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端子及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0658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接端子及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接于汽车等中布置的电线末端上的压接端子及具有该压接端 子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绝缘电线的末端上安装端子的手段,压接技术广泛被采用。该压 接,是利用模具将预先形成在所述端子上的导体套管压紧(caulking)到所述绝缘电线的导 体末端上从而进行的(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357901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 1)。图11及图12表示具备以往典型的压接端子的带端子电线的结构。该带端子电 线具有电线20以及压接在该电线20的末端上的压接端子10。所述电线20包括导体22和从径向外侧覆盖该导体22的绝缘包覆层24,对于该 电线20的末端,实施去除所述绝缘包覆层24的一部分从而使所述导体22露出的处理。所述压接端子10沿前后具有电连接部12和电线压接部。图中表示的电连接部 12呈母型,成形为可让图中未表示的公型端子嵌入的箱型。所述电线压接部包括从所述 电连接部12沿轴向朝后方延伸的作为基部的底壁14、从该底壁14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 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导体套管16和与这些导体套管16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左右一对的绝缘 套管18。所述两个导体套管16及绝缘套管18在加工前的状态下从轴向观察呈大致U字 状。当进行所述压接端子10的压接时,将所述电线20的末端放置在所述底壁14 上,在此状态下,进行利用模具的压制成型,使所述各导体套管16及所述各绝缘套管18 接受朝向内侧的弯曲加工。由此,两个导体套管16以从两侧包围所述电线20的末端上 所露出的导体22的形状压接于该导体22上,通过该压接,所述导体套管16成为可与所 述导体22电气导通的状态。同样,两个绝缘套管18以从两侧包围与所述导体22邻接的 绝缘包覆层24的形状压接于该绝缘包覆层24上。对于此种带端子电线,为了保证良好的电连接,需要在其检查阶段判定两个导 体套管16对所述导体22上的压接状态是否良好。但是,难以从外观来判断该压接状态, 尤其导体套管16对所述导体22上的压接程度(咬入深度)。并且,其困难性随着电线 20的细线化及压接端子10的小型化的进展而变得更加显著。另外,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与导体套管的内面所形成的锯齿 (serration,即沿与端子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槽)相对应地在该导体套管的表面也形成有识 别用的槽,并且在该槽彼此之间配有刻度,但这些槽和刻度并不能成为表示所述导体套 管的压接程度的指标。亦即,该槽等是以确认所述锯齿相对于电线导体的位置为目的, 形成为跟该锯齿同样地沿与端子轴向正交的方向(即沿导体套管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形 状,所以即使观察该槽或标记也无法判定该导体套管对所述导体上的压接程度(咬入深 度)。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接端子及具备其的带端子电线的 制造方法,能够容易地判定所述压接端子的导体套管对电线末端的导体上的压接状态是 否良好,尤其容易判定其压接程度是否良好。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压接端 子包括导体压接部,用于压接电线的末端的导体,所述导体在所述电线的所述末端上 露出,所述导体压接部具有基部,沿所述压接端子的轴向延伸;以及一对导体套管, 从所述基部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朝向两侧延伸,并接受弯曲加工,以包围所述末端 的导体的方式压接于该导体上,其中,在所述各导体套管的表面上设有压接状态识别指 标,该压接状态识别指标具有,露出于端子的表面上的部分的内侧端的位置按照所述导 体套管的压接程度而沿端子轴向发生变化的形状。其中,关于所述导体套管,所谓“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朝向两侧延伸”, 并不意味着严格限定该导体套管的具体形状和长边方向,而不意味着也包括该导体套管 的长边方向相对于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倾斜一定程度的情况,以及该导体套管的轴向 尺寸比与其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大的情况。此外,关于压接状态识别指标,所谓“露出于端子的表面上的部分的内侧 端”,是指该露出的部分中最靠内侧的位置,即最靠近另一个导体套管的位置。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包括电线和压接于该 电线的末端上的压接端子的带端子电线,所述电线在末端上露出导体,该制造方法包含 以下工序使所述压接端子成形的工序;将成形后的所述压接端子中的导体套管进行弯 曲加工,以压接于所述电线的末端的导体上的压接工序;以及基于所述压接后露出的所 述导体套管上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的内侧端的位置,判定带端子电线的压接状态是否良 好的工序。