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215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的面板上常设置有按键结构,用于控制电源开关或进行其他功能调节, 随着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子装置中按键的控制精准度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种按键结构,其设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上。该壳体开设有容置孔。该按键结构包括收容于该容置孔内的键帽及按键开关。键帽底部设有凸块。按键开关具有触发部及固定触点,该触发部为拱形弹片。凸块抵持于触发部的顶部。按压按键结构中的键帽,凸块将触发部压下,与固定触点接通;放松键帽,可触发部抵持凸块,使键帽复位。然而,上述的按键结构中,由于制造公差或装配误差等原因,容易使键帽的凸块在未触发状态下与触发部的顶部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形成空行程,导致上述按键结构手感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按压时手感较佳的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支撑件、设于支撑件上且具有触发部的按键开关、相对触发部设置的键帽及与键帽固定连接的弹性抵持件,支撑件及按键开关位于键帽与弹性抵持件之间,弹性抵持件在按键开关未触发状态下与支撑件相抵持而发生弹性形变,使键帽与触发部紧密接触。—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上的按键结构,壳体上开设有容置孔,按键结构包括与壳体固定连接的支撑件、设于支撑件上且具有触发部的按键开关、相对该触发部设置且部分收容于该容置孔内的键帽及与键帽固定连接的弹性抵持件,支撑件及按键开关位于键帽与弹性抵持件之间,其中弹性抵持件在按键开关未触发状态下与支撑件相抵持而发生弹性形变,使键帽与触发部紧密接触。上述按键结构的弹性抵持件在按键开关未触发状态下,与支撑件相抵持而发生弹性形变,使键帽保持与按键开关的触发部紧密接触,从而避免键帽与触发部之间产生间隙, 使按压上述按键结构时具有较佳的手感。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书电子装置100壳体101容置孔102按键结构103键帽10按压部11限位部13连接部15凸柱151固定支架20第一固定部21第二固定部23第三固定部25支撑件30本体31通孔312支撑部32按键开关50触发部51弹性抵持件60弹性部61连接部63固定孔63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电子装置100包括各种功能模组用于实现各种相应的功能,然而,为节省篇幅,本实施例重点介绍该电子装置100的壳体101及固定于壳体101上的按键结构103。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键结构103为电子装置100的菜单按钮,壳体101为电子装置的外壳。壳体101上开设有容置孔102(请参见图3)。按键结构103包括键帽10、固定支架20、支撑件30、按键开关50、及弹性抵持件 60。按键帽10部分收容于壳体101的容置孔102中。固定支架20固定于壳体101的内侧面,且靠近容置孔102设置。支撑件30与固定支架20固定连接,且与容置孔102相对设置。 按键开关50固定于支撑件30上。弹性抵持件60与键帽10固定连接且与支撑件30相抵持。键帽10包括一个按压部11、一个限位部13及两个连接部15。按压部11大致呈长条椭圆形,其可于壳体101的容置孔102滑动。限位部13设于按压部11的一侧。限位部13的尺寸大于壳体101的容置孔102的尺寸,以防止按压部11从容置孔102中脱落。两个连接部15分别设于限位部13的外表面的两端。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连接部15的一侧设有一个凸柱151。固定支架20包括一个第一固定部21、两个第二固定部23及一个第三固定部25。 第一固定部21为矩形板体,其固定于壳体101的内侧。两个第二固定部23分别从第一固定部21 —侧的两端弯折延伸。第三固定部2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部23连接。第一固定部21、两个第二固定部23及第三固定部25共同形成一个环状的框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21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壳体101的内侧。第三固定部25用于固定连接电子装置100的其它元件(未图示)。支撑件30包括本体31及设于本体31 —侧的中部的支撑部32。本体31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通孔312。本体31通过螺钉(未标示)穿设通孔312而固定于固定支架20的第二固定部23上。按键开关50固定于支撑件30的支撑部32上。按键开关50具有一个触发部51。 键帽10的限位部13抵压触发部51,而触发按键开关50。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键开关50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支撑件30上。弹性抵持件60大致呈U型,其包括一个弹性部61及两个连接部63。弹性部61大致为弧形,其凸出的顶部与支撑件30的支撑部32相抵持。两个连接部63分别从弹性部61 的两端朝向弹性部61的同一侧弯折延伸。每个连接部63的自由端开设有一个固定孔632。 键帽10的连接部15的凸柱151穿设该固定孔632,从而使该弹性抵持件60与键帽1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抵持件60由弹性材料一体成型。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组装按键结构103时,首先将固定支架20的第一固定部 21固定于壳体101的内侧。将支撑件30的本体31的两端与固定支架20的两个第二固定部23固定连接。将键帽10的按压部11收容于壳体101的容置孔102内。将按键开关50 固定于支撑件30的支撑部32上。将键帽10的凸柱151穿设弹性抵持件60的两个连接部 63的固定孔632内,使弹性抵持件60与键帽10固定连接。弹性抵持件60的弹性部61与
