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059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的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抑制在电梯的升降体产生的横向振动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的升降体、例如电梯的利用者所搭乘的轿厢沿在井道内立起设置的导轨在井道内升降。即,在电梯的轿厢,设置有具备滚轮等的导向装置,该滚轮沿导轨的引导面滚动, 由此将轿厢的水平方向的移动约束在预定的范围内。因此,若在导轨自身产生了细微的弯曲、或在导轨的连接处存在局部的微小弯曲, 则在上述滚轮通过该部分时,会在轿厢产生横向的振动。这种现象在电梯的升降速度越快时越显著,特别是在高速电梯中,这种现象成为阻碍轿厢内的舒适性的较大原因。一直以来,通过电梯系统的最优设计或被动减振,来减少在轿厢产生的横向振动。另外,作为减少上述横向振动的技术,也提出了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主动减振的技术。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记载的减振装置中,通过由传感器检测轿厢的振动状态,来根据该检测结果使促动器进行动作,从而积极地抑制轿厢的振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1225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构成为通过使减振装置的促动器的可动件上下移动, 来调整滚轮对导轨的按压力,抑制轿厢的振动。图22是表示现有的电梯的减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该图22示出了上述减振装置所用的促动器的详细情况。图22中,标号31是绕线管,其设于促动器的可动件侧, 标号32是线圈,其卷绕于绕线管31,标号33是绕线,其构成线圈32。在制造线圈32时,使绕线33紧贴于绕线管31的两侧的凸缘34地持续卷绕是困难的,一般而言,在线圈32和一个凸缘34(或两个凸缘34)之间会产生微小的间隙35。因此,当通过可动件的移动而对线圈32作用以惯性力时,有可能相对于形成上述间隙35的方向使线圈32产生微小的打滑。并且,当通过可动件的往复运动而反复产生线圈32的微小移动时,有可能产生在绕线33上形成的绝缘层磨损等不良情况。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的减振装置,在用于抑制在电梯的升降体产生的横向振动的减振装置中,能够将在促动器的可动件侧设置的线圈牢固地保持于绕线管,能够可靠地防止线圈所产生的微小打滑。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电梯的减振装置是用于抑制在电梯的升降体产生的横向振动的电梯的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具备固定件,该固定件具有设于升降体的永久磁铁;可动件,该可动件具有卷绕于绕线管的线圈,并且该可动件通过在线圈通电时产生的洛伦兹力而在预定的范围移动;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根据在升降体产生的横向振动来使电流流过线圈, 从而使可动件进行动作以减少在升降体产生的横向振动,绕线管在卷绕有线圈的卷绕面沿线圈的绕线方向具有槽,线圈整体被一体化,并且线圈的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中的相邻的绕线彼此相互接触,且线圈的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在横截面与槽的一部分接触。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在用于抑制在电梯的升降体产生的横向振动的减振装置中,能够将在促动器的可动件侧设置的线圈牢固地保持于绕线管,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线圈产生的微小打滑。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减振装置的电梯的轿厢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从图1的A-A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图3是表示图1的导向装置的详细情况的图。图4是表示从图3中的B-B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图5是表示从图3中的C-C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减振装置的可动件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减振装置的可动件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绕线管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绕线管的另一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10是表示图7的D部的详细情况的图。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绕线管的详细情况的图。