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932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电池是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的蓄电池种类,但其生产过程存在高水 耗和高污染两大问题。在国际《巴塞尔公约》中,铅酸蓄电池已被列为世界公认的主要污染 物之一,故其终需被取代。另一方面,自公元1991年,SONY公司将锂电池技术推向市场至今,锂电池开始遍 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随着人类生活演进,传统铅酸电池的效用已经无法符合消费 者的需求,因此开始有人以锂电池,用来替代传统铅酸电池,作为汽油引擎车的电源来使用。锂电池具有瞬间(0. 00002秒)产生大电流(150Amp)的放电能力,且工作电压比 铅酸电池略高0. 7V,安全性高、温度特性佳;因此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供电,使高压线圈完全 充磁,提升火星塞的跳火电压,产生更好的燃烧效率。而且能直接替换使用,更不会伤害汽车零件,另一方面,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约 为充放电500次,锂电池则约为3000次;所以锂铁电池的寿命是铅酸电池的6倍,而以平均 单价来看,锂铁电池约为铅酸电池的8倍,将两种电瓶的总寿命换算成金钱,一颗「锂铁电 池」大概比「6颗铅酸电池」还贵,但问题是,锂电池所具备的8 13%省油效果,所以每个 月都能省下一些油钱,一年下来,这些省下来的油钱,两年就能买6颗铅酸电池了。但是,这种车用的锂电池,因应各个汽车公司的汽车车型,而有多种规格型式。比 如因应电池的固定方式,与外观差异就有日系规格(JIS)、欧系规格(DIN)、美系规格(BCI) 等三种主要的车用电池规格。日系规格的车用电池,其电源接头是较突出于顶盖,并且是透过支架由上往下的 方式,固定住电池。而欧系规格的车用电池,其电源接头是下凹于顶盖,且电池底部会向四周突出,是 透过数个位于底侧的固定件,来固定电池底部的方式,固定住电池。另外,美系规格的车用电池,其电源接头亦是突出于顶盖,且电池底部的两面突 出,并且也是透过数个位于底侧的固定件,来固定电池底部的方式,以固定住电池。还有,车用电池因应电源接头的型式,与其定位与电池的位置等差异,分别有SL 型、SR型与SIDE型。其中,SL型与SR型,一般长常用于欧美式的轿车或小货车,而SIDE型则是适用于 部分双B车系(德国的BMW与BENZ厂牌)。故而车用电池的固定方式,及其电源接头位置之差异,因应汽车制造、设计之不 同,而产生许多规格上的差异,所以车用电池自然使得价格难以有效降低,增加制造成本与 经销商库存的成本压力,而削弱价格上竞争的销售力。再者,锂电池长寿的特性[正常使用下约10年],也会造成消费者的困扰,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换车周期一般为5至6年,所以此时消费者所使用的车用锂电池,此时应该 还是能正常使用的。但是,受到上述等因素的影响,电池转移后,无法适用于其他厂牌的汽车,纵使锂 电池尚可使用,但是不适用其它厂牌的汽车,便等同于废弃,则锂电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便会因此而削弱优势,需要再改变。有鉴于此,如何从让车用锂电池,能让不同电池规格之汽车,都能适用,不用担心 会有电池无法延用的问题发生,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欲改进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用于不同电池规格之汽车使用的泛用型车 用电池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为解决前述问题及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为一种泛用 型车用电池装置,其包括一个一端具有开口(11),并内设有一容置空间(12)的壳体⑴;一设于该壳体⑴一端,并能将该开口(11)封闭的盖体⑵;一设于该容置空间(12)内的电池模块(3);一与该电池模块(3)电性连接的正极导电件⑷;一与该电池模块(3)电性连接的负极导电件(5);至少一与该正极导电件电性连接的正极接头(6);以及至少一与该负极导电件(5)电性连接的负极接头(7);所述壳体(1)具有一正极区(13)、及一负极区(14),并该正极区(13)是由至少一 设于该壳体(1) 一侧面的第一正极插孔(131)、及设于该壳体(1)另侧面一端的数个第二正 极插孔(13 所组成,而该负极区(14)是由至少一设于该壳体(1) 一侧面的第一负极插孔
