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347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增强电连接器和线缆之间机
械连接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 口 ,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 USB 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USB可以用来连接外围设备如鼠标、键盘、电子记 事本、游戏手柄、控制杆、扫描仪、数码相机、打印机、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内存等等。对于许 多诸如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装置来说,USB已经成为了标准的连接方式。 USB支持3种数据传输速率(l)主要用在人机接口装置(如键盘、鼠标及控制 杆)中的低达1.5兆比特每秒的低速模式传输速率。(2)高达12兆比特每秒的全速模式传 输速率,在USB2. 0标准之前,该速率为最快的传输速率,并且许多装置的传输速率都低于 该传输速率,全速模式传输速率将USB带宽以先到先传的原则区分开,几个等时装置占用 完带宽的情况也很常见,所有的USB转发器都支持全速模式传输速率。(3)高达480兆比特 每秒(60兆字节每秒)的高速模式传输速率,虽然高速装置一般都指的为USB2.0,并且公告 速度可以高达480兆比特每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USB2. 0装置都是高速的。高速USB装置 的传输速率通常只有理论值(60兆字节每秒)的一半,其中大多数的高速USB装置的在更 低的传输速率(通常为3兆字节每秒,有时也可达到10-20兆字节每秒)下工作。对一些 装置来说20兆字节每秒的数据传输速率是足够的,但并不适合所有的装置。然而,在音频 或视频信号的传输中,传输速度往往高达几百兆字节,甚至是1GB or 2GB(1G= IOOO兆比
特),所以上述所提到传输速率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因此,需要提出更快的连续带宽界面以 达到上述要求。例如PCI-E (传输速率可达2. 5G每秒)及SATA接口 (传输速率可达1. 5G 至3. OG每秒)的传输速率以明显超过USB2. 0接口 。 从电子学角度来看,上述非USB连接器的高速传输速率需要被应用于更广泛的环
境下。然而,这些非USB连接器标准却没有USB连接器标准那样应用广泛,许多便携式装置
上都安装了 USB连接器而不是非USB连接器。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非USB连接器比现
有的USB连接器包含有更多的信号针脚并且体积较大。例如当PCI-E接口被用于提供如此
高的传输速率的话,26个针脚和更宽的卡式结构就限制了快存卡的使用。而SATA接口则需
使用两个连接器一个用于信号传输的7针脚连接器和另外一个用于电源传输的15针脚连
接器。由于这些缺点,SATA接口更多的使用于内部存储而不是外部设备上。 现有的USB连接器尺寸小但传输速率低,而其他的非USB连接器(例如PCI-E接
口和SATA接口 )传输速率高但尺寸较大。上述两种连接器都不能满足现代高速、小型电气
装置和外围设备的要求。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尺寸小、传输速率高的电连接器。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子装置应用在光学传输中,若将电子信号传输和光学信
号传输的理念结合起来应用在连接器上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构思,有人已经开始设想这样的既可以传输电子信号又可以传输光学信号的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 体、组装到绝缘本体上的金属端子及捆包在一起的且安装到绝缘本体中的光纤。所述电连 接器组件的线缆既包括有与金属端子相连接的芯线又包括与光学元件相连接的光纤。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光纤太脆以至于很容易折断,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线缆连接 器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前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以增强电连接器和线缆之间机械连接的线缆 连接器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 绝缘基部及自绝缘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绝缘舌部的绝缘本体、若干安装于绝缘本体中的端 子、设有包覆于绝缘舌部的管状对接部的金属壳体及线缆,所述线缆包括若干用来与端子 相连接的导线、若干增强件及包覆于所述导线和增强件外围的绝缘外皮,所述绝缘外皮的 前端部分被剥除以露出相应的导线和增强件,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连接件,所述 连接件包括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增强件集合于第一接合部中,所述第二接合 部连接到金属壳体上。 本发明还采用另外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
绝缘本体中的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绝缘件及线缆,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
面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狭槽,所述端子包括安装于狭槽中第一端子和安装于绝缘件中的
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暴露于绝缘本体上表面上方的非弹性的第一对接部及暴露于
绝缘本体上表面下方的第一尾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暴露于绝缘本体上表面上方的且位于
