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867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足够的弹性性能且可以满足高密 度要求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与外接电子元件相接触的过程中, 一般要求所述电连接器具有足够的弹性 性能以应对所述外接电子元件的对其的压縮变形,随着所述电连接器越来越精密化的要 求,所述电连接器中的导电端子的排列越来越紧密,但是所述导电端子的高密度常以牺 牲其弹性性能为代价。
一种习用的电连接器如图1所示,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a、排列于所述绝 .缘本体a中的多数导电端子b。 ^f述绝缘本体a设有多个收容孔al ,所述导电端子b收 容于所述收容孔al中。每一所述导电端子b具有一基部bl,自所述基部bl —端朝相对 向延伸出一导接部b2,自所述导接部b2另一端延伸出一弹性臂b3,所述弹性臂b3顶 端设有一接触部b4,自所述基部bl另一端延伸出一焊接部b5,所述焊接部b5通过一 焊料c焊接至一电路板d。
所述弹性臂b3的长度远大于所述基部bl与所述导接部b2之间的距离,因此,当 所述接触部b4用以与所述外接电子元件(未图示)压縮接触时,所述弹性臂b3可以提供 较好的弹性变形。
上述电连接器通过加长所述弹性臂b3,虽然可以提供比较好的弹性性能,但同时也 带来了如下的诸多问题
l.加长的所述弹性臂b3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相邻各所述导电端子b之间的针脚间距, 因此,所述电连接器中所能容纳的所述导电端子b数目非常有限,无法满足高密度的要求。
2. 所述弹性臂b3远远超出所述基部bl的顶端,导致所述导电端子b在与所述外接 电子元件(未图示)压縮接触的过程中,所述弹性臂b3较长导致相邻两所述弹性臂b3非 常容易发生接触,从而影响正常的电性连接。
3. 所述电连接器在多次反复受到所述外接电子元件(未图示)的作用力后,所述弹性 臂b3容易产生弹性疲乏,甚至发生断裂,因此使用寿命非常有限。
在一定程度上,现有的所述电连接器具有足够的弹性性能要求要以牺牲高密度的要 求为代价,因此,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鉴于上述原因,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同时可以满足高密度要求的 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 至少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贯穿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容置空间内具有至少两抵持面,
相邻两所述抵持面中至少一所述抵持面上镀设一第-导电金属层;至少一导电端子,所
述导电端子具有相对向设置的两弹性臂,两所述弹性臂分别滑动抵靠于其中两所述抵持 面,至少一所述弹性臂导接至少一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的两所述弹性臂分别滑动抵靠于所述容置 空间内的两所述抵持面,至少一所述弹性臂导接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因此,可以提供
较好的弹性性能;且两所述弹性臂相对向设置,縮小了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针脚间距, 单位面积内可以排布更多的所述导电端子,因此,可以满足所述电连接器越来越高密度 的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
多数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贯穿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容置空间内具有至少一抵持面,且任意相邻两所述容置空间中的任一所述容置空间的至少一所述抵持面上镀设-一所 述第一导电金属层;多数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相对向设置的两弹性臂,两所述 弹性臂分别滑动抵靠于相邻两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抵持面,至少一所述弹性臂导接至少 一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的两所述弹性臂分别滑动抵靠于相邻两所 述容置空间的所述抵持面,且至少一所述弹性臂导接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因此,可以 提供较好的弹性性能;且两所述弹性臂相对向设置,縮小了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针脚间 距,单位面积内可以排布更多的所述导电端子,因此,可以满足所述电连接器越来越高 密度的要求。


图1为一习用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剖面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正视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剖面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正视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技术背景的附图标号说明
绝缘本体a 导接部b2 焊料c
收容孔al 弹性臂b3 电路板d
导电端子b 接触部b4
基部bl 焊接部b具体实施方式
的附图标号说明 绝缘本体1 收容空间10
凸台12 抵持面121 基部21 弹性臂22
内壁101
衔接部13 导引段23
连通空间11 导电端子2 接触段24第一导电金属层3 第二导电金属层3' 锡球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 作进一歩说明。
请参阅图2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利用激光 直接成型法(Laser Direct Structuring,以下简称LDS)技术加工成型而成。
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一外接电子元件(未图示)以焊接至一电路板(未图示),包括
一绝缘本体1、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导电端子2、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多 个第一导电金属层3、多个第二导电金属层3'以及容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的多个锡球 4。
所述绝缘本体1是以可激光活化的改性塑料为原料,采用普通的注塑成型设备、模 具等技术注射成型而成。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多个收容空间10,以及分别衔接两相邻所 述收容空间10的多个连通空间11,所述收容空间10具有多个内壁101,自所述连通空 间11内一侧凸伸出多数凸台12,所述凸台12两相对侧缘为两个抵持面121。所述抵持 面121表面通过激光活化,用以成型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和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3'。 为便于LDS技术成型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和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3',将所述抵持面 121设置为斜面。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收容空间IO与所述连通空间11也可为一连通的容置 空间,自所述容置空间延伸出多数所述凸台12,所述导电端子2抵持于所述凸台12的 两相对侧缘。