(141)、及设于该壳体(1)另侧面另端、对应于该第二正极插孔(132)的数个第二负极插孔
(142)所组成;而所述正极导电件⑷为设于该容置空间(12)内、与前述正极区(13)对应之处, 而负极导电件(5)为设于该容置空间(12)内、与前述负极区(14)对应之处;另所述盖体(2)对应于该正极导电件(4)处,设有数个第三正极插孔(21),而对应 于该负极导电件( 处,设有数个第三负极插孔02);再所述正极接头(6)为透过插入该第一、第二、第三正极插孔(131、132、21)的其 中之一,以与该正极导电件(4)电性连接,而该负极接头(7)为透过插入该第一、第二、第三 负极插孔(141、142、22)的其中之一,以与该负极导电件(5)电性连接。根据上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所述正极导电件(4)对应于该壳体(1)之第一 正极插孔(131)处、设有能供正极接头(6)插入定位用的第一正极定位孔(41),而对应于 该壳体(1)之第二正极插孔(132)、设有能供正极接头(6)插入定位用的第二正极定位孔 (42),另对应于盖体( 之该第三正极插孔、设有能供正极接头(6)插入定位用的第三 正极定位孔(43);而所述负极导电件( 对应于该壳体(1)之第一负极插孔(141)处、设有能供
5负极接头(7)插入定位用的第一负极定位孔(51),而对应于该壳体(1)之第二负极插孔 (142)、设有能供负极接头(7)插入定位用的第二负极定位孔(52),另对应于该盖体(2)之 第三负极插孔(22)、设有能供负极接头(7)插入定位用的第三负极定位孔(53)。根据上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正极插孔(131、132、21) 与第一、第二、第三负极插孔(141、142、22)之中,未设置正极接头(6)或正极接头(7)的插 孔处,更分别各插设有能将其封闭、并与其对应的正极防水栓塞( 与负极防水栓塞(9);而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正极插孔(131、132、21)的直径,大于该第一、第二、第三 负极插孔(141、142、22)的直径。根据上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所述电池模块C3)是由数个电池单元(31)以及 至少一个的导电片(32)所组成,且由该导电片(32)电性连接该不同电池单元(31)之正极 (311)与负极(312),而串联该电池单元(31);而所述导电片(32)是由一能导接不同电池单元(31)之正极(311)与负极(312) 的导电板(321)、及一设于该导电板(321)外,并未覆盖其导电板(321)两端的绝缘套 (322)所组成。根据上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所述电池模块(3)是由数个电池单元(31)以及 至少一个的导电片(32)所组成,且由该导电片(32)电性连接该不同电池单元(31)之正极 (311)与负极(312),而并联该电池单元(31);而所述导电片(32)是由一能导接不同电池单元(31)之正极(311)与负极(312) 的导电板(321)、及一设于该导电板(321)外,并未覆盖其导电板(321)两端的绝缘套 (322)所组成。根据上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所述第二正极插孔(13 为依序、成对的设于 该壳体(1)邻近开口(11)之一侧端处,并该第二负极插孔(142)为依序、成对的设于该壳 体(1)远离开口(11)之一侧端处,且与该第二正极插孔(132)相对应;而所述第三正极插孔为依序、成对的设于该盖体O)与该第一正极插孔 (131)同侧之一侧端处,并该第三负极插孔0 为依序、成对的设于该盖体( 与该第一负 极插孔(141)同侧之一侧端处,且与该第二正极插孔(13 相对应。根据上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所述正极导电件(4)是为一三面式板体,并该 正极导电件(4)是由一平行于该壳体(1) 一侧面、设有第一正极定位孔Gl)的正极端面板 (44);一平行于该壳体(1)另一侧面、并垂直于该端面板(44),设有第二正极定位孔02) 的第一正极面板G5);及一垂直于该端面板G4)与第一面板(45)、平行并邻近于盖体 O),设有第三正极定位孔03)的第二正极面板G6)所组成;而所述负极导电件(5)是为一不规则状框体,并该负极导电件(5)是由一平行于 该壳体(1) 一侧面、并邻近于盖体O),设有第一负极定位孔(51)的负极端面板(54);—平 行于该第一正极面板(45)、并远离于盖体O),设有第二正极定位孔(52)的第一负极面板
