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特别涉及在发电体层与分隔件之间具备气体流路层的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例如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通过分别向夹着电解质膜配置的一对电极(正极和负极)供给反应气体(燃料气体及氧化气体)来引起电化学反应,将物质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以往,已知有一种技术,在燃料电池中,通过在包含电解质膜和一对电极的发电体层与分隔件之间设置使用膨胀金属(金属板条)而形成的气体流路层,提高反应气体的扩散性,并提高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没有充分考虑伴随发电而生成的生成水对燃料电池的性能产生的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存在提高的余地。再有,这样的问题不限于具备使用膨胀金属所形成的气体流路层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在发电体层与分隔件之间具备具有反应气体流路的气体流路层的燃料电池中通常是共有的问题。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制的,其目的是提高在发电体层与分隔件之间具备气体流路层的燃料电池的性能。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本发明可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应用例I)一种燃料电池,其中,具备发电体层,其包括电解质膜、配置于所述电解质膜的一侧的正极和配置于所述电解质膜的另一侧的负极;一对分隔件,其配置成在其间夹着所述发电体层;和气体流路层,其配置于所述发电体层与所述一对分隔件的至少一方之间,所述气体流路层具有以下结构向所述分隔件侧凸的第一凸部与向所述发电体层侧凸的第二凸部沿第一方向交替地排列成的波形截面的多个波形元件,沿与所述层叠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大体正交的第二方向排列,使得一个所述波形元件中的所述第一凸部的顶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相邻的所述波形元件中的所述第二凸部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一体的面,且在所述波形元件间形成多个贯通孔,构成所述气体流路层的多个所述波形元件,包括配置成与相邻的所述波形元件相比所述第一凸部及所述第二凸部的位置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正侧偏离的所述波形元件,和配置成与相邻的所述波形元件相比所述第一凸部及所述第二凸部的位置向所述第一方向的负侧偏离的所述波形元件,沿所述第二凸部的位置在所述气体流路层的所述分隔件侧形成的第一反应气体流路的体积,比沿所述第一凸部的位置在所述气体流路层的所述发电体层侧形成且通过所述贯通孔与所述第一反应气体流路连通的第二反应气体流路的体积小。在该燃料电池中,沿第二凸部的位置在气体流路层的分隔件侧形成的第一反应气体流路的体积比沿第一凸部的位置在气体流路层的发电体层侧形成的第二反应气体流路的体积小,因此从发电体层流入气体流路层的第二气体流路的生成水经贯通孔被引入第一反应气体流路内,通过第一反应气体流路而高效地排出。因此,在该燃料电池中,可促进生成水从发电体层排出,且可抑制生成水所导致的浓度过电压的增加而提高输出。此外,在该燃料电池中,在气体流路层中促进水与反应气体的分离,因此可抑制因生成水的存在所导致的气体流路层的压力损失的增加,因此可抑制单元间的反应气体的分配不均而抑制单元间的单元电压不均。此外,在该燃料电池中,构成气体流路层的多个波形元件包括配置成与相邻的波形元件相比第一凸部以及第二凸部的位置向第一方向的正侧偏离的波形元件和配置成向第一方向的负侧偏离的波形元件这两者,因此第一以及第二反应气体流路成为向 左右婉艇的形状,所以可提闻反应气体的扩散性而提闻发电效率。因此,在该燃料电池中,可提高在发电体层与分隔件之间具备气体流路层的燃料电池的性能。(应用例2)应用例I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在所述多个波形元件中,所述第二凸部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比所述第一凸部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小。在该燃料电池中,可使沿第二凸部的位置在气体流路层的分隔件侧形成的第一反应气体流路的体积比沿第一凸部的位置在气体流路层的发电体层侧形成的第二反应气体流路的体积小。(应用例3)应用例I或应用例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在所述多个波形元件中,在所述第二凸部的与所述发电体层的表面接触的部分形成有与所述发电体层的表面平行的平坦部。 在该燃料电池中,可在确保生成水从发电体层排出的促进及气体流路层中的水与反应气体的分离的促进的同时,抑制气体流路层向发电体层表面和/或分隔件表面啮入,可抑制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和/或耐久性的下降,并且可抑制因气体流路层的啮入而使气体流路层中的反应气体流路的体积下降所导致的燃料电池的性能下降。(应用例4)应用例3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在所述多个波形元件中,所述第一凸部的与所述分隔件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面积比所述第二凸部的与所述发电体层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面积大。在该燃料电池中,可在确保生成水从发电体层的排出的促进及气体流路层中的水与反应气体的分离的促进的同时,抑制层间的电阻的增大,且可抑制燃料电池的性能下降。再有,本发明能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可用燃料电池、具备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系统、具备燃料电池系统的汽车等移动体等方式来实现。