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D部详细图。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绕线管的详细情况的图。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D部详细图。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绕线管的详细情况的图。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D部详细图。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绕线管的详细情况的图。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D部详细图。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绕线管的详细情况的图。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D部详细图。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绕线管的详细情况的图。图22是表示现有的电梯的减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进行说明。此外,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其重复说明被适宜简化或省略。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减振装置的电梯的轿厢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从图1的A-A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图3是表示图1的导向装置的详细情况的图,图4 是表示从图3的B-B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图5是表示从图3的C-C箭头方向观察的图。图1 图5中,标号1是电梯的井道,标号2是在井道1内升降的电梯的轿厢,标号3是在井道1内立起设置的一对导轨。上述轿厢2构成电梯的升降体,上述轿厢2例如具备轿厢室4 ;支承轿厢室4等的轿厢架5 ;以及在轿厢架5的上下两侧设置的导向装置6。导向装置6用于与导轨3卡合来引导轿厢2的升降。该导向装置6例如设有从三个方向与对置的导轨3接触的滚轮7。 艮口,通过该滚轮7在导轨3的引导面滚动,轿厢2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被约束在预定的范围, 且顺畅地引导了轿厢2在铅直方向的移动。标号8是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用于抑制在轿厢2产生的横向振动。该减振装置 8检测出在轿厢2产生的横向振动,并控制上述滚轮7对导轨3的按压力,以抑制所述产生的横向振动。具体而言,减振装置8被支承于轿厢架5,通过促动器9、传感器10和控制装置11来构成该减振装置8的主要部分。上述促动器9包括固定件,其设于轿厢架5 ;和可动件,其设于与滚轮7联动的杆 12。促动器9的固定件具备永久磁铁13。该永久磁铁13经由预定的支承部材等固定于轿厢架5。另外,促动器9的可动件具有固定于上述杆12的绕线管14、和卷绕于该绕线管 14的线圈15,线圈15配置成能够受到上述永久磁铁13的磁场的影响。即,当线圈15被通电时,在线圈15产生与电流的方向及大小对应的洛伦兹力。并且,可动件通过该产生的洛伦兹力而上下移动,从而使上述杆12摆动。此外,可动件能够移动的范围被预先设定为预定的范围。控制装置11具有如下功能根据在轿厢2产生的横向振动来使电流流过线圈15, 从而使促动器9的可动件进行动作以减少该横向振动。此外,传感器10用于检测在轿厢2 产生的横向振动。即,控制装置11基于传感器10的检测信号来决定流过线圈15的电流值, 从而对促动器9输出动作指令。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减振装置8中,每次进行减振控制时(即,每次可动件移动时), 都会对线圈15作用以惯性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的促动器9的可动件中具备特有的机构,该特有的机构用于在作用有上述惯性力时也不使线圈15产生微小打滑。 以下,还参照图6 图11,对促动器9的可动件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减振装置的可动件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减振装置的可动件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绕线管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绕线管的另一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10是表示图7的D部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绕线管的详细情况的图。此外,图11相当于卷绕线圈15前的图7的D部。图6 图11中,标号16是在绕线管14形成的卷绕面,标号17是绕线管14的凸缘,该凸缘配置在卷绕面16的两侧(图7中为上下),标号18是构成线圈15的绕线。在绕线管14的卷绕面16,沿卷绕绕线18的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与绕线18的线径对应的槽19。此外,上述槽19的形成部位可以是卷绕面16中的、卷绕绕线18的部分的全部区
