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466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技术背景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电连接器以及其导电端子,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625号专利所揭示。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收容在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阶梯状设置的端子收容孔,用于收容导电端子。端子收容孔包括贯穿绝缘本体的狭长固持槽以及与固持槽一侧连通且其底面高于绝缘本体下表面的收容槽。导电端子包括竖直板状基部、由基部顶端两侧竖直向上延伸设置并收容在固持槽中的两个固持部、由基部顶端位于两个固持部之间的位置向上弯折延伸设置的弹性臂以及由基部底端两侧竖直向下延伸设置的两个倒钩。弹性臂包括大致呈“C” 型的第一臂部以及由第一臂部末端倾斜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臂部。弹性臂的第一臂部可以承接在端子收容孔的收容槽的底面上,用于将导电端子定位在绝缘本体中。第二臂部可以与芯片模块的导电片接触,用于实现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间电性倒通。两个倒钩可以在导电端子组设在绝缘本体上时卡扣在绝缘本体的下表面上,用于将导电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上,并且可通过焊料焊接在电路板上实现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导通。但是,上述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通过弹性臂大致呈“C”型的第一臂部承接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孔的收容槽的底面,用于将导电端子定位在绝缘本体中,当将导电端子插入绝缘本体时因导电端子数量较多所需插入力较大,会使得导电端子的弹性臂的第一臂部在承接于收容槽底面发生弹性变形时弹性变形量不一致造成第二臂部的末端处于不同平面,影响电连接器的电性连接功能,并且会有损坏弹性臂的第一臂部的可能。为克服上述缺陷,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定位导电端子并且可以防止损坏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与底面以及贯穿顶面与底面的若干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收容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中,其包括基部、由基部两侧分别向上延伸设置的两个固持部、由基部位于两固持部之间位置向上弯折延伸设置的弹性臂以及由基部向下弯折延伸设置的焊接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具有低于绝缘本体的顶面的承接面。导电端子的两个固持部远离弹性臂的一侧各侧向延伸设有一个位于基部上方的扣持部,可以承接在绝缘本体的承接面上,用于将导电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中。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包括用于收容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的容纳槽及位于容纳槽的两侧并分别与容纳槽一侧连通的固持槽,所述固持槽用于收容导电端子的固持部,其内壁凸伸设有用于承接导电端子的扣持部的限位块,所述承接面设于限位块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由基部与固持部的侧缘朝外凸伸设置的倒刺,所述倒刺可以与绝缘本体的固持槽内的限位块的壁面干涉配合,将导电端子固持在绝缘本体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包括由基部位于两个固持部之间位置朝远离基部所在平面弯折后水平延伸设置的第一臂部及由第一臂部末端弯折后朝向基部所在平面倾斜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臂部,所述第二臂部末端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导电端子组设于绝缘本体上时伸出绝缘本体的顶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还包括由绝缘本体顶面向下凹陷并与容纳槽相对设置的凹槽,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臂的第一臂部收容在所述凹槽中。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若干机械固持在绝缘本体下方的锡球,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有位于端子收容槽下方并与端子收容槽连通的锡球容纳槽,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伸出绝缘本体的底部,并与所述锡球容纳槽围设形成收容锡球的收容空间。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是由基部的两侧竖直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扣持部是由固持部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导电端子的基部两侧向下延伸设有一对导引部,可引导导电端子组入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中,所述焊接部是由基部位于两导引部之间位置向下弯折延伸设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与扣持部大致呈倒“L”型设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导电端子的基部、固持部、扣持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导电端子由固持部远离弹性臂的一侧侧向延伸设置的扣持部与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的承接面配合,将导电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中,无需通过弹性臂将导电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中,可以防止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在插针时因插入力问题而使弹性臂变形不一致造成弹性臂末端处于不同平面进而影响电连接器的电性连接,并且定位方便,组装过程简单。