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及其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227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蓄电池及其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一种蓄电池及其制造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及其制造工艺。背景技术
传统的蓄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包板、装入梳板盒、卡梳板、放置卡条、放置极 柱和对焊零件、烧焊、剪铅渣拆梳板、查虚焊、装入电池壳、对焊、在中盖上涂上密封胶、将中 盖扣上电池壳并固化、在极柱上套上密封圈、放置铜端子、放置铜端子的端子孔涂密封胶并 固化、加色胶并固化、加酸、充电,最后组装成蓄电池,其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低,并在生产过 程中存在如下缺陷1.烧焊过程中,铅液很容易流入汇流排下部,造成极组短路;2.烧焊过程中,很难控制汇流排的厚度,过厚造成电池重量增加,以及原材料 (铅)的浪费;过薄会导致电池大电流放电过程中,汇流排被熔断,造成电池报废。3.在上述工艺过程中,中盖与电池壳之间以及端子孔与铜端子之间都采用密封胶 固化粘接,这样就会使用大量的密封胶,造成电池制造成本高,并且固化的过程需要足够长 的等待时间,致使生产效率低。4.添加为了区别正负极的色胶并固化也给上述工艺增加了不少的成本,并延长了生产周期。鉴于以上弊端,实有必要提供一种蓄电池及其制造工艺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蓄电池及其制造工艺,该制造 工艺程序简单、生产周期短,并能节省生产成本,用该工艺制造的蓄电池还具有很好的安全 性及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蓄电池,其包括下壳体、组装于下壳体内的极群组、 安装于下壳体上的托盖,其中,所述托盖扣合于下壳体上形成组合体,该组合体经二次注塑 成型后制成蓄电池壳体。优选的是,所述极群组设有若干极板,每个极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极耳。优选的是,所述托盖上表面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若干汇流排槽孔。优选的是,所述凹槽大致呈矩形状,其尚未贯穿托盖。本发明一种蓄电池的制造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极群组装进蓄电池的下壳体;(2)制作一托盖,该托盖用于扣合于下壳体上,所述托盖上表面设有若干凹槽,凹 槽内设有若干供极群组之极耳穿出的汇流排槽孔;(3)将托盖扣合在下壳体上,并保证下壳体内的极群组之极耳从汇流排槽孔中穿 出;再在凹槽中将上述极耳烧焊在一起,并引出正负极柱;(4)当在托盖上焊有汇流排后,将下壳体与托盖的组合体放入蓄电池中盖的注塑模具内进行二次注塑后形成蓄电池壳体;(5)加酸、盖胶帽并充电;(6)焊接铜端子;(7)安装盖片并用标志片区分蓄电池的正负极柱。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极群组之各极板的极耳在托盖中的凹槽内烧焊在一 起,因此设计者可根据蓄电池设定的电压、电流值大致计算出凹槽的宽度和深度,从而可以 控制汇流排的厚度,即通过控制原材料(铅)的应用而避免原材料浪费的现象发生。其次,克服了烧焊工艺对焊接工作人员的技术依赖性强,在通常情况下烧焊工人 烧焊填满托盖中的凹槽即可符合本发明的烧焊工艺要求;再次,因托盖中的凹槽尚未贯穿托盖,故可克服铅液流入汇流排下部,造成极组短 路;另外,将托盖扣合于下壳体的组合体放入蓄电池中盖的注塑模具内进行二次注塑 的工艺省去了传统工艺中的中盖与电池壳之间涂密封胶并固化的工艺,节省了大量密封 胶,同时,快捷的二次成型技术方案提高了生产效率。最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直接安装标志片区分蓄电池的正负极柱,从而省去 了传统工艺中添加为了区别正负极的色胶并固化的工艺,从而节省生产成本并缩短了生产 周期。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蓄电池部分组件分解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部分组件组合后的组合体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组合体二次注塑后的立体图;图4为图3 二次注塑后与其他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蓄电池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一种蓄电池100,其包括下壳体10、组装于下壳体10内的 极群组20、安装于下壳体10上的托盖30,其中,所述托盖30扣合于下壳体10上形成组合 体80,该组合体80经二次注塑成型后可制成蓄电池壳体50。下壳体10大致呈矩形体状,其内部设有两个隔板11,所述隔板11将下壳体分成若 干电池槽12。极群组20收容于上述电池槽12中,所述极群组20设有若干极板21,每个极 板21上设有一个极耳22。当极群组20收容于电池槽12中时,三个电池槽12中的极耳22 分列于两行。托盖30用于扣合于下壳体10上,其大致呈矩形块状,为了配合下壳体10的结构, 托盖30也分成形状、结构大致相似的三个部分。沿托盖30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托盖30 上表面31向内凹设有三个相同的尚未贯穿托盖30的第一圆孔32,所述第一圆孔32内还各 开设有第二圆孔33。