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460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诸如工业机械、汽车、个人电脑等电气和 电子设备的连接器,特别涉及即使连接器的宽度被限制在2.5至3mm 之间,仍能够保证触头的接触部分具有足够的位移从而触头不必变形 即可获得稳定的电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连接器可拆卸地装配到第一连接件,且连接到第二 连接件。因此,连接器包括至少多个触头,每个触头均具有适于接触 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固定至壳体的固定部分、以及将连接到第二 连接件的连接部分,且壳体具有用于在其中设置并固定触头的插入孔 以及用于容纳第一连接件的装配孔。作为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例子,在此引用由本发明的申请 人提出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No.H7-016,381 (专利文献l),日本专 利申请公开No.2004-087,361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 No.2006-179,505 (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1
根据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NaH7-016,381的摘要,该实用新型的 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即使在其被小型化且整体高度 被减小的情况下也具有可靠的锁紧力,且即使装配冲程较小,也能容 易地识别出装配完成的时间点。所公开的电连接器包括插入连接器50 和连接器插口30,连接器插口 30包括触头40,每个触头40在其厚度 方向具有弹性且有两个分叉, 一个分叉44具有电接触部分45,另一个 分叉46具有凹陷48,而插入连接器50包括触头60,每个触头60具 有可配合到连接器插口的分叉触头的内部的形状,从而当这些触头彼 此配合时,连接器插口 30的电接触部分45和插入连接器50的触头60 彼此电连接,凸起68被分别装配到凹陷48中,以产生可听到的喀哒声(金属声),从而表示装配已经完成,同时锁紧被牢固地致动。顺便说明,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No.H7-016,381的权利
要求引用了一种电连接器,其中当其被装配时,多对触头在彼此之上 滑动,以在彼此之间形成电接触,其中每对触头中的一个触头是分叉 的且具有板形尖端,其在厚度方向中具有弹性,每对触头中的另一个 触头具有适于配合到所述一个触头的分叉部分的内部的形状,且其中 每个分叉触头的一个分叉在其内侧上具有适于电接触另一触头的电接 触部分,在一个分叉触头的另一个分叉与另一个触头之间,设置有包 括凸起和其中装配有该凸起的凹陷的锁紧机构。
专利文献2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087,361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 提供一种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其消除了致动器在被致动的 过程中被移动的风险。该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l,多个接线端2和3, 以及致动器4。多个接线端2和3包括(对于每一组接线端)以下部件。 接线端3包括(对于每一组接线端)形成有接合边351的按压梁35, 接合边351朝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开口 13延伸,且适于接合致动器4 的凸轮部分47。接线端2具有朝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开口 13延伸的第 一约束边251和设置有第二约束边252的钩形约束梁25,该第二约束 边252与第一约束边251连续并基本上垂直于第一约束边251,且适于 接合设置在致动器4上的管脚部分44。致动器4能够在可以插入电路 板的第一位置与形成电连接的第二位置之间改变其操作,该第二位置 在电路板触头与接线端2和3的接触件23和33之间,而且致动器4
还能够在改变其操作时防止致动器的移动。顺便说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087,361的权利要求
1引用了一种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包括形成有电路板插入孔 (13)的绝缘壳体(1)和与电路板插入孔(13)相连通的连接腔(14), 并列安装在所述绝缘壳体(1)中且具有位于所述连接腔(14)中的各 个接触件(23和33)的多个接线端(2和3),用于朝接线端(2和3) 的接触件(23和33)按压插入所述连接腔(14)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 (7)的按压部分(48),以及具有用于移动按压部分(48)的凸轮部 分(47)的致动器(4),其中所述多个接线端(2和3)由接线端(3)和接线端(2)组成,每个接线端(3)包括(对于每一组接线端)形