(55);一垂直于该端面板G4)、平行于盖体O),设有第三正极定位孔(53)的第二负极面板
(56);及一平行于该负极端面板(M),并将该负极端面板(54)之一侧、与该第一负极面板 (55)之一端连接,呈L型的条形架(57)所组成;另所述正极导电件⑷的一侧端,设有一正极凸块(10),而该负极导电件(5)的一 侧端,亦设有一负极凸块(20),以分别与电池模块(3)的正极、负极连接。[0043]根据上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正极定位孔01、42、43) 与第一、第二、第三负极定位孔(51、52、53),均为内螺纹孔。根据上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所述壳体(1)的两侧底缘,分别设有一沿着底 缘而设置的横向楔条(15),而该壳体(1)垂直于底缘,远离第二正极、负极插孔(131、141) 的两侧外缘,分别设有一沿着外侧缘而设置的纵向楔条(16),以供壳体(1)连接固定于汽 车车体用。根据上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所述盖体O)中央,更设有一提把03)。本实用新型可获以下几点优点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一多孔式的壳体(1)、盖体O)、正极导电件G)、及负极导 电件G),配合活动式的正极、负极接头(6、7),能依消费者的需要,依据其所需要的规格, 安插结合在设定位置,故可以达到一种规格的车用电池,便可万用于大多数车款的目标,改 变以往多种规格电池的繁复设计,能同时降低业者与消费者双方的困扰。2.本实用新型中,因应不同汽车的规格,其电池的电源接头也会有差异,但是因为 本实用新型中,正极接头(6)与负极接头(7)是可活动的,所以能依不同汽车的规格,自由 的进行搭配更换正极接头(6)与负极接头(7)的型式,能能够满足于多种车用电池规格,达 到实用的万用功能。3.本实用新型中,因为整体的配置,能万用于不同规格的汽车,透过此功能,本实 用新型非常适用于大量生产,以因应多个汽车厂牌之用,如此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与库存 压力,减少不必要的繁复组装麻烦,提高市场价格之竞争力。4.本实用新型中,透过多孔式的设置方式,纵使消费者换车时,选择的是不同车 系的车种,本实用新型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也可以转移到新的汽车上,以供消费者继续使 用,降低消费者的负担,更为环境保护尽上一份心力。5.本实用新型中,依据正极接头(6)与负极接头(7)外插以及内结合的孔位设计, 以这种三面不同方向的实施方式,能提供业者因应电池规格不同,依需求来选择,让正极接 头(6)透过插入该第一、第二、第三正极插孔(131、132、21)的其中之一,而该负极接头(7) 透过插入该第一、第二、第三负极插孔(141、142、2幻的其中之一,好使正极接头(6)与负极 接头(7)都能电性连接于正极导电件⑷与负极导电件(5),以立体化来构思安排,提供三 种不同面向的孔位,让本实用新型的变化更多元,更具有产业利用性。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4 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应用方式的实施示意图。图5 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应用方式的实施示意图。图6 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应用方式的实施示意图。图7 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应用方式的实施示意图。1壳体42第二正极定位孔11开口43第三正极定位孔[0061]12容置空间 4413正极区 45131第一正极插孔46132第二正极插孔514负极区51141第一负极插孔52142第二负极插孔5315横向楔条5416纵向楔条552盖体5621第三正极插孔5722第三负极插孔623提把73电池模块831电池单元932导电片10321导电板20322绝缘套1004正极导电件20041第一正极定位孔300
