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插头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665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水插头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一种电连接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插头与插座的组合部件。
背景技术
插头插座组件是一种一端为插头,另一端为插座的插头插座组合产品,
(参见图l)其结构主要包括由插头组件(6)与插座组件(5)组成的插头 插座组件,插座组件装在扣合的上盖(3)与下盖(7)内,其插孔设在上盖 的插座口 (31)部位,插头组件(6)上部与下盖安装口 (71)相对固定连 接,参见图3,插头座内上部固定有输出N极电极夹片(13a)和输出L极电极 夹片(13b),下部固定有两向下伸出插头座底面的输入N极插柱(8a)和输 入L极插柱(8b) , N极电极片(13a)通过向下延伸的导电连接件(14a )与 下方的N极插柱(8a)电连接,L极电极夹片(13b)设有与开关控制电路连接 的第一接线片(14b) , L极插柱(8b)设有与开关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二接 线片(14c),使用时,将与N极插柱(8a)连接的导电连接件(14a)与控 制电路板供电回路电连接,将第一接线片(14b)和第二接线片(14c)与控 制电路板开关控制端电连接,即可实现由控制电路板控制L极电极夹片 (13b)与L极插柱(8b)的接通或断开。现有这类产品的导电连接件 (14a)和第二接线片(14c)与N极L极插柱(8a、 8b)均是通过紧固螺钉实现 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一方面容易造成因接触不良引起的温升,另一方面这种 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会造成使用者拆卸后的二次使用,使产品的使用存在安全 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改善部件之间电连接的可靠 性,并能提高使用安全性的防水插头插座。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参见实施例图)本实用新型设有由插头组件(6)和插座组件(5)组成的插头插座组件,插头插座组件内设有金属
接地片(10),插座组件(5)装在密封扣合连接的上盖(3)与下盖(7) 内,其插孔位于上盖的插座口 (31)内,上盖(3)上设有可开合密封扣合 连接的防水盖(1),插头座内上部固定有N极电极夹片(13a)和L极电极 夹片(13b),下部固定有两向下伸出插头座底面的N极插柱(8a)和L极 插柱(8b) , N极电极片(13a)通过向下延伸的导电连接件(14a )与下方 的N极插柱(8a)电连接,L极电极夹片(13b)设有与开关控制电路连接的 第一接线片(14b) , L极插柱(8b)设有与开关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二接线 片(14c),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14a )和第二接线片(14c)下 端分别与对应的N极插柱(8a)和L极插柱(8b)上端铆接连接,实现电 连接和机械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导电连接件(14a )和第二接线片(14c)与对应的 N极插柱(8a)和L极插柱(8b)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减少由接触不良 引起的温升,而且铆接连接结构只能一次性使用,可防止拆卸后二次使用存 在的安全隐患。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插头插座与外接插头9为分离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3、图2插头插座的D-D向结构示意图
