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锌镍圆柱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910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锌镍圆柱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锌镍电池,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锌镍圆柱电池。
背景技术
圆柱形锌镍电池一般包括电池壳体、电极组合和电解液,电极组装在电池壳体 内,然后注入电解液后封装形成圆柱形锌镍电池。电极组包括卷绕在一起的镍正极、锌 负极和隔膜,隔膜位于镍正极和锌负极之间,锌负极包括锌负极材料和载有该材料的负 极集流体。圆柱电池一般采用镀镍钢壳作为电池的壳体,但采用传统的负极包正极的电池 组时,由于锌负极位于电极组的外面,一旦锌负极与镀镍钢壳的镀镍层接触时,就会发 生严重的析氢反应,从而使电池内部析出大量的氢气,造成电池内部的气压升高,严重 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对此,也有采用镀锡钢壳作为锌镍电池的外壳,但由于锡的硬度 偏低,容易划伤,从而影响到电池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锌镍电池的上述缺陷,提 供一种新型的锌镍电池,可以避免采用镀锡钢壳而对电池的外观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锌镍圆柱电池,包 括电池外壳、电极组、电解液、以及盖板,所述电极组和电解液由所述盖板密封在所述 电池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为具有镀镍层的钢壳,所述电极组包括卷绕在一起的锌负极、隔 膜、以及镍正极,所述锌负极位于镍正极的外侧,隔膜位于锌负极和镍正极之间;所述电极组与所述钢壳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聚丙烯膜或聚乙烯膜;所述锌负极与所述盖板导电连接,所述镍正极与所述钢壳导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中,所述钢壳包括底板和与底板成一体的圆 筒段,所述底板上开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覆盖有弹性体,所述底板上还具有点焊在 其上的用于将所述弹性体压在所述透气孔上的正极帽。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中,所述弹性体为橡胶球或橡胶垫块。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中,所述正极帽的表面具有镀镍层。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中,所述钢壳以及所述正极帽的镀镍层的厚 度为2 10微米。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中,所述盖板包括具有镀锡层的基板以及设 置在基板外侧的负极帽。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中,所述基板还具有镀镍层或镀铜层,所述 镀锡层位于所述镀镍层或镀铜层的外侧。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中,所述基板上的镀锡层的厚度为0.6 7.0微米,所述基板上的镀镍层或镀铜层的厚度为0.6 7.0微米。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中,所述负极帽具有镀镍层。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中,所述电极组的锌负极和镍正极在锌镍圆 柱电池的轴向方向错位1 2毫米,所述镍正极与盖板的距离大于锌负极到盖板的距离。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锌镍圆柱电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锌镍圆 柱电池中,锌负极位于镍正极的外侧,电极组和镀镍钢壳之间设置有聚丙烯膜或聚乙烯 膜,既避免了因使用镀锡钢壳带来的电池外观问题,又避免了锌负极与镀镍钢壳之间的 析氢反应。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锌镍圆柱电池的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锌镍圆柱电池的优选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 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锌镍圆柱电池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该锌镍圆柱电池包括电池外壳10、电极组20、电解液、以及盖板30,电极组10和电解 液由盖板30密封在电池外壳10内。电池外壳10为具有镀镍层的钢壳,电极组20包括 卷绕在一起的锌负极21、隔膜22、以及镍正极23,锌负极21位于电极组20的外侧,隔 膜22位于锌负极21和镍正极23之间;电极组20与电池外壳10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隔 离膜40,该隔离膜40为聚丙烯(PP)膜或聚乙烯(PE)膜;本实用新型的锌镍圆柱电池采 用反极结构,即锌负极21与盖板30导电连接,镍正极23与电池外壳10导电连接,电池 外壳10作为正极端,电池的盖板30作为负极端。