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包括电线和压接于 该末端上的压接端子的带端子电线,所述电线在末端上露出导体,该制造方法包含以下 工序使设有包括多个标记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的压接端子成形的工序;将成形后的所 述压接端子的导体套管进行弯曲加工,以从外侧压接于所述电线的末端的导体上的压接 工序;以及基于所述压接后露出的所述导体套管上的标记的数量及位置,判定带端子电 线的压接状态是否良好的工序。采用以上所示的本发明,有如下效果基于导体套管压接后在其表面上露出 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的内侧端的位置,或该指标中所含的多个标记在与端子轴向正交的 方向上的位置或个数,能够容易地判定该导体套管的压接状态,尤其容易判定其压接程度。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展开图。图2是图1的沿II-II线剖视图。图3是表示所述压接端子的压接良好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处于图3所示的压接状态时的压接端子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a)至(d)分别是表示所述压接端子的压接不良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所述压接端子的压接状态处于图5(b)所示的状态时的该压接端子的 外观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展开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展开图。图9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展开图。图10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展开图。图11是表示一般的压接端子的方式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压接端子的压接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至图10,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以下所示的各实 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10的基本结构以及该压接端子10所压接的电线的结构均与所述 图11及图12所示的情况同样,所以标注与这些附图共用的参照符号并简化其说明,主要 说明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10的要点部分。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的原板中相当于电线压接部 的部分。该原板与其他压接端子的(同一形状的)原板和将这些原板彼此相连的支座 (carrier) 11 一同由一片金属板冲压出来。各原板具有构成图11和图12所示的电接触部(与对方端子嵌合的部分,也包 括公型部分)的部分和构成图1所示的电线压接部的部分,后者的部分具有沿端子轴 向(图1中为左右方向)延伸的作为基部的底壁14 ;从该底壁14沿与所述端子轴向正交 的方向朝向两侧延伸的一对导体套管16 ;以及在该导体套管16的后方同样地沿与所述端 子轴向正交的方向朝向两侧延伸的一对绝缘套管18。所述压接端子通过如下工序制造, 即对前者的部分进行弯曲加工,从而使所述电接触部成形的工序;对后者的部分进行 弯曲加工,从而使各导体套管16和各绝缘套管18成形的工序;以及将所述绝缘套管18 的正后方的部分从所述支座11切离的工序。作为所述压接端子的特点,压接状态识别指标分别设置在所述各导体套管16的 表面。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在所述导体套管16压接于所述图11及图12所示的电线20 的末端的导体22上之后,用于判定其压接状态(尤其是压接程度)是否良好。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由线状标记17构成。在本实施方式 中,各线状标记17呈直线状,相对于压接端子的轴向(图1中为左右方向)倾斜,越朝 向该压接端子的前端侧,越朝向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外侧(亦即导体套管16的前端 侧)。这些线状标记17例如可以如图2所示,由凹设在导体套管16表面的槽构成,该 槽例如可以在冲压所述原板的同时高效地形成于所述导体套管16上。但是,所述线状标 记17并不限于由槽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印刷在导体套管16的表面上的标记。这种情况 在后述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中也同样。而且,该线状标记17也可 以是逆向倾斜的标记,亦即,也可以是越朝向端子前端侧越向内侧倾斜的标记。所述压接端子在成形后,经过接下来的压接工序及检查工序便能够有助于提供高质量的带端子电线。1)压接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所述电线20的末端放置于所述压接端子的底壁14上,在此状态 下,与以往的压接端子同样地例如利用模具座及模具来对导体套管16和所述绝缘套管18 进行压紧(亦即进行弯曲加工),由此,使两个套管16、18分别压接于所述电线20末端 的导体22和其正后侧的绝缘包覆层24上。更具体而言,进行弯曲加工以使所述各套管 16、18分别包围所述导体22及绝缘包覆层24。