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5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0023]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未图示) 与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在绝缘本体1中的若干导电端子2以及若干机械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的锡球3。请重点参阅图3、图5以及图6所示,导电端子2由导电材料冲压弯折制成,其包括竖直板状基部20、由基部20顶端两侧竖直向上延伸设置的两个固持部21、由基部20位于两个固持部21之间的位置向上弯折延伸设置的弹性臂22、设于弹性臂22末端的接触部 23以及由基部20底端中部向下弯折延伸设置的勾状焊接部M。基部20底端两侧向下延伸设有导引部25,可以引导导电端子2组入绝缘本体1中。弹性臂22大致呈驼峰状设置, 其包括由基部20顶端朝远离基部20所在平面水平弯折延伸设置的第一臂部220以及由第一臂部220的末端朝向基部20所在平面弯折并倾斜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臂部221。接触部23设于第二臂部221的末端,并在导电端子2组设于绝缘本体1中时伸出绝缘本体1的顶部,可以与芯片模块(未图示)的导电片接触,用于实现电连接器100与芯片模块(未图示)之间的电性导通。焊接部M可以与绝缘本体1配合,用于将锡球3机械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并通过锡球3与电路板(未图示)焊接,用于实现电连接器100与电路板(未图示)之间的电性导通。所述两个固持部21远离弹性臂22的一侧分别沿水平方向延伸设有一个位于基部 20上方的扣持部沈,可以与绝缘本体1的相应部位配合,用于将导电端子2定位在绝缘本体1中。所述扣持部26是由固持部21的外侧侧向延伸设置。所述扣持部沈设于固持部 21的末端。基部20与固持部21的两侧均向外凸伸设有倒刺27,可以与绝缘本体1的相应壁面干涉配合,用于将导电端子2固持在绝缘本体1中。所述固持部21与扣持部沈大致呈倒“L”型设置。所述基部20、固持部21、扣持部沈以及导引部25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请重点参阅图3至图6所示,绝缘本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 10与底面11以及若干贯穿顶面10与底面11的端子收容槽12。端子收容槽12用于收容导电端子2,其包括用于收容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M的容纳槽120、位于容纳槽120两侧并分别与容纳槽120 —侧连通的固持槽121以及由顶面10向下凹陷并与容纳槽120相对的凹槽122。容纳槽120大致呈矩形设置,其具有倾斜的第一导引面1200。固持槽121用于收容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1,其具有倾斜的第二导引面1210以及略低于绝缘本体1的顶面 10的水平端面(未标号)。所述固持槽121的端面(未标号)用于承接导电端子2的扣持部26,用于将导电端子2定位在绝缘本体1中。所述导电端子2的倒刺27可以与固持槽 121的相应壁面干涉配合,用于将导电端子2固持在绝缘本体1中。凹槽122大致呈矩形设置,用于收容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2的第一臂部220。绝缘本体1的底面11向上凹陷形成有位于端子收容槽12下方并与端子收容槽12连通的锡球容纳槽13。锡球容纳槽13与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M围设形成有收容锡球3的收容空间 15。所述两个固持槽121的内壁各朝端子收容槽12中央凸伸设有一个限位块14,用于承接导电端子2的扣持部沈,用于将导电端子2定位于绝缘本体1中。所述限位块14具有低于绝缘本体1的顶面10的水平承接面140(即固持槽121的水平端面),用于承接导电端子2 的扣持部26。所述导电端子2的倒刺27可以与限位块14的壁面(即固持槽121的相应壁面)干涉配合,将导电端子2固持于绝缘本体1中。组装时,首先在导电端子的导引部25以及绝缘本体1的端子收容槽12的第一导引面1200、第二导电面1210的引导下将导电端子2自上而下插入绝缘本体1中,直至导电端子2的扣持部沈抵接在绝缘本体1的限位块14上。此时,导电端子2的扣持部沈承接在限位块14的承接面140上。导电端子2由固持部21以及基部20侧缘凸伸设置的倒刺 27与固持槽21的相应壁面干涉配合,将导电端子2固持于绝缘本体1中。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1收容在绝缘本体1的固持槽121中。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2的第一臂部220收容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12的凹槽122中。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2的第二臂部221伸出绝缘本体1的顶端。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M收容在绝缘本体1的端子收容槽12的容纳槽 120中,其末端伸出绝缘本体1的底端,并与绝缘本体1的锡球容纳槽13围设形成收容空间 15,用于收容锡球3。