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024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精确地对排线做定位并防止排线 脱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用于连接电路板及其它电子组件的装置。现有的固定软性排线的电连 接器是利用盖体下压的方式,使导电端子压接于软性排线而达到电性连接的目的。现有的电连接器是利用导电端子夹持软性排线而固定,但只是以导电端子夹持软 性排线的构造无法确保软性排线的固定,在外力拉扯时,还是会有松脱的情况发生,因此希 望可以开发出一种结构,确保软性排线能够可靠地固定于电连接器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增加了将排线定位在电连接器 中的构造,再配合导电端子的夹持,可以可靠地将排线固定于电连接器中,即使受到外力的 拉扯,也不易松脱。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其包括一开口以及一容纳空间,该开口位于该本体的一端,该容纳空间位 于该本体的另一端,在该开口的边缘形成至少一缺口 ;多个导电端子,其一端设于该开口中,其另一端设置于该容纳空间中;至少一卡勾,具有一卡合部,当该卡合部卡合于该缺口时,该卡合部突起于该开口 中;以及一盖体,旋转地安装于该容纳空间内。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本体包括一第一侧部;一第二侧部,与该第一侧部相向设置,该第一侧部与该第二侧部中至少之一具有 一凹槽;一顶部,连接该第一侧部与该第二侧部;以及一底部,连接该第一侧部与该第二侧部,并与该顶部相向设置,在该顶部与该底部 之间形成该开口,该缺口形成于该底部。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卡勾还具有一垫片部以及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该卡 合部以及该垫片部,该卡合部卡合于该缺口时,该垫片部嵌合于该凹槽。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底部的面积大于该顶部的面积。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底部形成多个槽,以容纳该多个导电端子。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盖体包括一转轴、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该第一面与 该第二面分别位于该转轴的两侧,该第一面具有多个第一嵌合槽,其对应于该多个导电端 子,该第二面具有多个第二嵌合槽,对应于该多个导电端子,该第二嵌合槽连通于该第一嵌合槽。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还包括一软性传输组件,插入于该开口内,其中该软性传输组件具有至少一凹陷部,该软 性传输组件经由该开口插入该本体时,该凹陷部卡合于该卡合部。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在该开口边缘具有两个缺口,其分别位于该开口边缘的两 侧,该电连接器包括两个卡勾,该软性传输组件具有两个凹陷部,其分别形成于该软性传输 组件的两侧。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通过将排线定位在电连接 器中的结构设置,再配合导电端子的夹持,可以可靠地将排线固定于电连接器中,即使受到 外力的拉扯,也不易松脱。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定。

[0024]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其中盖体是相对于本体呈垂直状态[0025]图2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其中盖体是相对于本体呈平行状态[0026]图3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0027]图4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0028]图5为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0029]其中,附图标记[0030]嵌合槽9[0031]本体10[0032]第一侧部11[0033]开口 12[0034]第二侧部13[0035]容纳空间14[0036]顶部15[0037]缺口 16[0038]底部17[0039]凹槽18[0040]槽19[0041]导电端子20[0042]第一上臂22[0043]第一下臂24[0044]第二上臂26[0045]第二下臂28[0046]连接部四[0047]盖体30[0048]转轴32[0049]侧面33[0050]第一面34[0051]第一嵌合槽35[0052]第二面36[0053]第二嵌合槽37[0054]软性传输组件40[0055]凹陷部42[0056]卡勾50[0057]卡合部52[0058]垫片部54[0059]连接部56[0060]电连接器1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照图1、图2、图3,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包括一本体10、多个导 电端子20、一盖体30、一软性传输组件40以及两卡勾50。以下分别说明各组件的详细构造。请参照图3,本体10包括一第一侧部11、一第二侧部13、一顶部15以及一底部17。 第二侧部13与第一侧部11相向设置,顶部15与底部17相向设置并分别连接第一侧部11 与第二侧部13。顶部15与底部17之间形成一开口 12以及一容纳空间14,而开口 12位于 本体10的一端,而容纳空间14位于本体10的另一端。底部17的面积大于顶部15的面积 并且在底部17形成多个槽19,用于容纳上述的多个导电端子20。在底部17上,在开口 12 的边缘接近第一侧部11与第二侧部13之处分别形成一缺口 16。另外在第一侧部11与第 二侧部13分别形成一凹槽18。在第一侧部11与第二侧部13的内侧分别形成嵌合槽9,供 容纳后述的转轴32。同样参照图3,每一导电端子20包括一第一上臂22、一第一下臂对、一第二上臂 沈、一第二下臂28以及一连接部四。