图4、图3所示A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图3所示B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图3所示C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外接插头9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接插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图7所示A'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水盖l扣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图9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ll、图10实施例防水盖1打开最大角度状态图
图12、上盖后壁面34到铰链轴17距离al等于限位台la下沿转矩R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上盖后壁面34到铰链轴17距离a2小于限位台la下沿转矩R时的 状态1结构示意图
图14、上盖后壁面34到铰链轴17距离a3小于限位台la下沿转矩R时的
状态2结构示意图 1-防水盖2-扭簧3-上盖31-插座口 4-密封圈 4卜密封圈上台阶 42-密封圈下台阶体5-插座组件6-插头组件7-下盖8a-N极插柱 8b-L极插柱9-外接插头10-金属接地片11-拉簧12a、 12b、 12c-铆接部位 13a-N极电极夹片13b-L极电极夹片14a-导电连接件14b -第一接线片 14c-第二接线片15-限位片16-紧固件17-铰链轴 具体实施方案
参见图l、图3,本例插座组件5装在上盖3与下盖7的密封扣合腔 里,插座组件5的插孔位于上盖3的插座口 31内,,插头组件6上部与下 盖安装口 71相对固定连接,参见图3,插头组件6的插头座内上部固定有 金属N极电极夹片13a和L极电极夹片13b,下部固定有两向下伸出插头座 底面的金属N极插柱8a和L极插柱8b, N极电极片13a通过自身向下延伸 的导电连接件14a与下方的N极插柱8a电连接,L极电极夹片13b设有与 开关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一接线片14b, L极插柱8b设有与开关控制电路连 接的第二接线片14c,具体结构为N极插柱8a和L极插柱8b上端分别向 上穿过插头座底内壁面的凸起部分6a、 6b,所述导电连接件14a和第二接 线片14c分别通过下端弯折部分设置的铆孔套在对应的N极插柱8a和L极 插柱8b上端的空心突起部分并固定铆接连接。
图3中的12a、 12b分别为导电连接件14a和第二接线片14c与对应的 N极插柱8a和L极插柱8b的铆接部位,Kl和K2分别为第一接线片和第二 接片引出与开关控制电路的连接点。
参见图2,本例插头插座组件的金属接地片结构为金属接地片10呈U 形,其下部套在插头座壳体底部外壁面上(嵌在外壁面的凹槽内),两臂从 两侧向上穿过插头组件,两臂上端穿过插座组件的插座壳体底面伸入到插座内,构成插座内的接地片,紧固件16向上依次穿过金属接地片10底部、插 头座壳体底部及插头座壳体底部内壁面上立起的定位柱6c,将金属接地片
与插头座壳体相对固定,u形金属接地片位于插头座内的两臂之间夹有固定 在定位柱6c上端的限位片15,限位片15与紧固件16上端紧固铆接连接, 具体结构是限位片15通过其上的铆孔套在紧固件16上端的突起部分,并 通过冲压紧固铆接。图3所示12c是限位片与紧固件16的铆接部位。
在插头座内所述限位片15上方的U形金属接地片10两臂之间连接有拉 簧ll。
拉簧11的作用是外接插头9插入插座组件后,会撑开U形金属接地 片的两臂,拉簧11可在拔出外接插头后使U形金属接地片两臂复位,限位 片15的作用是顶住U形接地片两臂,防止其向内变形。
为了提高本产品的防水性能,本例采取了如下措施
参见图l,防水盖1通过扭簧2与上盖3上壁面一侧可转动连接,防水 盖1在扭簧2的作用下弹性扣合在上盖3上,插座组件5外侧壁靠近上端的 部位设有向外凸出形成的环形台阶面51,环形台阶面向上抵住环绕插座口 31的上盖壁面,上盖插座口 31上装有密封圈4,密封圈4侧壁夹在插座口 31内壁与插座组件5外侧壁之间,其下端向外凸出的台阶体42的上下环形 面被夹在环绕插座口 31的上盖下壁面和插座组件5侧壁凸出的环形台阶面 51之间,并与二者过盈配合密封连接,位于上盖插座口 31上方的密封圈上 端向内凸出的台阶体41上环形端面与弹性扣合在上盖上的防水盖1下壁面 过盈配合密封连接。
参见图7、图8,本插头插座组件在使用状态下,打开防水盖1,将外 接插头9插入本插头座组件的插座孔内,本例使用的外接插头9侧壁上部设 有向外凸出的环形上台阶面91,环形上台阶面下部设有从上至下直径渐縮 的环形斜面92,当外接插头向下插入本插头插座组件的插座孔时,插头侧 壁的斜面92顶开弹性的密封圈4,向下插到位后,密封圈4上端向内凸出 的台阶体41的下环形面弹性套在外接插头侧壁向上的环形台阶面91上,使 插头9与插头插座组件密封连接。拔下外接插头9,将防水盖与上盖扣紧,使防水盖下壁面压紧密封圈4 的环形上端面,即将防水盖与插座组件相互密封。