第一对接部上方的弹性的第二对接部及暴露于绝缘本体上表面下方的第二尾部,所述线缆
包括与第一尾部相连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尾部相连的第二导线及若干增强件,所述线缆连
接器组件还包括有一将增强件集合于一起且连接到所述金属壳体上的连接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增强件通过一连接
件连接到金属壳体上,可增强电连接器和线缆之间连接的机械性能。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除去绝缘包覆体和部分金属壳体后的立体组装示 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立体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1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1中 的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和两个光学模组6及与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和光学模组6相
4电性连接的线缆5。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还包括有一金属壳体8及一连接件9。
绝缘本体2包括绝缘基部21和自绝缘基部21向前延伸形成的绝缘舌部22,自所 述绝缘基部2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凹陷部211,所述凹陷部211的底面上设有沿横向 方向间隔开的四个第一狭槽2111。自所述绝缘舌部22的上表面(即为绝缘本体的上表 面)向下凹陷形成有位于第一狭槽2111前方的四个第二狭槽2211,所述第二狭槽2211比 第一狭槽2111要短,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狭槽2211在竖直方向上要高于第一狭槽2111。 自所述绝缘基部21的后端形成有四个在垂直方向上与绝缘基部21的下表面相通的缺口部 2112,所述缺口部2112位于第一狭槽2111的后端且与之相通。自所述绝缘舌部22的下表 面的前端形成有两个安装狭槽2212,自所述绝缘本体2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两个分别与安装 狭槽相通的弯曲狭缝2113。 第一端子3包括四个且沿横向方向排成一排,所述每一第一端子3包括安装于第 一狭槽2111中的扁平的第一固持部32、自所述第一固持部32向前延伸形成的且安装于第 二狭槽2211中的第一对接部34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32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尾部36。所 述横向方向排列的第一端子3中的中间两个的结构相一致,且这两个端子的第一固持部32 之间的距离要小于第一对接部34和第一尾部36之间的距离。 第二端子4共包括有五个端子且沿横向方向排列,所述第二端子4嵌模成型 (inserted-mold)于绝缘件7中。所述第二端子4被进一步分为两组用来传输差分信号的 信号端子40及一设置于两组信号端子40之间的一接地端子41。每一第二端子4包括收 容在绝缘件7中的扁平的第二固持部42、自第二固持部42向前延伸形成的且延伸超出绝 缘件7前表面的弯曲的第二对接部44及自第二固持部42向后延伸形成的且延伸超出绝缘 件4后表面的第二尾部46。接地端子41与信号端子40结构相似,除了尾部结构有差异之 外,所述接地端子41的第二尾部46'要比信号端子的第二尾部46宽,自所述接地端子41 的第二尾部46'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一 V形狭缝461'。 绝缘件7安装于绝缘基部21的凹陷部211中,且使得第二端子4的第二对接部44 安装于第一端子3的第一对接部34和绝缘舌部22的上表面的上方,所述信号端子40的第 二尾部46和接地端子41的第二尾部46'设置于凹陷部211的后端且位于第一端子3的第 一尾部36之上。 每一光学模组6分别包括两个并列排列的透镜61、包覆所述透镜61且对应安装于 安装狭槽2212中的固定件62,进一步地,在所述固定件62的后表面与安装狭槽2212的后 表面之间设置有一弹性件63。 线缆5包括第一导线51、第二导线52、第三导线(即光纤)53及若干增强件54,所 述第一导线51、第二导线52、第三导线53及增强件54的外侧包覆有一绝缘外皮55,所述增 强件54为线状结构且其材质为凯夫拉(kevlar,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材质亦可为尼龙),可 提高线缆5的抗拉性。绝缘外皮55的前端被剥除一部分以露出第一导线51、第二导线52、 第三导线53及增强件54,所述第一导线51、第二导线52、第三导线53及增强件54位于绝 缘外皮55的前端缘550的前方。 每一第一导线51包括一第一内部导体511及包覆于第一内部导体511外围的第 一绝缘遮蔽部512。第一绝缘遮蔽部512的前端被剥除掉以露出部分第一内部导体511,所 述第一内部导体511安装于缺口部2112中且焊接到所述第一尾部36上。
第二导线52包括两个形成差分信号端子对的信号导线521和一接地导线522,所 述信号导线521和接地导线522的外侧包覆有遮蔽体5213。所述信号导线521前端的第二 遮蔽部5212被剥除掉以露出部分第二内部导体5211。第二内部导体5211分别焊接到信号 端子4的第二尾部46上,接地导线522分别安装于V形狭缝461'中且分别与接地端子41 的第二尾部46'相焊接。第三导线(即光纤)53安装于弯曲狭缝2113中且与光学模组6 相连。 金属壳体8包括前端管状的对接部81 、与对接部81的底面和侧面相连的后端U形 主体部82及与主体部82的底面相连的线缆固持部83,自对接部81的上表面811的后端 部形成有一细长通孔812。所述金属壳体8进一步包括有一与U形主体部82结构相似的 上壳体(未图示),上壳体(未图示)安装到U形主体部82上以遮蔽连接件9,线缆固持部 83巻曲于所述线缆5的绝缘外皮55上。 连接件9包括一圆筒状的第一接合部91 、 一扁平状的第二接合部92及一连接第一 接合部91和第二接合部92的倾斜状的过渡部93。所述增强件54暴露于绝缘外皮55的外 侧且一起集合于第一接合部91中。 第二接合部92插入到绝缘件7的凹部71中且位于对接部81的上表面811的下 方,接着第二接合部92与对接部81的上表面811通过细长通孔812利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连 接于一起。然而,也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将第二接合部92与金属壳体8相连,例如,在第二接 合部92上可以设置一与所述细长通孔812相扣合的卡钩(未图示),所述卡钩(未图示) 与细长通孔812的卡扣配合可将第二接合部92与金属壳体8相连,或者通过螺栓/螺钉将 第二接合部92与金属壳体8或绝缘本体2锁扣于一起。 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进一步包括有一绝缘包覆体10,所述绝缘包覆体10包覆于 金属壳体8及部分线缆5的绝缘外皮55的外侧。
