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电连接器组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密度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连接背板的高密度电连接器组 件。背景技术:
公告于2008年1月四日的美国专利公告第732观56号揭示一种连接垂直背板的 电连接器系统,但此种方案需要中间板,这样会增加电连接器系统的成本。公告于2003年4 月1日的美国专利公告第6M0522号揭示一种连接垂直背板的电连接器,此种连接器内部 设有大量电路板,如此结构亦会增加连接器系统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成本的背板电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 第一对接界面与第一安装界面的第一连接器及具有第二对接界面与第二安装界面的第二 连接器,第一对接界面可与第二对接界面对接配合,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若干排第一端子, 所述各排第一端子设有处于第一对接界面并沿横向对齐的第一接触部及处于第一安装界 面并沿横向对齐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若干排第二端子,所述各排第二端子 设有处于第二对接界面并沿横向对齐的第二接触部及处于第二安装界面并沿前后方向对 齐的第二安装部,所述前后方向垂直于前述横向方向。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通过端子配合可以直接连接两相互垂直的 背板,从而避免中间电路板或连接器内多块电路板的设计,降低产品成本。
图1是符合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系统的前视图。
图2是图1中符合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组件之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第二连接器的另一视角分解图。
图7是图5所示第二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分解图。
图8是图7所示第二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剖视图。
图9是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0是图9所示第一连接器的另一视角分解图。
图11是图9所示第一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分解图。
图12是图11所示第一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剖视图。
图1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的端子配合的示意图。
图14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件沿A-A的剖视图O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第二电路板10第二二电路板系统100
前后方向120竖 方向130
第二连接器20端子模组200
端子组件202,204第二端子22,24
第二接触部222,242接触面223,243
第二安装部224,244舌板231
第二柔性端子22第三Ξ固定件220
第二柔性接触部222中间连接部221
弯折233第二二刚性端子24
第四固定件240中间连接部241
第二刚性接触部242第二二本体26
前面容室260侧星I262
定位壁264定位槽266
后面容室269第--电路板30
第一电路板系统300第--连接器40
端子组件402-409第一端子 42-49
第一刚性端子42、44、46、48中间连接部421,431
第一接触部422,432接触面423,433
第一安装部424第一柔性端子 43、45、47、」
第一柔性接触部432第一刚性接触部422
弯折4211舌板520
延伸部521第一固定件 522-5
凹形232,531第二固定件 542-548
分隔壁65定位槽650
第一本体66前面容室 660
侧壁662定位壁664
定位槽666后面容室 669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符合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系统,其包括若干第一电路板系统 300及若干第二电路板系统100。各第一电路板系统300包括垂直于竖直方向130的第一 电路板30及安装于第一电路板30上的若干第一连接器40。各第二电路板系统100包括垂 直于横向方向的第二电路板10及安装于第二电路板10上的若干第二连接器20。各第一电 路板30彼此平行,各第二电路扳10亦彼此平行,并且各第一电路板30与各第二电路板10 彼此垂直。第一连接器40设有第一安装界面以安装于第一电路板30上,第二连接器20设 有第一安装界面以安装于第二电路板10上。且第一连接器40设有第一对接界面,第二连 接器20设有第二对接界面,第一连接器40与第二连接器20在两对接界面沿前后方向120对接配合,从而连接对应的第一电路板30与第二电路板10。