所述导电端子2结构简单,便于冲压成型。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一基部21,自所述 基部21两端各延伸出一相对向设置的弹性臂22,自两所述弹性臂22 —端延伸出一导引 段23,所述基部21顶端为一接触段24,所述接触段24用以与所述外接电子元件(未图 示)压縮接触,两所述弹性臂22分别进入所述连通空间11内,分别抵持于两所述抵持面121。
两所述弹性臂22之间的距离与两所述抵持面121中部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当,因此, 所述导电端子2可以较稳定地跨接于所述抵持面121。两所述抵持面121之间的距离朝 所述弹性臂22的延伸方向逐渐增大。当所述导电端子2沿所述抵持面121相对所述绝 缘本体l滑动时,所述弹性臂22随着张开,所述抵持面121之间距离的逐渐增大,可 以为所述弹性臂22提供更好的滑动空间。
所述导引段23靠近所述抵持面121 —侧为一圆弧过渡,当所述导电端子2在所述 抵持面121运动时,减少对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的磨损,从而延长所述电连接器的使 用寿命。
所述导引段23相对所述抵持面121滑动导接于所述抵持面121上的所述第一导电 金属层3,所述导电端子2可上下运动,具有较好的弹性,且所述弹性臂22之间的距离 较小,可以满足所述电连接器越来越精密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相邻两所述导电端子2 通过所述收容空间10相隔开,因此也不会影响所述导电端子2彼此间的电性导通。
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和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3'为通过化学方法在被激光活化的所 述抵持面121以及所述绝缘本体1的底表面用于制作线路图形的部位沉积形成。所述第 二导电金属层3'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相对侧且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相分离。
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涂设于所述抵持面121,自其中一所述抵持面121经过相对 侧的另一所述抵持面121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1底表面,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与所述 锡球4电性导通。
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3'涂设于相对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 —侧的所述内壁101,延 伸至所述绝缘本体1底表面,所述锡球4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所述锡球4分别 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和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3'电性导通,但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3' 并不直接与所述导电端子2电性接触,避免在将所述电连接器焊接至所述电路板(未图 示)时,所述锡球4熔化后形成的锡液沿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向上爬升,从而可以防止虹吸现象的产生。
所述锡球4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并临近所述绝缘本体1的底表面,且所述 锡球4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和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3'电性导通。
制造组装所述电连接器时,先于所述抵持面121镀设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于所 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相对侧的所述内壁101镀设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3',再将所述导电 端子2跨接于相邻两所述收容空间10之间的两所述抵持面121上,两所述弹性臂22分 别抵持于相对设置的两所述抵持面121,并相对所述抵持面121滑动导接所述第一导电 金属层3。
然后,将所述锡球4容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0中,使所述锡球4分别与所述第一导 电金属层3和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3'电性导通。
最后,将所述电连接器通过所述锡球4焊接至所述电路板(未图示)。
如图4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其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 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多数收容空间10,相邻两所述收容空间10由一衔接部13 相隔断,所述收容空间IO具有相对向设置的两所述内壁101,两所述内壁101即所述衔 接部13的两相对侧缘。导电金属层仅包括镀设于所述内壁101的多个所述第一导电金 属层3,未设置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3'。
所述导电端子2由金属板材经过弯折形成,具有相对向设置的两所述弹性臂22,所 述弹性臂22跨接于相邻两所述收容空间10之间,所述弹性臂22分别抵靠于两所述收 容空间10的其中一所述内壁101 ,并相对所述内壁101滑动导接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于两所述内壁101各设置一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 两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分别与所述导电端子2电性接触。为避免短路,两所述第一导 电金属层3并不形成一闭合回路,这样一来,在其中一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不导通的 情况下,另一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仍然可以发挥导通作用,由此,可以降低所述电连 接器的故障率,实现更好的电性导通。出于防虹吸的考虑,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比照上述第一实施例于所述第一导电 金属层3相对向的所述内壁101镀设一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3'。
同理,所述导引段23接近所述内壁101 —侧为一弧形过渡,避免所述导电端子2 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相对所述抵持面121滑动导接上下运动时,刮坏所述第一导电 金属层3,影响电性导通。
