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料带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6644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端子料带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料带及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两组 端子且该两组端子的接触部呈高低排布的端子料带及组装有该些端子的 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阵列式连接器,例如针脚栅格阵列(PGA-Pin Grid Army)连接 器,是提供给针脚式的中央处理器(CPU)或其它具有针脚的针脚模块使用 的阵列式连接器。此种电连接器的绝缘基座设有呈阵列式排列的端子孔, 且区分成多排端子孔,绝缘基座上同一排中相邻端子孔之间的间距定义 为1个节距(PITCH)。而随着科技的进展,对连接器体积的要求是愈来愈 小且密度增加,因此连接器上呈阵列式排列的相邻各端子孔之间的间距 愈来愈縮小。这种连接器的端子除了要提供给针脚模块的针脚位移的空 间之外,还要提供给针脚零插入力置放的插置空间。因为端子排列密度 的增加,端子孔之间的间距縮小,使得端子料带上的各端子之间的间距 排列更加困难,特别是具有双弹性臂的端子。
现有产品上,因为具有双弹性臂的端子拥有稳定的夹持效果,所以 在目前仍被广泛采用。但是这种端子构造的双弹性臂在料带上展开时会 占据左右的空间,使得在料带上很难把端子之间的间距做到和端子孔之 间的间距相同,所以这种双弹性臂的端子在料带上的间距通常成2倍于 端子孔间距(双节距)的方式排列。但是目前因为端子孔之间的间距更为縮 小,使得上述端子在料带展开排列时甚至稍微超过2倍的端子孔节距, 如果因此而要排列成3倍于端子孔节距的端子料带排列方式时,就会造 成料带的浪费、插针的复杂及成本的增加,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请参阅图1所示,为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01264421.8 (美国对应案 专利号US06488523;中国台湾对应案专利申请号89210535),其公开了一种导电构件10a,包含夹接部lla及插嵌部12a,该夹接部lla具有至 少两个弹动部llla以及至少两个接触部112a。该些弹动部111a的其中 一端是一体连接于该插嵌部12a的另外一端,且该些弹动部llla是被折 制成互相对应的型态。该些接触部112a的其中一端是各自一体连接于该 弹动部llla的另外一端,该些弹动部llla及接触部112a是彼此错置地 展布于胚料上。
请参阅图2所示,为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03200214.9 (美国对应案 专利号US067732卯;中国台湾对应案专利申请号91210386),其公开了 多只导电构件20a是从同一胚料裁切而成,且依序并排地布置于同一胚 料上,每只导电构件20a包含夹接部21a及插嵌部22a,其中该夹接部 21a具有至少两个弹动部211a,每一弹动部21 la具有基端及弹动端,其 中该基端是一体连接于该插嵌部22a的另外一端,并作纵向延伸,且该 些弹动部211a是被折制成互相对应的型态。上述夹接部21a进一步包含 两个接触部212a及两个导引部213a,该接触部212a及导引部213a等两 个部位之中的其中一个部位是各自一体连接于该弹动部211a的弹动端; 而该接触部212a及导引部213a等两部位之中的另外一个部位则是自该 其中一个部位一体作横向延伸;该导引部213a是各具有经由折制而成的 斜度。上述任一导电构件20a的弹动部211a及接触部212a是彼此错置 地展布于胚料上。
上述的两件专利主要是让双弹性臂(或称弹动部)的端子(或称导电构 件)于料带上相邻的端子排列具有重迭部分来达到縮小料带上的相邻端 子间距的效果,但是可以注意到端子的夹接部或上端接触部的构造也被 改变为上下交错的方式,如此端子的夹接部或接触部不在同一水平对称 的位置上,就会在夹持中央处理器(CPU)的针脚时容易产生扭转造成扭 力。
请参阅图3所示,为中国台湾专利M303512(申请号第95211363号), 其第二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端子30a,包括有接触部31a、固定部32a及支 撑该接触部31a的弹性臂33a,且该固定部32a下端引伸有锡脚34a,所 述接触部31a的触臂311a与弹性臂33a直接由料带相应部成型构造,两 者为一体,并朝料带一侧做折弯,恰好使该接触部31a略为偏离料带;该接触部31a的左右两触臂311a由弹性臂33a的顶端部位外转张开,两 触臂311a呈"八"字形构造。
上述专利虽然公开了端子30a的两接触部31a及触臂311a呈平齐设 计,以及料带上相邻两端子30a的接触部31a呈上下错位构造,但是, 从上述专利的内容所公开的端子30a可以看出,相邻端子30a的弹性臂 33a长度并不相同,在连接器上因为端子30a的弹性臂33a长度不相同会 造成端子30a的夹持力不同,夹持力的不同会造成夹持正向力的差异而 产生不同的接触阻抗,造成信号传递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料带及电连接器,其中 该端子料带上相邻两端子的接触部呈高低交错且上下错位的排布,且该 电连接器上同一排端子孔上的各端子的接触部呈两两一组间隔交错的高 低设置,从而縮短该端子料带上端子间的排布间距,且使所有端子具有