结合参阅图2至图4,图8,图12与图13,体现本发明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可以包 括至少一第一连接器40与第二连接器20。所述第一连接器40包括若干排第一端子42-49, 所述各排第一端子42-49设有处于第一对接界面并沿横向方向对齐的第一接触部422、432 及处于第一安装界面并沿横向对齐的第一安装部424。所述第二连接器20包括若干排第二 端子22、24,所述各排第二端子22,对设有处于第二对接界面并沿横向方向对齐的第二接 触部222、242及处于第二安装界面并沿前后方向120对齐的第二安装部对4、224,所述前后 方向120垂直于前述横向方向。所述各第一安装部424、434处于平行于横向方向与前后方 向的第一平面内,以安装于第一电路板30。所述第二安装部224、244处于垂直于横向方向 的第二平面内,以安装于第二电路板10。
前参阅图9至图14,所述各排第一端子42-49具有连接第一接触部422、432与第 一安装部424、434的中间连接部421、431,中间连接部421、431形成有垂直的弯折,形成垂 直第一平面的竖直延伸部及平行于前后方向的水平延伸部。第一连接器40还包括固定所 述各排第一端子42-49的水平延伸部的若干第一固定件522-529,从而使各排端子形成一 端子组件402-409。第一连接器40还包括固定所述各排第一端子42-48的竖直延伸部的若 干第二固定件M2-M8。其中端子组件409未设置对应的第二固定件,是因为第一端子49 的第一安装部与第一固定件5 距离较小,不需对其进一步定位。各端子组件402-409成 对设置,一对内的两端子组件402/403、404/405、406/407、408/409的第一固定件522/523、 524/525,526/527,528/529组装在一起,形成端子模组。其中第一固定件522、524、526、528 设有向下延伸超出第一固定件523、525、527、529的延伸部521。
所述第一连接器40还包括组装各端子模组的第一本体66。所述第一本体66具有 竖直的定位壁664及若干侧壁662,定位壁664上设有分别固定各端子模组的定位槽666。 定位壁664的前侧形成侧壁662与定位壁664围成前面容室660,定位壁664的后侧形成侧 壁662与定位壁664围成后面容室669。各端子模组自后向前插入第一本体66,各端子模 组仅有一个第一定位件522、524、526、5四贯穿定位槽666,形成进入前面容室660的舌板 520。定位壁664向后水平延伸形成若干分隔壁65,各分隔壁65的末端形成有定位槽650, 各端子模组插入第一本体66后,第一固定件522、524、526、528的延伸部521与定位槽650 配合定位。
所述各排第一端子42-49包括相邻两排排列的第一柔性端子43、45、47、49与第一 刚性端子42、44、46、48,第一柔性端子43、45、47、49与第一刚性端子42、44、46、48的第一 接触部432、422分别为第一柔性接触部432与第一刚性接触部422。第一柔性端子43、45、 47、49分别嵌入式一体注塑成型于第一固定件523、525、527、529,第一刚性端子42、44、46、 48分别嵌入式一体注塑成型于第一固定件522、524、526、528,且各第一端子42-49的水平 延伸部成型于第一固定件522-529内,第一端子42-48的竖直延伸部分别嵌入式一体注塑 成型于第二固定件M2-M8内。各排第一端子42-49具有一定偏移距离,其中第一刚性端 子42、44、46、48中间连接部421的水平延伸部后端设有弯折4211,再连接第一刚性接触部 422,以使第一柔性接触部432与第一刚性接触部422在前后方向120对齐。
请参阅图5至图8及图12与图13,所述各排第二端子22J4包括相邻两排排列的 第二柔性端子22与第二刚性端子M,第二柔性端子22与第二刚性端子M的第二接触部222,242分别为第二柔性接触部222与第二刚性接触部M2,分别与第一刚性接触部422与 第一柔性接触部接432触配合。第二柔性端子22具有连接第二柔性接触部222与第二安 装部224的中间连接部221,第二刚性端子M具有连接第二刚性接触部242与第二安装部 244的中间连接部Ml。一排第二柔性端子22处于一平行于所述横向方向与前后方向的第 一平面内,相邻一排第二刚性端子M处于平行偏离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内。所述第二连接 器20还包括固定一排第二柔性端子22的第三固定件220与固定一排第二刚性端子M的 第四固定件对0,从而分别形成两端子组件202、204,两端子组件202、204重叠组装在一起, 形成端子模组200。第二柔性端子22与第二刚性端子M的中间连接部221、241分别嵌入 式一体注塑成型于第三固定件220与第四固定件M0。第二刚性端子M的中间连接部241 前端具有弯折233,使第二刚性接触部242与统同一端子模组200内的第二柔性接触部222 在前后方向120对齐。
所述第二连接器20还包括组装各端子模组200的第二本体26。所述第二本体沈 具有竖直的定位壁264及若干侧壁沈2,定位壁264上设有分别固定各端子模组的定位槽 266 0定位壁沈4的前侧形成侧壁262与定位壁沈4围成前面容室沈0,定位壁沈4的后侧 形成侧壁262与定位壁264围成后面容室沈9。各端子模组200自后向前插入第二本体沈, 各端子模组200仅有第四定位件240贯穿定位槽沈6,形成进入前面容室沈0的舌板231。
