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及其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062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及其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及其保护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及其保护套,尤指一种具有保护套的线缆连接器其保护套。
背景技术
伴随着电气设备小型化、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对连接器的要求与日剧增,其不仅需要 具有较强的信号传输功能,更需要具有结构小型化、简单化、方便使用及外观优美等特点。 现有很多线缆连接器的绝缘外壳为镜面抛光结构,在制程和使用中容易刮伤其镜面。而现在 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线缆连接器,其保护套一般呈管状,组装线缆连接器时该保护套从线缆连 接器的后端整体包覆于线缆连接器的绝缘外壳上,虽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但却也存在着组 装和取下困难的缺点。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线缆连接器的保护套来克服上述技术上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及其保护套,该保护套能有效防止线缆连接 器的绝缘外壳被刮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连 接器及保护套,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线缆,所述导电端子 收容于绝缘本体中,所述线缆电性连接导电端子并延伸出绝缘外壳,安装有导电端子的所述 绝缘本体的后部、线缆的前部被绝缘外壳所包覆,所述保护套包括围成一收容腔的若干侧壁 部及底部,所述绝缘外壳收容于该收容腔内,所述侧壁部中的一个上开设有一可供线缆通过 的开槽,所述底部上开设有一可供线缆穿过的通孔,所述开槽和通孔相连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保护套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线缆连接器的保护套,其包 括若干侧壁部以及与所述若干侧壁部相邻接的底部,所述侧壁部中的一个上开设有一可供线 缆通过的开槽,所述底部上开设有一可供线缆穿过的通孔,所述开槽和通孔相连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保护套组装和拆取都非常方便。

图l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保护套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保护套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l00的保护套l0包括侧壁部101及和侧壁部 101相邻接的底部102。所述侧壁部101包括第一侧壁部104、与第一侧壁部104相对的第二侧 壁部105、连接第一、第二侧壁部的圆弧状的第三侧壁部106和第四侧壁部107。所述侧壁部 101具有一个前端面109及一个后端面108,前端面109高于保护套10上的其它面。所述底部 102具有一个上表面1023及一个与所述侧壁部的后端面108共面的下表面1021 。本实用新型线 缆连接器100的保护套10的底部102开设有一个贯穿其上表面1023及下表面1021的通孔1022, 其用来供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00的线缆23穿过。所述第一侧壁部104上开设有一个贯穿第 一侧壁部104的开槽1011,所述开槽1011供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00的线缆23穿过而卡入保 护套10内。所述开槽1011也贯穿底部102并与通孔1022相连通。所述开槽1011的横截面大体 呈梯形状,该开槽1011邻近前端面109处宽,邻近底部102处窄,且该开槽1011位于侧壁部 104的外表面的开口宽,位于侧壁部104的内表面的开口窄,这样可以为线缆23穿过开槽 1011提供一个导向作用。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00包括连接器20及保护套10。所述连接 器20包括绝缘外壳21、线缆23、金属遮蔽体24、绝缘本体25及收容于绝缘本体25内的若干导 电端子(未图示)。所述金属遮蔽体24包覆于绝缘本体25上。所述金属遮蔽体24、绝缘本体 25及收容于绝缘本体25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部分的被收容于绝缘外壳21中。所述线缆23电性连 接于导电端子上并延伸出绝缘本体25及绝缘外壳21。连接器20具有一个对接部22,所述对接 部22暴露于绝缘外壳21外,其可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实现信号/电源传输。所述绝缘外壳21 包括第一壁211、与第一壁211相对的第二壁(未标示)、及与第一、二壁相连接的圆弧状的 第三壁212和第四壁213。所述绝缘外壳21还包括一与所述第一壁211、第二壁、第三壁212及 第四壁213相邻接的底部214。所述绝缘外壳21具有一个下表面2140及一个与下表面2140相对 的上表面215,该上表面215相对于绝缘外壳21上的其它面更靠近对接部22。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00的保护套10由绝缘材质制成。底部102和侧壁部围绕成一收容 腔103。所述收容腔103用来收容连接器20的绝缘外壳21。
组装时,首先将连接器20的线缆23由开槽1011较宽处卡入并穿过第一侧壁104而进入收 容腔103,进而从通孔1022穿出,然后朝连接器20的对接部22方向推动保护套10,使保护套 IO的第一、二、三及四侧壁部覆盖连接器20的绝缘外壳21的对应壁,使保护套10的侧壁部的前端面109超过绝缘外壳21的上表面215,这样使连接器20的绝缘外壳21除了和开槽1011相对 应的部分,剩下的部分被完全收容于收容腔103中以起到保护连接器20的绝缘外壳21的作用 。虽然保护套10未完全包覆绝缘外壳21,但这并不影响保护套10保护绝缘外壳21的效果。拆 取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00的保护套10时,只要将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00的保护套10朝 背向连接器20的对接部22的方向推动,等完全推出连接器20的绝缘外壳21后就可以很轻易的 将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00的保护套10从连接器20的线缆23上取下。相较于现有技术,本 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00的保护套10组装和拆取都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及保护套,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线缆,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中,所述线缆电性连接导电端子并延伸出绝缘外壳,安装有导电端子的所述绝缘本体的后部、线缆的前部被绝缘外壳所包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包括围成一收容腔的若干侧壁部及底部,所述绝缘外壳收容于该收容腔内,所述侧壁部中的一个上开设有一可供线缆通过的开槽,所述底部上开设有一可供线缆穿过的通孔,所述开槽和通孔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的绝 缘外壳包括若干壁及与所述若干壁相邻接的底部,所述保护套的所述若干侧壁部覆盖连接器 的绝缘外壳的对应若干壁,保护套的所述侧壁部的前端面超过连接器的绝缘外壳的所述若干 壁的前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贯穿 对应侧壁部的前端面和所述底部,且邻近前端面处宽,邻近底部处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位于所 述侧壁部外表面的开口宽,位于所述侧壁部内表面的开口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为绝缘材质。
6.一种线缆连接器的保护套,其包括若干侧壁部以及与所述若干侧 壁部相邻接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中的一个上开设有一可供线缆通过的开槽,所 述底部上开设有一可供线缆穿过的通孔,所述开槽和通孔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 槽贯穿对应侧壁部的前端面和所述底部,且邻近前端面处宽,邻近底部处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 槽位于所述侧壁部外表面的开口宽,位于所述侧壁部内表面的开口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侧壁部和底部围成一收容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收 容腔可收容线缆连接器的绝缘外壳于其内。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及保护套,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线缆,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中,所述线缆电性连接于导电端子上并延伸出绝缘外壳,所述金属遮蔽体包覆于绝缘本体上,所述绝缘本体、导电端子、线缆及金属遮蔽体部分的收容于绝缘外壳中,所述保护套包覆于绝缘外壳上,所述保护套的前端面高于绝缘外壳的上表面,使绝缘外壳处于保护套的保护之中以防止绝缘外壳被刮伤。
文档编号H01R13/00GK201252214SQ200820301480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8日
发明者毅 周, 杨忠晏, 石先奎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