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838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输入输出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中国大陆专利CN02250187. 8为目前业界普遍使用的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
器组件包括多个座体,数量与所述座体数量相对应的多数端子组以及一导电板。 所述端子组设于所述座体内,其具有多数端子脚。 所述导电板设于所述座体后端电性导接所述端子组。所述导电板具有一端部以及垂直于所述端部且与所述端部一体成型的一底座。 所述端部设有多数插孔以及多数连接脚。其中,所述插孔用于插设所述端子脚,使所述端子组与所述导电板形成电性连接;所述连接脚通过所述底座插设于电子设备之基板上,使所述导电板与所述电子设备形成电性连接。 由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端部一体成型,从而使得上述连接器组件存在如下缺陷[0007] 1.需制做较复杂的模具来成型所述导电板,因此,浪费了工时。[0008] 2.所述底座的材质需与所述导电板一样,不能选择任意材质制成所述底座来固定所述连接脚,从而使得选材范围相对较窄。 鉴于上述原因,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述面临的种种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工时以
及选材范围广泛的连接器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核心技术,主要于一电连接器组件内设置一绝缘本体;将至少一第一端子组内的每一所述第一端子的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将一基板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并将多数传输单元分布于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侧,所述传输单元具有一头部导接所述基板,并用以与所述第一端子组形成电性通路,以及由所述头部延伸形成的一延伸部;以及将至少一固定座套设于所述延伸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将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基板分体设置,使得制做成型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基板的模具简单,从而节省了工时。 2.通过将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基板分体设置,所述固定座可以选择不同于所述基板的材质,从而使得选材范围更加广泛。 3.通过设置所述固定座固定所述延伸部,从而增加了所述延伸部的强度,在拥有较多数量的所述传输单元的所述连接器组件中,所述延伸部将占有较大的范围,所述连接器组件经过一插头的多次插拔之后,所述延伸部因强度增加而不容易受力变形,更不容易脱离接触所述基板,从而使得所述传输单元与所述基板保持良好的电性接触,而具有良好的电性质量。 4.通过设置所述固定座固定所述延伸部,使得所述传输单元被分隔,即使所述连 接器组件中所使用的所述传输单元数量较多,所述延伸部也不会形成串音干扰问题。 为便于贵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能皆能有进 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之外设有一外壳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所示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绝缘本体11支撑部101收容空间102基体110舌板111隔板112端子收容槽113侧板114第一定位块115第二定位块116第三定位块117凸块118定位孔119第一端子组12第一端子120主体部121脚部122抵靠部123接触部124臂部125卡持部126第二端子组13第二端子130第一固定部131第二固定部132基板2线路20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第一定位缺口23第二定位缺□ 24传输单元3头部31延伸部32第一部分321第二部分322尾部33固定座4固定孔41定位凹槽42扣臂43外壳5开口51弹片5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作进一步阐述。 请参照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电性
连接至一电路板(未图示)上,其包括一电连接器1、一基板2、多数传输单元3、一固定座4
以及一外壳5。 所述电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11以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1内的三第一端子组 12。 所述绝缘本体11具有一基体110。所述基体110前端凸设有三舌板111以及三 隔板112分隔三所述舌板111。所述绝缘本体11还设有三排端子收容槽113贯穿所述基 体110,且每一排所述端子收容槽113自所述基体110延伸至一所述舌板lll,用于收容一所述第一端子组12。所述舌板111于每一所述端子收容槽113的末端设有一支撑部101。 所述基体110后端延伸出两侧板114,每一所述侧板114内侧凸设有一第一定位 块115、一第二定位块116和一第三定位块117。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块116所在位置低于 所述第一定位块115所在位置,所述第三定位块117所在位置低于所述第二定位块116的 所在位置。所述侧板114进一步设有一凸块118,所述凸块118位于所述第三定位块117的 后方,且所述凸块118设有贯通的一定位孔119。所述绝缘本体11于所述基体110下方还 设有一收容空间102,用于收容所述固定座4。 所述第一端子组12由多数第一端子120组成,每一所述第一端子120具有一主体 部121和由所述主体部121延伸形成的一脚部122,所述主体部121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 113内,所述脚部122延伸出所述端子收容槽113外。 所述主体部121具有一抵靠部123、由所述抵靠部123延伸形成的一接触部124、 由所述接触部124延伸形成的一臂部125、以及由所述臂部125延伸形成的一卡持部126, 所述脚部122由所述卡持部126延伸形成。其中,所述抵靠部123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 113内并抵靠于所述支撑部101,所述接触部124显露于所述舌板111的底面,用于与一插 头(未图示)对接,所述臂部125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113内,所述卡持部126收容于所 述端子收容槽113内并与所述基体110干涉配合。 