接器23,并且阴连 接器22和阳连接器23被装配到一起,以被电连接到一起。本实施例 的连接器21具有防水结构(这仅是一个例子)。在连接器21中,阴 连接器22包括杆24,并且由于设置了该杆24,可以用较小的插入力 将阴连接器22和阳连接器23装配到一起(连接到一起)。
连接器21是这样一种结构,在阴连接器22和阳连接器23被装 配在一起之后,不会在阴连接器22和阳连接器23之间产生相对的轻 微运动(振动运动)。此外,连接器21是这样一种结构,直到恰好连 接器装配操作结束之前,与传统结构所需要的插入力相比,可以将阴 连接器22和阳连接器23装配到一起所需要的插入力保持在较低的水 平。通过在阴连接器22处设置第一防振部分25以及在阳连接器23处 设置第二防振部分26而实现这些特征。阴连接器22包括用绝缘合成树脂制成的阴连接器壳体27、用合 成树脂制成并且枢转地安装在阴连接器壳体27的外表面上的杆24(见 图6)、被接收并且保持在阴连接器壳体27的各个端子容纳室中的凹 金属端子(未示出)、用绝缘树脂制成并且装配到阴连接器壳体27上, 以形成端子容纳室的正面部分的正面保持器(front holder) 28 (见图6 和图7)、以及保持在阴连接器22和阳连接器23之间并且在连接器装 配操作中弹性变形的橡胶密封垫,从而防止水分入侵。
另一方面,阳连接器23包括用绝缘合成树脂制成的阳连接器壳 体30,以及被接收并且被保持在阳连接器壳体30的各自个端子容纳室 中的凸金属端子31。每一个凸金属端子31具有突出进入到阳连接器壳 体30的内部空间32中的细长的肋状的电接触部分。上述组成元件在 功能上与已知的基本类似,除了阴连接器27和阳连接器30之外,在 此省略对其余组成元件的详细描述。
在图1和图3A中,阴连接器壳体27具有用来装配到阳连接器23 (阳连接器壳体30)上的装配管状部分33 (管状的形状)。杆24被 枢转地安装在装配管状部分33的外表面(外周面)上。阴连接器壳体 27具有在装配管状部分33内形成的一体的端子容纳部分35 (其具有 多个端子容纳室34)。端子容纳部分35突出进入到装配管状部分33 的内部空间36中。端子容纳部分35的外表面(外周面)以预定的距 离从装配管状部分33的内表面(内周面)分隔。
在图1至图3A中,多个第一防振部分25形成在装配管状部分33 的内表面37的近端部分上。每一个第一防振部分25具有肋状(或者 拉长的突起状形状)的形状。第一防振部分25被设置成提供如下所述 的对称排列。在图3A中,为说明的目的,将第一防振部分25用实心 黑色表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振部分25a和25b相对于在图3A的上下方
8向上设置的装配管状部分33的第一正中平面(未示出)(穿过装配管
状部分33的中心轴)对称地设置,并且第一防振部分25c和25d相对 于该第一正中平面对称地设置,并且第一防振部分25e和25f相对于该 第一正中平面对称地设置。而且,第一防振部分25a和25c也相对于在 图3A的左右方向上设置的装配管状部分33的第二正中平面(未示出) (穿过装配管状部分33的中心轴)对称地设置,并且第一防振部分25b 和25d相对于该第二正中平面对称地设置。第一防振部分25e和25f 设置在该第二正中平面上(上述第一防振部分25的排列和其数目,仅 仅是一个实例)。
在装配管状部分33的内表面37中形成一对导向槽38。第一防振 部分25e和25f在这对导向槽38中分别地形成。导向槽38在与连接器 装配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
在图l和图2中,第一防振部分25包括平行于连接装配方向的压 力装配表面39,并且(导向用的)锥面(或斜面)40与该压力装配表 面39连续。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压力装配表面39和锥面40的每一个 第一防振部分25的长度是装配管状表面33整个长度的大约20% (但 不是总局限于这个长度)。压力装配表面39从内表面37稍微向内突 起。锥面40相对于压力装配表面39稍微倾斜。
在图1和图3B中,阳连接器壳体30具有内部空间32,当实现连 接器装配操作的时候,阴连接器壳体27的端子容纳部分35被插入到 该内部空间32中。多个凸金属端子31的电接触部分突出进入到上述 的这个内部空间32中。具有该内部空间32的阳连接器壳体30的那部 分被制成管状形状,并且在连接器装配操作中,该管状部分被插入到 阴连接器壳体27的内部空间36中。
多个第二防振部分26在阳连接器壳体30的外表面(外周面)41 的近端部分上形成。每一个第二防振部分26具有肋状的形状(或者拉长的类似突起的形状)。第二防振部分26设置成提供如下所述的对称
排列。第二防振部分26这样排列,以分别对应于第一防振部分25,这 在下面将做全面的描述。在图3B中,为说明的目的,将第二防振部分 26用实心黑色表示。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振部分26a和26b相对于在图3B的上下方 向上设置的阳连接器30的第一正中平面(未示出)(穿过阳连接器30 的中心轴)对称地设置,并且第二防振部分26c和26d相对于该第一正 中平面对称地设置,并且第二防振部分26e和26f相对于该第一正中平 面对称地设置。而且,第二防振部分26a和26c也相对于在图3B的左 右方向上设置的阳连接器30的第二正中平面(未示出)(穿过阳连接 器30的中心轴)对称地设置,并且第二防振部分26b和26d相对于该 第二正中平面对称地设置。第二防振部分26e和26f设置在该第二正中 平面上(上述第二防振部分25的排列及其数目,仅仅是一个实例)。
一对导向突起42在阳连接器壳体30的外表面上41形成。第二 防振部分26e和26f分别形成在这对导向突起42上。各自具有大致轨 状形状的导向突起42在平行于连接器装配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导向突 起42适于被分别插入到阴连接器壳体27的导向槽38中,并且可以由 各个导向槽38导向。
