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075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其设有的一种能保证焊接效果更稳固的 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请参照图1,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a、多数导电端 子b和多数锡球c。所述绝缘本体a上开设有多数收容孔al,所述收容孔al的底端缘朝其 内设有一挡块a2,每一所述导电端子b具有一基部bl,所述基部bl设于所述收容孔al内, 一焊接部b2自所述基部bl向下延伸而成,多数所述锡球c分别对应装设于多数所述收容 孔al中,所述锡球c依靠于所述焊接部b2的一侧,且所述挡块a2挡止所述锡球c掉落。当所述电连接器焊接于一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导电端子b的所述焊接部b2 利用所述锡球c与所述电路板相焊接,于焊接的过程中,所述锡球c熔融后再部分沾于所述 焊接部b2上。所述电连接器的缺失在于1.所述锡球利用所述挡块挡止可松动的位于所述收容孔内,同所述焊接部之间仅 为相贴接触,故所述焊接部对所述锡球没有产生一较大的推抵力,以与所述收容孔的内侧 壁或所述挡块共同夹持所述锡球,这样在未焊接前,由于搬运或者其它的原因,所述锡球很 容易从所述收容孔中脱落出来,进而出现漏焊或空焊的现象。2.所述锡球与所述焊接部之间只是局部且很少量的沾锡接触,这样在运送或装配 等过程中,动荡的幅度过大或其它的操作不慎情况,所述锡球很容易与所述焊接部分离开 来,从而使得所述焊接部和所述锡球之间的焊接效果不良好,严重的,可能使得所述电连接 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信号无法顺利导通。3.由于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基部均成直状,这样所述锡球在同所述焊接部焊接时, 容易出现爬锡现象,从而使位于所述焊接部上的所述锡球较少,这样也影响所述焊接部的 焊接性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具有焊接更稳固的效果,又能解决爬锡问 题的电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核心技术主要是一种电连接 器,用于焊接至一电路板上,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内贯穿设有多数收容孔,所述收容孔具 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内侧壁和一第二内侧壁;多数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分别包括 一基部,所述基部容纳于所述收容孔内并依靠所述第一内侧壁,和一抗压弹性部,所述抗压 弹性部自所述基部向下并朝所述第二内侧壁的方向弯折延伸;多数锡球,所述抗压弹性部 至所述第二内侧壁至少具有一宽度小于所述锡球的宽度,且多数所述锡球分别对应装入多数所述收容孔内的所述抗压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内侧壁之间,并推抵所述抗压弹性部使所述 抗压弹性部朝所述第一内侧壁的方向发生可自动回复的弹性变形,当所述导电端子焊接至 所述电路板上时,所述锡球在熔融过程中,所述抗压弹性部朝靠近所述锡球的方向移动,以 使得所述锡球沾于所述抗压弹性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由于所述锡球是装设入所述收容孔内并位 于所述抗压弹性部的一侧,所述抗压弹性部至所述第二内侧壁至少具有一宽度小于所述锡 球的宽度,故所述锡球会推抵所述抗压弹性部,而所述抗压弹性部也会对所述锡球产生一 推抵力,这样所述锡球在所述第二内侧壁和所述抗压弹性部一同的夹持下,所述锡球能稳 妥的位于所述收容孔内,从而避免了漏焊或空焊现象的发生。并且,当所述锡球装入所述收容孔内时,所述锡球会推抵所述抗压弹性部发生弹 性变形,当所述导电端子焊接至所述电路板上时,所述锡球在熔融过程中,所述抗压弹性部 会自动回复至初始的弯折状态,进而朝靠近所述锡球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锡球熔融后 包覆所述抗压弹性部,由于所述锡球熔融后与所述抗压弹性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故二 者不容易分离开来,从而保证了所述锡球和所述抗压弹性部之间的良好焊接效果。此外,所述锡球与所述抗压弹性部焊接,由于所述抗压弹性部是自所述基部向下 弯折延伸,即二者之间具有一夹角,当所述锡球熔融流至弯折处时,所述基部的末端会挡止 部分熔融的所述锡球向上爬,如此所述抗压弹性部上熔融的所述锡球就较多,这样也就更 加能保证所述电连接器良好的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连接器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分解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的组合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以及锡球的组合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焊接至电路板上的组合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焊接至电路板上的组合局部剖视图。