正极端面板 第一正极面板 第二正极面板 负极导电件 第一负极定位孔 第二负极定位孔 第三负极定位孔 负极端面板 第一负极面板 第二负极面板 条形架 极接头 负极接头 极防水栓塞 负极防水栓塞 正极凸块 负极凸块 固定块 固定板 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具体呈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以下参考图式,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型态 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 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式中揭示出,为一种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其包括一个一端具有开口(11),并内设有一容置空间(12)的壳体⑴;一设于该壳体⑴一端,并能将该开口(11)封闭的盖体⑵;一设于该容置空间(12)内的电池模块(3);一与该电池模块(3)电性连接的正极导电件⑷;一与该电池模块(3)电性连接的负极导电件(5);至少一与该正极导电件电性连接的正极接头(6);以及至少一与该负极导电件(5)电性连接的负极接头(7);所述壳体(1)具有一正极区(13)、及一负极区(14),并该正极区(13)是由至少一 设于该壳体(1) 一侧面的第一正极插孔(131)、及设于该壳体(1)另侧面一端的数个第二正 极插孔(13 所组成,而该负极区(14)是由至少一设于该壳体(1) 一侧面的第一负极插孔
(141)、及设于该壳体(1)另侧面另端、对应于该第二正极插孔(132)的数个第二负极插孔
(142)所组成;[0092]而所述正极导电件⑷为设于该容置空间(12)内、与前述正极区(13)对应之处, 而负极导电件(5)为设于该容置空间(12)内、与前述负极区(14)对应之处;另所述盖体(2)对应于该正极导电件(4)处,设有数个第三正极插孔(21),而对应 于该负极导电件( 处,设有数个第三负极插孔02);再所述正极接头(6)为透过插入该第一、第二、第三正极插孔(131、132、21)的其 中之一,以与该正极导电件(4)电性连接,而该负极接头(7)为透过插入该第一、第二、第三 负极插孔(141、142、22)的其中之一,以与该负极导电件(5)电性连接。其中,藉由正极接头(6)与负极接头(7)外插,以及壳体(1)、盖体O)、正极导电 件(4)和负极导电件(5)内外结合的孔位设计,实现三面不同方向的正、负极连接选择,更 提供更多的孔位选择,业者或消费者能因应电池规格的不同,依据其所需要的规格,将正极 接头(6)与负极接头(7),安插结合在设定位置,让正极接头(6)透过插入该第一、第二、第 三正极插孔(131、132、21)的其中之一,而该负极接头(7)透过插入该第一、第二、第三负极 插孔(141、142、22)的其中之一,好使正极接头(6)与负极接头(7),都能电性连接于正极导 电件(4)与负极导电件(5),以立体化来构思安排,提供三种不同面向的孔位,让本实用新 型的变化更多元,故可以达到一种规格的车用电池,便可万用于大多数车款的目标,改变以 往多种规格电池的繁复设计,能同时降低业者与消费者双方的困扰。其次,因为本实用新型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其多孔位型的配置,故能万用于不同 规格的汽车,透过此功能,本实用新型非常适用于大量生产,以因应多个汽车厂牌之用,如 此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与库存压力,减少不必要的繁复组装麻烦,提高市场价格之竞争力。再者,因应不同汽车的规格,其电池的电源接头也会有差异,但是因为本实用新型 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中,正极接头(6)与负极接头(7)是可活动的,所以能依不同汽车的规 格,自由的进行搭配更换正极接头(6)与负极接头(7)的型式,能能够满足于多种车用电池 规格,达到实用的万用功能。另外,本实用新型透过多孔式的设置概念,纵使消费者换车时,其选择的是不同车 系之车种,本实用新型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也可以转移到新的汽车上,以供消费者继续使 用,降低消费者的负担,更为环境保护尽上一份心力。