悍接时,将所述锡球4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底端,或将所述锡球4收容于所述收 容空间10内,使其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电性导通,再焊接至所述电路板(未图示)。
请参照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其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区别仅 在于两所述弹性臂22共同进入其中一所述收容空间10内,两所述弹性臂22分别与 两所述内壁101相抵持,相对所述内壁101滑动导接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3,所述收容 空间10朝所述弹性臂22的延伸方向逐渐縮小。本实施例同样可以达到与上述两实施例 同样的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下列优点
1.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两所述弹性臂,可动地搭接于所述抵 持面,可以提供足够的弹性。
2.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所述弹性臂相对向设置且结构简单,縮小了所述导电端 子之间的针脚间距,可以满足电子元件高密度的要求。
3.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相对一侧的容置空间内壁设有与所 述第一导电金属层不连续的多个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可以有效防止虹吸现象 的产生。
4.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所述抵持面设置为斜面,便于利用LDS技术成型所述第 一导电金属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 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贯穿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容置空间内具有至少两抵持面,相邻两所述抵持面中至少一所述抵持面上镀设一第一导电金属层;至少一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相对向设置的两弹性臂,两所述弹性臂分别滑动抵靠于其中两所述抵持面,且至少一所述弹性臂导接至少一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两所述抵持面设于所述容置空间 内相对向的两内壁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自所述抵持面延 伸至所述绝缘本体底表面。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容置空间内一侧凸伸出至少--凸台,两所述抵持面设于所述凸台的两相对侧缘。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自其中一所述抵 持面延伸至相对侧的另一所述抵持面。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有至少一锡球,所述锡球与 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电性接触。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球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底表面。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抵持面相对向设有至少一第二 导电金属层,所述锡球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和所述第二导电金属层电性接触。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面为斜面。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抵持面之间的距离朝所述弹性 臂的延伸方向逐渐增大。
11.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每一所述弹性臂一端分别延伸出一 导引段,所述导引段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相抵持。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段接近所述抵持面一侧为弧 形。
13. —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多数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贯穿所述绝缘本体, 每一所述容置空间内具有至少一抵持面,且任意相邻两所述容置空间中的任一所述容置 空间的至少一所述抵持面上镀设一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多数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相对向设置的两弹性臂,两所述弹性臂分别滑动 抵靠于相邻两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抵持面,至少一所述弹性臂导接至少一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容置空间之间设有一衔接 部,至少一所述抵持面设于所述衔接部的侧缘。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所述容置空间之间的所述 抵持面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内壁上。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自所述抵持面延 伸至所述绝缘本体底表面。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歩设有多数锡球,所述锡球与所 述第一导电金属层电性接触。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球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底表面。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球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与 所述第一导电金属层电性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设有包括至少一容置空间的绝缘本体,容置空间贯穿绝缘本体,容置空间内具有至少两抵持面,相邻两抵持面中至少一抵持面上镀设一第一导电金属层;具有相对向设置的两弹性臂的至少一导电端子,两所述弹性臂分别滑动抵靠于其中两抵持面,且至少一弹性臂导接至少一第一导电金属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两弹性臂分别滑动抵靠于两抵持面,至少一弹性臂导接第一导电金属层,因此,可以提供较好的弹性性能;两弹性臂相对向设置,缩小了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针脚间距,可以满足导电端子越来越高密度的要求。
文档编号H01R12/71GK201352623SQ20082020547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6日
发明者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