所述导体22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定。除了通常所用的铜或铜合金以外,还可以是 铝或铝合金。尤其在后者的情况下,为了破坏表面上形成的氧化膜而需要进行高压缩的 压接,所以本发明的适用尤其有效。这一点在后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同样。2)检查工序该检查工序中,为了保证所述压接端子与所述导体22的电连接,判定所述导体 套管16的压接状态是否良好。该良好与否,可以通过对构成所述压接状态识别指标的各 线状标记17的形状,尤其在压接后的两个导体套管16的内侧端的位置上相对于端子轴向 的所述线状标记17的位置进行确认,从而容易地予以判定。图3表示所述导体套管16的压接状态良好时的剖面,图4表示此时的导体套管 16的外观。如图3所示,在两个导体套管16充分咬入导体22(图3中由多根裸线构成) 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在两个导体套管16的内侧端上的线状标记17的位置向绝缘套管 18侧充分后退。而如图5(a)至(d)的剖视图所示,当至少一个导体套管16的压接状态不良时, 在不良侧的导体套管16的内侧端上的线状标记17的位置沿轴向偏离所述图4所示的位 置。通过该位置的偏离可以实现容易地判定所述导体套管16的压接程度是否良好。具体而言,当如图5(a)所示那样两个导体套管16的压接程度过低时,或者如图 5(b)所示那样只有一个导体套管16的压接程度过低时,在该导体套管16的内侧端上的线 状标记17的位置向前方偏离图4所示的位置。相反,当如图5(c)所示那样两个导体套 管16过度咬入而碰到底壁14时,或者如图5(d)所示那样一个导体套管16过度卷入而碰 到所述导体套管16自身的基部时,在压接程度过高的导体套管16的内侧端上的线状标记 17的位置比图4所示的位置进一步向绝缘套管18侧后退。尤其,如图1所示的线状标记17那样,隔着端子中心轴而呈彼此左右对称的形 状的标记具有能够明显地显示两个导体套管16的压接程度的平衡性是否良好的优点。例 如,当如图5(b)所示那样两个导体套管16的压接程度不均等时,在两个导体套管16的 内侧端的位置,换言之,该导体套管16彼此最靠近或碰到的位置上的线状标记17的位置 如图6所示在轴向上发生较大偏离。根据该偏离的程度,能够容易地判定所述压接程度 的平衡性是否良好。而且,所述线状标记17的次要效果,是也能够容易地确认导体22从两个导体套 管16之间是否突出。例如图5(a)所示那样,当两个导体套管16的咬入较浅,构成导体 22的裸线从该导体套管16彼此之间突出时,如果该裸线的表面色与导体套管16的表面色 相近(例如所述裸线由铝构成,且对导体套管16的表面实施了镀锡),则不容易确认所述 裸线的突出。但是,所述导体套管16上设置的所述线状标记17使该导体套管16与所述裸线的识别变得容易。因而,所述压接端子实现最终只将高质量的带端子电线提供给市场。另外,作为第2实施方式显示在图7中的压接端子上,除了所述的线状标记17 以外,还在该线状标记17的附近设有彼此沿与端子轴向平行的方向间歇地排列的刻度 19a、19b、19c。这些刻度19a、19b、19c实现更容易地确认在所述导体套管16的内侧端 上的线状标记17的位置。所述线状标记17并不限于直线状,如作为第3实施方式及第4实施方式分别在 图8及图9中所示那样,既可以是向外或向内弯曲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图8所示的线状标记17具有越远离导体套管16的前端,相对于端子轴向的倾斜就越大的 形状,因此尤其适合于压接程度是否良好的判定基准被设定在较高范围的情况(亦即被 要求较高的压缩的情况)。相反,图9所示的线状标记17具有越接近导体套管16的前 端,相对于端子轴向的倾斜就越大的形状,因此尤其适合于压接程度是否良好的判定基 准被设定在较低范围的情况(亦即被要求较低的压缩的情况)。以上情况,在所述线状标 记呈由多条直线组合而成的弯折线状且整体上弯曲时也同样。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也在各导体套管16的表面 上设有压接状态识别指标,但这些压接状态识别指标由多条(图例中为三条)线状标记 17a、17b、17c构成。这些线状标记17a至17c分别沿与端子轴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且从 导体套管16的基端侧(靠近底壁14的一侧)依次在与端子轴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而 排列。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压接端子,根据所述导体套管16的压接程度不同,而压接 后的导体套管16的表面上露出的线状标记的条数及其位置(与端子轴向正交的方向的位 置)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对此进行确认,能够容易地判定压接状态是否良好。例如,如 果将各线状标记17a至17c的位置设定成,在如所述图3所示那样压接状态良好时,中间 的线状标记17b在导体套管16的内侧端的附近露出的情况下,则当压接程度过高(对导 体22的咬入较深)时,该线状标记17b不露出而仅露出线状标记17a,且其位置向内侧偏 离。相反,当所述压接程度过低(所述咬入较浅)时,所述线状标记17b的位置向外侧 偏离而成为线状标记17c也露出的状态。因而,能够基于露出的线状标记的条数及其位 置来判定压接程度是否良好。另外,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状标记17a、17b、17c那样,沿与所述端子轴向 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线状标记,实现容易确认与该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置,并且也实现容 易确认导体套管相对于端子轴向的倾斜情况(亦即在端子轴向上的压接程度的偏差)。