上述中,所述正极导电件⑷对应于该壳体⑴之第一正极插孔(131)处、设有能 供正极接头(6)插入定位用的第一正极定位孔(41),而对应于该壳体(1)之第二正极插孔 (132)、设有能供正极接头(6)插入定位用的第二正极定位孔(42),另对应于盖体( 之该 第三正极插孔(21)、设有能供正极接头(6)插入定位用的第三正极定位孔03)。又上述中,所述负极导电件( 对应于该壳体(1)之第一负极插孔(141)处、设有 能供负极接头(7)插入定位用的第一负极定位孔(51),而对应于该壳体(1)之第二负极插 孔(142)、设有能供负极接头(7)插入定位用的第二负极定位孔(52),另对应于该盖体(2) 之第三负极插孔(22)、设有能供负极接头(7)插入定位用的第三负极定位孔(53)。另上述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正极定位孔01、42、4;3)与第一、第二、第三负极 定位孔(51、52、53),均为内螺纹孔。其中,透过此种设置方式,除了能方便使用与生产之外,更能与该正极接头(6)与 负极接头(7)配合,以达到稳定固定正极接头(6)与负极接头(7)的目标,让正极接头(6) 与负极接头(7)不易松脱。[0103]上述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正极插孔(131、132、21)与第一、第二、第三负极插 孔(141、142、22)之中,未设置正极接头(6)或正极接头(7)的插孔处,更分别各插设有能 将其封闭、并与其对应的正极防水栓塞( 与负极防水栓塞(9)。其中,透过该正极防水栓塞(8)与负极防水栓塞(9)的使用,能避免水渗入,而发 生漏电的问题发生,能确保容置空间(1 不会有水进入。其次,该正极防水栓塞(8)与负极防水栓塞(9)的使用,除了能避免上述的问题之 外,更能方便业者与消费者,进行正极接头(6)与负极接头(7)的快速更换,能减少双方的 麻烦。上述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正极插孔(131、132、21)的直径,大于该第一、第二、 第三负极插孔(141、142、22)的直径。其中,透过此种设置方式,能达到一安全、防呆的作用,降低业者与消费者,搞错 正、负极的可能。上述中,所述电池模块(3)是由数个电池单元(31)以及至少一个的导电片(32) 所组成,且由该导电片(32)电性连接该不同电池单元(31)之正极(311)与负极(312),而 串联该电池单元(31)。又上述中,所述电池模块(3)是由数个电池单元(31)以及至少一个的导电片(32) 所组成,且由该导电片(32)电性连接该不同电池单元(31)之正极(311)与负极(312),而 并联该电池单元(31)。其中,依据不同的需要,提供不同的电池模块(3),为,让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 能更加的多元化。上述两种电池模块(3)中,所述导电片(32)是由一能导接不同电池单元(31)之 正极(311)与负极(312)的导电板(321)、及一设于该导电板(321)外,并未覆盖其导电板 (321)两端的绝缘套(322)所组成。其中,透过此种导电片(32)的设置方式,能避免导电片(32)与正极导电件⑷及 /或负极导电件(5)接触,而导致本实用新型发生短路的问题。上述中,所述第二正极插孔(132)为依序、成对的设于该壳体(1)邻近开口(11) 之一侧端处,并该第二负极插孔(142)为依序、成对的设于该壳体(1)远离开口(11)之一 侧端处,且与该第二正极插孔(13 相对应。又上述中,所述第三正极插孔为依序、成对的设于该盖体O)与该第一正极 插孔(131)同侧之一侧端处,并该第三负极插孔0 为依序、成对的设于该盖体( 与该 第一负极插孔(141)同侧之一侧端处,且与该第二正极插孔(13 相对应。其中,透过此种第二、第三正极插孔(132、21)和第二、第三负极插孔(142、22)的 设置方式,让本实用新型于安装正极接头(6)与负极接头(7)时,能配合各种规格的汽车需 求,来进行安装,不管是多冷门的车用电池规格,本实用新型都能一一对应。上述中,所述正极导电件(4)是为一三面式板体,并该正极导电件(4)是由一平行 于该壳体(1) 一侧面、设有第一正极定位孔Gl)的正极端面板G4);—平行于该壳体(1) 另一侧面、并垂直于该端面板(44),设有第二正极定位孔02)的第一正极面板G5);及一 垂直于该端面板G4)与第一面板(45)、平行并邻近于盖体O),设有第三正极定位孔G3) 的第二正极面板G6)所组成。