成有接合边(351)的按压梁(35),接合边(351)从所述接线端近端 (3A)朝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开口 (13)延伸,且适于接合所述致动 器(4)的凸轮部分(47),每个接线端(2)具有从所述接线端近端(2A) 朝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开口 (13)延伸的第一约束边(251)和设置有 第二约束边(252)的钩形约束梁(25),该第二约束边(252)与第一 约束边(251)连续并基本上垂直于第一约束边(251),且适于接合设 置在致动器(4)上的管脚部分(44),致动器(4)能够在可以插入电 路板(7)的第一位置与形成电连接的第二位置之间改变其操作,该第 二位置在电路板(7)的触头与接线端(2和3)的接触件(23和33) 之间,同时当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改变致动器(4)的操作时, 通过按压梁(35)与约束梁(25)的协作,能够防止致动器(4)的移 动。权利要求2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 接器,其中所述致动器(4)的凸轮部分(47)的每个具有适于接合所 述按压梁(35)的接合边(351)的接合角(471)以及与接合角(471) 连续的接合面(472),从而当所述致动器(4)位于第一位置时,接合 角(471)接合所述接合边(351),同时当所述致动器(4)位于第二 位置时,接合面(472)接合所述接合边(351)。权利要求3引用了如 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凸轮部分 (47)的接合角(471)位于与所述管脚部分(44)的中心不同且相对 于管脚部分(44)的中心偏心的位置。权利要求4引用了如权利要求2 或3所述的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按压梁(35)的 接合边(351)形成有对应于所述凸轮部分(47)的接合角(471)的 凹陷(352)。权利要求5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 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致动器(4)的管脚部分(44) 对应于致动器(4)的操作的变化而沿着约束梁(25)的第一约束边(251) 和第二约束边(252)移动。
专利文献3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79,505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 提供一种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其消除了致动器在被致动的 过程中被移动的风险,且当致动器的操作改变时,其给操作者提供喀哒声的响应。该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l,多个接线端2和3,以及致动
器4。多个接线端2和3包括(对于每一组接线端)以下部件。接线端 3包括(对于每一组接线端)形成有接合边351的按压梁35,接合边 351朝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开口 13延伸,且适于接合致动器4的凸轮 部分47。接线端2具有朝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开口 13延伸的第一约束 边251和设置有第二约束边252的钩形约束梁25,该第二约束边252 与第一约束边251连续并基本上垂直于第一约束边251,且适于接合设 置在致动器4上的管脚部分44。致动器4能够在可以插入电路板的第 一位置与形成电连接的第二位置之间改变其操作,该第二位置在电路 板触头与接线端2和3的接触件23和33之间,而且致动器4还能够 在改变其操作时防止致动器的移动。顺便说明,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79, 505的权利要 求1引用了一种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包括形成有电路板插 入孔(13)的绝缘壳体(1)和与电路板插入孔(13)相连通的连接腔
(14),并列安装在所述绝缘壳体(1)中且具有位于所述连接腔(14) 中的各个连接件(23和33)的多个接线端(2和3),用于朝接线端(2 和3)的连接件(23和33)按压插入所述连接腔(14)中的柔性印刷 电路板(7)的按压部分(48),以及具有用于移动按压部分(48)的 凸轮部分(47)的致动器(4),其中所述多个接线端(2和3)由接线 端(3)和接线端(2)组成,接线端(3)包括(对于每一组接线端) 形成有接合边(351)的按压梁(35),接合边(351)从所述接线端近 端(3A)朝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开口 (13)延伸,且适于接合所述致 动器(4)的凸轮部分(47),每个接线端(2)具有从所述接线端近端
(2A)朝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开口 (13)延伸的第一约束边(251)和 设置有第二约束边(252)的钩形约束梁(25),该第二约束边(252) 与第一约束边(251)连续并基本上垂直于第一约束边(251),且适于 接合设置在致动器(4)上的管脚部分(44),致动器(4)能够在可以 插入电路板(7)的第一位置与形成电连接的第二位置之间改变其操作, 该第二位置在电路板(7)的触头与接线端(2和3)的接触件(23和 33)之间,并且其中当致动器(4)的操作从第一位置变化到第二位置 时,所述管脚部分(44)被所述第一约束边(251)和所述第二约束边(252)约束运动,且所述凸轮部分(47)被所述按压梁(35)约束运 动,此外,在操作变化起始阶段,致动器(4)关于凸轮部分(47)的 接合角(471)与形成在所述接合边(351)中的凹陷之间的作为支点 的接合部分改变其倾斜角度,并且操作变化以以下的方式进行所述 管脚部分(44)移动到管脚部分(44)接合所述第二约束边(252)的 位置,然后在所述接合角(471)从所述凹陷(352)脱离的阶段中, 凸轮部分(47)的接合面(472)逐渐变得平行于所述接合边(351)。 权利要求2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致动器在作为支点的位置上改变其倾斜角度,在该作为支点 的位置,凸轮部分(47)的接合角(471)远离所述管脚部分(44)的 中心位置。权利要求3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柔性印刷电路 板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按压梁(35)的线性接合边