接着通过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M与绝缘本体1的锡球容纳槽13配合将锡球3机械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此时,锡球3收容在焊接部M与锡球容纳槽13形成的收容空间15中。组装好后,电连接器100可以通过导电端子2伸出绝缘本体1的顶端的接触部23 与芯片模块(未图示)的导电片接触,并通过锡球3将焊接部M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 上,实现电连接器100电性连接芯片模块(未图示)与电路板(未图示)之间的电性导通。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通过导电端子2的扣持部沈卡扣在绝缘本体1由固持槽121的内壁凸伸设置的限位块14上,将导电端子2定位于绝缘本体1上,并通过导电端子2设于基部20与固持部21侧缘的倒刺27与限位块14的壁面干涉配合,将导电端子 2固持于绝缘本体1中,无需通过导电端子2的弹性臂22的第一臂部220定位导电端子2, 可以防止弹性臂22的第一臂部220在插针时因插入力过大发生过度变形而损坏,或造成设于第二臂部221末端的接触部23处于不同平面而影响电连接器100与芯片模块(未图示) 之间电性导通;并且可以简化组装过程,较易定位导电端子2而使导电端子2具有良好的共面度,保证电连接器100电性连接芯片模块(未图示)与电路板(未图示)的功能。另外, 电连接器100通过焊接部M与绝缘本体1的锡球容纳槽13配合将锡球3机械固持于绝缘本体1上,无需预先将锡球3焊接在导电端子2上,可以简化操作过程、节省加工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设有芯片模块与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收容在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与底面以及若干贯穿顶面与底面的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收容在端子收容槽中,其包括基部、由基部两侧分别向上延伸设置的两个固持部、由基部位于两个固持部之间的位置向上弯折延伸设置的弹性臂以及由基部向下弯折延伸设置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具有低于绝缘本体顶面的承接面,所述导弹端子的两个固持部远离弹性臂的一侧各侧向延伸设有一个位于基部上方的扣持部,所述扣持部承接在绝缘本体的承接面上,用于将导电端子定位在绝缘本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包括用于收容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的容纳槽及位于容纳槽的两侧并分别与容纳槽一侧连通的固持槽, 所述固持槽用于收容导电端子的固持部,其内壁凸伸设有用于承接导电端子的扣持部的限位块,所述承接面设于限位块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由基部与固持部的侧缘朝外凸伸设置的倒刺,所述倒刺可以与绝缘本体的固持槽内的限位块的壁面干涉配合,将导电端子固持在绝缘本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包括由基部位于两个固持部之间位置朝远离基部所在平面弯折后水平延伸设置的第一臂部及由第一臂部末端弯折后朝向基部所在平面倾斜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臂部,所述第二臂部末端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导电端子组设于绝缘本体上时伸出绝缘本体的顶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还包括由绝缘本体顶面向下凹陷并与容纳槽相对设置的凹槽,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臂的第一臂部收容在所述凹槽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若干机械固持在绝缘本体下方的锡球,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面向上凹陷形成有位于端子收容槽下方并与端子收容槽连通的锡球容纳槽,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伸出绝缘本体的底部,并与所述锡球容纳槽围设形成收容锡球的收容空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是由基部的两侧竖直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扣持部是由固持部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基部两侧向下延伸设有一对导引部,可引导导电端子组入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中,所述焊接部是由基部位于两导引部之间位置向下弯折延伸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与扣持部大致呈倒“L”型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基部、固持部、扣持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与底面以及贯穿顶面与底面的若干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收容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中,其包括基部、由基部两侧分别向上延伸设置的两个固持部、由基部位于两固持部之间位置向上弯折延伸设置的弹性臂以及由基部向下弯折延伸设置的焊接部。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具有低于绝缘本体顶面的承接面。导电端子的两个固持部远离弹性臂的一侧各侧向延伸设有一个位于基部上方的扣持部,可以承接在绝缘本体的承接面上,用于将导电端子定位在绝缘本体中。
文档编号H01R33/74GK202042665SQ20102067726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3日
发明者张俊毅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