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894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模块,尤指一种排线与电路板直接接触, 藉由压抵部与电路板稳定夹合排线且接地效果良好的电连接器模块。
背景技术
软性排线为一种讯号传输用组件,本身具有不占空间、可挠曲、拥有高 讯号传输能力等优点,故目前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中,目前软性排线多 与一连接器搭配使用,以构成一电连接器结构,藉以传递是统间讯号。
习用的电连接器,其主要是利用一排线与设置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端子连 接而成,该金属端子一端接触排线的接点,另一端则从绝缘本体一侧露出而与 对接连接器接触导通;秉持着精益求精实用新型发明的精神,欲对目前习用的 设计提出改善;
实际使用时,习知的电连接器存在部分缺点,目前的电连接器大都采上 述排线与金属端子结合的设计方式,排线必须经由金属端子导通再传递至电路 板,以形成电性连接,然而,此种设计因金属端子与排线间的连接方式是透过 排在线的每一连接线皆需各自与一金属端子连接导通,如此一来往往造成组装 不易且良率亦难以掌控,而金属端子的使用也提升了制造成本,此外,除需藉 由金属端子来电性导通排线与电路板连结,也须要靠着金属端子来夹合固定排 线,避免排线受力滑移脱落,在利用金属端子来夹合排线的设计时,需要多加 考虑金属端子的位置及开口大小形状,以致于在整体电连接器的设计更加复 杂;
经由改良,有采取以电路板取代金属端子而与排线接触的技术,将排线的复数接点直接焊接于电路板上的导接端,形成电性连接,可以减少机构中的金 属端子组件,但是,将接点焊接于电路板的导接部位时,由于接点彼此间之间 距很小,焊接过程容易烧及周围绝缘的部分,且在焊接精确度上亦不容易维持 质量,而在整体机构的电讯传输上,经由排线与外壳搭接排除电磁波干扰的方 式,亦无法有效的免除电路板受到电磁波干扰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模块,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 利用本实用新型绝缘本体的压抵部设计,于排线一侧面抵触压制排线,给予排 线一上抵接触的力,而排线另一侧面的复数接点则接触于电路板的复数第一导 接端,使得排线组装入插置区域后,可以稳固的夹合接触于电路板与绝缘本体 之间,避免排线受力位移脱落,影响电性传输,使整体机构形成稳定的电性导 通,此设计可不须经由焊接方式来固定排线接点与电路板第一导接端的接触, 增加接点与第一导接端接触时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模块,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 利用本实用新型排线的复数接点与电路板的第一导接端直接接触导通,不需藉 由金属端子做为传递接口,除可以有效的减少制作成本外,并减少为了组装金 属端子而须在绝缘本体内预留的空间,减少冲压制程时的复杂度。为实现前列 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模块, 一种电连接器模块,其包 括 一绝缘本体,其设有一承置部,该承置部下方另具有一压抵部; 一电路 板,组装于该承置部,其侧面一端设有复数第一导接端,另一端设有复数第二 导接端,该第二导接端是透过电路板的电路布局而与该第一导接端相连通;一 排线,其一侧面末端设有复数接点,该接点接触于该电路板的第一导接端,而 该排线相对该接点的另一侧面抵触于该绝缘本体的压抵部,使得该排线稳固夹 合于该绝缘本体中,并与该电路板间形成电性连接。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本体的内部设计,设置有一压抵部于与排线的一侧面相 互接触,该压抵部对排线施予一向上抵制的力,防止排线受力位移,而排线的 另一侧面则接触于电路板上,使排线的复数接点与电路板的复数第一导接端得 以稳固接触,排线因而稳固夹合于电路板与压抵部间的插置区域,且该电路板 一侧面设有复数第一、第二导接端,复数第一导接端透过电路板的电路布局而 与复数第二导接端相互连通,另,电路板与复数第一、第二导接端同一侧面设 有导接部,而与相对复数第一、第二导接端的另一侧面则设有接地导体部,导 接部与排线的接地导线相接触,导接部再经由电路配置与接地导体部导通,接 地导体部则会与外壳部的接触部互相接触,形成整体机构的接地作用,防止排 线及电路板在讯号传输时受到电磁波干扰。


图l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另一侧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绝缘本体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压抵部剖面图。; 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压抵部剖面图。。
以上各图当中的附图标记的含义是