背景技术
的附图标号说明绝缘本体a 收容孔al 挡块a2导电端子b基部bl焊接部b2 锡球c具体实施方式
的附图标号说明绝缘本体1 上表面11 下表面12 收容孔13第一内侧壁131第二内侧壁132导电端子2基部21抗压弹性部22抵靠部23 接触部24锡球3第一锡料部31第二锡料部32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多数导电端子2,以及同多数所述导电端子2相对应的多数锡球3。 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上表面11和一下表面12, 其包括贯穿所述上表面11和所述下表面12的多数收容孔13,每一所述收容孔13分别具有 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内侧壁131和一第二内侧壁132。 请参照图2和图3,多数所述导电端子2,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分别包括一基部21, 所述基部21设于所述收容孔13中并依靠所述第一内侧壁131,一抗压弹性部22自所述基 部21向下并朝所述第二内侧壁132的方向弯折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抗压弹性部22向 下部分超出所述收容孔13,同时也部分低于所述下表面12。此外,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还 分别包括一抵靠部23和一接触部24,所述抵靠部23是与所述抗压弹性部22同自所述基部 21的一端向下再弯折向上延伸,并抵靠于所述第二内侧壁132上,所述接触部24是自所述 抵靠部23向上延伸并露出所述收容孔13。请参照图3和图4,多数所述锡球3,分别对应装入多数所述收容孔13内,并位于 所述抗压弹性部22的一侧,所述抗压弹性部22至所述第二内侧壁132至少具有一宽度小 于所述锡球3的宽度,所述锡球3推抵所述抗压弹性部22并使所述抗压弹性部22朝所述 第一内侧壁131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组装时,请参照图4至图6,所述电连接器用于焊接至一电路板4上。首先,将多数所述导电端子2由上至下分别对应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收 容孔13中,所述基部21依靠所述第一内侧壁131,所述抗压弹性部22与所述第一内侧壁 131之间具有一间距,所述抵靠部23抵靠于所述第二内侧壁132上。接着,将多数所述锡球3由下至上对应装设于所述收容孔13内,所述锡球3位于 所述抗压弹性部22的一侧,并推抵所述抗压弹性部22朝所述第一内侧壁131的方向移动 至所述抗压弹性部22与所述基部21成同一直状,至此,所述抗压弹性部22依靠所述第一 内侧壁131,所述锡球3被所述抗压弹性部22和所述第二内侧壁132夹在中间。最后,将组装好的所述电连接器通过所述锡球3将所述抗压弹性部22良好的焊接 于所述电路板上4,此时,所述锡球3经高温熔融后成为液体状态,所述抗压弹性部22失去 所述锡球3的推抵,渐渐的朝所述第二内侧壁132的方向自动移动,并最终回复至初始的弯 折状态,此时,熔融后的所述锡球3被分为两部分,即一第一锡料部31和一第二锡料部32, 所述第一锡料部31位于弯折的所述抗压弹性部22上方,所述第二锡料部32位于弯折的所 述抗压弹性部22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锡料部31等于所述第二锡料部32,即所 述锡球3熔融与所述抗压弹性部22焊接后,位于所述抗压弹性部22上方的所述第一锡料 部31与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锡料部32大小相同,(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为,请参照附图 6,所述第一锡料部31小于所述第二锡料部32,即所述锡球3熔融与所述抗压弹性部22焊 接后,位于所述抗压弹性部22上方的所述第一锡料部31较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锡料部32 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所述锡球是装设入所述收容孔内并位于所述抗压弹性部的一侧,所述抗压 弹性部至所述第二内侧壁至少具有一宽度小于所述锡球的宽度,故所述锡球会推抵所述抗 压弹性部,而所述抗压弹性部也会对所述锡球产生一推抵力,这样所述锡球在所述第二内 侧壁和所述抗压弹性部一同的夹持下,所述锡球能稳妥的位于所述收容孔内,从而避免了漏焊或空焊现象的发生。2.当所述锡球装入所述收容孔内时,所述锡球会推抵所述抗压弹性部发生弹性变 形,当所述导电端子焊接至所述电路板上时,所述锡球在熔融过程中,所述抗压弹性部会自 动回复至初始的弯折状态,进而朝靠近所述锡球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锡球的所述第一 锡料部位于所述抗压弹性部的上方,所述第二锡料部位于所述抗压弹性部的下方,当所述 第一锡料部与所述第二锡料部大小一样时,所述锡球与所述抗压弹性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增 大,故二者不容易分离开来,从而保证了所述锡球和所述抗压弹性部之间的良好焊接效果。3.