第一上臂22与第一下臂M相向设置,第二上臂沈与 第二下臂观相向设置,第一上臂22连接于第二上臂沈,两者形成一直线,因此第一上臂22 与第二上臂26朝相反方向延伸,同样地,第一下臂M连接于第二下臂观,两者形成一直线, 因此第一下臂M与第二下臂观朝相反方向延伸,第一上臂22与第二上臂沈以连接部四 连接于第一下臂M与第二下臂观,而形成一工字形的构造。导电端子20的一端设置于本 体10的开口 12中,而另一端设置于本体10的容纳空间14中。盖体30为立体结构,其包括一第一面34、第二面36以及两侧面33,两侧面33连 接第一面34以及第二面36。一转轴32贯穿盖体30,使第一面34及第二面36位于转轴32 的两侧,转轴32的端部并突出于侧面33。另外在第一面34形成多个第一嵌合槽35,对应 于该些导电端子20,在第二面36也形成多个第二嵌合槽37,第二嵌合槽37连通于第一嵌 合槽35,对应于该些导电端子20。盖体30通过转轴32嵌合于本体10的第一侧部11与第二侧部13内侧的嵌合槽9而可旋转地结合于本体10并安装于容纳空间14中,同时转轴32 也嵌合于导电端子20的第二上臂沈与第二下臂观之间(参照图4及图5)。当盖体30相 对于该本体10呈垂直状态时,导电端子20嵌合于第一嵌合槽35及第二嵌合槽37中,即第 二上臂沈嵌合于第一嵌合槽35及第二嵌合槽37中,当盖体30相对于本体10呈平行时第 二上臂沈嵌合于第一嵌合槽35且第二下臂观嵌合于第二嵌合槽37。参照图3,软性传输组件40在两侧边各形成一凹陷部42。参照图3,卡勾50包括一卡合部52、一垫片部M以及一连接部56,卡合部52与垫 片部M平行设置,连接部56则连接卡合部52与垫片部M,而形成一 π字形(g卩,口字下开 口形)的构造,当垫片部M插入本体10的凹槽18时,卡合部52会卡合于底部17的缺口 16,并突出于底部17。组装时,导电端子20先放置于本体10的容纳空间14中,将卡勾50的卡合部52 及垫片部M分别插入并嵌合于本体10的缺口 16及凹槽18,此时,卡合部52会突出于本体 10的开口 12中,然后将盖体30安装于本体10上,使转轴32的端部可旋转地嵌合于嵌合槽 9中并使盖体30与导电端子20嵌合,且使转轴32位于导电端子20的第二上臂沈与第二 下臂观之间,接着将软性传输组件40插入本体10的开口 12并位于导电端子20的第一上 臂22与第一下臂M之间,而使软性传输组件40的凹陷部42嵌合于卡合部52,如此通过软 性传输组件40的凹陷部42结合于卡合部52,可使软性传输组件40可靠地定位于本体10 中,如图1及图4所示。如图1及图5所示,由于转轴32的直径在垂直与水平方向是不同的,因此当盖体 30从相对于本体10呈垂直状态旋转盖下而成为相对于本体10呈平行状态时,转轴32会向 上推压第二上臂沈,而使第一上臂22向下移动,如图5所示,而使软性传输组件40更紧密 地被夹持于第一上臂22与第一下臂M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软性传输组件40可以是排线或软性电路板等,只要是软性材质的 电子组件即可,并无特别限定。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 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 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其包括一开口以及一容纳空间,该开口位于该本体的一端,该容纳空间位于该 本体的另一端,在该开口的边缘形成至少一缺口 ;多个导电端子,其一端设于该开口中,其另一端设置于该容纳空间中; 至少一卡勾,具有一卡合部,当该卡合部卡合于该缺口时,该卡合部突起于该开口中;以及一盖体,旋转地安装于该容纳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包括 一第一侧部;一第二侧部,与该第一侧部相向设置,该第一侧部与该第二侧部中至少之一具有一凹槽;一顶部,连接该第一侧部与该第二侧部;以及一底部,连接该第一侧部与该第二侧部,并与该顶部相向设置,在该顶部与该底部之间 形成该开口,该缺口形成于该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勾还具有一垫片部以及一连接 部,该连接部连接该卡合部以及该垫片部,该卡合部卡合于该缺口时,该垫片部嵌合于该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部的面积大于该顶部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部形成多个槽,以容纳该多个导 电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包括一转轴、一第一面以及一 第二面,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分别位于该转轴的两侧,该第一面具有多个第一嵌合槽,其对 应于该多个导电端子,该第二面具有多个第二嵌合槽,对应于该多个导电端子,该第二嵌合 槽连通于该第一嵌合槽。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软性传输组件,插入于该开口内,其中该软性传输组件具有至少一凹陷部,该软性传 输组件经由该开口插入该本体时,该凹陷部卡合于该卡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开口边缘具有两个缺口,其分别 位于该开口边缘的两侧,该电连接器包括两个卡勾,该软性传输组件具有两个凹陷部,其分 别形成于该软性传输组件的两侧。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本体、多个导电端子、至少一卡勾以及一盖体。本体包括一开口以及一容纳空间,该开口位于该本体的一端,该容纳空间位于该本体的另一端,在该开口的边缘形成至少一缺口。导电端子的一端设于该开口中,另一端设置于该容纳空间中。卡勾具有一卡合部,当该卡合部卡合于该缺口时,该卡合部突起于该开口中。盖体可旋转地安装于该容纳空间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通过将排线定位在电连接器中的结构设置,再配合导电端子的夹持,可以可靠地将排线固定于电连接器中,即使受到外力的拉扯,也不易松脱。
文档编号H01R13/62GK201918530SQ20102059832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4日
发明者吴昆升, 林建成, 陈柏伸 申请人: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