权利要求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绝缘基部及自绝缘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绝缘舌部的绝缘本体、若干安装于绝缘本体中的端子、设有包覆于绝缘舌部的管状对接部的金属壳体及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若干用来与端子相连接的导线、若干增强件及包覆于所述导线和增强件外围的绝缘外皮,所述绝缘外皮的前端部分被剥除以露出相应的导线和增强件,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增强件集合于第一接合部中,所述第二接合部连接到金属壳体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焊接到金属壳体上 且位于所述管状对接部的后端上表面的下方。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部的上表面向下凹 陷形成有一凹陷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安装于所述凹陷部中。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有设置于第 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之间的倾斜过渡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 第一狭槽,所述凹陷部的后端设有若干在垂直方向上与绝缘基部的下表面相通的缺口部, 所述绝缘舌部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若干第二狭槽。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 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设置于第一狭槽中的第一固持部、设置于第二狭槽中的第一对接 部及设置于缺口部中的第一尾部。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还包括 有光纤,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安装于绝缘舌部的且与光纤相连接的光学模组,所 述增强件为成一束的线状结构。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 安装于凹陷部中的且用来收容所述第二端子的绝缘件,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延伸超出绝缘件 前表面的且位于第一对接部上方的第二对接部及延伸超出绝缘件后表面的第二尾部。
9.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中的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绝缘件及线缆,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狭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安装于狭槽中第一端子和安装于绝缘件中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 子包括暴露于绝缘本体上表面上方的非弹性的第一对接部及暴露于绝缘本体上表面下方 的第一尾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暴露于绝缘本体上表面上方的且位于第一对接部上方的弹 性的第二对接部及暴露于绝缘本体上表面下方的第二尾部,所述线缆包括与第一尾部相连 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尾部相连的第二导线及若干增强件,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一 将增强件集合于一起且连接到所述金属壳体上的连接件。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的上表面上设有一 凹部,所述连接件设有收容于绝缘件的凹部中的且与金属壳体相连的扁平状接合部。
全文摘要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绝缘基部及自绝缘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绝缘舌部的绝缘本体、若干安装于绝缘本体中的端子、设有包覆于绝缘舌部的管状对接部的金属壳体及线缆,所述线缆包括若干用来与端子相连接的导线、若干增强件及包覆于所述导线和增强件外围的绝缘外皮,所述绝缘外皮的前端部分被剥除以露出相应的导线和增强件,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有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增强件集合于第一接合部中,所述第二接合部连接到金属壳体上。
文档编号H01R13/58GK101752686SQ200910261019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0日
发明者吉姆·赵, 易崇, 曹备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