当所述锡球装入所述收容孔内时,所述锡球会推抵所述抗压弹性部发生弹性变 形,当所述导电端子焊接至所述电路板上时,所述锡球在熔融过程中,所述抗压弹性部会自 动回复至初始的弯折状态,进而朝靠近所述锡球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锡球的所述第一 锡料部位于所述抗压弹性部的上方,所述第二锡料部位于所述抗压弹性部的下方,当所述 第一锡料部小于所述第二锡料部时,此时位于所述抗压弹性部下方的锡料就会更多,这样 更利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抗压弹性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良好焊接。4.所述锡球与所述抗压弹性部焊接,由于所述抗压弹性部是自所述基部向下弯折 延伸,即二者之间具有一夹角,当所述锡球熔融流至弯折处时,所述基部的末端会挡止部分 熔融的所述锡球向上爬,如此所述抗压弹性部上熔融的所述锡球就较多,这样也就更加能 保证所述电连接器良好的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5.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抵靠部抵靠于所述第二内侧壁上,同所述基部一起使得所 述导电端子良好的定位于所述收容孔内,从而为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焊接提 供方便。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 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 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内贯穿设有多数收容孔,所述收容孔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内侧壁和一第二内侧壁;多数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分别包括一基部,所述基部容纳于所述收容孔内并依靠所述第一内侧壁,和一抗压弹性部,所述抗压弹性部自所述基部向下并朝所述第二内侧壁的方向弯折延伸;多数锡球,所述抗压弹性部至所述第二内侧壁至少具有一宽度小于所述锡球的宽度,且多数所述锡球分别对应装入多数所述收容孔内的所述抗压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内侧壁之间,并推抵所述抗压弹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弹性部由初始的弯折状态朝 垂直状态发生弹性变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球推抵所述抗压弹性部使得所 述抗压弹性部依靠所述第一内侧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弹性部向下部分超出所述收 容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进一步包括一抵靠部,所 述抵靠部自所述基部的一端侧向上弯折延伸,并抵靠于所述第二内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是自所述基部靠近所述抗 压弹性部的一端延伸。
7.—种电连接器,用于焊接至一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内贯穿设有多数收容孔;多数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分别包括一基部,所述基部容纳于所述收容孔内,和 一抗压弹性部,所述抗压弹性部自所述基部向下弯折延伸;多数锡球,分别对应装入多数所述收容孔内并位于所述抗压弹性部的一侧; 当所述锡球装入所述收容孔内时,所述锡球推抵所述抗压弹性部并使所述抗压弹性部 朝远离所述锡球的方向发生可自动回复的弹性变形;当所述导电端子焊接至所述电路板上时,所述锡球在熔融过程中,所述抗压弹性部朝 靠近所述锡球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锡球熔融后包覆所述抗压弹性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锡球熔融后具有一第一锡料部位 于所述抗压弹性部的上方,一第二锡料部位于所述抗压弹性部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锡料部小于所述第二锡料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锡料部等于所述第二锡料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弹性部由垂直状态朝初始的 弯折状态发生弹性变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电连接器,包括设有多数收容孔的一绝缘本体,多数导电端子分别包括一基部,所述基部容纳于所述收容孔内,一抗压弹性部,所述抗压弹性部自所述基部向下弯折延伸,多数锡球分别对应装入多数所述收容孔内并推抵所述抗压弹性部,由于所述锡球在熔融过程中,所述抗压弹性部会自动回复至初始的弯折状态,进而朝靠近所述锡球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锡球熔融后包覆所述抗压弹性部,由于所述锡球与所述抗压弹性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故二者不容易分离开来,从而保证了所述锡球和所述抗压弹性部之间的良好焊接效果。
文档编号H01R12/14GK201601249SQ20092026387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日
发明者戴拥军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