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631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接器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前、后设置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间为了达到自动控制或传输互动等目的,都需要依靠相对应的连 接器做为信号传递的媒介,而一般连接器均为两端设有接头,或一端接头端一 端为控制电路板等式样。
为了能使连接器内复数种类的端子组在组接对应连接器或控制电路板时, 能够平衡施、受力状况,本行业研究人员曾提出以下设计,如中国台湾地区申
请号为096140596的"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其结构为一壳体内设有复 数种类的端子,各端子具有朝相同方向延伸且并排设的一固定腕部与一可动腕 部,该固定腕部与可动腕部间以连结部加以成型,该可动腕部一端具有按压 部,在另一端具有被压部,壳体一端对端子设有一加压构件,当承受移动操作 的加压构件朝预定方向移动时,该加压构件的凸轮部依据预定量的移动按压可 动腕部的被压部,藉由被压部的位移对扁平型导体施加按压力,该案为了平衡 复数种类端子组的施、受力状况,利用"设定凸轮部的凸轮位移量",或"设 定可动腕部的被压部与固定腕部的凸轮导引部间的距离",或"设定不同种类 端子间彼此之连结部至按压部与连结部至被压部的距离比例大致相同"的方 式,使复数种类的端子组的按压部在位移量上形成最小误差。这三种设定方式虽然可减少误差,但由于设定涉及结构组件相互关系的调
整变化, 一旦采用任一设定调整时,则整体结构必须另行开模新制,以"设定
凸轮部的凸轮位移量"的方式为例,由于凸轮部是抵压在凸轮导引部与被压部
之间,因此当以改变凸轮部外径来调整其转动位移量时,势必得将端子对应其
调整量重新制作,才能使端子的固定腕部及可动腕部间恰能夹固凸轮部,而一
旦端子重制,用以容置端子的壳体一并得另行制作方能恰好容置新制的端子,
而其他两种设定方式也是如此。
由此可知,目前该类型连接器在平衡复数种类端子组施、受力状况的方
面,需要将整体结构重新制作,而无法以替换部分组件达到相同的效果,显然
无法实现简化连接器制作过程的目的,且又额外消耗材料与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连接器端子结构的不合理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 种连接器端子结构,以平衡复数种类端子组的施、受力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连接器端子结构,包括一本体及其内部所设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 组,所述第二端子组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为前、后交错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都包括一施力臂及定位段,所述施力臂与定位段
相对,通过一成型段相连,并以该成型段将施力臂划分前段为按压段,后段为
受压段,而所述第二端子的按压段较之于第一端子的按压段短且细;
所述本体在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一端枢设有一调变体,该调变体一
端嵌卡在第一、第二端子的受压段及定位段间。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设有对应于第一端子组数量及间距的复数接槽,各接 槽间隔设有对应于第二端子组的复数间槽,将第一端子在后、第二端子在前的 方式交错设置于本体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调变体与本体相枢设的面形成一斜导部,且在靠近斜导 部的位置形成一轴端部,该调变体对应第一、第二端子的总数量设有复数卡 槽,该卡槽跨过斜导部延伸至轴端部处。
更进一步地,所述各第一、第二端子的定位段一端形成钩部,两端子以钩 部固定于本体的前、后侧。
再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左右两侧各开设一插槽,各插槽对应设有一垫片。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藉由上述结构设计,以调变体相对本体枢摆而改变对第一、第二端子的卡 固程度,致使各第一、第二端子的施力臂以成型段为支点,相对定位段进行杠 杆式的角位移,并平衡第一、第一端子的按压段的施受力状况,延长第一、第 二端子组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端子结构的立体分解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枢摆平置时的状态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部接器枢摆竖置时的状态示意图4是图2中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5是图2中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6是图3中CC线段的剖面示意图7是图3中DD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3中EE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端子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一本体10, 该本体10内设有第一端子组20与第二端子组30,其中
该本体10对应第一端子数量,取适当间距设有可供第一端子组20穿设的 复数接槽11,各接槽11间则形成可供第二端子组30设置的复数间槽12,使 第一端子在后、第二端子在前交错设置,将第一、第二端子组20、 30设于本 体10内,另外,该本体10左右两侧各开设一插槽13;