第一连接器40的舌板520设有凹形531 (参阅图1 ,同一端子模组内的第一柔 性接触部432收容于对应凹形531。第一柔性接触部432与第一刚性接触部433具有露出 对应舌板520同一侧的接触面433、423。第二连接器20的舌板231设有凹形232(参阅图 8),同一端子模组200内的第二柔性接触部222与第二刚性接触部242具有露出对应舌板 231同一侧的接触面223J43。当第一连接器40与第二连接器20相配合后,各接触面彼此 抵接配合(参阅图13与图14)。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第一对接界面与第一安装界面的第一连接器及具有 第二对接界面与第二安装界面的第二连接器,第一对接界面可与第二对接界面对接配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若干排第一端子,所述各排第一端子设有处于第一对接 界面并沿横向对齐的第一接触部及处于第一安装界面并沿横向对齐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 二连接器包括若干排第二端子,所述各排第二端子设有处于第二对接界面并沿横向对齐的 第二接触部及处于第二安装界面并沿前后方向对齐的第二安装部,所述前后方向垂直于前 述横向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一安装部处于平行于横 向方向与前后方向的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二安装部处于垂直于横向方向的第二平面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排第一端子具有连接第一 接触部与第一安装部的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形成有垂直的弯折,形成垂直第一平面的 竖直延伸部及平行于前后方向的水平延伸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还包括固定所述各排 第一端子的水平延伸部的若干第一固定件,从而使各排端子形成一端子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还包括固定所述各排 第一端子的竖直延伸部的若干第二固定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各端子组件成对设置,一对内的两 端子组件的第一固定件组装在一起,形成端子模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组装各端 子模组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竖直的定位壁,定位壁上设有分别固定各端子模组 的定位槽,各端子模组仅有一个第一定位件贯穿定位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排第一端子包括相邻两排 排列的第一柔性端子与第一刚性端子,第一柔性端子与第一刚性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分别为 第一柔性接触部与第一刚性接触部,第一柔性接触部与第一刚性接触部在前后方向对齐, 所述各排第二端子包括相邻两排排列的第二柔性端子与第二刚性端子,第二柔性端子与第 二刚性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分别为第二柔性接触部与第二刚性接触部,分别与第一刚性接触 部与第一柔性接触部接触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一排第二柔性端子处于一平行于 所述横向方向与前后方向的第一平面内,相邻一排第二刚性端子处于平行偏离第一平面的 第二平面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固定一排第 二柔性端子的第三固定件与固定一排第二刚性端子的第四固定件。
全文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第一对接界面与第一安装界面的第一连接器及具有第二对接界面与第二安装界面的第二连接器,第一对接界面与第二对接界面对接配合,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若干排第一端子,所述各排第一端子设有处于第一对接界面并沿横向对齐的第一接触部及处于第一安装界面并沿横向对齐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若干排第二端子,所述各排第二端子设有处于第二对接界面并沿横向对齐的第二接触部及处于第二安装界面并沿前后方向对齐的第二安装部,所述前后方向垂直于前述横向方向。
文档编号H01R13/514GK102035102SQ20101050118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5日
发明者易崇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