在托盖30宽度方向的两端侧设有若干自托盖30上表面31向下凹设4的凹槽34,该凹槽34内还设有若干汇流排槽孔(未图示),所述汇流排槽孔用于收容极群 组20之极板21的极耳22。本发明一种蓄电池还焊接有铜端子40,所述铜端子40大致呈“L”型,其一端开设 有一“U”型的缺口 41,其用于焊接至蓄电池的正负极柱101上。本发明一种蓄电池100组装时,先将极群组20分别装入下壳体10内设的各个电 池槽12中,并保证极群组20之极板21的极耳22分列成两行;再在下壳体10上扣合托盖 30,并保证极耳22从托盖凹槽34内的汇流排槽孔中穿出,再用烧焊工艺将上述极耳11在 凹槽34中焊接于一体,并引出正负极柱101 ;然后,将下壳体10扣合托盖30形成的组合体 80经二次注塑成型后制成蓄电池壳体50,再在该壳体50上安装盖片60,最后,在正负极柱 101上焊接铜端子40,并用红色标示片71和蓝色标示片72安装于对应的正负极柱101上。本发明一种蓄电池,其具体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极群组20装进蓄电池的下壳体10 ;(2)制作一托盖30,该托盖30用于扣合于下壳体10上,所述托盖30上表面设有 若干凹槽34,凹槽34内设有若干供极群组20之极耳22穿出的汇流排槽孔;(3)将托盖30扣合在下壳体10上,并保证下壳体10内的极群组20之极耳22从 汇流排槽孔中穿出;再在凹槽34中将上述极耳22烧焊在一起,并引出正负极柱101 ;(4)当在托盖30上焊有汇流排后,将下壳体10与托盖30的组合体80放入蓄电池 中盖的注塑模具内进行二次注塑后形成蓄电池壳体50 ;(5)加酸、盖胶帽并充电;(6)焊接铜端子40 ;(7)安装盖片60并用红色标示片71和蓝色标示片72区分蓄电池的正负极柱。本发明蓄电池壳体50可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的形状,但通常情况下会参考国际标 准或中国国标制成标准的蓄电池壳体。本发明托盖30由耐高温、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制作而 成,便于集中热量将汇流排焊接在一起,避免了能量的损耗,可节省焊接所需要的电能。本发明一种蓄电池及其制造工艺,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 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 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 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权利要求
1.一种蓄电池,其包括下壳体、组装于下壳体内的极群组、安装于下壳体上的托盖,其 特征在于所述托盖扣合于下壳体上形成组合体,该组合体经二次注塑成型后制成蓄电池 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群组设有若干极板,每个极板 上设有至少一个极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盖上表面设有若干凹槽,所述 凹槽内设有若干汇流排槽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上设置的极耳从汇流排槽 孔中穿出。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大致呈矩形状,其尚未贯穿托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盖由耐高温、导热性能差的材 料制作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还安装有区别正负极柱 的标志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还加设有盖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内部由多个隔板隔开形 成若干电池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极群组装进蓄电池的下壳体;(2)制作一托盖,该托盖用于扣合于下壳体上,所述托盖上表面设有若干凹槽,凹槽内 设有若干供极群组之极耳漏出的汇流排槽孔;(3)将托盖扣合在下壳体上,并保证下壳体内的极群组之极耳从汇流排槽孔中穿出; 再在凹槽中将上述极耳烧焊在一起,并引出正负极柱;(4)当在托盖上焊有汇流排后,将下壳体与托盖的组合体放入蓄电池中盖的注塑模具 内进行二次注塑后形成标准的蓄电池壳体;(5)加酸、盖胶帽并充电;(6)焊接铜端子;(7)安装盖片并用标志片区分蓄电池的正负极柱。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及其制造工艺,该蓄电池的工艺大致包括将极群组装进下壳体;制作一托盖,托盖上表面设有若干凹槽,凹槽内设有若干供极群组之极耳漏出的汇流排槽孔;将托盖扣合在下壳体上,并保证下壳体内的极群组之极耳从汇流排槽孔中穿出,再在凹槽中将上述极耳烧焊在一起,并引出正负极柱;当在托盖上焊有汇流排后,将下壳体与托盖的组合体放入蓄电池中盖的注塑模具内进行二次注塑后形成标准的蓄电池壳体;加酸、盖胶帽并充电;焊接铜端子;安装盖片并用标志片区分蓄电池的正负极柱。通过上述工艺制造的蓄电池,相比较于现有技术,该工艺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并缩短了蓄电池的生产周期。
文档编号H01M10/12GK102055002SQ20091011017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0日
发明者曲志程 申请人:曲志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