[0117]其中,透过此种正极导电件(4)的设置方式,能让正极导电件(4)提供三个方向的 立体正极连接效果,让本实用新型能应用于不同规格的汽车上,而不用担心会有无法使用 的问题产生。上述中,所述负极导电件(5)是为一不规则状框体,并该负极导电件(5)是由一平 行于该壳体(1) 一侧面、并邻近于盖体O),设有第一负极定位孔(51)的负极端面板(54); 一平行于该第一正极面板(45)、并远离于盖体O),设有第二正极定位孔(52)的第一负极 面板(55);—垂直于该端面板(44)、平行于盖体O),设有第三正极定位孔(53)的第二负 极面板(56);及一平行于该负极端面板(M),并将该负极端面板(54)之一侧、与该第一负 极面板(5 之一端连接,呈L型的条形架(57)所组成。其中,藉由此种负极导电件(5)的设置,配合上正极导电件(4)后,能提供三个方 向的立体负极连接效果,让本实用新型能应用于不同规格的汽车上,而且除了不用担心会 有无法使用的问题之外,更能提供一良好的导电效果,降低电力的耗损。上述中,所述正极导电件的一侧端,设有一正极凸块(10),而该负极导电件 (5)的一侧端,亦设有一负极凸块(20),以分别与电池模块(3)的正极、负极连接。其中,透过该正极凸块(10)与负极凸块00)的设置,由于其两者较凸出于正极导 电件⑷和负极导电件(5),与电池模块(3)的导电片(32),相隔的较远,所以更能避免与 导电片(32)直接接触,而产生内部短路的问题。上述中,所述壳体(1)的两侧底缘,分别设有一沿着底缘而设置的横向楔条(15), 而该壳体(1)垂直于底缘,远离第二正极、负极插孔(131、141)的两侧外缘,分别设有一沿 着外侧缘而设置的纵向楔条(16),以供壳体(1)连接固定于汽车车体用。其中,透过该横向楔条(1 与纵向楔条(16)的设置,能方便改变安装方式,以适 用于不同规格的汽车来使用。上述中,所述盖体⑵中央,更设有一提把03)。其中,透过该提把03)的设置, 能方便拿起本实用新型,以方便运输与安装。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应用方式的实施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 型第二种应用方式的实施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应用方式的实施示意 图,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应用方式的实施示意图。图式中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状态,其第一种应用方式,如图4所示,正极接 头(6)、正极接头(7)分别对应插入盖体的第三正极插孔(21)、第三负极插孔(22),而横向 楔条(1 此时,能供一呈L形的固定块(100),来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汽车上的设定位置, 此种正极接头(6)和正极接头(7)的设置方式,正极接头(6)在固定块(100)的右侧,所以 可适用于常见之欧美轿车或小货车的SR型。而如图5所示,如果要应用于常见之欧美轿车或小货车的SL型,则正极接头(6) 要在固定块(100)的左边,而本实用新型只要拉住提把(23),将本实用新型整个左右调换, 让正极接头(6)变更成位在固定块(100)的左侧,再以固定块(100)来将本实用新型固定 于汽车上的设定位置,即可适用业界惯用的SL型,以及双B车系适用的SIDE型。另外,如图6所示,如果要应用于部份汽车呈较深的电池槽座者,将原有第三正极 插孔上的正极接头(6)、第三负极插孔0 上的负极接头(7)松开,再往一侧向倾倒、 翻转本实用新型,使顶盖O)由原本的朝上方向,变换为朝翻转侧的方向,而此时原本位于侧面的正极区(13)、负极区(14),则会变更为朝上,此时只要将正极接头(6)螺锁紧固定于 第二正极插孔(132),直到锁入第二正极定位孔(42),负极接头(7)螺锁紧固定于第二负极 插孔(142),直到锁入第二负极定位孔(52),原来顶盖O)的第三正极插孔(21)、第三负极 插孔(22),则换装相应的正极防水栓塞(8)与负极防水栓塞(9),再以固定块(100)来将本 实用新型固定于汽车上的设定位置,之后就能让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呈较深的电池槽座之汽 车。