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436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接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接手工具,尤指一种将一连接头压接至一同轴缆线的压接手工具。
背景技术
一般经常特定的压接手工具(如压接钳)将同轴缆线与其连接头进行相互压接结合,举例来说,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529835号揭示一种线性按压式的端子联接头压接钳,其主要在连接座顶端凹设一置线槽,并以第一侧枢接第一钳体,而第一钳体在顶端穿套一弹簧,再以连接座的第二侧枢接第二钳体,且第二钳体顶端为穿套一弹簧,在连接座的置线槽的正下方滑置一滑座,滑座在顶端界定形成顶压部,并在滑座的第一侧枢连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而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则枢接于第一钳体,且滑座的第二侧枢接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则枢接于第二钳体,即在相对并合第一、二钳体时,驱动第一、二连杆,并连动滑座于连接座上呈线性滑移,以将置于该滑座与该连接座间的端子联接头上、下相对按压,而使同轴缆线紧固于连接头中。然而,上述已知的压接手工具的结构、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下列各项问题(一)该压接手工具通过第一、二连杆与第一、二钳体及滑座之间活动枢接,在连动过程时容易将第一、二钳体的施力在第一、二连杆处造成部分流失,以致滑座处的推力减少许多,导致第一、 二钳体必须施加更大的力,才能使滑座有足够的推力推压连接头与同轴缆线联结;(二)压接手工具的构件多,导致制造、组装均相当耗时费工,并使制造成本相对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接手工具,其结构简单、组装容易, 且操作简易又省力。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接手工具,所述压接手工具包括一第一压接构件,其包含供连接头容置的一第一压接段及延伸自第一压接段的一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设有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一滑槽;一第二压接构件,其包含供同轴缆线容置的一第二压接段及延伸自第二压接段的一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段设有一第二通孔及一第二滑槽;一第一握柄,其具有一第一枢接段,第一枢接段设有一第一中心枢孔,第一枢接段枢接第二通孔及第一滑槽,第二通孔及第一滑槽位于第一中心枢孔的二侧;以及一第二握柄,其具有一第二枢接段,第二枢接段设有与第一中心枢孔相互枢接的一第二中心枢孔,第二枢接段枢接第一通孔及第二滑槽,第一通孔及第二滑槽位于第二中心枢孔的二侧;其中第一握柄及第二握柄被按压而相互靠近时,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能够使第一压接段与第二压接段线性移动而相互靠近,以使连接头压接于同轴缆在线。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压接段设有一螺孔,螺孔螺接有供连接头套设的一治具,治具包含一外螺纹部、连接外螺纹部的一大直径部及连接大直径部的一小直径部,连接头套设于小直径部且抵压大直径部,且治具的内部设有与小直径部同轴线的一埋孔,以
3容纳凸伸于同轴缆线外的一心线。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压接段设有供同轴缆线容置的一缺槽,缺槽装设有一限位片,限位片具有一限位缺口。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握柄还具有延伸自第一枢接段的一第一握持段,第一枢接段与第一握持段之间形成一角度,第一枢接段在第一中心枢孔的二侧分别成型有远离第一握持段的一第一前通孔及接近第一握持段的一第一后通孔,第一前通孔枢接第二通孔,而第一后通孔则枢接于第一滑槽。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握柄另具有延伸自第二枢接段的一第二握持段,第二枢接段与第二握持段之间形成一角度,第二枢接段在第二中心枢孔的二侧分别成型有远离第二握持段的一第二前通孔及接近第二握持段的一第二后通孔,第二前通孔枢接于第一通孔,而第二后通孔则枢接于第二滑槽。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滑槽呈椭圆形,且其长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压接段的移动方向,第二滑槽呈椭圆形,且其长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压接段的移动方向。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握柄邻近第一中心枢孔的下缘处成型有一卡掣凸块,第二握柄在第二后通孔的位置处枢接有一保险片,保险片具有与卡掣凸块相互卡掣的