图I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例的燃料电池的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气体流路层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气体流路层的结构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气体流路层的结构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气体流路层的结构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气体流路层的结构的说明图。图7是示意地表示在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生成水的状况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气体流路层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气体流路层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气体流路层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基于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A.实施例A-1.燃料电池的结构图I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例的燃料电池的结构的说明图。本实施例的燃料电池100是比较小型且发电效率优良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燃料电池100具有交替地层叠多个发电体层120与多个分隔件140而成的堆积(stack)结构。此外,燃料电池100具备在发电体层120与分隔件140之间配置的正极侧气体流路层134及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以下,也统称为“气体流路层”)。再有,在图I中,为了便于理解地示出燃料电池100的结构,仅示出由发电体层120、气体流路层132、134与分隔件140构成的一个单元,并省略其他单元的图示。发电体层120具有电解质膜112、配置于电解质膜112—侧的正极116和配置于电解质膜112另一侧的负极114。由电解质膜112和正极116及负极114 (以下也统称为“催化剂层”)构成的层叠体也被称为MEA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膜电极组件))。此夕卜,发电体层120还具有配置于正极116的与电解质膜112接触一侧的相反侧的正极侧扩散层124 ;和配置于负极114的与电解质膜112接触一侧的相反侧的负极侧扩散层122。电解质膜112是由氟系树脂材料或烃系树脂材料形成的离子交换膜,在湿润状态下具有良好的质子传导性。催化剂层114、116是提供促进电极反应的催化剂的层,由例如包含担载了白金的碳和电解质的材料形成。正极侧扩散层124及负极侧扩散层122(以下也统称为“扩散层”)是使用于电极反应的反应气体(氧化气体及燃料气体)向面方向(与燃料电池100的层叠方向(参照图I)大体正交的方向)扩散的层,由例如碳布或复写纸(carbonpaper)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在扩散层,例如通过PTFE树脂施行了疏水处理。分隔件140由不透气的致密质且具有导电性的材料、例如压缩成形的致密质碳、金属、导电性树脂形成。气体流路层132、134是作为使反应气体在向面方向扩散的同时流动的气体流路发挥功能的层,使用膨胀金属(金属板条)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在气体流路层132、134的表面,施行了亲水处理。气体流路层132、134的详细结构会在后面描述。虽然在图I中省略了图示,但是,燃料电池100具有皆在层叠方向上贯通燃料电池100的燃料气体供给歧管、燃料气体排出歧管、氧化气体供给歧管和氧化气体排出歧管。对燃料电池100供给的燃料气体经燃料气体供给歧管向各电池的正极侧气体流路层134分配,进而向发电体层120的正极侧供给而用于发电体层120中的电化学反应。没有用于反应的燃料气体经燃料气体排出歧管被排出到外部。此外,对燃料电池100供给的氧化气体经氧化气体供给歧管向各单元的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分配,进而向发电体层120的负极侧供给而用于发电体层120的电化学反应。没有用于反应的燃料气体经燃料气体排出歧管被排出到外部。作为燃料气体,使用例如氢气,作为氧化气体,使用例如空气。燃料电池100还可具有供给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供给歧管;和排出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排出歧管。作为冷却介质,使用例如水、乙二醇等防冻液、空气等。
