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784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变压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变压器结构。
背景技术
线圈型变压器是现有变压器产品中最常见的项目之一,其使用历史已超过一世 纪以上。也因为长时间的使用与需求,故线圈型变压器至今已有许多改良,以求更好的 应用。然而,无论发展出何种形态,该线圈型变压器的原理仍然是一致的。前述线圈型变压器是利用电能与磁能转换感应的原理,将两组线圈绕设在容置 共同铁芯(core)的壳体上。该两组线圈概分为连接电源端的一次侧线圈,以及连接负 载端的二次侧线圈。当一次侧线圈接上交流电源,于该线圈通过的电流会在铁芯中产生 磁通量变化,另一端的二次侧线圈会因为感应而产生另一个相同频率的交流电。而感应 电压的关系,是取决于两组线圈的线圈匝数比例。若二次侧线圈匝数大于一次侧线圈, 则输出电压会大于输入电压,成为升压变压器;反之,若二次侧线圈匝数小于一次侧线 圈,则输出电压会小于输入电压,成为降压变压器。因此,现有线圈型变压器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线圈的设置。包括线圈的材质、 粗细、匝数比例...等等,皆是影响该变压器功能或良莠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线圈型变压器的结构,仍存有缺失迄今未有改善,造成变压器的意 外故障、损坏,进而降低使用寿命,也徒增维修上的困扰。现有变压器的问题在于,当该一次侧线圈、二次侧线圈进行工作时,其电流在 理想状态下会顺着导线完全导出到变压器两侧的接点上。但实际上,当该一次侧线圈、 二次侧线圈进行工作时,除了正常经由导线传输的电流外,在该一次侧线圈、二次侧线 圈周围也可能产生多额的电荷,这些多余的电荷会寻找附近的导体自然流出。但对于 现有变压器而言,该一次侧线圈、二次侧线圈最接近的导体就是接点,虽然该一次侧线 圈、二次侧线圈与导体之间属于绝缘体,但因距离过短,当产生的电压较高时,电流仍 然会经由现有变压器表面传导到接点上,产生"跳火"的现象。如此,该跳火现象除可 能损坏现有变压器外,若触及附近的易燃物,亦可能发生意外失火的灾害。由此可见,现有变压器仍存有缺失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其有效杜绝现有变压器的跳 火缺失,增加变压器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可减少走火等意外的发 生,增加产品使用上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其仅需变更少量的设计,无 需大规模更动生产线,可以最低的成本解决长久以来的问题。可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变压器结构,其中包括有变压器本体,该变压器本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次侧绕线与二次侧绕线,该一次侧绕线与二次侧绕线的两端导线分 别向外延伸,并连接到该变压器本体两侧端面的接点上。该变压器本体在一次侧绕线、 二次侧绕线与接点之间设置有跨线槽,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加一次侧绕线、二次侧绕线与 接点之间的距离。通过该跨线槽增加变压器表面的距离,使该一次侧绕线、二次侧绕线 所产生的多余电荷,因较长的距离而遭到阻绝,而能避免跳火现象。经由前述说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较之下,更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杜绝现有变压器的跳火缺失,使变压器不易受到跳火的影 响而损坏,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或更换的机率。2.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变压器使用上的安全性,使电路不易发生短路、着火等意 外,维持产品的性能,减少公安的意外。3.本实用新型以最低的变化达到最大的效果,故原生产线仅需略为调整即可生 产本产品,减少生产成本,又能提高产品的效能。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立体分解视图;图2为该变压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视图;图3为该变压器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该变压器的结构仰视图;以及图5为该变压器的结构侧视图;附图标记1、变压器本体;11、孔道;12、跨线槽;13、接点;14、接点; 2、绝缘外壳;21、孔道;3、一次侧绕线;31、导线;4、二次侧绕线;41、导线; 5、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称的一种具有跨线槽的变压器结构,其中 包括有变压器本体1与绝缘外壳2,该变压器本体1与绝缘外壳2内部贯穿有孔道11、 21,可将该变压器本体1置入绝缘外壳2后,再以铁芯5贯穿,以形成可供使用的变压器 实体。该变压器本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次侧绕线3与二次侧绕线4,该一次侧绕线3 与二次侧绕线4的两端导线分别向外延伸,而在该变压器两侧1的端面上设置有接点13、 14,使该一次侧绕线3与二次侧绕线4的两侧导线连接到接点13、14上。将该变压器本 体1的两侧端面接点13、14放置在所需的电路上,即可通电发挥变压器功能。而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增加一次侧绕线3、二次侧绕线4与接点13、14之间的距 离,但不宜因此拉长导线延伸的距离,否则可能影响产品的效能与配置的方便性。故本 实用新型研发一种跨线槽12的设计,该跨线槽12设置在变压器本体1在一次侧绕线3、 二次侧绕线4与接点13、14之间,且该跨线槽12与变压器本体1 一体成型。通过该跨 线槽12增加变压器表面的距离,使该一次侧绕线3、二次侧绕线4所产生的多余电荷,因较长的距离而遭到阻绝,而能避免跳火现象。该跨线槽12必须设置在有限距离内,故不影响变压器本体1的结构下,该跨线 槽12可调整其最大跨距与深度,以增加该区域的表面距离。另外,该跨线槽12可采取 任何水平、垂直或倾斜方向设置,并设置一条或一条以上,以从四面八方完全阻隔一次 侧绕线3、二次侧绕线4与接点13、14间的平面,并以达成防止跳火目的进行配置。上列详细说明乃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 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 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包括有变压器本体,该变压器本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次侧绕 线与二次侧绕线,该一次侧绕线与二次侧绕线的两端导线则延伸到变压器两侧端面的接 点上,其特征在于该变压器本体在一次侧绕线、二次侧绕线与相对的接点之间设置有跨线槽,以增加 该一次侧绕线、二次侧绕线与相对接点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线槽调整为最大跨距与深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线槽采取水平、垂直或倾 斜方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线槽设置一条或一条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线槽与变压器本体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变压器结构,包括有变压器本体,该变压器本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次侧绕线与二次侧绕线,该一次侧绕线与二次侧绕线的两端导线分别向外延伸,并连接到该变压器本体两侧端面的接点上。该变压器本体在一次侧绕线、二次侧绕线与接点之间设置有跨线槽,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加一次侧绕线、二次侧绕线与接点之间的距离。通过该跨线槽增加变压器表面的距离,使该一次侧绕线、二次侧绕线所产生的多余电荷,因较长的距离而遭到阻绝,而能避免跳火现象。
文档编号H01F27/28GK201804673SQ20102019522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5日
发明者李和纯 申请人:力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