所述脚部122露出于所述基体110后端,用于电性连接至所述基板2上。 所述基板2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的材质相同,其设于所述基体110后端与所 述脚部122电性连接,且所述基板2前侧对应所述基体110的后端,所述基板2后侧具有 多条线路20。且所述基板2具有横向设置的三排第一通孔21和横向设置的三排第二通孔 22,所述第一通孔21和所述第二通孔22贯穿所述基板2前侧和所述基板2后侧,且所述第 一通孔21和所述第二通孔22通过所述线路20电性连接,所述脚部122容设于所述第一通 孔21中电性连接所述线路20。所述基板2的两相对侧分别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定位缺口 23 和一第二定位缺口 24,所述第二定位缺口 24所在位置低于所述第一定位缺口 23所在位置, 以使所述第一定位缺口 23和所述第二定位缺口 24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一定位块115和所述 第二定位块116相定位。 多数所述传输单元3分三排设置,且分布于所述基板2前侧,每一所述传输单元3 具有一头部31、自所述头部31延伸形成的一延伸部32以及自所述延伸部32延伸形成的 一尾部33。其中,所述头部31对应容设于所述第二通孔22中电性连接所述线路20 ;所述 延伸部32为一弯折段,包括自所述头部31延伸形成的一第一部分321和自所述第一部分 321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二部分322,其中,所述第二部分322设于所述固定座4内;所述尾 部33自所述第二部分322延伸形成,其对应焊接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 所述固定座4与所述传输单元3同侧设置,即所述固定座4也位于所述基板2前 且与所述基板2分体设置,所述固定座4设有三排贯穿的固定孔41,所述第二部 分322对应设于所述固定孔41中,使所述固定座4套设于所述第二部分322。所述固定座 4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凹槽42以及一扣臂43,所述定位凹槽42对应与所述第三定 位块117相定位,所述扣臂43穿过所述定位孔119并扣持于所述凸块118表面。 所述外壳5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1之外,其具有三开口 51分别对应三所述舌板111,以及于每一所述开口 51的上缘设有三弹片52,下缘设有二所述弹片52,五所述弹片52 围设于所述舌板lll周围。 所述电路板(未图示)设于所述固定座4底部,其具有多数开孔(未图示)容设 所述尾部33。 本实施例的组装步骤为首先,将三所述第一端子120分别装设固定于所述绝缘 本体11内,并对应容设于三排所述端子收容槽113中,此时,每一所述抵靠部123收容于一 所述端子收容槽113内抵靠一所述支撑部101,每一所述接触部124显露于一所述舌板111 的底面,每一所述臂部125收容于一所述端子收容槽113内,每一所述卡持部126收容于一 所述端子收容槽113内并与所述基体110干涉配合,以使每一所述第一端子120固定于一 所述端子收容槽113中,每一所述脚部122延伸出一所述端子收容槽113夕卜,从而完成了所 述电连接器1的安装。 其次,将所述基板2装设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1后端,使每一所述第一定位块115 和每一所述第二定位块116分别对应定位于一所述第一定位缺口 23和一所述第二定位缺 口 24中,且使每一所述脚部122对应容设于一所述第一通孔21中电性连接一所述线路20。 再次,将三排所述传输单元3装设固定于所述固定座4内,使每一所述尾部33穿 过一所述固定孔41并显露于所述固定座4底部,且使每一所述第二部分322定位于一所述 固定孔41中,而每一所述第一部分321以及每一所述头部31外露于所述固定座4顶部。 然后,从所述绝缘本体11前端将装设固定有三排所述传输单元3的所述固定座4 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2内,使每一所述第三定位块117对应定位于一所述定位凹槽42中, 且使每一所述扣臂43穿过一所述定位孔119并扣持于一所述凸块118表面,以将所述固定 座4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11内,且每一所述头部31对应位于一所述第二通孔22中电性连 接一所述线路20,从而通过所述线路20使每一所述传输单元3与一所述第一端子120形成 电性通路,从而完成了所述连接器组件的安装。 接着,将所述外壳5包覆于所述连接器组件之外,使所述开口 51与所述舌板111 对应,且每五所述弹片52对应围设于一所述舌板111的周围。当将所述插头(未图示)插 入一所述开口 51中时,所述弹片52抵靠于所述插头(未图示),对所述插头(未图示)施 加一抵持力,使所述插头(未图示)不易从所述开口 51中脱出。 最后,将包覆有所述外壳5的所述连接器组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使 所述尾部33容设于所述开孔(未图示)中,并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相焊接。 由于所述固定座4与所述基板2分体设置,从而使得制做成型所述固定座4和所 述基板2的模具简单,从而节省了工时;而且所述固定座4可以选择不同于所述基板2的 材质,从而使得选材范围更加广泛,如所述基板2为同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的材质,即 FR4,而所述固定座4为性能较好的塑料材料,如LCP等,或者价格较便宜的塑料材料,如PBT 等,这样一来,将更加节省生产成本。 另外,由于所述第二部分322被所述固定座4固定,从而增加了所述延伸部32的 强度,虽然所述传输单元3数量较多,使得所述延伸部32占有较大的范围,但是所述连接器 组件经过所述插头(未图示)的多次插拔之后,所述延伸部32由于强度增加而并不容易受 力变形,更不容易脱离接触所述基板2,从而使得所述传输单元3与所述基板2保持良好的 电性接触,而具有良好的电性质量;而且在将所述尾部33运送至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以固定在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的过程中,虽容易发生碰撞,所述尾部33也不容易被碰 歪而影响其正位度,而且即使所述尾部33没有对准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设的所述开 孔(未图示),也不容易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发生碰撞变形而影响其正位度,从而提高 了所述传输单元3安装在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上的良率;而且所述传输单元3被所述固 定座4分隔,即使所述连接器组件中所使用的所述传输单元3数量较多,所述延伸部32也 不会形成串音干扰问题。 