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287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结构小型化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器组件大多包括绝缘本体、组装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与这些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组装于所述金属壳体外围的壳体,在现有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中,通常将所述金属壳体整个遮蔽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围后再将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金属壳体的外侧,采取这种方式会导致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整体高度很高,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线缆连接器组件结构小型化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以满足结构小型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满足结构小型化的要求。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导电端子及与所述导电端子相结合的绝缘本体,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与所述绝缘本体相组装配合的金属内壳,自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向上凸起设有一挡板,自所述挡板后表面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形成有一悬臂,自所述悬臂上设有一开口部,自所述金属内壳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一与所述开口部相配合的卡扣部。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导电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相结合的绝缘本体、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遮蔽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前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前壳体后方的后壳体,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与所述绝缘本体相组装配合的且收容于所述后壳体内的金属内壳,所述金属内壳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前壳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所述金属内壳卡扣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表面,再通过在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前壳体及在所述金属内壳上设置后壳体,从而降低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整体高度,达到结构小型化的要求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本体与端子的立体组装图。图4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加装印刷电路板后的立体组装图。图5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图6是图5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加装应力释放元件后的立体组装图。图7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导电端子2、成型于所述导电端子2外围的绝缘本体1、与所述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线缆3、卡扣于所述绝缘本体1后方的金属内壳4、遮蔽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壳体7及遮蔽于所述金属内壳4的后壳体8。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大致呈长方体状,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的后方向上凸起设有一挡板10,自所述挡板10的后表面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形成有一悬臂103,自所述悬臂103上设有一与所述挡板10后表面共面的开口部102,自所述悬臂 103的下表面上分别设有一沿所述下表面前后方向延伸的缺口 1030。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共包括有四个导电端子2,其包括位于两侧的一对第一端子20及位于该对第一端子20之间的一对第二端子21。第一端子20包括固持部201 及自所述固持部201向下且向后延伸形成的尾部201,所述第二端子21包括固持部210及自所述固持部210向下且向后延伸形成的尾部211。自所述第一端子20的固持部210和第二端子21的固持部210的上表面分别向上突起形成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凸片202、212。 所述第一端子20的尾部201和第二端子21的尾部211成一排布置。线缆3为一圆形截面结构的线缆,其包括有内置其内的复数芯线(未图示)及包覆于所述芯线(未图示)外围的绝缘外皮30。金属内壳4包括矩形的框体部40及自所述框体部40向后延伸形成的线缆握持部 41,自所述框体部40的前端的上下表面分别向外翻折延伸形成位于所述位于所述开口部 102后方的悬臂103之间的凸缘部400,自所述框体部40的左右两侧壁的前表面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一卡扣于所述开口部102中的卡扣部401,自所述金属内壳4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设有两个向外翻折的弹片402。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有成型于所述线缆3外围的应力释放元件5,所述应力释放元件5包括有大致呈矩形状的且包覆于所述线缆握持部41外围的矩形部50及自所述矩形部50向后延伸形成的包覆于所述线缆3外围的管状延伸部51。 印刷电路板6卡扣于所述悬臂103的缺口 1030之间,所述印刷电路板6包括有设置于其上表面上的电容60,自所述印刷电路板6的下表面的前端并排的设置有一排与所述第一端子20的尾部201和第二端子21的尾部211相电性连接的第一金手指61,自所述印刷电路板6的上表面上位于所述电容60后方的位置设置有一排与所述线缆3中的芯线(未图示)相电性连接的一排第二金手指62。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围的前壳体7及设置于所述金属内壳4和应力释放元件5外围的后壳体8,所述前壳体7为金属内壳。所述后壳体8为绝缘壳体,自所述后壳体8的上下壁的内表面上分别凹设有两个与所述弹片402相抵接的凹陷部80。请参照图1至图2并结合图3至图7所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组装过程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21 ;
4
在所述第一端子20和第二端子21的外围成型一绝缘本体1,且使得所述第一端子20的尾部201和第二端子21的尾部211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挡板10的后表面的后方且位于所述悬臂103之间;提供印刷电路板6,将所述印刷电路板6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悬臂103之间且使得所述第一端子20的尾部201和第二端子21的尾部211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6的第一金手指61上;提供线缆3,将所述线缆3的芯线(未图示)焊接于印刷电路板6的第二金手指 62 ;提供金属内壳4,将所述金属内壳4设置于所述挡板10的后侧且所述金属内壳4 的卡扣部401卡扣于所述开口 102中且紧贴于所述开口部102的后表面,所述金属内壳4 的线缆握持部41握持于所述线缆3的外围;成型应力释放元件5,所述应力释放元件5成型于所述线缆握持部41和线缆3的外围;提供前壳体7,将所述前壳体7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外围且与所述金属内壳4 的凸缘部400相接触;提供后壳体8,将所述后壳体8设置于所述金属内壳4和应力释放元件5的外围。在本发明中通过将所述金属内壳4卡扣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表面,再通过在所述绝缘本体1上设置前壳体7及在所述金属内壳4上设置后壳体8,从而降低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整体高度,达到结构小型化的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导电端子及与所述导电端子相结合的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与所述绝缘本体相组装配合的金属内壳,自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向上凸起设有一挡板,自所述挡板后表面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形成有一悬臂,自所述悬臂上设有一开口部,自所述金属内壳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一与所述开口部相配合的卡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自所述金属内壳的左右侧壁的前表面延伸而成且紧贴于所述开口部的后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悬臂的下表面上分别设有一沿所述下表面前后方向延伸形成的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卡扣于所述缺口之间的印刷电路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围的且与所述金属内壳的上表面的前端缘相接触的前壳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金属内壳的上表面上分别向外翻折形成有一抵靠于所述前壳体内表面上的且位于所述开口部后方的悬臂之间的凸缘部,自所述金属内壳的上下表面分别向外翻折形成有两个弹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金属内壳外围的且位于所述前壳体后方的后壳体,所述后壳体的上下壁的内表面分别凹设有两个与所述弹片相抵接的凹陷部。
8.—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导电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相结合的绝缘本体、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印刷电路板、遮蔽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前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前壳体后方的后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与所述绝缘本体相组装配合的且收容于所述后壳体内的金属内壳,所述金属内壳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前壳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为绝缘壳体,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的表面相平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向上凸起设有一挡板,自所述挡板后表面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形成有一悬臂,自所述悬臂上设有一开口部,自所述金属内壳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一与所述开口部相配合的卡扣部。
全文摘要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导电端子及与所述导电端子相结合的绝缘本体,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与所述绝缘本体相组装配合的金属内壳,自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向上凸起设有一挡板,自所述挡板后表面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形成有一悬臂,自所述悬臂上设有一开口部,自所述金属内壳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一与所述开口部相配合的卡扣部。
文档编号H01R13/516GK102412473SQ20101028896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1日
发明者吴荣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