一臂部。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接手工具还包括另一第一握柄及另一第二握柄,第一握柄之间设有至少一间隔销,第二握柄之间设有至少一间隔销,第一压接构件与第二压接构件枢接夹置于第一握柄与第二握柄之间。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接手工具还包括一分隔环,分隔环设置于第二握柄的第二中心枢孔之间。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接手工具还包含套设于第一握柄外的一第一握把套及套设于第二握柄外的一第二握把套。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压接手工具仅包含第一压接构件、第二压接构件、第一握柄及第二握柄,通过这些零件之间的相互枢接,就可以组装完成,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所揭示的压接手工具一样设有第一与第二连杆、第一与第二钳体、及滑座等多个零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且组装容易;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握柄具有第一枢接段,第二握柄具有第二枢接段,第一枢接段与第二枢接段相互枢接,因此,使用者按压第一握柄及第二握柄时,第一枢接段与第二枢接段之间的枢接处就形成了杠杆原理的支点,而使用者按压第一握柄和第二握柄的施力处与该支点之间的距离(即施力臂)大于第一压接段和第二压接段与该支点之间的距离 (即作用力臂),使用者仅需按压第一握柄与第二握柄,就可以在第一压接段与第二压接段之间产生出较大的压接力,且压接方向与施力方向一致,所以操作简易且具有省力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侧视图;[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接手工具在压接同轴缆线与连接头之前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接手工具在压接同轴缆线与连接头之后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压接手工具-1 ;第一压接构件-10 ;连接头-100 ;第一压接段-11 ;治具_112 ; 外螺纹部-1121 ;大直径部-1122 ;小直径部-1123 ;埋孔-1124 ;第一连接段-12 ;第一通孔-121;第一滑槽-122;第二压接构件-20 ;同轴缆线-200 ;第二压接段-21 ;心线-210 ;缺槽-211 ;限位片-212 ;限位缺口 -2121 ;第二连接段-22 ;第二通孔-221 ;第二滑槽-222 ;第一握柄-30 ;第一枢接段-31 ;枢销-310 ;第一中心枢孔-311 ;第一前通孔-312 ; 第一后通孔-313 ;卡掣凸块-314 ;第一握持段-32 ;枢销-320 ;间隔销-33 ;枢销-330 ;第一握把套-34 ;枢销-340 ;分隔环-350 ;螺栓-360 ;螺帽-370 ;第二握柄-40 ;第二枢接段-41 ;第二中心枢孔-411 ;第二前通孔_412 ;第二后通孔-413 ;第二握持段-42 ;间隔销-43 ;第二握把套-44 ;保险片-50 ;臂部-51。
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说明如下,然而附图及实施例仅作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请参考图1至图4及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接手工具1,用以将一连接头100 压接至一同轴缆线200上,压接手工具1包括一第一压接构件10、一第二压接构件20、一
第一握柄30及一第二握柄40。第一压接构件10包含供连接头100容置的一第一压接段11及延伸自第一压接段 11的一第一连接段12,第一连接段12设有一第一通孔121及一第一滑槽122 ;更明确地说, 第一压接段11设有一螺孔,用以螺接供所述连接头100套设的一治具112 ;如图6所示,治具112包含一外螺纹部1121、连接外螺纹部1121的一大直径部1122及连接大直径部1122 的一小直径部1123,连接头100套设于小直径部1123且抵压大直径部1122 ;治具112的内部设有与小直径部1123同轴线的一埋孔IlM(图4),以便如图7所示容纳凸伸于同轴缆线 200外的一心线210。第一滑槽122呈椭圆形,且其长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压接段11 的移动方向。第二压接构件20包含供同轴缆线200容置的一第二压接段21及延伸自第二压接段21的一第二连接段22,第二连接段22设有一第二通孔221及一第二滑槽222 ;更明确地说,第二压接段21设有供同轴缆线200容置的一缺槽211,因此使用者可以轻易地将同轴缆线200从外部装入第二压接段21的缺槽211中,或者将压接好的同轴缆线200从缺槽211 中取出。缺槽211可以额外装有一限位片212,限位片212具有一限位缺口 2121,以对应同轴缆线200的外径;通过在缺槽211中设置限位片212,可以使同轴缆线200更加稳固地设置于第二压接段21内。类似于第一压接构件10,第二压接构件20的第二滑槽222也呈椭圆形,且其长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压接段21的移动方向。