请参照图6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 的区别在于 所述绝缘本体11前端设有四所述舌板111以及五所述隔板112分隔四所述舌板 111。所述绝缘本体11只具有所述第三定位块117。 所述传输单元3分布于所述基板2后侧。 所述固定座4也分别于所述基板2的后侧,从而所述固定座4与所述绝缘本体11 位于所述基板2的不同侧。所述固定座4具有四排所述固定孔41,其中一排所述固定孔41 最接近所述扣臂43。所述扣臂43对应扣合在所述基体110上。 所述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第二端子组13,由多数第二端子130组成,所述第 二端子130具有一第一固定部131和由所述第一固定部131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固定部 132,所述第一固定部131固定于所述端子收容槽113内,所述第二固定部132固定于最接 近所述扣臂43的所述固定孔41中。 所述外壳5对应四所述舌板111设有四所述开口 51。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组装步骤区别在于在将三排所述传输单元3装设 固定于所述固定座4内时,也将所述第二端子组13固定于所述固定座4上,使所述第二固 定部132设于所述固定孔41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31显露于所述固定座4之外。之后,将装 设有所述传输单元3以及所述第二端子组13的所述固定座4从所述绝缘本体11后端装设 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102内的,使所述第一固定部131固定于所述端子收容槽113内。除 这两组装步骤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组装步骤不同之外,其余组装步骤皆相同。 如此设置同样能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也可具有一第三实施例,承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本实 施例仅于所述绝缘本体11设有一凸块118,所述凸块118设有贯通的定位孔119,所述固定 座4设有一扣臂43,所述扣臂43穿过所述定位孔119并扣持于所述凸块118表面,如此设 置同样能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也可具有一第四实施例,承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本实 施例进一步包括一结合部6,设于所述固定座4与所述基板2之间固定所述固定座4与所述 基板2,通过在所述固定座4和所述基板2以及所述结合部6上设置孔或轴进行配合或通过 扣合结构接合,如此设置同样能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也可具有一第五实施例,承上述第四实施例的结构,本实 施例中,所述结合部6与所述固定座4 一体成型,并通过在所述基板2和所述结合部6设 置孔或轴进行配合或通过扣合结构接合,如此设置同样能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 效。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也可具有一第六实施例,承上述第四实施例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结合部6与所述基板2 —体成型,并通过在所述固定座4和所述结合部6设 置孔或轴进行配合或通过扣合结构接合,如此设置同样能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 效。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也可具有一第七实施例,承上述第四实施例的结构,本实 施例中,所述结合部6设于所述固定座4与所述绝缘本体11之间固定所述固定座4与所述 绝缘本体ll,如此设置同样能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也可具有一第八实施例,承上述第七实施例的结构,本实 施例中,所述结合部6与所述固定座4 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同样能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 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也可具有一第九实施例,承上述第七实施例的结构,本实 施例中,所述结合部6与所述绝缘本体11 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同样能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 例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也可具有一第十实施例,承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本实 施例中,所述固定座4与所述绝缘本体11 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同样能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 例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也可具有一第i^一实施例,承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本 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4套设于所述第一部分321,如此设置同样能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 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也可具有一第十二实施例,承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本 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4套设于所述第一部分321以及所述第二部分322,如此设置同样能 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也可具有一第十三实施例,承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本 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4包括第一半体(未图示)及与所述第一半体(未图示)对合的一 第二半体(未图示),所述延伸部32的所述第一部分321或所述第二部分322或所述第一 部分321及所述第二部分322位于所述第一半体(未图示)和所述第二半体(未图示)之 间,如此设置同样能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也可具有一第十四实施例,承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本