5支撑件30的支撑部32相抵持,从而使键帽10的限位部13与按键开关50的触发部51紧
密接触。使用按键结构103时,按压键帽10的按压部11,使键帽10朝向按键开关50的触发部51滑动,直至触发按键开关50。弹性抵持件60的弹性部61完全恢复形变或弹性变量减小。松开键帽10的按压部11时,按键开关50的触发部51自动复位而顶起键帽10。弹性抵持件60的弹性部61与支撑件30的支撑部32相抵持而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键帽10 的限位部13保持与按键开关50的触发部51紧密接触。需要说明的是,按键结构103的按键开关50未触发时,弹性抵持件60因发生弹性形变而施加于键帽10的弹力小于按键开关50的触发部51触发时所需的按压力,从而避免按键开关50被误触,使按键开关50可正常工作。上述按键结构103的弹性抵持件60在按键开关50未触发状态下,与支撑件30相抵持而发生弹性形变,使键帽10仍然与按键开关50的触发部51紧密接触,从而避免键帽 10与按键开关50的触发部51之间产生间隙,使按压上述按键结构103时具有较佳的手感。可以理解,固定支架20可省略,此时,支撑件30直接固定于壳体101上。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支撑件、设于该支撑件上且具有触发部的按键开关及相对该触发部设置的键帽,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括与该键帽固定连接的弹性抵持件,该支撑件及按键开关位于该键帽与该弹性抵持件之间,其中该弹性抵持件在该按键开关未触发状态下与该支撑件相抵持而发生弹性形变,使该键帽与该触发部紧密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抵持件包括弹性部及分别从该弹性部的两端朝向该弹性部的同一侧弯折延伸的两个连接部,该两个连接部与该键帽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部上开设有固定孔,该键帽的一侧设有穿设该固定孔的凸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括与该支撑件固定连接的固定支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包括两端与该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的本体及设于该本体一侧的中部的支撑部,该按键开关固定于该支撑部上,该弹性部与该支撑部相抵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大致为弧形,其凸出的顶部与该支撑部相抵持。
7.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壳体及设于该壳体上的按键结构,该壳体上开设有容置孔,该按键结构包括与该壳体固定连接的支撑件、设于该支撑件上且具有触发部的按键开关及相对该触发部设置且部分收容于该容置孔的键帽,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括与该键帽固定连接的弹性抵持件,该支撑件及按键开关位于该键帽与该弹性抵持件之间,其中该弹性抵持件在该按键开关未触发状态下与该支撑件相抵持而发生弹性形变,使该键帽与该触发部紧密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抵持件包括弹性部及分别从该弹性部的两端朝向该弹性部的同一侧弯折延伸的两个连接部,该两个连接部与该键帽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部上开设有固定孔,该键帽的一侧设有穿设该固定孔的凸柱。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括固定于该壳体内侧且与该支撑件固定连接的固定支架。
全文摘要
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支撑件、设于支撑件上且具有触发部的按键开关、相对触发部设置的键帽及与键帽固定连接的弹性抵持件,支撑件及按键开关位于键帽与弹性抵持件之间,其中弹性抵持件在按键开关未触发状态下与支撑件相抵持而发生弹性形变,使键帽与触发部紧密接触。上述按键结构的弹性抵持件在按键开关未触发状态下,与支撑件相抵持而发生弹性形变,使键帽保持与按键开关的触发部紧密接触,从而避免键帽与触发部之间产生间隙,使按压上述按键结构时具有较佳的手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文档编号H01H13/20GK102403149SQ20101027842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0日
发明者代斌 申请人: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