5[0042]第一握柄30具有一第一枢接段31及延伸自第一枢接段31的一第一握持段32, 更明确地说,第一枢接段31与第一握持段32之间形成一角度而非呈直线配置;第一枢接段 31设有一第一中心枢孔311,而且,第一枢接段31在第一中心枢孔311的二侧分别成型有远离第一握持段32的一第一前通孔312及接近第一握持段32的一第一后通孔313 ;第一枢接段31的第一前通孔312枢接第二压接构件20的第二通孔221,而第一枢接段31的第一后通孔313则枢接第一压接构件10的第一滑槽122,因此使第二通孔221及第一滑槽122 位于第一中心枢孔313的二侧。第二握柄40具有一第二枢接段41及延伸自第二枢接段41的一第二握持段42, 更明确地说,第二枢接段41与第二握持段42之间形成一角度而非呈直线配置;第二枢接段 41设有与第一中心枢孔311相互枢接的一第二中心枢孔411,而且,第二枢接段41在第二中心枢孔411的二侧分别成型有远离第二握持段42的一第二前通孔412及接近第二握持段42的一第二后通孔413 ;第二枢接段41的第二前通孔412枢接第一压接构件10的第一通孔121,而第二枢接段41的第二后通孔413则枢接第二压接构件20的第二滑槽222,因此使第一通孔121及第二滑槽222位于第二中心枢孔411的二侧。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使用者握持,所以设有一对第一握柄30及一对第二握柄40,此对第一握柄30之间设有二间隔销33,且此对第二握柄40之间设有二间隔销43,因此将第一压接构件10与第二压接构件20枢接夹置于此对第一握柄30与此对第二握柄40之间。更明确地说,一枢销310穿接一第一握柄30的第一前通孔312、第二压接构件20的第二通孔221及另一第一握柄30的第一前通孔312 ;另一枢销320穿接一第一握柄30的第一后通孔313、第一压接构件10的第一滑槽122及另一第一握柄30的第一后通孔313,因此使此对第一握柄30枢接夹置第一压接构件10与第二压接构件20。类似地, 一枢销330穿接一第二握柄40的第二前通孔412、第一压接构件10的第一通孔121及另一第二握柄40的第二前通孔412 ;另一枢销340穿接一第二握柄40的第二后通孔413、第二压接构件20的第二滑槽222及另一第二握柄40的第二后通孔413,以将此对第二握柄40 枢接夹置于第一压接构件10与第二压接构件20。可以在此对第二握柄40的第二中心枢孔411之间设置一分隔环350,然后将一螺栓360穿接一第一握柄30的第一中心枢孔311、一第二握柄40的第二中心枢孔411、分隔环350、另一第二握柄40的第二中心枢孔411、另一第一握柄30的第一中心枢孔311及一螺帽370,以将此对第一握柄30与此对第二握柄40稳固地枢接于第一压接构件10与第二压接构件20之间。为了便于使用者握持第一握柄30与第二握柄40,可以在此对第一握柄40与此对第二握柄40套设塑料制的一第一握把套34及一第二握把套44。参考图1及图5,其中一第一握柄30邻近第一中心枢孔311的下缘处成型有一卡掣凸块314,其中一第二握柄40在第二后通孔413的位置处选择性枢接有一保险片50,保险片50具有与卡掣凸块314相互卡掣的一臂部51 ;当臂部51抵压卡掣凸块314时,第一握柄30无法相对于第二握柄40张开。当使用者欲张开第一握柄30与第二握柄40时,如图5所示,使用者必须先逆时针旋转保险片50以使臂部51脱离与卡掣凸块314的相互卡掣,此时,当第一握柄30和第二握柄40分别以第一中心枢孔311和第二中心枢孔411的枢接处为旋转中心而枢转张开时,第一压接构件10和第二压接构件20分别也以第一中心枢孔311和第二中心枢孔411的枢接处为旋转中心而枢转张开。然而,要特别说明的是,原本第一压接构件10和第二压接构件20也会以第一中心枢孔311和第二中心枢孔411的枢接处为旋转中心呈弧线运动,但由于第一压接构件10的第一连接段12设有第一滑槽122,第二压接构件20的第二连接段22设有第二滑槽222的缘故,所以第一压接构件10的弧线移动就被转换成第一连接段12沿着第一滑槽122的水平移动及第一压接段11的垂直移动;同理,第二压接构件20的弧线移动就被转换成第二连接段22沿着第二滑槽222的水平移动及第二压接段21的垂直移动;故此,如图5所示,当第一握柄30的第一握持段32和第二握柄40的第二握持段42彼此张开时,第一压接段11 和第二压接段21会彼此线性远离;可想而知,第一握柄30的第一握持段32和第二握柄40 的第二握持段42彼此靠近时,第一压接段11和第二压接段21会彼此线性接近(如图7所示)°参考图6及图7,以下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压接手工具1的操作原理。如图6所示,在第一握柄30的第一握持段32和第二握柄40的第二握持段42彼此张开的状态下,第一压接段11和第二压接段21彼此线性远离,此时,使用者将连接头 100套接于第一压接段11的治具112上,并将同轴缆线200从缺槽211置入第二压接段21 内。接着,如图7所示,使用者按压第一握柄30的第一握持段32和第二握柄40的第二握持段42而使其相互靠近,第一压接段11与第二压接段21线性移动而相互靠近,而使连接头100压接于同轴缆线200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压接手工具1仅包含第一压接构件10、第二压接构件20、第一握柄30及第二握柄40,通过这些零件之间的相互枢接就可以组装完成,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所揭示的压接手工具一样设有第一与第二连杆、第一与第二钳体及滑座等多个零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且组装容易。