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的中心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的中心针。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一般使用圆柱型锂离子电池,随着笔记本电脑对电池续航时间的更高要求,电池的容量也不断提升。在体积能量比不断提高的同时,增大了电池的安全隐患。因 此电池的极组中间放置一支小钢管(中心针,或CENTER PIN),主要是对充放电过程中的极 组起支撑作用,一般使用不锈钢钢管,非金属材料因强度较小一般不用。但是除了不锈钢的 导电性本身具有不安全隐患外,在电池处于极端破坏条件下(如针刺、热箱、挤压等),可能 成为了导体,导致正负极片的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圆柱锂离子电 池的中心针,提高圆柱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又能保证中心针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圆柱锂离子电池的中心针,包括中心针主体,并且在所述的中心针
主体表面包覆绝缘层。进一步,所述的绝缘层厚度为lum-1000um。进一步,所述的绝缘层厚度为10_20um。进一步,所述的绝缘层采用聚四氟乙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圆型锂离子电池的中心针主体一般为不锈钢管,不锈 钢的导电性本身具有不安全隐患外,在电池处于极端破坏条件下(如针刺、热箱、挤压等), 可能成为了导体,导致正负极片的短路,通过在其表面涂覆绝缘层,所述绝缘层提高了锂 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绝缘层的厚度可以根据电池不同耐电压要求、安全性要求而调整,对 于高容量的笔记本电脑用电池用的中心针的绝缘层厚度为10-20um ;最好采用聚四氟乙烯 (PTFE)材料保护膜,使金属主体包覆在PTFE里面。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 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 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 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001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圆型锂离子电池的中心针,包括中心针主体1,本实 施例中,中心针主体1采用不锈钢管,在中心针主体1表面包覆绝缘层2,本实施例中绝缘层 为一层PTFE保护膜。具体讲,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针主体1是一种具有一定壁厚的304 不锈钢圆柱管,PTFE在液态下可以通过涂覆方式、浸泡方式、压力喷涂方式、旋涂方式包覆 在主体表面,并再加上适当的高温固化而成,最终不锈钢管与PTFE固结成一体。PTFE保护 膜厚度可以根据电池不同耐电压要求、安全性要求而调整。如高容量的笔记本电脑用电池, 可以采用10-20um(微米),包覆方式为旋涂法(不锈钢管在一定的高速旋转条件下,浸泡在 液态PTFE里面)。PTFE材料在较宽频率范围内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很低,其绝缘稳定 性好。另外,PTFE材料具有很好耐化学腐蚀性能,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里完全不腐蚀。而 且,PTFE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和耐低温特性,短时间可耐高温到300°C,具有显著的热稳定 性,此特点对于锂离子电池通过热箱试验极为有利。PTFE材料所具有的特点,将对圆柱锂电 的安全提供了很好的保护。本实施例中的中心针将不锈钢管表面附上一层PTFE(聚四氟乙 烯),不锈钢管的强度起支撑作用,PTFE保护膜有绝缘、耐高温作用。电池在正常使用时可 以很好的防止不锈钢与其它部件的导电接触(主要是正负极片在长期充放电后引起的刺穿 内部隔膜的短路);电池在发生意外破坏时(如进行热箱、针刺、挤压试验时),PTFE保护膜又 能防止钢管变成了引起短路的导电体。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的中心针,包括中心针主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中心针主体表面包覆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的中心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厚度 为 Ium-IOOOum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的中心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厚度 为 10-20u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圆柱锂离子电池的中心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 缘层采用聚四氟乙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的中心针,包括中心针主体,并且在所述的中心针主体表面包覆绝缘层,本实用新型提高圆柱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又能保证中心针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
文档编号H01M2/00GK201752020SQ20102027631
公开日2011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30日
发明者邓启敏 申请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