(351)接合所述接合面(472)。权利要求4引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 的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其中当致动器(4)的操作从第一位 置变化到第二位置时,设置在致动器(4)的两端上的销(401)凸出 到形成在绝缘壳体(1)的侧壁(17)的中间位置处的纵向槽(171) 中,且设置在致动器(4)的两端上的限制凸起(402)接合形成在所 述侧边(17)上的接合部分(172)的R形外周边(172R),且进一步 的超过该R形外周边(172R)。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当连接器具有第一连接件可以 插入的装配开口时,触头的尖端频繁地伸入装配开口中。但是当触头 的尖端伸入装配开口中时,由于插入第一连接件,触头有弯曲或变形 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触头弯曲或变形,必须设置触头使其尖端不紧靠 第一连接件且不暴露在装配开口中。但是,为了获得与第一连接件的 电连接,至少触头的接触部分必须暴露在装配开口中。此外,近年来,随着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连接器小 型化的要求增加。对于小型化的连接器,除了防止触头弯曲和变形外, 还需要保证触头的足够的位移以保证连接稳定性。为了获得触头的足够的位移以保证稳定的电连接, 一种方 案是在绝缘壳体中对应于专利文献2和3的图1至3中所示的触头的尖端的位置设置孔。对于专利文献2和3中公开的结构,由于措施是 设置孔,第一连接件不能充分地导通到触头的接触部分。由于用于模 制壳体的金属模结构,在用于注射成型壳体的金属模的加工表面上可 能出现毛口或模制翼片。对于小型化的连接器(导体间距极窄以及在 宽度方向小型化),壳体的壁厚变薄,从而壳体的注射成型将变得困难。 此外,不能避免触头在触头的行的方向中摆动或倾斜,有时这导致故 障或失效连接。

发明内容
考虑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 的是提供一种由于其简单的结构而易于制造的连接器,该连接器通过 保证触头具有足够的位移而触头不必弯曲和变形即可获得稳定的连 接,从而避免了故障或失效连接。上述目的通过连接器10来实现,连接器10可拆卸的装配 到第一连接件(未显示)且适于连接到第二连接件(未显示),包括多 个触头14,每个触头具有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22、固 定到壳体12的固定部分24、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 26;以及壳体12,所述壳体12具有用于在其中设置并固定所述触头 14的插入孔18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装配开口 16,根据本 发明的连接器构造为其中所述壳体12在所述装配开口 16 —侧上设置 有凹陷20,所述凹陷20分别与所述插入孔18连续,且通向所述连接 器10的装配方向中,即使在所述第一连接件没有被装配到所述连接器 10中的状态下,所述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的尖端28也分别位于所述 凹陷20中,且所述凹陷20对应于所述各个触头14彼此独立。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发明在于所述连接器IO构造为其中 每个所述的触头14均在靠近所述接触部分22的位置设置有导电部分 30,且其中所述壳体在每个所述的凹陷20中设置有用于所述触头14 的所述导电部分30的释放部分32,所述壳体进一歩设置有位于每个所 述凹陷的宽度方向中的两个侧面上的用于引导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引导 件3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发明在于所述连接器10构造为其中所述凹陷20的深度是0.3至0.8mm,而所述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的 位移是0.2至0.5mm。通过上述解释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带来以 下显著的功能和效果。
(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可拆卸的装配到第一连接件 且适于连接到第二连接件,包括多个触头14,每个触头具有适于接触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22、固定到壳体12的固定部分24、以及 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26;以及壳体12,所述壳体12具 有用于在其中设置并固定所述触头14的插入孔18以及用于容纳所述 第一连接件的装配开口 16,其中所述壳体12在所述装配开口 16—侧 上设置有凹陷20,该凹陷分别与所述插入孔18连续,且通向所述连接 器10的装配方向中,即使在所述第一连接件没有被装配到所述连接器 10中的状态下,所述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的尖端28也分别位于所述 凹陷20中,且其中所述凹陷20对应于所述各个触头14彼此独立。因 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由于其简单的结构而易于制造。此外,根据 本发明的连接器通过保证触头具有足够的位移而触头不必弯曲和变形 即可获得稳定的连接,从而彻底避免了故障或失效连接。 (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10构造为其中每个所述的 触头14均在靠近所述接触部分22的位置设置有导电部分30,且其中 所述壳体在每个所述的凹陷20中设置有用于所述触头14的所述导电 部分30的释放部分32,所述壳体进一步设置有位于每个所述凹陷的宽 度方向中的两个侧面上的用于引导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引导件38。因此,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由于其简单的结构而易于制造,并且使配合连接 件易于被引导到所述连接器中。