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 的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电子装置的发展,其功能不断加强,与其配合的板 对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排列越来越密,板对板连接器为确保电信号 传输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其端子的构造、组装及接触方式尤为重要。
板对板连接器通常由一插头连接器与一插座连接器所组成,且 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内均布置有导电端子。插头连接器的导电 端子与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相抵接而使板对板连接器导通。
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中,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插座连接器 的导电端子一般都采用单点接触连接形式,从而容易产生接触不良 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 使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可靠导通的板对 板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插头 连接器和一插座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及若干 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横向 延伸的第一基部,第一基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一弹性臂和一第二弹 性臂,第一基部上凸伸有一第一尾部,第一弹性臂具有一第一接触
面和一第二接触面,第二弹性臂具有一第三接触面;该插座连接器 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二基部,二基部上延伸形成有一第一接触臂和一第二尾部,第二基部上还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二接触臂,第一接触臂末端形成为一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臂末端向两侧延伸
形成有一第二接触端和一第三接触端;其中,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臂的第一接触端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弹性臂的第一接触面相抵接,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臂的第二接触端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弹性臂的第二接触面相抵接,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臂的第三接触端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二弹性臂的第三接触面相抵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由插座连接器的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端及第三接触端分别与插头连接器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及第三接触面相抵接,从而可确保板对板连接器的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可靠地电性导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板对板连接器中第一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板对板连接器中第一绝缘本体的立体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板对板连接器中第一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6为图2所示板对板连接器中第二绝缘本体的立体剖视图。
图7为图2所示板对板连接器中第二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沿V-V的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板对板连接器 100
插头连接器1第一绝缘本体10
第一限位墙11凸出部12
第一卡持槽13第一端子槽14
基槽141卡固槽142
弹性臂槽143基板15
对接导槽16导正部17
第一导电端子30第一弹性臂31第一接触面 311
第二弹性臂 32
第一卡持部 33
第一尾部 34
插座连接器 2
第二卡持部 41
第二接触臂 43
第一接触端 45
第三接触端 47
第二绝缘本体 50
第二卡持槽 512
基槽部 521
接触槽部 523
侧壁 53
底板 55
对接导块 57
第二接触面312
第三接触面321
卡持凸部331
第一基部35
第二导电端子40
第一接触臂42
第二尾部44
第二接触端46
第二基部48
第一收容部511
第二端子槽52
卡固槽部522
弹臂槽部524
第二限位墙54
端壁5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连接器ioo包括一插头连接
器1和一插座连接器2。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插头连接器1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10及若干第一导电端子30。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第一绝缘本体10具有一长方形板状的基板15,基板15的两侧边中部处分别向下凸伸形成有一板状的第一限位墙11,基板15于两第一限位墙11之间中部处向下凸伸有一大致呈长方体状的凸出部12,两第一限位墙11和凸出部12之间形成有两向上延伸到基板15上的第一卡持槽13。第一绝缘本体10上开设有对称的两排第一端子槽H;第一端子槽14具有一上下贯通基板15并延伸到基板15的侧面的基槽141、 一向下贯通凸出部12的卡固槽142及一贯通第一限位墙11的弹性臂槽143。基板15的两端处分别开设有一上下贯通基板15的对接导槽16,该对接导槽16的一侧槽壁上向对接导槽16内凸起有一半圆柱形的导正部17。
请参阅图2及图5,第一导电端子30具有一大致呈横向延伸的条片状的第一基部35,第一基部35向下延伸形成一条片状的第一弹性臂31、 一片状的第二弹性臂32及一大致呈条片状的第一卡持部33,第二弹性臂32位于第一卡持部33与第一弹性臂31之间,第一基部35的一端凸伸有一用于连接印刷电路板的第一尾部34。第一弹性臂31具有一第一接触面311和一第二接触面312,第二弹性臂32具有一第三接触面321。第一卡持部33上凸起有一卡持凸部331。第一导电端子30分别收容于一第一端子槽14内,其中第一基部35收容于基槽141内,第一弹性臂31收容于弹性臂槽143内,第一卡持部33及第二弹性臂32收容于卡固槽142内。
请续参阅图1和图2,插座连接器2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50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40。
请参阅图2和图6,第二绝缘本体50具有一大致呈长方形的底板55,该底板55的上表面处向上延伸有两分别位于底板55 —侧边.处的侧壁53、两分别位于底板55 —端处的端壁56和两呈长方板状的第二限位墙54,侧壁53的两端和第二限位墙54的两端都与端壁56相连接;由此,两第二限位墙54之间形成一第一收容部511,两第二限位墙54与相应的侧壁53之间分别形成一第二卡持槽512。第二绝缘本体50上开设有两排第二端子槽52;第二端子槽52具有一贯穿底板55的基槽部521、 一上下贯穿侧壁53的卡固槽部522、一从卡固槽部522延伸到第二卡持槽512并与基槽部521连通的接触槽部523及贯穿第二限位墙54的弹臂槽部524。两端壁56中部处分别向上凸伸有一大致呈梯形状的对接导块57。