该第一、第二端子组20、 30各具有复数第一、第二端子,各第一端子与 各第二端子均包括一施力臂21、 31及定位段22、 32,该施力臂21、 31与定位 段22、 32相对,彼此间通过一延伸的成型段23、 33相连,并以该成型段23、 33划分施力臂21、 31前段(朝接槽及间槽方向)为按压段211、 311,后段 (接槽及间槽反方向)为受压段212、 312,而该第二端子的按压段311较之于 第一端子的按压段211短且细,各第一、第二端子以定位段22、 32与接槽 11、间槽12抵固,各第一、第二端子的定位段22、 32 —端形成一钩部24、 34,该第一、第二端子以钩部24、 34各自固定于本体10前、后侧;
该本体10在第一、第二端子组20、 30的一端枢设一调变体40,该调变体 40与本体10枢设的面形成一斜导部41,并在靠近斜导部41的位置形成非圆 形的一轴端部42 (本实施例是以近椭圆形的轴端部为较佳实施例),且该调变 体40对应第一、第二端子的总数量设有复数卡槽43,该卡槽43所设位置跨过 斜导部41并触及于轴端部42处,使得第- 、第二端子组20、 30设入卡槽43 时,该轴端部42恰能卡入各第一、第二端子的受压部212、 312及定位段22、32间;此外,该本体10在各插槽13插设有一垫片131,该垫片131是用来对
调变体40限位之用;
另请如图4至图8所示,该垫片131在调变体40枢摆时与斜导部41相抵 而限制调变体40的枢摆状况,当扳动调变体40往本体10 —侧枢摆而轴端部 42随枢摆而转动时,该轴端部42的转动能迫使各第一、第二端子的施力臂 21、 31以成型段23、 33为支点相对定位段22、 32进行角位移。如图4和图5 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扳动调变体40枢摆而轴端部42随枢摆而转动时,该 第一、第二端子的受压端212、 312在轴端部42转动后受其压迫而向外撑开, 使按压端211、 311相对靠近定位段22、 32而让本实施例连接器可与组装对象 完成插接定位;再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第二端子的受 压端212、 312在轴端部42转动后是解除受压状态,使按压端211、 311相对 离开定位段22、 32而让本实施例连接器可插接在组装对象上。
由上所述易见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优点在于在第一、第二端子组20、 30 前后交错排列的形式下,将设置在本体10前侧的各第二端子的按压段311,做 得比本体10后侧的第一端子的按压端211短且细,便于第一、第二端子的施 力臂21、 31以成型段23、 33为支点,相对定位段22、 32进行杠杆式的角位 移时,能平衡第一、第二端子的按压段211、 311的施受力状况,以延长第 一、第二端子组20、 30的使用寿命。
综上是对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端子结构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通过结构描述 可确实达到创作目的,其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以上针对实施例说明,并非以 此限定其请求的保护范围,但凡对于说明书及其实施例附图作简易修改或等效 结构变化,可达成前述效果的设计,均应该归入本设计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端子结构,包括一本体及其内部所设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为前、后交错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都包括一施力臂及定位段,所述施力臂与定位段相对,通过一成型段相连,并以该成型段将施力臂划分前段为按压段,后段为受压段,而所述第二端子的按压段较之于第一端子的按压段短且细;所述本体在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一端枢设有一调变体,该调变体一端嵌卡在第一、第二端子的受压段及定位段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 设有对应于第一端子组数量及间距的复数接槽,各接槽间隔设有对应于第二端 子组的复数间槽,将第一端子在后、第二端子在前的方式交错设置于本体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变 体与本体相枢设的面形成一斜导部,且在靠近斜导部的位置形成一轴端部,该 调变体对应第一、第二端子的总数量设有复数卡槽,该卡槽跨过斜导部延伸至 轴端部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 一、第二端子的定位段一端形成钩部,两端子以钩部固定于本体的前、后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 左右两侧各开设一插槽,各插槽对应设有一垫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连接器端子结构,包括本体及其内部前、后交错设置的第一、第二端子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端子都包括一施力臂及定位段,该施力臂与定位段相对,通过一成型段相连,并以该成型段将施力臂划分前段为按压段,后段为受压段,而该第二端子的按压段较之于第一端子的按压段短且细;该本体在第一、第二端子组的一端枢设有一调变体,该调变体一端嵌卡在第一、第二端子的受压段及定位段间。藉由上述结构,以调变体相对本体枢摆而改变对第一、第二端子的卡固程度,致使各第一、第二端子的施力臂以成型段为支点,相对定位段进行杠杆式的角位移,并平衡第一、第二端子的按压段的施受力状况,延长第一、第二端子组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R13/193GK201319432SQ20082016065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9日
发明者钟志斌 申请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