5域(参照图8),也可以仅为角部(弯曲部)(参照图9)。另外,槽19的相对于卷绕面16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对绕线管14进行机械加工而形成槽19,也可以通过主体部和槽部的一体成型来制造绕线管14。具体而言,形成于卷绕面16的上述槽19在横截面(与槽19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呈现形成圆的一部分的弯曲状。另外,该槽19具有与绕线18的线径相等的开口宽度(图11所示的Wl),且该槽19在横截面具有比上述绕线18大的弯曲(比上述绕线 18小的曲率)。由于槽19呈现上述形状,因此卷绕于槽19的各绕线18、即线圈15的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18a在横截面(与绕线18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不与槽19的整体接触, 而仅与槽19的最深部分接触。另外,由于各槽19的间隔形成为与绕线18的线径一致,所以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18a中相邻的绕线18a彼此在其整个长度上相互接触。如上所述,在线圈15和绕线管14的一个凸缘17 (或两个凸缘17)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20。因此,在通过可动件的移动而对线圈15作用以惯性力时,若该惯性力比对线圈15的保持力大,则在线圈15产生微小打滑。图22所示的现有的结构中,由使绕线33卷绕于卷绕面时的张力、和绕线33与卷绕面之间的摩擦系数确定的摩擦力相当于上述保持力。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可动件中,除了绕线18a和卷绕面16之间的摩擦力以外, 绕线18a越过槽19的边缘时的阻力也可作为上述保持力进行利用。另外,为了使绕线18a 越过槽19的边缘,绕线18a必须一边以其长度方向为轴向进行旋转一边向侧方移动。上述线圈15中,由于各绕线18a与相邻的绕线18a相互接触,因此该绕线18a之间的摩擦阻力也能够作为上述保持力进行利用。此外,上述可动件中,在使绕线18卷绕于卷绕面16后,对线圈15浸渍清漆,或将绕线18作为自粘线(self-welding wire)而使其热硬化,由此使线圈15整体一体化。由此,能够将绕线18a之间的接合力作为上述保持力进行利用,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线圈15产生的微小打滑。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用于抑制在电梯的轿厢2产生的横向振动的减振装置8 中,能够将在促动器9的可动件侧设置的线圈15牢固地保持于绕线管14,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线圈15产生的微小打滑。此外,图7及图10中,示出了以完全对齐卷绕的方式将绕线18卷绕于卷绕面16 的情况,但即使在线圈15的外层部的一部分产生错乱,也能够期待上述效果,这是显然的。实施方式2.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D部详细图,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绕线管的详细情况的图。图12及图13中,在绕线管14的卷绕面16,沿卷绕绕线18的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与绕线18的线径对应的槽21。该槽21与上述槽19同样地,在横截面呈现形成圆的一部分的弯曲状。另外,槽21具有比绕线18的线径窄的开口宽度(图13所示的W2),且该槽21 在横截面具有比上述绕线18大的弯曲。实施方式1中,槽19的间隔与开口宽度Wl相同。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槽21 的间隔设定成大于开口宽度W2。因此,在相邻的槽21之间,沿槽21的长度形成有平坦部220当通过机械加工而在卷绕面16形成了实施方式1中的槽19的情况下,在各槽19 的边缘部(边界部分),因切削阻力而容易产生飞边,有可能对绕线18a造成损伤。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相邻的槽21之间形成有平坦部22,因此即使在通过机械加工来形成槽21的情况下,也能够大幅减少在其边缘部产生的飞边。另外,由于形成有平坦部22, 因此轻微倒角等精加工也变得容易。因此,能够大幅减少绕线18a的损伤。其他部分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实施方式3.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D部详细图,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绕线管的详细情况的图。图14及图15中,在绕线管14的卷绕面16,沿卷绕绕线18的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与绕线18的线径对应的槽23。该槽23在横截面呈现具有比绕线18的线径窄的宽度(图 15所示的W3)的矩形。此外,由于槽23呈现矩形,因此在相邻的槽23之间沿槽23的长度必然形成平坦部24。由于槽23呈现上述形状,因此线圈15的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18a在其整个长度上以与槽23的两边缘部(槽23和平坦部M之间的边界部分)接触的状态固定于绕线管 14。