进而,如所述线状标记17a、17b、17c那样按照配设位置而设置长度彼此不同的 标记,可以实现根据其长度来容易地识别线状标记17a、17b、17c。另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压接状态识别指标的露出部分的位置或形状 的确认及由此进行的压接状态是否良好的判定,既可以通过作业者的肉眼来进行,也可 以通过拍摄该露出部分的装置及对该数据进行图像处理的装置来自动进行。而且,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在前后排列的多个位置上设有导体套管对的压接端 子,此时,也可以仅在一部分套管对上设置所述压接状态识别指标。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接端子及具备其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地判定所述压接端子的导体套管对电线末端的导体上的压接状态是否良好,尤其容 易判定其压接程度是否良好。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涉及的压接端子包括导体压接部,用于压接电线的末端 的导体,所述导体在所述电线的所述末端上露出,所述导体压接部具有基部,沿所述 压接端子的轴向延伸;以及一对导体套管,从所述基部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朝向两 侧延伸,并接受弯曲加工,以包围所述末端的导体的方式压接于该导体上,其中,在所 述各导体套管的表面上设有压接状态识别指标,该压接状态识别指标具有,露出于端子 的表面上的部分的内侧端的位置按照所述导体套管的压接程度而沿端子轴向发生变化的 形状。其中,关于所述导体套管,所谓“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朝向两侧延伸”, 并不意味着严格限定该导体套管的具体形状和长边方向,而意味着也包括该导体套管的 长边方向相对于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倾斜一定程度的情况,以及该导体套管的轴向尺 寸比与其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大的情况。此外,关于压接状态识别指标,所谓“露出于端子的表面上的部分的内侧 端”,是指该露出的部分中最靠内侧的位置,即最靠近另一个导体套管的位置。所述压接端子,在其导体套管上设置压接状态识别指标,且该压接状态识别指 标中在所述导体套管的压接后露出的部分的内侧端的位置按照所述导体套管的压接程度 而沿端子轴向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基于所述内侧端的位置来容易地判定两个导体套管的 压接状态,尤其能够容易地判定其压接程度是否良好。具体而言,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各导体套管上所设置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包括相 对于端子轴向而朝与该端子轴向正交的方向倾斜的线状标记。该线状标记虽然是简单的 形状,但由于所述压接后露出的部分的内侧端的位置按照导体套管的压接程度而沿端子 轴向发生变化,因此能够作为表示该压接程度的指标而发挥功能。更为理想的是,所述各导体套管上所设置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具有隔着所述压 接端子的中心轴而呈彼此对称的形状。该形状能够实现基于两个压接状态识别指标彼此 在端子轴向上的位置偏离而容易地判定两个导体套管的压接状态的平衡性是否良好。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各导体套管上所设置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例如由凹设在该 导体套管表面上的槽构成。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包括电线和压接于 该电线的末端上的压接端子的带端子电线,所述电线在末端上露出导体,其包含以下工 序使所述压接端子成形的工序;将成形后的所述压接端子的导体套管进行弯曲加工, 以压接于所述电线的末端的导体上的压接工序;以及基于所述压接后露出的所述导体套 管上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的内侧端的位置,判定其压接状态是否良好的工序。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压接端子也可以在所述各导体套管的表面上,取代所述 形状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或者除此以外,设有包括多个标记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该 多个标记在与端子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而排列。采用所述压接端子,按照所述导体套管的压接程度不同,而在其压接后露出的 所述导体套管上的标记的数量及其位置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基于该数量或位置来容易地 判定其压接状态是否良好,尤其能够容易地判定压接程度是否良好。