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通过保证 触头具有足够的位移而触头不必弯曲和变形即可获得稳定的连接,从 而彻底避免了故障或失效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构造为其中所述凹陷 20的深度是0.3至0.8mm,而所述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的位移是0.2 至0.5mm。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由于其简单的结构而易于制造。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通过保证触头具有足够的位移而触头不必 弯曲和变形即可获得稳定的连接,从而彻底避免了故障或失效连接。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具体的说明以及权利要求,将更 全面地理解本发明。


图1A是从其装配一侧看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透视图IB是从其连接一侧看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透视图2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中的触头的透视图3A是从其装配一侧看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壳体的透视图3B是从其连接一侧看的该壳体的透视图;以及
图4是沿着一个触头剖开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主题特征在于一种连接器IO,其可拆卸地装配到 第一连接件且适于连接到第二连接件,该连接器包括多个触头14,每 个触头具有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22、固定到壳体12 的固定部分24、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26;且壳体12 具有用于在其中设置并固定所述触头14的插入孔18以及用于容纳所 述第一连接件的装配开口 16。此外,壳体12在所述装配开口 16—侧 设置有凹陷20,凹陷20与所述插入孔18连续且通向连接器的装配方 向中,即使在所述第一连接件没有被装配到连接器10中的情况下,所 述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的尖端28也位于所述凹陷20中,此外,所 述凹陷20对应于所述各个触头14彼此分离地互相独立。即壳体12设置有通向连接器的装配方向且分别对应于触 头14彼此独立的凹陷20。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的尖端28容纳在凹 陷20中。通过这种简单的结构,可以通过在触头14不发生任何弯曲 和变形的情况下保证触头14的足够的位移来获得稳定的连接(接触)。在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0之前,先解释第一 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配合连接器、柔性印刷电路板、 基板等。所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是配合连接器。第二连接件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基板等。所述实施例中 的第二连接件是基板。
下面将参考附图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图1A
是从其装配一侧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IB是从其连接一侧看的连接 器的透视图。图2是触头的透视图。图3A是从其装配一侧看的壳体的 透视图,图3B是从其连接一侧看的该壳体的透视图。图4是沿着一个 触头剖开的连接器的剖面图。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0包括作为绝缘体的壳体12和多个 触头14。首先将解释壳体12。壳体12由电绝缘的塑料材料通过现 有技术中的注射成型(injection molding)形成。考虑尺寸稳定性、可 加工性、制造成本等,可以适当地选择壳体12的材料,其通常包括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或46PA)、液晶聚合物 (LCP)、聚碳酸酯(PC)、聚苯硫醚(PPS)等及其组合。壳体12设 置有其中分别安装有所需数量的触头的插入孔18,其通过压入配合、 钩挂(hooking)(切缝)、焊接等固定在各个插入孔18中。在所述实施 例中,触头被压入配合到壳体12的插入孔18中。壳体12具有用于容纳配合连接器的装配开口 16。装配开 口 16只需要容纳作为第一连接件的配合连接器,以获得与配合连接件 的稳定连接。考虑连接稳定性、配合连接器的形状和尺寸等,可以适 当地设计装配开口 16的形状和尺寸。所述壳体12形成有通向连接器的装配方向并且彼此分离 且独立设置的凹陷20。凹陷20的数量对应于触头14的数量。凹陷20 设置为分别与所述装配开口 16和所述插入孔18连续,且用于保护所 述触头14的尖端28不被弯曲和变形从而保证触头14的位移,且用于 引导配合连接器的接触同时防止所述触头14在触头的行的方向中摆动 或倾斜。考虑这些功能,可以适当地设计所述凹陷20的尺寸。在所述 实施例中,凹陷20的深度(从纸面看)是0.3至0.8mm,凹陷20 (在 配合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中)的垂直长度是0.2至0.5mm。所述壳体12设置有分别位于凹陷20中的释放部分(relief portion) 32,用于容纳所述触头14的导电部分30的位移(参考图4)。 所述释放部分32的尺寸和形状只需在将配合连接器插入壳体12中时 允许触头14的移动即可,可以考虑这些功能以及所述壳体12的强度等适当地设计释放部分32的尺寸和形状。此外,壳体12进一步设置 有位于每个所述凹陷的宽度方向中的两个侧面上的用于引导第一连接 件的引导件。