另外,由于各槽23的间隔形成为与绕线18的线径一致,因此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18a 中相邻的绕线18a彼此在其整个长度上相互接触。实施方式1及2中,构成最内层的绕线18a相对于对应的槽19及21在横截面中的一个部位进行接触。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绕线18a相对于槽23在横截面中的上下分离的两个部位进行接触。由于绕线管14(可动件)通过减振控制而向上下往复移动,因此对线圈15在图14中作用有上方向的惯性力和下方向的惯性力。若为上述结构的槽23, 则能够实现绕线18a的与惯性力的作用方向一致的支承、即上下两部位的支承,能够相对于绕线管14更牢固地保持线圈15。此外,为了防止卷绕于槽23的绕线18a的损伤,优选对槽23的两边缘部实施倒角或轻微倒角等精加工处理。其他部分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实施方式4.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D部详细图,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绕线管的详细情况的图。图16及图17中,在绕线管14的卷绕面16,沿卷绕绕线18的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与绕线18的线径对应的槽25。此外,槽25除了使其深度变浅以外,具有与上述槽23相同的结构。另外,标号26是在相邻的槽25之间形成的平坦部。由于槽25呈现上述形状,因此线圈15的构成最内层的绕线18a在其整个长度上以与槽25的两边缘部及底面接触的状态固定于绕线管14。另外,由于各槽25的间隔形成为与绕线18的线径一致,因此构成最内层的绕线18a中相邻的绕线18a彼此在其整个长度上相互接触。实施方式3中,构成最内层的绕线18a相对于对应的槽23在横截面中的上下两个部位进行支承。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绕线18a相对于槽25在横截面中的上下分离的三个部位进行接触。因此,若为上述结构的槽25,则能够使作用于绕线18a的载荷(例如卷绕时的张力及上述惯性力)分散,能够防止载荷集中于绕线18a的局部。其他部分具有与实施方式3同样的结构。实施方式5.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D部详细图,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绕线管的详细情况的图。图18及图19中,在绕线管14的卷绕面16,沿卷绕绕线18的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与绕线18的线径对应的槽27。该槽27在横截面呈现具有比绕线18的线径窄的开口宽度 (图19所示的W4)的楔形(三角形状)。另外,在各槽27之间沿槽27的长度形成有平坦部28。由于槽27呈现上述形状,因此线圈15的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18a在其整个长度上以与形成槽27的2个倾斜面双方接触的状态被固定。另外,由于各槽27的间隔形成为与绕线18的线径一致,因此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18a中相邻的绕线18a彼此在其整个长度上相互接触。实施方式3中,由于构成最内层的绕线18a被槽23的两边缘部支承,因此作用于绕线18a的载荷集中于绕线18a的局部。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绕线18a被上述倾斜面、即平面支承,因此能够使作用于绕线18a的载荷分散。另外,若为上述结构的槽27,则还能够通过楔效应而牢固地保持绕线18a。此外,根据需要来形成各槽27之间的平坦部28即可,槽27也可以如实施方式1 中的槽19那样在上下方向(宽度方向)连续形成。其他部分具有与实施方式3同样的结构。实施方式6.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D部详细图,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绕线管的详细情况的图。图20及图21中,在绕线管14的卷绕面16,沿卷绕绕线18的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与绕线18的线径对应的槽四。该槽四具有下槽29a及上槽29b这种上下两级结构。具体而言,下槽29a在横截面呈现矩形,并且具有比绕线18的线径窄的宽度(图21所示的 W5)。另外,上槽29b包括从下槽^a的两边缘部向外侧和上方(卷绕面16侧)扩展的弯曲面,并且上槽^b具有比下槽^a的宽度宽且比绕线18的线径窄的开口宽度(图21所示的W6 ( > W5))。并且,上槽29b构成为在横截面形成圆的一部分,且具有比上述绕线18 大的弯曲。此外,标号30是在相邻的槽四之间形成的平坦部。S卩,上述槽四相当于对实施方式2中的槽21在其最深部分进一步添加了矩形的槽而形成的结构。由于槽四呈现上述形状,因此线圈15的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18a在其整个长度上以与下槽^a的两边缘部(下槽29a和上槽29b之间的边界部分)接触的状态固定于绕线管14。另外,由于各槽四的间隔形成为与绕线18的线径一致,因此构成最内层的绕线 18a中相邻的绕线18a彼此在其整个长度上相互接触。实施方式3(及4)的槽23(及25)中,若其宽度W3相对于绕线18的线径过窄,则在将绕线18卷绕于卷绕面16时,绕线18容易从槽23脱离,难以将绕线18整齐地配置。
