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极点夹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点夹紧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滤波器产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为物料加工误差以及设计计算误差,会出 现产品实际指标与设计不一致的现象,特别是极点尺寸对指标影响较大。样件生产时会适 当的对极点进行调谐,产品合格后对极点进行紧固。现在使用的方案是使用车加工圆棒打 孔攻丝,盖板上使用螺钉紧固,此方案需要焊接或者螺钉联结,操作复杂,成本较高,调谐不 便。现有技术方案典型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耦合杆与支撑柱一起形成所需要的 正极点,其耦合值主要取决于耦合杆与支撑柱所占的面积。此方案有两种形式的变化,一种 是支撑柱与耦合杆的连接是使用的螺钉紧固,一种是取消支撑柱,直接使用螺钉替代,螺钉 镀银后与盖板螺纹联结,在其端部直接焊接耦合杆。现有技术的缺点是1、因为要使用螺钉 紧固,耦合杆与支撑柱难以缩小尺寸,现在使用M2的螺钉紧固,支撑柱一般为3. 5MM或4MM。 以至于支撑柱与耦合杆做成一体的难度很大。而分开加工的话,成本高而且两端需要焊接 或者再使用螺钉紧固。若产品有三阶交调的要求的话,支撑柱与耦合杆的联结不能再使用 螺钉,焊接的焊点也要严格控制。即使这样,三阶交调的合格率仍然不高(80%合格率)。2、 极点的可调性差,因为都是使用螺钉紧固或者直接焊接的,若调试过程中需要对极点进行 调整,则必须首选拆开盖板,再松开螺钉或者焊点,再进行调节。若是要加大耦合的话,得换 用更长的支撑柱,或者增加物件将其垫高。若是要减少耦合,则需要换用短的支撑柱或对其 进行打磨,效率低下不说,产品的美观与可靠性均不能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极点夹紧结构,该结构用于夹紧类似 极点的圆线材,通过锥度将螺纹旋紧时的轴向力改变为径向力,从而达到锁紧中间的线材 的作用,能反复调谐,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极点夹紧结构,包括套管、定位导 杆、极点导线,所述套管套接于极点导线外且套管与极点导线之间构成环形腔体,定位导杆 套接于极点导线外并位于环形腔体内,所述定位导杆外壁厚度从环形腔体的封闭端向环形 腔体的开口端方向逐渐增大形成紧固斜面,所述套管内壁结构与紧固斜面相匹配或设有与 紧固斜面接触的内压环面,所述环形腔体内还包括调节定位导杆与环形腔体的封闭端之间 间距的调节结构。还包括产品盖板、导杆,产品盖板、导杆均套接于套管外且产品盖板固定于套管、 导杆之间。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螺母,套管内壁具有与调节螺母匹配的调节螺纹。所述导杆为M6X0. 75的螺母。[0009]所述调节螺母为M4X0. 5的细牙螺纹。所述极点导线为极点镀银铜线。 极点夹紧结构,包括套管、定位导杆、极点导线,所述套管套接于极点导线外且套 管与极点导线之间构成环形腔体,定位导杆套接于极点导线外并位于环形腔体内,所述环 形腔体从环形腔体的封闭端向环形腔体的开口端方向逐渐增大形成紧固斜面,所述定位导 杆位于环形腔体内的结构与紧固斜面相匹配或设有与紧固斜面接触的内压环面,所述环形 腔体内还包括调节定位导杆与环形腔体的封闭端之间间距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螺母,套管内壁具有与调节螺母匹配的调节螺纹。所述定位导杆外壁、套管内壁设有相匹配的螺纹,定位导杆与套管内壁之间螺纹 可调连接构成调节结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能不用拆卸产品盖板就可以调节极点耦合,而且能调节的范围较宽。2、整个极点无螺钉、无焊点,装配效率大大提高,美观而且三阶交调性能得到很大 提升。3、作为标准件批量生产,成本较之以前的特殊订制结构大大降低。4、此类结构可以推广至耦合要求不高的连接器引入端,即环耦合结构,这样可提 高样件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夹紧结构的受力分析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夹紧结构的受力分析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夹紧结构的受力分析图。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_套管;2-导杆;3-定位导杆;4-极点导线; 5_产品盖板;6-调节螺母;7-耦合杆;8-支撑柱;9-锁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极点夹紧结构包括套管1、定位导杆3、极点导线4、 产品盖板5、导杆2,产品盖板5、导杆2均套接于套管1外且产品盖板5固定于套管1、导杆 2之间,套管1套接于极点导线4外且套管1与极点导线4之间构成环形腔体,定位导杆3 套接于极点导线4外并位于环形腔体内,定位导杆3外壁厚度从环形腔体的封闭端向环形 腔体的开口端方向逐渐增大形成紧固斜面,套管1内壁结构与紧固斜面相匹配;所述环形 腔体内还包括调节定位导杆3与环形腔体的封闭端之间间距的调节结构,该调节结构包括 调节螺母6,套管1内壁具有与调节螺母6匹配的调节螺纹。装配时,首先通过导杆2六角螺母间的M6*0. 75的螺纹组合,将套管1与产品盖板5连接在一起。从产品盖板5底部穿出成型好的极点导线4后,从上部旋入定位导杆3,使 用专用的工具旋紧调节螺母6,通过M4*0. 5的螺纹组合,就可以夹紧镀银铜线了。生产过程 中若想要调整极点,则适当松开调节螺母6,手动调整极点导线4的尺寸H,就可以达到调节 极点的目的。若要加强耦合则尺寸H加大,反之减小尺寸H则减小耦合。本实施例的导杆2为M6X0. 75的螺母;调节螺母6为M4X0. 5的细牙螺纹;极点导 线4为极 点镀银铜线。