参见图3的C部位和图6,本例插头组件6上部伸进下盖7的安装口 71,其上端口设有向外凸出的环形台阶体,环形台阶体的环形侧壁面和下环 形面分别与下盖7的内侧壁和环绕安装口 71的上壁面过盈配合密封连接。
参见图3的B部位和图5所示上盖3与下盖7的扣合连接面部位上盖 3与下盖7的扣合连接部位通过凸凹面过度配合密封连接。具体为在上盖 3与下盖7的扣合连接面上,上盖扣合连接面上设有横截面呈方形的凹槽, 下盖7扣合连接面设有横截面呈对应方形的凸台面,下盖凸台面紧配合地嵌 入上盖凹槽,使上盖与下盖扣合连接面过盈配合密封连接。
上述防水结构简单,可达到IP44的防水等级。
通常防水插头插座的防水盖l受结构限制,在打开进行外接插头9的插拨 操作时,其最大开合度只能被限位于一个较小的角度,给操作带来不便。
本实施例防水盖1与上盖3采用了如下连接结构防水盖1与上盖3后 端铰链连接,具体为防水盖1后侧边呈向下弯折的L形,向下弯折部分形 成限位台la (参见图1、 10),限位台两侧分别设有向下的耳片lb (图 1),两耳片分别向下延伸通过铰链轴17与上盖3—端的两侧壁铰接,位于 两侧铰链部位之间的上盖3上壁面与后壁面34交联部位呈圆弧面33。
参见图l,上盖3后边缘设有容纳扭簧2的凹面35,扭簧2作用于防水 盖l,使其弹性扣合在上盖3上。
在防水盖1扣合状态下,其限位台la下沿位于铰链轴17后上方(图 10),在限位台la下沿转动轨迹所对部位的上盖3壁面到铰链轴17的距 离,均不大于限位台la下沿到铰链轴17的转矩R (图12),以不防碍限位 台la下沿的转动。
上盖3后壁面34到铰链轴17的距离a2小于限位台la下沿的转矩R, 这样可在限位台la下沿顶住上盖后侧壁34时,防水盖打开角度不小于90 度。
本实用新型防水盖1打开后,与铰链轴拉开距离的限位台la下沿可向后下方转动,当其下沿顶住上盖后壁面34时,即不能再转动,限位台la与 上盖后壁面34的相对位置可控制防水盖的最大转动角度。
参见图12-图14分别示意了当防水盖后部限位台la下沿转矩R不变 时,上盖后壁面34与铰链轴17距离变化时对防水盖最大打开角度的影响。
图12显示了上盖后壁面34到铰链轴17的距离al等于防水盖限位台 la下沿的转矩R时防水盖1打开的最大角度,由于在防水盖扣合状态下, 限位台la下沿与铰链轴17的连线相对垂直方向向后错一角度B,所以当防 水盖限位台la下沿转动到顶住上盖后壁面34时,防水盖1只能呈锐角状 态,此种状态给使用者的操作带来不便。
图13显示了上盖后壁面34到铰链轴17的距离a2小于防水盖限位台 la下沿的转矩R时防水盖1打开的最大角度,此时防水盖1可以比图12所 示防水盖转动更大的角度,使防水盖最大打开角度呈90度。在这种90度最 大打开角度状态下,限位台la下沿到铰链轴17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与防水盖在扣合状态下限位台la下沿与铰链轴连线相对垂直方向错开的角 度B相等。
图14显示了本例上盖后壁面34到铰链轴17的距离a3比图13的距离 a2进一步减小,使防水盖最大打开角度呈大于90度状态。在这种大于90 度的最大打开角度的状态下,限位台la下沿到铰链轴17的连线与水平方向 的夹角,大于防水盖在扣合状态下限位台la下沿与铰链轴的连线相对垂直 方向错开的角度B。
由上述几例可看出,本实施例采用的结构简单,不需要增加限位部件, 仅靠防水盖本身的结构即可方便的通过设定限位台la向下的延伸度或上盖 后壁面34到铰链轴17的距离来调整防水盖的最大打开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左、右"是以插头插座组件插销向下,插孔向 上的位置为参考位置描述的,实际应用中插头插座方向根据需要转动时,则 本文中所述的"上、下、左、右"也随之转动。
9
权利要求1、一种防水插头插座,设有由插头组件(6)和插座组件(5)组成的插头插座组件,插头插座组件内设有金属接地片(10),插座组件(5)装在密封扣合连接的上盖(3)与下盖(7)内,其插孔位于上盖的插座口(31)内,上盖(3)上设有可开合密封扣合连接的防水盖(1),插头座内上部固定有N极电极夹片(13a)和L极电极夹片(13b),下部固定有两向下伸出插头座底面的N极插柱(8a)和L极插柱(8b),N极电极片(13a)通过向下延伸的导电连接件(14a)与下方的N极插柱(8a)电连接,L极电极夹片(13b)设有与开关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一接线片(14b),L极插柱(8b)设有与开关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二接线片(14c),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14a)和第二接线片(14c)下端分别与对应的N极插柱(8a)和L极插柱(8b)上端铆接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插柱 (8a)和L极插柱(8b)上端分别向上穿过插头座底内壁面的凸起部分 (6a、 6b),所述导电连接件(14a)和第二接线片(14c)分别通过下端弯折部分设置的铆孔套在对应的N极插柱(8a)和L极插柱(8b)上端的突 起部分并固定铆接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 插座组件的金属接地片(10)呈U形,其下部套在插头座壳体底部外壁面 上,两臂从两侧向上穿过插头组件,两臂上端穿过插座组件的插座壳体底面 伸入到插座内,构成插座内的接地片,紧固件(16)向上依次穿过金属接地 片(10)底部、插头座壳体底部及插头座壳体底部内壁面上立起的定位柱(6c),将金属接地片与插头座壳体相对固定,U形金属接地片位于插头座 内的两臂之间夹有固定在定位柱(6c)上端的限位片(15),限位片(15) 与紧固件(16)上端紧固铆接连接,在插头座内所述限位片(15)上方的U 形金属接地片(10)两臂之间连接有拉簧(11)。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盖(1)通过扭簧(2)与上盖(3)上壁面一侧可转动连接,防水盖(1)在扭簧(2)的作用下弹性扣合在上盖(3)上,所述插座组件(5)外侧壁靠 近上端的部位设有向外凸出的环形台阶面(51),环形台阶面向上抵住环绕 插座口 (31)的上盖壁面,上盖插座口 (31)上装有密封圈(4),密封圈 (4)侧壁夹在插座口 (31)内壁与插座组件(5)外侧壁之间,其下端向外 凸出的台阶体(42)的上下环形面被夹在环绕插座口 (31)的上盖下壁面和 插座组件(5)侧壁凸出的环形台阶面(51)之间,并与二者过盈配合密封 连接,位于上盖插座口 (31)上方的密封圈上端向内凸出的台阶体(41)上 环形端面与弹性扣合在上盖上的防水盖(1)下壁面过盈配合密封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盖 (1)后侧边呈向下弯折的L形,向下弯折部分形成限位台(la),限位台两侧分别设有向下的耳片(lb),两耳片分别向下延伸通过铰链轴(17)与 上盖(3) —端的两侧壁铰接,位于两侧铰链部位之间的上盖(3)上壁面与 后壁面(34)交联部位呈圆弧面(33)。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在防水盖(1) 扣合状态下,其限位台(la)下沿位于铰链轴(17)后上方,在限位台(la)下沿转动轨迹所对部位的上盖(3)壁面到铰链轴(17)的距离,均 不大于限位台(la)下沿到铰链轴(17)的转矩(R)。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插头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 后壁面(34)到铰链轴(17)的距离(a2)小于限位台(la)下沿的转矩(R)。
专利摘要一种防水插头插座,设有插头组件(6)和插座组件(5),插头座内上部固定有N极电极夹片(13a)和L极电极夹片(13b),下部固定有两向下伸出插头座底面的N极插柱(8a)和L极插柱(8b),N极电极片通过向下延伸的导电连接件(14a)与下方的N极插柱电连接,L极电极夹片设有与开关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一接线片(14b),L极插柱设有与开关控制电路连接的第二接线片(14c),导电连接件(14a)和第二接线片(14c)下端分别与对应的N极插柱(8a)和L极插柱(8b)上端铆接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提高部件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减少由接触不良引起的温升,铆接件只能一次性使用,可防止拆卸后二次使用存在的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H01R13/652GK201138693SQ20082000150
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日
发明者陈耀华 申请人:陈耀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