图2飞是表示气体流路层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2中,示出了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发电体层120侧(即负极侧扩散层122侧)的平面构成的一部分。在图3中,示出了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相反侧的平面构成即分隔件140侧的平面构成的一部分。图4是从分隔件140侧观察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立体图。在图5中,示出了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图3中A - A截面的截面结构。在图6中,示出了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图3中B - B截面的截面结构。如图2 4所示,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具有沿与燃料电池100的层叠方向大体正交的第二方向D2排列多个波形元件WSE而成的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各波形元件WSE具有向分隔件140侧凸的山部MP和向发电体层120侧凸的谷部VP沿与层叠方向和第二方向D2两者大体正交的第一方向Dl交替排列而成的波形截面。如图5所示,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波形元件WSE具有将顶面部TS和底面部BS及顶面部TS和底面部BS连结的倾斜部SP,山部MP由顶面部TS和倾斜部SP的顶面部TS侧的部分构成,谷部VP由底面部BS和倾斜部SP的底面部BS侧的部分构成。如图2、3、5所示,在各波形元件WSE中,构成谷部VP的底面部BS的沿第一方向Dl的宽度Wv比构成山部MP的顶面部TS的沿第一方向Dl的宽度Wm小。因此,谷部VP的沿第一方向Dl的宽度比山部MP的沿第一方向Dl的宽度Wm小。再有,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在从分隔件140侧观察时和从发电体层120侧观察时波形元件WSE的凹凸形状相反。在本说明书中,为了简单地区别波形元件WSE的向分隔件140侧凸的部分和向发电体层120侧凸的部分,出于方便的目的而使用“山部MP”和“谷部VP ”的名称,该名称不表示山部MP和谷部VP的位置关系。山部MP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凸部,谷部VP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凸部。如图2 4所示,多个波形元件WSE,以一个波形元件WSE的山部MP的顶面部TS的一部分与相邻的波形元件WSE的谷部VP的底面部BS的一部分形成一体的面FS那样的关系,沿第二方向D2排列配置。因此,如图6所示,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沿第二方向D2的截面大体为台阶形状。通过使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成为这样的结构,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在波形元件WSE间具有按网眼状配置的多个贯通孔TH (参照图4、6)。如图2 4所示,当将沿第一方向Dl的一侧称为“正侧”(“ +侧”)且将沿第一方向Dl的另一侧称为“负侧”(“-侧”)时,构成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多个各波形元件WSE包括配置成与沿第二方向D2的方向相邻的波形元件WSE相比、对应的山部MP及谷部VP的位置向第一方向Dl的正侧偏离的波形元件WSE,并且包括配置成与相邻的波形元件WSE相t匕、对应的山部MP及谷部VP的位置向第一方向Dl的负侧偏离的波形元件WSE。S卩,波形元件WSE间的对应的山部MP和谷部VP的位置的偏离方向不仅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例如,在图2中,从图示范围的最下部到中央附近,山部MP和谷部VP的位置向第一方向Dl的正侧一点一点地偏离,从图示范围的中央附近到最上部,相反地,山部MP及谷部VP的位置向第一方向Dl的负侧一点一点地偏离。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波形元件WSE和与其相邻的波形元件WSE之间的对应的山部MP及谷部VP的位置的偏离量Ls的绝对值(参照图4)在满足以下的式(I)的范围内设定。再有,偏离量Ls的绝对值意指与偏离的方向是第一方向Dl的正侧还是负侧无关的偏离量。此外,在式(I)中,波形元件WSE的山部MP的间距(即,是相邻的山部MP间的距离,等于谷部VP的间距)。0 彡 Ls 彡 Lp/2(I)如图2、6所示,在各波形元件WSE中,在谷部VP的与发电体层120接触的部分,形成有与发电体层120的表面平行的形状的平坦部Fv。同样地,如图3、4、6所 示,在各波形元件WSE中,在山部MP的与分隔件140接触的部分,形成有与分隔件140的表面平行的形状的平坦部Fm。山部MP的与分隔件140表面的接触部分(平坦部Fm)的面积比谷部VP的与发电体层120表面的接触部分(平坦部Fv)的面积大。在具有该构成的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中,如图2 4所示,沿山部MP的位置在与发电体层120之间形成发电体层侧反应气体流路CHm,并且沿谷部VP的位置在与分隔件140之间形成分隔件侧反应气体流路CHv。发电体层侧反应气体流路CHm和分隔件侧反应气体流路CHv通过贯通孔TH来连通(参照图4)。再有,分隔件侧反应气体流路CHv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反应气体流路,发电体层侧反应气体流路CHm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反应气体流路。