实施例仅使所述固定座4与所述传输单元3通过insert-molding (镶埋成型)方式一体成
型,如此设置同样能达到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装置及基板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将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基板分体设置,使得制做成型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基板 的模具简单,从而节省了工时。 2.通过将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基板分体设置,所述固定座可以选择不同于所述基板 的材质,从而使得选材范围更加广泛,而且所述固定座可以选择价格低廉的材料,从而进一 步节省了生产成本。 3.通过设置所述固定座固定所述延伸部,从而增加了所述延伸部的强度,虽然所 述传输单元数量较多,使得所述延伸部占有较大的范围,但是所述连接器组件经过所述插 头的多次插拔之后,所述延伸部由于强度增加而并不容易受力变形,更不容易脱离接触所 述基板,从而使得所述传输单元与所述基板保持良好的电性接触,而具有良好的电性质量。[0085] 4.通过设置所述固定座固定所述延伸部,从而增加了所述延伸部的强度,在将所 述尾部运送至所述电路板上以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过程中,虽容易发生碰撞,所述尾部 也不容易被碰歪而影响其正位度,而且即使所述尾部没有对准所述电路板上所设的所述开 孔,也不容易与所述电路板发生碰撞变形而影响其正位度,从而提高了所述传输单元安装 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良率。 5.通过设置所述固定座固定所述延伸部,使得所述传输单元被分隔,即使所述连 接器组件中所使用的所述传输单元数量较多,所述延伸部也不会形成串音干扰问题。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 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至少一第一端子组,由多数第一端子组成,每一所述第一端子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一基板,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多数传输单元,分布于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侧,分别具有一头部导接所述基板,并用以与所述第一端子组形成电性通路,以及由所述头部延伸形成的一延伸部;以及至少一固定座,套设于所述延伸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自所述头部延伸形成的一第一部分和自所述第一部分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二部分,所述固定座套设于所述第一部分。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自所述头部延伸形成的一第一部分和自所述第一部分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二部分,所述固定座套设于所述第二部分。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设有多数固定孔,所述延伸部设于所述固定孔中。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半体及与所述第一半体对合的一第二半体,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半体和所述第二半体之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绝缘本体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绝缘本体位于所述基板的不同侧。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结合部,设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绝缘本体之间固定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绝缘本体。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与所述固定座一体成型。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与所述绝缘本体一体成型。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结合部,设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基板之间固定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基板。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与所述固定座一体成型。
13.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与所述基板一体成型。
1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绝缘本体一体成型。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至少一凸块,所述凸块设有贯通的定位孔,所述固定座设有至少一扣臂,所述扣臂穿过所述定位孔并扣持于所述凸块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主要于一电连接器组件内设置一绝缘本体;将至少一第一端子组内的每一所述第一端子的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将一基板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并将多数传输单元分布于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侧,所述传输单元具有一头部导接所述基板,并用以与所述第一端子组形成电性通路,以及由所述头部延伸形成的一延伸部;以及将至少一固定座套设于所述延伸部。从而不仅可以节省工时,选材范围也比较广泛,而且具有良好的电性质量,也不会形成串音干扰问题。
文档编号H01R13/514GK201438542SQ200920058788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9日
发明者何建志 申请人:何建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