此外,所述壳体12的纵向端部设置有位于凸缘34上的定 位凸起36,其用于相对于基板使连接器12定位。所述定位凸起36的 尺寸和形状只需能够相对于基板使连接器IO精确定位即可,可以考虑 可加工性、定位能力、强度等适当地设计定位凸起36的尺寸和形状。 在所述实施例中, 一个定位凸起是圆形的,而另一个定位凸起36是椭 圆形的,从而防止连接器相对于基板错误的定位。最后将解释触头14。所述触头14由金属制成,且通过现 有技术的冲压加工(press-working)形成。形成所述触头14的优选的 金属包 舌黄铜、f皮铜合金(beryllium copper)、石粦青f同(phosphor bronze) 等,其满足弹性、导电性等要求。每个触头14主要包括适于接触第一 连接件(在所述实施例中是配合连接器)的接触部分22、将固定到所 述壳体12的固定部分24、以及要连接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实施例中 是基板)上的连接部分26。从靠近壳体12的装配开口 16—恻起,所设置的触头14的 各个部件依次是接触部分22、固定部分24和连接部分26。下面将解 释各个部件。首先,所述接触部分22适于接触配合连接器,且基本上 是弯曲形状,从而接触部分22位于与配合连接器的一个触头进行线接 触的位置上。接触部分22只需接触配合触头,可以考虑接触稳定性、 装配后连接器10的空间节省、连接器10的整体高度减小、可加工性 等适当的设计接触部分22。在所述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分24被固定在所述壳体12 的插入孔18中,且通过压入配合被固定在插入孔18中。为此,可以 使用除了压入配合之外的任何方法,只要触头被牢固地固定在壳体中 即可,且可以考虑连接器的小型化、强度、保持力等适当地选择固定 方法。所述连接部分26将连接到基板,其可以是任何形状(类 型),只要其可以连接到基板即可。在所述实施例中,触头14的连接 部分26是表面安装型(SMT)。例如可以使用浸渍型(diptype)。此夕卜,出于节省空间的目的,接触部分26设置为不从所述壳体12凸出。触头14设置在壳体12的插入孔18中,从而触头14的接 触部分22的尖端28分别位于壳体12的凹陷20中,从而稳固地防止 触头14在触头的行的方向中摆动或倾斜。此外,壳体12的凹陷20和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关联,使 得凹陷20的深度为0.3至0.8mm,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的位移为0.2 至0.5mm。本发明的应用例是用于诸如工业机械、汽车、个人电脑等 电气和电子设备的连接器,特别是即使连接器的宽度被限制在2.5至 3mm之间,仍能够保证触头的接触部分具有足够的位移从而触头不必 变形即可获得稳定的电连接的连接器。虽然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特别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采取前述的和其他 的变化,其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拆卸的装配到第一连接件且适于连接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器,包括多个触头,每个触头具有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固定到壳体的固定部分、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在其中设置并固定所述触头的插入孔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装配开口,其中,所述壳体在所述装配开口一侧上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分别与所述插入孔连续,且通向所述连接器的装配方向中,即使在所述第一连接件没有被装配到所述连接器中的状态下,所述触头的接触部分的尖端也分别位于所述凹陷中,所述凹陷对应于所述各个触头彼此独立。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每个所述的触头均在靠近所 述接触部分的位置设置有导电部分,且其中所述壳体在每个所述的凹 陷中设置有用于所述触头的所述导电部分的释放部分,以允许从其中 脱出,所述壳体进一步设置有位于每个所述凹陷的宽度方向中的两个 侧面上的用于引导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引导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凹陷的深度是0.3至 0.8mm,而所述触头的接触部分的位移是0.2至0.5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其包括多个触头,每个触头具有适于接触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分、固定到壳体的固定部分、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部分;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在其中设置并固定所述触头的插入孔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装配开口。所述壳体在所述装配开口一侧上设置有凹陷,该凹陷分别与所述插入孔连续,且通向所述连接器的装配方向中,即使在所述第一连接件没有被装配到所述连接器中的状态下,所述触头的接触部分的尖端也分别位于所述凹陷中。所述凹陷对应于所述触头分别彼此独立。这样构造的连接器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且通过保证触头具有足够的位移而触头不必弯曲和变形即可获得稳定的电连接,从而防止了故障或失效连接。
文档编号H01R12/71GK101593888SQ200910145238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30日
发明者吉见尚将, 樋田真人, 深泽豪纪 申请人: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