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燃料电池100中,波形元件WSE间的对应的山部MP及谷部VP的位置的偏离的方向不仅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因此发电体层侧反应气体流路CHm和分隔件侧反应气体流路CHv既不是与第二方向D2平行的形状也不是相对于第二方向D2向右或向左单向弯曲的形状,而是成为相对于第二方向D2左右弯曲(左右蜿蜒)的形状(参照图2 4)。此外,如上所述,在各波形元件WSE中,谷部VP的沿第一方向Dl的宽度比山部MP的沿第一方向Dl的宽度Wm小,因此沿谷部VP的位置的分隔件侧反应气体流路CHv的体积比沿山部MP的位置的发电体层侧反应气体流路CHm的体积小。图7是示意地表示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生成水的状况的说明图。伴随燃料电池100的发电(电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生成水GW,从发电体层120 (的负极侧扩散层122)流入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发电体层侧反应气体流路CHm。这里,分隔件侧反应气体流路CHv比发电体层侧反应气体流路CHm的体积小。此外,在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施行了亲水处理,另一方面,在负极侧扩散层122施行了疏水处理,因此分隔件侧反应气体流路CHv与发电体层侧反应气体流路CHm相比表面能的总和小。因此,流入发电体层侧反应气体流路CHm的生成水GW经贯通孔TH被引入分隔件侧反应气体流路CHv内(参照图7的箭头)。通过该生成水GW的移动,促进生成水GW进一步从发电体层120向发电体层侧反应气体流路CHm流入。流入分隔件侧反应气体流路CHv内的生成水GW在作为连续的流路的分隔件侧反应气体流路CHv内流动而被高效地排出。这样,在本实施例的燃料电池100中,由于促进了生成水GW从发电体层120 (的负极侧扩散层122)排出,因此抑制生成水GW所导致的浓度过电压的增加,输出提高。
再有,在本实施例的燃料电池100中,如上所述,流入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发电体层侧反应气体流路CHm的生成水GW被引入分隔件侧反应气体流路CHv,通过分隔件侧反应气体流路CHv内而排出。因此,促进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中的水与反应气体(氧化气体)的分离,抑制生成水GW的存在所导致的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压力损失的增加。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燃料电池100中,抑制单元间的反应气体的分配不均,且抑制单元间的单元电压不均。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燃料电池100中,发电体层侧反应气体流路CHm及分隔件侧反应气体流路CHv成为相对于第二方向D2向左右蜿蜒的形状,因此在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中流动的反应气体(氧化气体)的扩散性提高,燃料电池100的发电效率提高。再有,在本实施例的燃料电池100中,在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谷部VP的与发电体层120接触的部分形成有与发电体层120的表面平行的形状的平坦部Fv,在山部MP的与分隔件140接触的部分形成有与分隔件140的表面平行的形状的平坦部Fm,因此抑制了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啮入发电体层120和/或分隔件140的表面,且抑制了燃料电池100 的输出性能和/或耐久性的下降,并且抑制了因啮入使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反应气体流路CHm、CMv的体积下降所导致的燃料电池100的性能下降。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燃料电池100中,山部MP的与分隔件140表面的接触部分(平坦部Fm)的面积比谷部VP的与发电体层120表面的接触部分(平坦部Fv)的面积大,因此抑制了燃料电池100的层间的电阻的增大,且抑制了燃料电池100的性能下降。再有,在燃料电池100中,正极侧气体流路层134的结构也与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燃料电池100中,提高了在正极侧气体流路层134中流动的反应气体(燃料气体)的扩散性使燃料电池100的发电效率提高,并且抑制了燃料电池100的耐久性下降。A-2.气体流路层的制造方法图8 10是表示气体流路层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气体流路层(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和正极侧气体流路层134)的制造方法包括主成形工序和平坦部形成工序。主成形工序使用图8所示的成形机构MAl来进行。成形机构MAl具有上下一对的辊R、模具D、上刃C和下承受刃LC。如图9所示,上刃C和下承受刃LC具有与气体流路层的山部MP的宽度Wm相对应的宽度Wl的刃和与谷部VP的宽度Wv相对应的宽度W2的刃。上刃C和下承受刃LC可同时向上下左右的同一方向摇动。如图8所示,在主成形工序中,通过辊R将金属(例如钛和/或不锈钢)的薄板TM按一个波形元件WSE的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的量送至模具D的刃部的上刃C和下承受刃LC的位置,由上刃C和下承受刃LC切断同时在上下方向上拉伸。