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保护电路pcb板的9伏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2346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保护电路pcb板的9伏锂离子可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可重复使用的二次电源(可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带保护电路PCB板的9伏锂离子可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由于仪器仪表(如无线麦克风,教学用扩音器、万用表)需要使用(7.0伏至U9.0伏)这类电池作为工作电源。而目前已有的电池是采用6只以上电池串联输出9伏电压,并且输出没有相应的保护电路。最早使用的是碳性或者碱性电池(1.5伏)6只进行串联没有保护电路直接输出,其后有相关企业使用7只可以循环使用的镍镉和镍氢电池串联了一PTC保险管输出,这种输出电压解决了电池外部直接短路不会着火和电池可恢复使用的问题,但是,由于这种电池不具有外部电源给电池充电时过充电保护和放电时过放电保护。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保护电路PCB板的9伏锂离子可充电电池,主要解决现有的9伏电池技术问题有1、需要三只电池串联方式来实现;2、电池短路时瞬时电流(1.5A)大的问题;3、外部电源给电池充电时过充电对电池造成的损害;4、电池给仪器仪表供电时电池过放电对电池造成的损害。该带保护电路PCB板的9伏锂离子可充电电池性能稳定,具有更高容量的放电能力,更环保,更安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保护电路PCB板的9伏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敞口之上的上盖,壳体内装有电池单元l、电池单元2、电池单元3组成的电池单元以及一保护电路PCB板。所述的上盖上设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的电池单元中的电池使用磷酸铁锂为正极活性材料。实施时,将电池单元l、电池单元2、电池单元3相串联,其中电池单元l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保护电路PCB板输入端的正、负极相连接,保护电路PCB板输出端的正极连接到电池单元2、电池单元3串联后的负极端子上,电池单元2、电池单元3串联后的正极端连接到正极端子上,保护电路PCB板的负极端连接到负极端子上。本实用新型中的保护电路PCB板和电池单元可以有以下放置方法1、所述的保护电路PCB板在壳体内位于电池单元1、电池单元2和电池单元3的上方,电池单元l、电池单元2和电池单元3在下方左、右平行放置。2、所述的保护电路PCB板和电池单元1、电池单元2、电池单元3在壳体内左、右平行放置。3、所述的保护电路PCB板和电池单元1、电池单元2、电池单元3在壳体内为前、后平行放置。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是可以充电循环使用,使用更少的串联,较镍镉9伏电池、镍氢9伏电池、磷酸铁锂9伏电池相比,它具有更少的串联数量和更安全性能。2、本实用新型9伏电池具有更高容量,镍镉9伏电池、镍氢9伏电池、磷酸铁锂9伏电池电压小于9伏,本实用新型9伏电池电压能实际输出9伏电压,持续放电时间更长。3、本实用新型9伏电池具有电池输出端短路时瞬时电流小,排除短路故障后可自动恢复输出电压。4、本实用新型9伏电池具有在电池充过程达电池保护内部设定的电压值时电路自动切断给电池充电,起到保护电池自身不会引起过电带来的损害。5、本实用新型9伏电池具有在电池在给用电设备供电时过放电自动保护功能。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达到电池保护设定电压值时自动切断电池的输出电压,起到保护电池过放电电池自身的损害。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上盖;21、正极端子;22、负极端子;3、保护电路PCB板;4、电池单元l;5、电池单元2;6、电池单元3。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l,如图所示本电路是串连在3只电池中间来监控的电路,可以控制电压与电流,可以控制电池的充放电电流和电压,具体可提供如下保护短路保护(也称过电流保护),本电路的过电流设定值由R2电阻和IC1笫2脚功能来确定,当电流达到R2设定值时,IC1从它的1脚发出关断Q1,达到过电流保护功能。过充电保护,它由本电路的R1电阻和IC1的笫5脚完成,当处于充电状态时达到Rl和IC1笫5脚设定的最高电压时,IC1的笫3脚向Q2发出关断指令,从而达到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它由本电路的R1电阻和IC1的笫5脚来检测,当电池电压达Rl电阻和IC1笫5脚设定的最低电压时,IC1笫1脚向Ql发出关断指令,达到过放电保护功能。请参阅图2,如图所示一种带保护电路PCB板的9伏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包括壳体(1)和设于壳体(1)敞口之上的上盖(2),壳体(1)内装有电池虽元l(4)、电池单元2(5)、电池单元3(6)以及保护电路PCB板(3),所述的上盖(2)上设有正极端子(21)和负极端子(22),所述的电池单元为使用磷酸铁锂为正极活性材料的电池单元。