请续参阅图2图7,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具有一横向延伸的条.片状的第二基部48,第二基部48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呈条片状的第二卡持部41,第二卡持部41中部横向凸伸形成有一呈条片状的第一接触臂42,第二基部48 —端延伸形成有一第二尾部44,第二基部48另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二接触臂43。第一接触臂42末端形成为一半圆状的第一接触端45,第二接触臂43末端向两侧延伸形成有一圆弧状的第二接触端46和一圆弧状的第三接触端47。第二导电端子40分别收容于一第二端子槽52内,第二基部48收容于基槽部521内,第二卡持部41收容于卡固槽部522内,第一接触臂42收容于接触槽部523内,第二接触臂43收容于弹臂槽部524内。
请参阅图8,当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2对接时,第二绝缘本体50的对接导块57插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对接导槽16内;第一限位墙11卡合于第二卡持槽512内,第一绝缘本体10的凸出部12卡合于第一收容部511内;第二限位墙54卡合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第一卡持槽13内。第二导电端子40的第一接触臂42的第一接触端45与第一导电端子30的第一弹性臂31的第一接触面311相抵接,第二导电端子40的第二接触臂43的第二接触端46与第一导电端子30的第一弹性臂31的第二接触面312相抵接,第二导电端子40的第二接触臂43的第三接触端47与第一导电端子30的第二弹性臂32的第三接触面321相抵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00中,由插座连接器2的第二导电端子40的第一接触端45、第二接触端46及第三接触端47分别与插头连接器1的第一导电端子30的第一接触面311 、第二接触面312及第三接触面321相抵接,从而可确保板对板连接器100的插头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30与插座连接器2的导电端子40可靠地电性导通。
权利要求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插头连接器和一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横向延伸的第一基部,第一基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一弹性臂和一第二弹性臂,第一基部上凸伸有一第一尾部,第一弹性臂具有一第一接触面和一第二接触面,第二弹性臂具有一第三接触面;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二基部,第二基部上延伸形成有一第一接触臂和一第二尾部,第二基部上还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二接触臂,第一接触臂末端形成为一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臂末端向两侧延伸形成有一第二接触端及一第三接触端;其中,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臂的第一接触端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弹性臂的第一接触面相抵接,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臂的第二接触端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弹性臂的第二接触面相抵接,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臂的第三接触端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二弹性臂的第三接触面相抵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绝缘本体具有一基板,基板向下凸伸形成有两第一限位墙和一凸出 部;两第一限位墙和凸出部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持槽;第一绝缘 本体上开设有两排第一端子槽,第一端子槽具有一位于基板上的基 槽、 一位于凸出部上的卡固槽及一贯通第一限位墙的弹性臂槽;所 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基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一卡持部;各导电端 子分别收容于一第一端子槽内,其中,第一基部收容于基槽内,第 一弹性臂收容于弹性臂槽内,第一卡持部及第二弹性臂收容于卡固 槽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上凸起有一卡持凸部。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两端处分别开设有一对接导槽;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一底板,底板向上延伸有两分别位于底板一端处的端壁,两端壁中部处分别 向上凸伸有一对接导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绝缘本体具有一底板,该底板上延伸有侧壁和两板状的第二限位 墙,两第二限位墙之间形成一第一收容部,两第二限位墙与相应的 侧壁之间分别形成一第二卡持槽;第二绝缘本体上开设有两排第二 端子槽;第二端子槽具有一位于底板上的基槽部、 一位于侧壁上的 卡固槽部、 一从卡固槽部延伸到第二卡持槽的接触槽部及贯穿第二 限位墙的弹臂槽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基部上向上延伸形成 有一第二卡持部,二卡持部上横向凸伸形成有一所述第一接触臂; 各第二导电端子分别收容于一第二端子槽内,其中,第二基部收容 于基槽部内,第二卡持部收容于卡固槽部内,第一接触臂收容于接 触槽部内,第二接触臂收容于弹臂槽部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一插头连接器和一插座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具有第一弹性臂及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具有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第二弹性臂具有第三接触面;该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具有第一接触臂及第二接触臂,第一接触臂末端延伸有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臂末端凸伸有第二接触端和第三接触端。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采用插头端子及插座端子的三点接触的设计,而确保了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之间可靠的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H01R12/00GK201352617SQ200920050218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0日
发明者彭勇锜, 黄圣原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