一致夹持力。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料带,包括至少 一载条;以及多个端子,分别连接在该载条上,该些端子分别包括一基
部、两个分别自该基部左右方向延伸出的接触部及自该基部向下延伸的
焊接部;该些端子是区分为至少两组端子,各组的端子呈互相交错间隔 的排布,每一端子的两个接触部相对于该基部呈左右镜像的形状,且所 有端子的接触部具有相同的夹持力,该载条上的端子呈平面展开时,相 邻两端子的接触部形成高低交错且上下错位的排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基座,其设有呈阵列式 排列的多个端子孔,该些阵列式排列的端子孔区分为多排端子孔; 一上 盖,其可滑动地配合于该基座; 一驱动件,其安装在该基座及该上盖之 间,用以驱动该上盖相对于该基座滑移;以及多个端子,其分别插设在 对应的该些端子孔内,该些端子分别包括一基部、两个分别自该基部左 右方向延伸出的接触部及自该基部向下延伸的焊接部;每一排的端子孔 上的各端子的接触部呈两两一组间隔交错的高低排列,每一端子的两个 接触部相对于该基部呈左右镜像的形状,且所有端子的接触部具有相同的夹持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料带及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 效果端子料带上相邻两端子的接触部呈高低交错且上下错位的排布, 以使端子能在端子料带上排列得较为紧密,縮小端子间的排布间距。同 时各端子的两个接触部相对于其基部呈左右镜射,且具有相同的形状, 使得所有端子都具有一致的夹持力;
并且,插设在电连接器上的同一排端子孔的各端子的接触部呈两两 一组间隔交错的高低排列,所有端子的各接触部具有相同的形状,使得 各端子具有一致的夹持力,所有端子在与针脚模块的针脚挟持接触时, 都具有一致的接触正向力及相当的阻抗,使信号传递稳定。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端子料带的展开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端子料带的展开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又一种端子料带的展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料带的展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料带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条端子料带与基座的端子孔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条端子料带与基座的端子孔结合后的立体图。
图IO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条端子料带与基座的端子孔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条端子料带与基座的端子孔结合后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插设于基座的端子孔内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插设于基座的端子孔内且与针脚结合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a导电构件 Ua夹接部 llla弹动部112a接触部 12a插嵌部 20a导电构件 21a夹接部 211a弹动部 212a接触部 213a导引部 22a插嵌部 30a端子 31a接触部 311a触臂 32a固定部 33a弹性臂 34a 锡脚 1端子料带 10载条 20第一端子 21 基部 211固定部 22接触部 221弹性臂 222导引部 223夹持部 23焊接部 30第二端子 31基部 311固定部 32接触部
321 弹性臂
322 导引部323 夹持部 33焊接部 2 电连接器
40 基座
41 端子孔 42限位槽 50 上盖 51穿孔 60 凸轮
7针脚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料带1,包括至少
一载条10及可区分为至少两组的多个端子20、 30,其中该载条10为一长条 片体。该些端子20、 30是分别连接在该载条10上,且区分为一组第一端子 20及一组第二端子30,各组端子20、 30是呈互相交错间隔且为双节距方式 的排布,即相邻的端子20、 30在该载条10上成2倍于端子孔间距的方式排 列。
该些第一端子20分别包括一基部21、 一焊接部23及两个接触部22, 其中该基部21左右两侧分别延伸形成一固定部211。该焊接部23是自该基 部21向下弯折延伸形成。
每一第一端子20的两个接触部22分别设有一弹性臂221、一导引部222 及一夹持部223,其中该两个弹性臂221是自该基部21两侧近该固定部211 下方处向上弯折延伸形成。