1 绝缘本体 10锁定机构
11基部 12承置部
13插置区域 14压抵部
15 支承部 16按压部17 容置槽 19 插孔
2 电路板
22第二导接端 24干涉部
3 排线 32补强板
4 外壳部 42 束制部 141突点
18 卡勾
21 第一导接端
23 接地导体部
25 导接部
31 接点
33 接地导线
41 搭接部 43 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此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模块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 合图及立体分解图,本电连接器模块包括冇绝缘本体1、电路板2,排线3及 外壳部4,并设定外壳部4组装的处为上方。
详见图4,绝缘本体1,其中央是一基部11,两侧则延伸出一锁定机构 10;基部11上表面具有插孔19,而基部11上缘往下延伸出一矩形中空的承置 部12,承置部12延伸连通至绝缘本体1另一侧面,形成裸露的区域,另,承 置部12下缘延伸具有一垂直厚度,以此厚度在绝缘本体1内部围绕出一空间 是为插置区域13,插置区域13 —侧紧贴于该承置部12的下缘并向绝缘本体1 两侧延伸,而延伸出的厚度与排线3的厚度相当,于此插置区域13下方又具 有一压抵部14,压抵部14是由复数的凸出部位所构成,这些复数的凸出部位 彼此间隔平行排列,是一体成型延伸自绝缘本体1,而压抵部14卞方另具有一 支承部15,支承部15位于绝缘本体1的最下缘,此支承部15与压抵部14间 具有间距;绝缘本体1两侧的锁定机构10则包括按压部16、容置槽17及卡勾18;容置槽17用以容纳卡勾18,操作按压部16可以牵动卡勾18时,与对接 连接器保持锁定或解除锁定状态。
请参阅图2图3,电路板2,其可为软性电路板或印刷电路板,电路板2侧 面一端设有复数第一导接端21,另一端设有复数第二导接端22,此第一导接 端21与第二导接端22透过电路板2的电路布局而可互相电性导通,此电路板 2组装入绝缘本体1矩形中空的承置部12中,该电路板2两侧具有干涉部 24,于组装入绝缘本体1的承置部12时,会于两侧横向卡抵于绝缘本体1形 成束制,防止电路板2受力滑动位移。
排线3,其于末端一面上形成外露的复数接点31,此排线3是组装于绝缘 本体1的插置区域13,排线3组装入插置区域13后, 一侧面由外露的复数接 点31接触电路板2的复数第一导接端21,另一侧面则接触于绝缘本体1的压 抵部14,排线3上与复数接点31的同一侧面具有一补强板32,该补强板32 可增加排线3整体的强度及韧性,防止排线3在受到自重或是外力时,产生翘 曲及受力变形,而影响到复数接点31与第一导接端21的电性接触。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模块中包括绝缘本体1、电路板2及 排线3;绝缘本体1的承置部12用以组装入电路板2,且电路板2具有干涉部 24可以卡抵于此承置部12的外缘,故承置部12除了具有容置电路板2的用途 还兼具固定电路板2的功能,该承置部12下部的插置区域13则是提供排线3 组装的空间,当排线3插置入此插置区域13时,插置区域13下缘的压抵部14 (请参阅第五图),会提供该排线3 —上抵压制的作用力,此压抵部14是由 复数凸出部位所构成,且于各凸出部位的末端接近绝缘本体1插置排线3处, 会呈一弧度逐渐收縮,使得排线3易于组装入插置区域13中,而在排线3容 置于该插置区域13时,排线3 —侧面的复数接点31会接触于电路板2侧面的 复数第一导接端21,形成排线3与电路板2的电性连接,而排线3的另一侧面 则会卡抵于压抵部14的表面,压抵部14会平均施予排线3 —向上的应力,压抵部14是为弹性且可挠曲,当压抵部14施予排线3向上抵触的力时,排线3 同时给予该压抵部14一反向作用力,此反向作用力施作于压抵部14时,压抵 部14可在与支承部15间之间距中做纵向的弹性变形,且在压抵部14受力变 形后,压抵部14内就储存变形的能量,促使压抵部14卡合排线3更加稳固, 可以维持排线3的复数接点31接触电路板2的复数第一导接端21时的稳定, 避免接触部位在受力时产生相对变位,故本新型机构可以稳当的夹固排线提供 排线3。
由上可知,本机构不需藉由复数金属端子接触排线3的复数接点31再传 递电性至电路板2的复数第一导接端21,而是直接将排线3的复数接点31接 触于电路板2的复数第一导接端21,直接形成电性接通,这样的设计的好处 是除了可以降低制造金属端子的成本外,亦可免除考虑容设金属端子,因而 在绝缘本体1中设计出需要额外挖除的空间配置,可以使绝缘本体1的设计及 制程单纯化及效率化,此外,绝缘本体1中压抵部14的设计,于排线3插入 时,可以于一侧面抵触该排线3,提供排线3 —压制的力,配合电路板2于排 线3另一侧面的接触作用,得以有效防止排线3受力位移,防止排线3的接点 31与第一导接端21产生变位,影响电性传输。电路板2的复数第一导接端21 会与排线3的复数接点31接触,形成电性导通,而复数第一导接端21则经由 电路布局传递电性至复数第二导接端22,复数第二导接端22会外露于绝缘本 体1相对插置排线3的另一侧,再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