实施例2:参见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环形腔体从环形腔体 的封闭端向环形腔体的开口端方向逐渐增大形成紧固斜面,所述定位导杆3位于环形腔体 内的结构设有与紧固斜面接触的内压环面,所述环形腔体内还包括调节定位导杆3与环形 腔体的封闭端之间间距的调节结构,本实施例的调节结构可以选用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 或者是在定位导杆3外壁、套管1内壁设有相匹配的螺纹,定位导杆3与套管1内壁之间螺 纹可调连接构成调节结构。本实施例其他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 参见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定位导杆3外壁厚度 从环形腔体的封闭端向环形腔体的开口端方向逐渐增大形成紧固斜面,套管1内壁结构设 有与紧固斜面接触的内压环面,本实施例其他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原理是使用锥度将轴向的力分角成轴向与径向,从而锁紧极 点。如图5至图7中的受力分析所示对定位导杆3施加推力a的作用,锥面的作用,分解 成b和c,套管1固定不动的话,会出现反作用力b’和C’,从而使定位导杆3向极点导线4 施力,达到夹紧件3的作用。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施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极点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1)、定位导杆(3)、极点导线(4),所述套管(1)套接于极点导线(4)外且套管(1)与极点导线(4)之间构成环形腔体,定位导杆(3)套接于极点导线(4)外并位于环形腔体内,所述定位导杆(3)外壁厚度从环形腔体的封闭端向环形腔体的开口端方向逐渐增大形成紧固斜面,所述套管(1)内壁结构与紧固斜面相匹配或设有与紧固斜面接触的内压环面,所述环形腔体内还包括调节定位导杆(3)与环形腔体的封闭端之间间距的调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点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产品盖板(5)、导杆(2), 产品盖板(5)、导杆(2)均套接于套管(1)外且产品盖板(5)固定于 >套管(1)、导杆(2)之 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点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螺母 (6),套管(1)内壁具有与调节螺母(6)匹配的调节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点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2)为M6X0.75的螺 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点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母(6)为M4X0.5的细牙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点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点导线(4)为极点镀 银铜线。
7.极点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1)、定位导杆(3)、极点导线(4),所述套管 (1)套接于极点导线(4)外且套管(1)与极点导线(4)之间构成环形腔体,定位导杆(3)套 接于极点导线(4)外并位于环形腔体内,所述环形腔体从环形腔体的封闭端向环形腔体的 开口端方向逐渐增大形成紧固斜面,所述定位导杆(3)位于环形腔体内的结构与紧固斜面 相匹配或设有与紧固斜面接触的内压环面,所述环形腔体内还包括调节定位导杆(3)与环 形腔体的封闭端之间间距的调节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点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螺母 (6),套管(1)内壁具有与调节螺母(6)匹配的调节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点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导杆(3)外壁、套管 (1)内壁设有相匹配的螺纹,定位导杆(3)与套管(1)内壁之间螺纹可调连接构成调节结 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点夹紧结构。该结构包括套管、定位导杆、极点导线,所述套管套接于极点导线外且套管与极点导线之间构成环形腔体,定位导杆套接于极点导线外并位于环形腔体内,所述定位导杆外壁厚度从环形腔体的封闭端向环形腔体的开口端方向逐渐增大形成紧固斜面,所述套管内壁结构与紧固斜面相匹配或设有与紧固斜面接触的内压环面,所述环形腔体内还包括调节定位导杆与环形腔体的封闭端之间间距的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极点夹紧结构能不用拆卸产品盖板就可以调节极点耦合,而且能调节的范围较宽,整个极点无螺钉、无焊点,装配效率大大提高,可作为标准件批量生产,成本较之以前的特殊订制结构大大降低。
文档编号H01P11/00GK201601207SQ200920351058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3日
发明者牟利东 申请人:成都泰格微电子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