该两个导引部222是分别自该两个弹性臂221上端朝远离该基部21方 向互相接近地延伸形成。该两个夹持部223是分别自该两个导引部222末端 朝远离该基部21方向大略平行地相对延伸形成。
该些第二端子30也分别包括一基部31、 一自该基部31向下弯折延伸的 焊接部33及两个分别自该基部31左右方向延伸出的接触部32,其中该基部 31左右两侧并分别延伸形成固定部311。该焊接部33是与该第一端子20的焊接部22的高度位置相同。
每一第二端子30的两个接触部32比第一端子20的两个接触部22的高 度低,该两个接触部32设有自该基部31两侧近该固定部311下方处向上弯 折延伸的两个弹性臂321、自该两个弹性臂321上端朝远离该基部31方向互 相接近地延伸形成的两个导引部322及自该两个导引部322末端朝远离该基 部31方向大略平行地相对延伸形成的两夹持部323。
每一第一端子20的两个接触部22是分别自其基部21左右方向延伸形 成,且该两个接触部22分别相对于该基部21呈左右镜像的形状,每一第二 端子30的两个接触部32是分别自其基部31左右方向延伸形成,且该两个 接触部32分别相对于该基部31呈左右镜像的形状;并且,上述所有端子20、 30的各接触部22、 32皆具有相同的形状,使得所有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 30的各接触部22、 32具有相同的夹持力;同时,该些弹性臂221、 321也具 有相同的长度,从而使得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的弹性臂221、 321都具 有一致的弹性力。
当该载条10上的各端子20、 30呈平面展开时(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 相邻两端子20、 30的接触部22、 32形成高低交错且上下错位的排布,且相 邻两端子20、 30的间距为2倍的端子孔间距。因此,使得端子20、 30可紧 密排列在端子料带l上,并縮小端子20、 30间的排布间距,且使所有端子 20、 30都具有一致的夹持力。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电连接器2,用以承载针脚 模块(如CPU),该电连接器2具有一基座40、 一上盖50及一驱动件,其中 该基座40是以绝缘材料制成,并呈矩形板体状,该基座40设有呈阵列式排 列的多个端子孔41,用以供上述端子20、 30插设。
该上盖50是以绝缘材料制成,并呈矩形盖体状,该上盖50是可滑动地 配合设置于该基座40上,且设有多个对应于该些端子孔41的穿孔51。
该驱动件是安装在该基座40与该上盖5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件 为凸轮60,但并不以此为限,该驱动件也可为操作臂或其它型式构件。通过 该凸轮60的顺时针与逆时针的转动,以驱动该上盖50相对于该基座40往 返滑移;无论是使用凸轮60或操作臂型式的驱动件皆为现有技术,故此处 不再加以赘述。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上述呈阵列式排列的端子孔41是区分为多排
端子孔41(图中仅显示出两排端子孔),该基座40并于该些端子孔41内分别 形成有一限位槽42。该些端子20、 30是通过上述基部21、 31两侧的固定部 211、 311干涉卡固于该限位槽42壁面而得以分别插设固定在对应的该些端 子孔41内。
在组装该些端子20、 30时,是先将一条端子料带1上的端子20、 30 (如 图8所示)插设于一排端子孔41上对应的端子孔41,由于该端子料带1上 的端子20、 30为交错间隔的排布,且端子20与端子30呈2倍于端子孔41 间距的方式排列,所以此时在同一排中相邻的两端子孔41仅会有一个端子 孔41内组装有一端子20或端子30 (如图9所示)。
在去除上述端子料带1的载条10后,才将另一条端子料带1组装于同 一排端子孔41上(如图10、图11所示),该另一条端子料带1的端子20、 30会被插设在其余空的端子孔41内,而将该排端子孔41插满,最后再将该 另一条端子料带1的载条10去除。
由上述可知,同一排端子孔41是必须与两条端子料带1分二次配合组 装,并由于端子30的接触部32的高度较端子20的接触部22的高度为低, 使得在同一排的端子孔41上的各端子20、 30的接触部22、 32是呈两两一 组间隔交错的高低排列,也即基本上每一排端子孔41上的各端子20、 30呈 现两高两低的连续排列;其余的各排端子孔41也以相同方式与端子20、 30 迸行组装(如图12所示),从而使得每一排端子孔41内各端子20、 30的 接触部22、 32形成两两一组的高低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20的两接触部22是可提供接触针脚模块(如 CPU)的针脚7(请配合参阅图13所示),该针脚7可沿着该第一端子20的两 个导引部222的导引作用而插入至该两个夹持部223之间,并通过该两个弹 性臂221所具有的弹性力,使两个夹持部223能弹性夹持住该针脚7以达成 电连接的目的。
同理,该针脚7也会沿着该第二端子30的两个导引部322的导引作用 而插入至该两个夹持部323之间,且使两个夹持部323能弹性夹持住该针脚 7。