再请参阅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 的压抵部14上表面具有复数突点141,复数突点141卡抵排线3时,可增加压 抵部14与排线3的摩擦力,有效的束制排线3的移动,稳固的将排线3的复 数接点31接触于电路板2的复数第」导接端21。
外壳部4,大致呈现扁平片状,在一侧末端设有搭接部41,此搭接部41 可接触压抵于排线3,对排线3形成搭接作用,此外,外壳部4具有束制部42,束制部42可以插置入绝缘本体1的插孔19而形成互相干涉,维持外壳部 4与绝缘本体1的稳定。
请参阅2及图3,为了配合此新型机构,改进整体的接地效能,电路板2 相对复数第一及复数第二导接端21、 22的另一侧面的I端具有一接地导体部 23,接地导体部23与外壳部4的接触部43相互接触,并且接地导体部23经 由电路布局连接至电路板2上与该第一导接端21及第二导接端22同侧面的导 接部25,而排线3在复数接点31两侧另设有接地导线33,此接地导线33与 导接部25互相接触,则可连接排线3、电路板2与外壳部4的接触部43,形 成整体机构的接地作用。
可知在电路板2上增设导接部25及接地导体部23,经由电路板2上的电 路配置将接地导体部23与导接部25、复数第一导接端21 、复数第二导接端22 相导通,导接部25可与排线3的接地导线33接触,再经由电路板2的电路配 置连接至接地导体部23,接地导体部23接触于外壳部4的接触部43,可以将 电路板2所受的电磁波干扰,经由接触部43完整的传递至外壳部4而导出, 使得电路板2及排线3在传递电路讯号时质量更加稳定,此外,在此接地过程 中,可不须经由外壳部4的搭接部41搭接于排线3内部金属层,而是经由排 线3的复数接地导线33直接接触电路板2上的导接部25而与外壳部4的接触 部43形成接地作用,此方式可以免除于制程中需要挖除排线3内部绝缘部份 进而裸露出金属部份的动作,增加客制化的效率;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但是该实施 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 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 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一承置部,该承置部下方另具有一压抵部;一电路板,组装于该承置部,其侧面一端设有复数第一导接端,另一端设有复数第二导接端,该第二导接端是透过电路板的电路布局而与该第一导接端相连通;一排线,其一侧面末端设有复数接点,该接点接触于该电路板的第一导接端,而该排线相对该接点的另一侧面抵触于该绝缘本体的压抵部,使得该排线稳固夹合于该绝缘本体中,并与该电路板间形成电性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压抵部下方具有一支 承部且该压抵部与该支承部间具有间距,该压抵部是为弹性可挠曲,于受力 时,该压抵部可向下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压抵部与该承置部间 具有一插置区域,该排线组装于该插置区域,并卡合于该压抵部与该电路板之 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压抵部是复数的凸出 部位所构成,该压抵部一体成型延伸自该绝缘本体并于末端呈弧状渐缩,使得 该排线易于组装入该插置区域。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压抵部为一连续性的 结构, 一体成型延伸自该绝缘本体。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压抵部上表面具有复 数突点,该突点干涉于该排线,防止该排线滑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外壳部,该外 壳部是罩覆于该绝缘本体的I侦IJ。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接端裸露于该 绝缘本体,可与对接连接器接触导通。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排线设有一补强板, 用以防止该排线变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模块,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本体内,设有一压抵部可与排线相互接触,压抵部对排线的一侧面施予一向上的力,使得排线另一侧面的复数接点与电路板的复数第一导接端得以稳固接触,而该电路板的复数第一导接端透过电路布局而电性相连通至复数第二导接端,电路板并设有导接部及接地导体部,导接部接触排线的接地导线,再传递电性至接地导体部并与外壳部接触,形成机构的接地作用。
文档编号H01R12/79GK201303083SQ20082021077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6日
发明者王文伦 申请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