在图l和图2中,第二防振部分26包括平行于连接装配方向的压 力装配表面43,并且(导向用的)锥面(或斜面)44与压力装配表面 43连续。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压力装配表面43和锥面44的每一个第 二防振部分26的长度等于第一防振部分25的长度。压力装配表面43 从外表面41稍微向外突起。锥面44相对于压力装配表面43稍微倾斜。
在上面的结构中,当开始连接器装配操作时,阳连接器壳体33 被插入到阴连接器壳体27的装配管状部分33中,如图l和图2所示。 当同时使用杆24进行阳连接器壳体30的插入时,凸金属端子31的片状电接触部分被分别插入到凹金属端子的盒状电接触部分中,所以凸 金属端子31这样开始被电连接到各个凹金属端子中。
然后,当阳连接器壳体30被进一步插入到装配管状部分33的内 表面37的近端部分中时,阳连接器壳体30的外表面41的远端45与 在内表面37的近端部分处形成的多个第一防振部分25 (即,锥面40) 邻接接合。此时,装配管状部分33的内表面37的远端部分46也与在 阳连接器壳体30的外表面41的近端部分处形成的多个第二防振部分 26 (即,锥面44)邻接接合。
就在连接器装配操作结束之前,对连接器施加比迄今为止施加的 插入力略大的力(插入力)时,压力装配状态分别在第一防振部分25 和第二防振部分26处形成(见图4和图5)。更具体地,阳连接器30 的外表面41的远端45滑动到第一防振部分25的压力装配表面39上, 从而形成这些第一防振部分25的压力装配状态,并且同时,装配管状 部分33的内表面37的远端46滑动到第二防振部分26的压力装配表 面43上,从而形成这些第二防振部分26的压力装配状态。当这样形 成压力装配状态时,杆24枢转地移动到预定的位置,阳连接器30完 全地插入到装配管状部分33中,从而完成连接器装配操作。
如上参考图1到图7所述,在本发明中,在连接器的多对前和后 区域处所形成压力装配状态,在连接器装配方向上,每一对前和后区 域从彼此间隔。因此,与传统结构相比,可以更加主动地预防装配在 一起的两个连接器壳体的振动。
此外,在本发明中,仅仅需要施加相对小的插入力,知道恰连接 器装配操作的完成之前,因此,与传统结构相比,可以大大地增强操 作的效率。
此外,在本发明中,分别在第一防振部分25处所形成导向用的锥面40,而分别在第二防振部分26处所形成导向用的锥面44,并且 因此,防止了每一个连接器壳体27, 30被配对的防振部分25, 26所 卡住(因此不会对插入操作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可以在连接器的前 和后区域处平稳地形成压力装配状态,其中该连接器的前和后区域在 连接器装配方向上彼此分离,即,分别在第一防振部分25和在连接器 装配方向上从第一防振部分25分隔第二防振部分26处形成压力装配 条件。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操作效率。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条件下,可 以做出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
1. 一种连接器,包括阴连接器壳体,该阴连接器壳体具有装配管状部分;以及阳连接器壳体,该阳连接器壳体被插入到并且安装到所述装配管状部分中;其中,用于防止装配在一起的所述阴连接器壳体和阳连接器壳体的振动的多个防振部分形成在所述装配管状部分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防振部分包括在所述装配管状部分的内表面的近端部分上形成的多个第一防振部分,以及在所述阳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的近端部分上形成的多个第二防振部分。
2. 根据权利要求l的连接器,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防振部分以及每一个所述第二防振部分被形成肋 状的形状,并且在与所述阴连接器壳体和阳连接器壳体彼此装配的方 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每一个第一防振部分的长度和每一个第二防振部分的长度被确定 为,使得所述阳连接器壳体的外表面的远端到所述第一防振部分的压 力装配与所述装配管状部分的内表面的远端到所述第二防振部分的压 力装配大体同步地开始。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器,其中在每一个所述第一防振部分上形成导向用的锥面;并且 在每一个所述第二防振部分上形成导向用的锥面。
全文摘要
当将阳连接器壳体(30)插入到装配管状部分(33)的内表面(37)的近端部分时,阳连接器壳体(30)的外表面(41)的远端45与在该内表面(37)的近端部分处形成的多个第一防振部分(25)邻接结合。同时,装配管状部分(33)的内表面(37)的远端(46)也与在阳连接器壳体(30)的外表面(41)的近端部分处形成的多个第二防振部分(26)邻接结合。此后,对连接器施加比迄今为止施加的插入力略大的力,使得在第一防振部分(25)和第二防振部分(26)处分别形成压力装配状态。
文档编号H01R13/64GK101425643SQ20081017363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日
发明者原辉史, 数野正人, 福井昌之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