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握柄30具有第一枢接段31,第二握柄40具有第二枢接段 41,第一枢接段31与第二枢接段41相互枢接,因此,使用者按压第一握柄30及第二握柄40 时,第一枢接段31与第二枢接段41之间的枢接处就形成了杠杆原理的支点,而使用者按压第一握柄30和第二握柄40的施力处与该支点之间的距离(即施力臂)大于第一压接段 11和第二压接段21与该支点之间的距离(即作用力臂),使用者仅需按压第一握柄30与第二握柄40,就可以在第一压接段11与第二压接段21之间产生出较大的压接力,且压接方向与施力方向一致,所以操作简易且具有省力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所作的等效变化等,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压接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手工具包括一第一压接构件,其包含供连接头容置的一第一压接段及延伸自第一压接段的一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设有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一滑槽;一第二压接构件,其包含供同轴缆线容置的一第二压接段及延伸自第二压接段的一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段设有一第二通孔及一第二滑槽;一第一握柄,其具有一第一枢接段,第一枢接段设有一第一中心枢孔,第一枢接段枢接第二通孔及第一滑槽,第二通孔及第一滑槽位于第一中心枢孔的二侧;以及一第二握柄,其具有一第二枢接段,第二枢接段设有与第一中心枢孔相互枢接的一第二中心枢孔,第二枢接段枢接第一通孔及第二滑槽,第一通孔及第二滑槽位于第二中心枢孔的二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段设有一螺孔,螺孔螺接有供连接头套设的一治具,治具包含一外螺纹部、连接外螺纹部的一大直径部及连接大直径部的一小直径部,连接头套设于小直径部且抵压大直径部,且治具的内部设有与小直径部同轴线的一埋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接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接段设有供同轴缆线容置的一缺槽,缺槽装设有一限位片,限位片具有一限位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柄还具有延伸自第一枢接段的一第一握持段,第一枢接段与第一握持段之间形成一角度,第一枢接段在第一中心枢孔的二侧分别成型有远离第一握持段的一第一前通孔及接近第一握持段的一第一后通孔,第一前通孔枢接第二通孔,而第一后通孔则枢接于第一滑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握柄另具有延伸自第二枢接段的一第二握持段,第二枢接段与第二握持段之间形成一角度,第二枢接段在第二中心枢孔的二侧分别成型有远离第二握持段的一第二前通孔及接近第二握持段的一第二后通孔,第二前通孔枢接于第一通孔,而第二后通孔则枢接于第二滑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呈椭圆形,且其长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压接段的移动方向,第二滑槽呈椭圆形,且其长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压接段的移动方向。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柄邻近第一中心枢孔的下缘处成型有一卡掣凸块,第二握柄在第二后通孔的位置处枢接有一保险片,保险片具有与卡掣凸块相互卡掣的一臂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手工具还包括另一第一握柄及另一第二握柄,第一握柄之间设有至少一间隔销,第二握柄之间设有至少一间隔销,第一压接构件与第二压接构件枢接夹置于第一握柄与第二握柄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接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手工具还包括一分隔环,分隔环设置于第二握柄的第二中心枢孔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接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手工具还包含套设于第一握柄外的一第一握把套及套设于第二握柄外的一第二握把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接手工具,所述压接手工具包括第一压接构件、第二压接构件、第一握柄及第二握柄;第一压接构件设有供连接头容置的第一压接段及一第一滑槽,第二压接构件设有供同轴缆线容置的第二压接段及一第二滑槽,第一握柄枢接第二压接构件及第一滑槽,第二握柄枢接第一压接构件及第二滑槽,且第一握柄与第二握柄相互枢接;当第一握柄及第二握柄被按压而相互靠近时,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能够使第一压接段与第二压接段线性移动而相互靠近,以使连接头压接于同轴缆线。本实用新型用以将连接头压接至同轴缆线,其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操作方便又省力。
文档编号H01R43/042GK201937153SQ20102067187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
发明者颜朝钦 申请人:高屹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