接下来,如图7所示,将原有第三正极插孔上的正极接头(6)、第三负极插孔 (22)上的负极接头(7)松开,再将正极接头(6)和负极接头(7),分别移位并且朝正极区 (13)的第一正极插孔(131),和负极区(14)的第一负极插孔(141),以使正极接头(6)紧 固于第一正极定位孔(41)、负极接头(7)紧固于第一负极定位孔(51),而原来顶盖O)的 第三正极插孔(21)、第三负极插孔(22),则换装相应的正极防水栓塞(8)与负极防水栓塞 (9),之后透过一固定板(200)与两固定杆(300)的配合,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汽车上的设 定位置,就能应用于日系规格的汽车。综合以上所述,能得知本实用新型透过多孔式的壳体(1)与盖体0),加上电池模 块(3),更配合上正极导电件(4)和负极导电件(5),让本实用新型有更多的应用方式,达到 能让不同电池规格之汽车正常使用的目标,更进一步的达成环保之目标,让本实用新型相 较于传统车用电池,更具有应用性、实用性、功效性与产业利用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 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 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 而一切不脱离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 求范围当中。
1权利要求1.一种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其包括一个一端具有开口(11),并内设有一容置空间(12)的壳体(1); 一设于该壳体⑴一端,并能将该开口(11)封闭的盖体⑵; 一设于该容置空间(12)内的电池模块(3); 一与该电池模块(3)电性连接的正极导电件; 一与该电池模块(3)电性连接的负极导电件(5); 至少一与该正极导电件⑷电性连接的正极接头(6);以及 至少一与该负极导电件(5)电性连接的负极接头(7);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具有一正极区(13)、及一负极区(14),并该正极区(13)是由至少一设 于该壳体(1) 一侧面的第一正极插孔(131)、及设于该壳体(1)另侧面一端的数个第二正 极插孔(13 所组成,而该负极区(14)是由至少一设于该壳体(1) 一侧面的第一负极插孔(141)、及设于该壳体(1)另侧面另端、对应于该第二正极插孔(132)的数个第二负极插孔(142)所组成;而所述正极导电件(4)为设于该容置空间(12)内、与前述正极区(13)对应之处,而负 极导电件(5)为设于该容置空间(12)内、与前述负极区(14)对应之处;另所述盖体(2)对应于该正极导电件(4)处,设有数个第三正极插孔(21),而对应于该 负极导电件( 处,设有数个第三负极插孔02);再所述正极接头(6)为透过插入该第一、第二、第三正极插孔(131、132、21)的其中之 一,以与该正极导电件电性连接,而该负极接头(7)为透过插入该第一、第二、第三负极 插孔(141、142、22)的其中之一,以与该负极导电件(5)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件(4)对应 于该壳体(1)之第一正极插孔(131)处、设有能供正极接头(6)插入定位用的第一正极定 位孔(41),而对应于该壳体(1)之第二正极插孔(132)、设有能供正极接头(6)插入定位用 的第二正极定位孔G2),另对应于盖体(2)之该第三正极插孔、设有能供正极接头(6) 插入定位用的第三正极定位孔G3);而所述负极导电件( 对应于该壳体(1)之第一负极插孔(141)处、设有能供负极接 头(7)插入定位用的第一负极定位孔(51),而对应于该壳体(1)之第二负极插孔(142)、设 有能供负极接头(7)插入定位用的第二负极定位孔(52),另对应于该盖体( 之第三负极 插孔(22)、设有能供负极接头(7)插入定位用的第三负极定位孔(5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正极 插孔(131、132、21)与第一、第二、第三负极插孔(141、142、22)之中,未设置正极接头(6) 或正极接头(7)的插孔处,更分别各插设有能将其封闭、并与其对应的正极防水栓塞(8)与 负极防水栓塞(9);而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正极插孔(131、132、21)的直径,大于该第一、第二、第三负极 插孔(141、142、22)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3)是由数 个电池单元(31)以及至少一个的导电片(32)所组成,且由该导电片(32)电性连接该不同 