由于锌负极21与电池外壳10的内表 面之间设置有聚乙烯膜或聚丙烯膜,可以防止锌负极21与电池外壳10的镀镍层接触,从 而避免严重的析氢反应的发生,也避免了使用镀锡钢壳所带来的电池外观问题。电池外壳10钢壳包括底板11和与底板11成一体的圆筒段12,底板11上开有 透气孔111,透气孔111上覆盖有弹性体50,底板11上还具有点焊在其上的用于将所述 弹性体50压在所述透气孔111上的正极帽13,正极帽13和底板之间具有排气通道。透 气孔111位于底板11中心的位置,弹性体50为橡胶球或橡胶垫块,在本实施例中为橡胶 球。正极帽13、弹性体50和透气孔111构成泄压结构,当锌镍电池内部气压异常时, 内部的气体可以透气孔111排出,避免锌镍电池由于内部气压过高而导致电池爆炸。正 极帽13的表面具有镀镍层,正极帽13以及电池外壳10的镀镍层的厚度为2 10微米。 正极帽13可以是凸头帽也可以是平头帽。为了避免锌负极21与盖板30之间发生严重的析氢反应,盖板30包括具有镀锡 层的基板32,以及设置在基板32上的负极盖帽31,基板32设置有镀锡层,具体做法是 在基板32直接镀锡形成镀锡层,或者先在基板32上电镀形成镀镍层或镀铜层之后,再进 行镀锡处理以形成镀锡层。基板32上的镀锡层的厚度为0.6 7.0微米,镀镍层或镀铜层的厚度为0.6 7.0微米。负极帽31可以采用点焊的方式设置在基板32的外侧,或者 负极帽31的边缘具有包覆基板32边缘的翻折边,外力挤压该翻折边后使负极帽31和基 板32结合在一起。镀镍层的负极帽31可以是平头帽或凸头帽。电极组20的锌负极21与镍正极23在卷绕时错位设置,具体是锌负极21和镍正 极23在锌镍圆柱电池的轴向方向错位1 2毫米,在锌镍电池的负极端,镍正极23较锌 负极21远离电池的盖板30。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外壳10以及盖板30的基板32都是采用冷轧碳钢薄板 (SPCD)冲压而成,实际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钢板冲压而成。在本实用新型的锌镍圆柱电池中,锌负极位于镍正极的外侧,电极组和镀镍钢 壳之间设置有聚丙烯膜或聚乙烯膜,既避免了因使用镀锡钢壳带来的电池外观问题,又 避免了锌负极与镀镍钢壳之间的析氢反应。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 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锌镍圆柱电池,包括电池外壳、电极组、电解液、以及盖板,所述电极组和 电解液由所述盖板密封在所述电池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为具有镀镍层的钢壳,所述电极组包括卷绕在一起的锌负极、隔膜、 以及镍正极,所述锌负极位于镍正极的外侧,隔膜位于锌负极和镍正极之间; 所述电极组与所述钢壳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聚丙烯膜或聚乙烯膜; 所述锌负极与所述盖板导电连接,所述镍正极与所述钢壳导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壳包括底板和与底板成 一体的圆筒段,所述底板上开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上覆盖有弹性体,所述底板上还具 有点焊在其上的用于将所述弹性体压在所述透气孔上的正极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橡胶球或橡胶垫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帽的表面具有镀镍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壳以及所述正极帽的镀 镍层的厚度为2 1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具有镀锡层的基 板以及设置在基板外侧的负极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具有镀镍层或镀铜 层,所述镀锡层位于所述镀镍层或镀铜层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的镀锡层的厚度为 0.6 7.0微米,所述基板上的镀镍层或镀铜层的厚度为0.6 7.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帽具有镀镍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锌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的锌 负极和镍正极在锌镍圆柱电池的轴向方向错位1 2毫米,所述镍正极与盖板的距离大于 锌负极到盖板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锌镍圆柱电池,包括电池外壳、电极组、电解液、以及盖板,所述电极组和电解液由所述盖板密封在所述电池外壳内,所述电池外壳为具有镀镍层的钢壳,所述电极组包括卷绕在一起的锌负极、隔膜、以及镍正极,所述锌负极位于镍正极的外侧,隔膜位于锌负极和镍正极之间;所述电极组与所述钢壳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聚丙烯膜或聚乙烯膜;所述锌负极与所述盖板导电连接,所述镍正极与所述钢壳导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锌镍圆柱电池中,锌负极位于镍正极的外侧,电极组和镀镍钢壳之间设置有聚丙烯膜或聚乙烯膜,既避免了因使用镀锡钢壳带来的电池外观问题,又避免了锌负极与镀镍钢壳之间的析氢反应。
文档编号H01M10/30GK201797016SQ20102021701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7日
发明者龙翔 申请人:深圳市倍特力电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