因此,当端子20、 30插设在该基座40后,同一排的第一端子20与第二端子30形成两两一组间隔交错的高低不同的设置,所有端子20、 30的各 接触部22、 32皆具有相同的形状,各弹性臂221、 321具有相同的形状与长 度,使得所有第一端子20、第二端子30的各接触部22、 32具有相同的夹持 力,因此在与针脚模块的针脚7挟持时,所有端子20、 30仍都具有一致的
夹持力。
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料带1上相邻两端子20、 30的接触部22、 32 呈高低交错且上下错位的排布,以使端子20、 30在端子料带1上的排列更 为紧密,縮小端子20、 30间的排布间距,而且每一个第一端子20具有从其 基部21左右方向延伸出的两个接触部22,该两个接触部22相对于该基部 21呈左右镜像的形状,所有第一端子20的弹性臂221具有相同的形状与长 度,使所有第一端子20都具有一致的夹持力;每一个第二端子30具有从其 基部31左右方向延伸出的两个接触部32,该两个接触部32相对于该基部 31呈左右镜像的形状,所有第二端子30的弹性臂321具有相同的形状与长 度,使所有第二端子30都具有一致的夹持力。
更进一步地,因为上述端子料带1的构造,使得插设在电连接器2上同 一排端子孔41上的各端子20、 30的接触部22、 32呈两两一组间隔交错的 高低排列,并且所有端子20、 30的各接触部22、 32具有相同的形状,各弹 性臂221、 321具有相同的形状与长度,使电连接器2上所有端子20、 30都 具有一致的夹持力,且使得针脚模块的所有针脚7和端子20、 30挟持接触 时都具有一致的接触正向力及相当的阻抗,使信号传递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而局限本实用新型 的专利范围,故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 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端子料带,包括至少一载条;以及多个端子,分别连接在该载条上,该些端子分别包括一基部、两个分别自该基部左右方向延伸出的接触部及自该基部向下延伸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该些端子是区分为至少两组端子,各组的端子呈互相交错间隔的排布,每一端子的两个接触部相对于该基部呈左右镜像的形状,且所有端子的接触部具有相同的夹持力,该载条上的端子呈平面展开时,相邻两端子的接触部形成高低交错且上下错位的排布。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料带,其特征在于所有端子的接触部 具有相同的形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料带,其特征在于每一端子的接触部分别设有自该基部延伸的弹性臂及自该弹性臂延伸出的导引部与夹持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料带,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基部左右 两侧分别延伸形成固定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料带,其特征在于所有端子的焊接部的高度位置相同。
6、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基座,其设有呈阵列式排列的多个端子孔,该些阵列式排列的端子孔区分为多排端子孔;一上盖,其可滑动地配合于该基座;一驱动件,其安装在该基座及该上盖之间,用以驱动该上盖相对于 该基座滑移;以及多个端子,其分别插设在对应的该些端子孔内,该些端子分别包括 一基部、两个分别自该基部左右方向延伸出的接触部及自该基部向下延 伸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每一排的端子孔上的各端子的接触部呈两两一组间隔 交错的高低排列,每一端子的两个接触部相对于该基部呈左右镜像的形状,且所有端子的接触部具有相同的夹持力。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有端子的接触部 具有相同的形状。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端子的接触部 分别设有自该基部延伸的弹性臂及自该弹性臂延伸出的导引部与夹持 部,以使各端子的弹性臂具有一致的弹性力。
专利摘要一种端子料带及电连接器,其中该端子料带包括至少一载条及分别连接在该载条的多个端子,各端子具有一基部、两个接触部及一焊接部,各端子的两个接触部相对于其基部呈左右镜像的形状,该些端子并区分为至少两组端子,各组端子呈互相交错间隔的排布,该端子料带展开时,相邻两端子的接触部形成高低交错且上下错位的排布;该电连接器每一排的端子孔组装有上述各端子,且同一排的端子孔的各端子的接触部呈两两一组间隔交错的高低排列;从而,可缩小端子在端子料带上的排布间距,且使得在电连接器上的所有端子的接触部都具有一致的夹持力。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1153187SQ20082000125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2日
发明者何宜泽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