具体而言,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各标记呈沿与所述端子轴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 线状。由于该形状的标记沿与端子轴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与该方向 正交的方向的位置,并且也容易确认导体套管相对于端子轴向的倾斜程度(亦即在端子 轴向上的压接程度的偏差)。更为理想的是,所述压接状态识别指标也具有隔着所述压接端子的中心轴而呈 彼此对称的形状,而且,该压接状态识别指标例如可以由凹设在该导体套管的表面上的 槽构成。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包括电线和压接于 该电线的末端上的压接端子的带端子电线,所述电线在末端上露出导体,其包含以下工 序使所述压接端子成形的工序;将成形后的所述压接端子的导体套管进行弯曲加工, 以压接于所述电线的末端的导体上的压接工序;以及基于所述压接后露出的所述导体套 管上的标记的数量及位置,判定其压接状态是否良好的工序。
权利要求
1.一种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压接部,用于压接电线的末端的导体,所 述导体在所述电线的所述末端上露出,所述导体压接部具有基部,沿所述压接端子的轴向延伸;以及一对导体套管,从所述基部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朝向两侧延伸,并接受弯曲加 工,以包围所述末端的导体的方式压接于该导体上,其中,在所述各导体套管的表面上设有压接状态识别指标,该压接状态识别指标具 有,露出于端子的表面上的部分的内侧端的位置按照所述导体套管的压接程度而沿端子 轴向发生变化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体套管上所设置的压接 状态识别指标包括相对于端子轴向而朝与该端子轴向正交的方向倾斜的线状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体套管上所设置的压 接状态识别指标具有隔着所述压接端子的中心轴而呈彼此对称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体套管上所 设置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由凹设在该导体套管的表面上的槽构成。
5.一种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包括电线和压接于该电线的末端上的压接 端子的带端子电线,所述电线在末端上露出导体,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使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端子成形的工序;将成形后的所述压接端子的导体套管进行弯曲加工,以压接于所述电线的末端的导 体上的压接工序;以及基于所述压接后露出的所述导体套管上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的内侧端的位置,判定 压接状态是否良好的工序。
6.—种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压接部,用于压接电线的末端的导体,所 述导体在所述电线的所述末端上露出,所述导体压接部具有基部,沿所述压接端子的轴向延伸;以及一对导体套管,从所述基部沿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朝向两侧延伸,并接受弯曲加 工,以包围所述末端的导体的方式压接于该导体上,其中,在所述各导体套管的表面上设有压接状态识别指标,该压接状态识别指标包 括在与端子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而排列的多个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标记呈沿与所述端子轴向 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线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体套管上所设置的压 接状态识别指标具有隔着所述压接端子的中心轴而呈彼此对称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体套管上所 设置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由凹设在该导体套管的表面上的槽构成。
10.一种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包括电线和压接于该电线的末端上的压接 端子的带端子电线,所述电线在末端上露出导体,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使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端子成形的工序;将成形后的所述压接端子的导体套管进行弯曲加工,以压接于所述电线的末端的导 体上的压接工序;以及基于所述压接后露出的所述导体套管上的标记的数量及位置,判定压接状态是否良 好的工序。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判定压接状态是否良好的压接端子(10)及具备其的带端子电线的制造方法。压接端子(10)具有压接于电线(20)的导体(22)上的一对导体套管(16)。在导体套管(16)的表面上设有用于判定其压接程度是否良好的压接状态识别指标。该指标既可以是具有露出于端子表面上的部分的内侧端的位置按照导体套管(16)的压接程度而沿端子轴向发生变化的形状的标记(17),也可以是包括在与端子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而排列的多个标记的指标。
文档编号H01R4/18GK102017308SQ20098011615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7日
发明者下田洋树, 大塚拓次, 小野纯一, 平井宏树, 田中徹儿 申请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