电池单元(31)之正极(311)与负极(312),而串联该电池单元(31);而所述导电片(32)是由一能导接不同电池单元(31)之正极(311)与负极(312)的导 电板(321)、及一设于该导电板(321)外,并未覆盖其导电板(321)两端的绝缘套(322)所 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3)是由数 个电池单元(31)以及至少一个的导电片(32)所组成,且由该导电片(32)电性连接该不同 电池单元(31)之正极(311)与负极(312),而并联该电池单元(31);而所述导电片(32)是由一能导接不同电池单元(31)之正极(311)与负极(312)的导 电板(321)、及一设于该导电板(321)外,并未覆盖其导电板(321)两端的绝缘套(322)所 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极插孔(132) 为依序、成对的设于该壳体(1)邻近开口(11)之一侧端处,并该第二负极插孔(142)为依 序、成对的设于该壳体(1)远离开口(11)之一侧端处,且与该第二正极插孔(132)相对应;而所述第三正极插孔为依序、成对的设于该盖体(2)与该第一正极插孔(131)同 侧之一侧端处,并该第三负极插孔0 为依序、成对的设于该盖体O)与该第一负极插孔 (141)同侧之一侧端处,且与该第二正极插孔(132)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件(4)是为 一三面式板体,并该正极导电件(4)是由一平行于该壳体(1) 一侧面、设有第一正极定位孔 (41)的正极端面板G4);—平行于该壳体(1)另一侧面、并垂直于该端面板(44),设有第 二正极定位孔G2)的第一正极面板G5);及一垂直于该端面板G4)与第一面板(45)、平 行并邻近于盖体O),设有第三正极定位孔G3)的第二正极面板G6)所组成;而所述负极导电件(5)是为一不规则状框体,并该负极导电件(5)是由一平行于该壳 体(1) 一侧面、并邻近于盖体O),设有第一负极定位孔(51)的负极端面板(54);—平行于 该第一正极面板G5)、并远离于盖体O),设有第二正极定位孔(52)的第一负极面板(55); 一垂直于该端面板G4)、平行于盖体O),设有第三正极定位孔(53)的第二负极面板(56); 及一平行于该负极端面板(54),并将该负极端面板(54)之一侧、与该第一负极面板(55)之 一端连接,呈L型的条形架(57)所组成;另所述正极导电件⑷的一侧端,设有一正极凸块(10),而该负极导电件(5)的一侧 端,亦设有一负极凸块(20),以分别与电池模块(3)的正极、负极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正极 定位孔01、42、4;3)与第一、第二、第三负极定位孔(51、52、53),均为内螺纹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底缘, 分别设有一沿着底缘而设置的横向楔条(15),而该壳体(1)垂直于底缘,远离第二正极、负 极插孔(131、141)的两侧外缘,分别设有一沿着外侧缘而设置的纵向楔条(16),以供壳体 (1)连接固定于汽车车体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O)中央,更设 有一提把0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用于不同电池规格之汽车使用的泛用型车用电池装置。其技术手段包括壳体、盖体、电池模块、正极导电件、负极导电件、正极接头及负极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正、负极区,并该正极区是由第一正极插孔及数个第二正极插孔组成,而负极区是由第一负极插孔及数个第二负极插孔组成;而该正、负极导电件为设于壳体内、分别与正、负极区对应之处;另该盖体对应于该正、负极导电件处,分别设有数个第三正极、负极插孔;再所述正、负极接头为透过插入该第一、第二、第三正极插孔与第一、第二、第三负极插孔的其中之一,以与该正、负极导电件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H01M2/20GK201887107SQ20102057961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5日
发明者游大庆 申请人:台塑汽车货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