8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槽四具有上下二级的结构,绕线18a被支承于下槽29a的两边缘部,因此在卷绕绕线18时,能够使上槽29b作为绕线18的引导件发挥功能,能够消除上述不良情况。另外,若为该结构,则绕线18a越过上槽^b时的阻力也能够用作对线圈15进行保持的保持力。其他部分具有与实施方式3同样的结构。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专利文献1记载的、应用于主动滚轮导向件的音圈型的促动器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仅表示一个示例,只要是在具有上述功能的减振装置的促动器的可动件侧设有线圈的构造,则通过具有与上述同样的结构就可得到同样的效果,这是显然的。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电梯的减振装置能够应用于这样的减振装置在用于抑制在电梯的升降体产生的横向振动的减振装置中,在促动器的可动件侧具有线圈。标号说明1 井道;2:轿厢;3 导轨;4 轿厢室;5 轿厢架;6:导向装置;7 滚轮;8 减振装置;9 促动器;10 传感器;11:控制装置;12 杆;13:永久磁铁;14、31 绕线管;15、32:线圈;16:卷绕面;17、34:凸缘;18、18a、33 绕线;19、21、23、25、27、29 槽;20、35:间隙;22、24、26、28、30 平坦部;29a :T ;29b 上槽。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的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用于抑制在电梯的升降体产生的横向振动,该减振装置具备固定件,该固定件具有设于所述升降体的永久磁铁;可动件,该可动件具有卷绕于绕线管的线圈,并且该可动件通过在所述线圈通电时产生的洛伦兹力而在预定的范围移动;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根据在所述升降体产生的横向振动来使电流流过所述线圈,从而使所述可动件进行动作以减少在所述升降体产生的横向振动,所述绕线管在卷绕有所述线圈的卷绕面,沿所述线圈的绕线方向具有槽, 所述线圈整体被一体化,并且所述线圈的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中的相邻的绕线彼此相互接触,且所述线圈的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在横截面与所述槽的一部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线圈的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在横截面中的分离的多个部位与所述槽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减振装置,其中,在所述绕线管的卷绕面形成的所述各槽呈现矩形,该矩形具有比所述线圈的绕线的线径窄的宽度,所述线圈的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与所述槽的两边缘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线圈的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与所述槽的两边缘部和所述槽的底面这两者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减振装置,其中,在所述绕线管的卷绕面形成的所述各槽呈现楔形,该楔形具有比所述线圈的绕线的线径窄的开口宽度,所述线圈的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与形成所述槽的两个倾斜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减振装置,其中, 在所述绕线管的卷绕面形成的所述各槽具有矩形形状的下槽,该下槽具有比所述线圈的绕线的线径窄的宽度;以及上槽,该上槽包括从所述下槽的两边缘部向外侧扩展的弯曲面,并且该上槽具有比所述线圈的绕线的线径窄的开口宽度,所述线圈的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与所述下槽的两边缘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减振装置,其中,在所述绕线管的卷绕面形成的所述各槽具有比所述线圈的绕线的线径窄的开口宽度, 并且所述各槽在横截面呈现弯曲状,该弯曲状具有比所述线圈的绕线小的曲率。
全文摘要
在用于抑制在电梯的升降体产生的横向振动的减振装置中,为了能够将在促动器的可动件侧设置的线圈(15)牢固地保持于绕线管(14)、以防止在线圈(15)产生的微小打滑,在可动件的绕线管(14)沿线圈(15)的绕线方向形成槽(19),在该槽(19)卷绕绕线(18)而形成线圈(15),使上述线圈(15)整体一体化,并且对于线圈(15)的构成最内层的各绕线(18),使相邻的上述绕线(18)彼此相互接触,且使上述各绕线(18)在横截面与上述槽(19)的一部分接触。
文档编号H01F5/02GK102471029SQ2009801608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9日
发明者佐久间洋一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