实施时,电池单元1(4)、电池单元2(5)和电池单元3(6)相串联,其中电池单元l(4)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保护电路PCB板(3)输入端的正、负极相连接,保护电路PCB板(3)输出端的正极连接到电池单元2(5)和电池单元3(6)串联后的负极端子上,电池单元2(5)和电池单元3(6)串联后的正极端连接到正极端子(21)上,保护电路PCB板(3)的负极端连接到负极端子(22)。所述的保护电路PCB板(3)在壳体(1)内位于电池单元l(4)、电池单元2(5)和电池单元3(6)的上方,电池单元1(4)、电池单元2(5)和电池单元3(6)左、右平行放置。再请参阅图3,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保护电路PCB板(3)和电池单元l(4)、电池单元2(5)、电池单元3(6)在壳体(1)内左、右平行放置。再请参阅图4,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保护电路PCB板(3)和电池单元1(4)、电池单元2(5)、电池单元3(6)在壳体(1)内为前、后平行放置。下表为不同设计9伏电池对比<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如表所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耐用、安全环保,必将为人们提供优良服务。显然,上述内容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相应的
技术领域
做出的变化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带保护电路PCB板的9伏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敞口之上的上盖,壳体内装有电池单元(1)、电池单元(2)、电池单元(3)组成的电池单元以及保护电路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上设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保护电路PCB板的9伏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单元(1)、电池单元(2)和电池单元(3)相串联,其中电池单元(1)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保护电路PCB板输入端的正、负极相连接,保护电路PCB板输出端的正极连接到电池单元(2)和电池单元(3)串联后的负极端子上,电池单元(2)和电池单元G)串联后的正极端连接到正极端子上,保护电路PCB板的负极端连接到负极端子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保护电路PCB板的9伏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单元(1)、电池单元(2)、电池单元(3)是使用磷酸铁锂为正极活性材料的电池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保护电路PCB板的9伏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电路PCB板在壳体内位于电池单元(1)、电池单元(2)和电池单元G)的上方,电池单元(1)、电池单元(2)和电池单元(3)在下方左、右平行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保护电路PCB板的9伏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保护电路PCB板和电池单元(1)、电池单元(2)、电池单元(3)在壳体内左、右平行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保护电路PCB板的9伏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保护电路PCB板和电池单元(l)、电池单元(2)、电池单元(3)在壳体内为前、后平行放置。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二次电源(可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带保护电路PCB板的9伏锂离子可充电池。它包括一放置电池单元、保护电路板的具有一端敞口的壳体和一盖设于敞口的上盖,上盖上具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该壳体中装有3只磷酸铁锂为正极活性材料的电池单元及保护电路PCB板,电池体单元串联与保护电路PCB板相连接后再连接到上盖的正、负极端子连接。它主要解决现有9伏电池没有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及短路保护的技术问题及需要多只电池串联实现的技术问题,该电池具有输出电压稳定,具有过充电保护,具有过放电保护,具有电池短路保护,具有更高容量的放电能力,更环保,更安全。文档编号H01M2/30GK201303014SQ20082009616公开日2009年9月2日申请日期2008年8月5日优先权日2008年8月5日发明者刘让斌,吴宏发,吴江峰,杨洪雁申请人:深圳市德朗能电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