由此,形成交替排列配置山部MP和谷部VP而成的一个波形元件WSE。接着,通过辊R进一步按一个波形元件WSE的宽度的量输送薄板TM,并且上刃C和下承受刃LC按偏离量Ls (参照图4)的量向左或向右移动。在该状态下,同样地,将薄板TM切断同时在上下方向上拉伸,形成与在先形成的波形元件WSE相邻的波形元件WSE。这样,通过反复执行薄板TM的输送、上刃C和下承受刃LC向左右的移动及由上刃C和下承受刃LC进行的切断及拉伸,成形排列配置多个波形元件WSE而成的气体流路层。接着,进行使用图10所示的成形机构MA2的平坦部形成工序。成形机构MA2具有在基座BE设置的两个工作台TA ;在工作台TA间设置的柱体CO ;和在柱体CO设置的上下一对的辊R。上下一对的辊R间的间隔被设定为与形成平坦部Fm、Fv后的气体流路层的厚度相当的值。在平坦部形成工序中,将在主成形工序中成形的气体流路层送至上下一对辊R间,由辊R冲压气体流路层的角部,在气体流路层形成平坦部Fm、Fv。通过以上的工序,制造上述结构的气体流路层。B.变形例再有,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或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以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也可进行以下那样的变形。BI.变形例 I :在上述实施例中,设为燃料电池100具有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和正极侧气体流路层134,但是,燃料电池100也可仅具有负极侧气体流路层132而不具有正极侧气体流路层134,相反地,燃料电池100也可仅具有正极侧气体流路层134而不具有负极侧气体流路 层 132。此外,上述实施例的气体流路层132、134的结构最多仅是一例,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山部MP只要是截面向分隔件140侧凸的形状即可,并非必须由顶面部TS和倾斜部SP构成,同样地,谷部VP只要是截面向发电体层120侧凸的形状即可,并非必须由底面部BS和倾斜部SP构成。此外,山部MP不必全是相同形状,谷部VP也不必全是相同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波形元件WSE和与其相邻的波形元件WSE之间的对应的山部MP及谷部VP的位置的偏离量Ls的绝对值在满足上述式(I)的范围内设定,但是,偏离量Ls的绝对值并非必须在满足上述式(I)的范围内设定。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各波形元件WSE的谷部VP和山部MP形成有平坦部Fv、Fm,但是,也可以在谷部VP及山部MP不形成平坦部Fv、Fm,即在气体流路层132、134的制造工序中不进行平坦部形成工序。或者,虽然在谷部VP形成平坦部Fv,但是也可以在山部MP不形成平坦部Fm。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气体流路层132、134由膨胀金属形成,但是,气体流路层132、134也可以通过将其他导电性材料(例如碳)成形为同样的形状来形成。B2.变形例 2 在上述实施例中,燃料电池100具有正极侧扩散层124及负极侧扩散层122,但是,燃料电池100也可以不具有扩散层122、124。即,发电体层120也可以仅由电解质膜112、正极116与负极114构成。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在扩散层122、124施行了疏水处理,但是,在扩散层122、124并非必须施行疏水处理。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对气体流路层132、134施行了亲水处理,但是,并非必须在扩散层122、124施行亲水处理。B3.变形例 3 在上述实施例中,特定了燃料电池100的各层的材料,但是,不限定于这些材料,可使用合适的各种材料。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燃料电池100是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其他种类的燃料电池(例如,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和/或磷酸型燃料电池)。附图标记的说明100燃料电池
112电解质膜114 负极116 正极120发电体层122负极侧扩散层124正极侧扩散层132负极侧气体流路层
134正极侧气体流路层140分隔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料电池,其中,具备 发电体层,其包括电解质膜、配置于所述电解质膜的一侧的正极和配置于所述电解质膜的另一侧的负极; 一对分隔件,其配置成在其间夹着所述发电体层;和 气体流路层,其配置于所述发电体层与所述一对分隔件的至少一方之间, 所述气体流路层具有以下结构向所述分隔件侧凸的第一凸部与向所述发电体层侧凸的第二凸部沿第一方向交替地排列成的波形截面的多个波形元件,沿与所述层叠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大体正交的第二方向排列,使得一个所述波形元件中的所述第一凸部的顶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相邻的所述波形元件中的所述第二凸部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一体的面,且在所述波形元件间形成多个贯通孔, 构成所述气体流路层的多个所述波形元件,包括配置成与相邻的所述波形元件相比所述第一凸部及所述第二凸部的位置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正侧偏离的所述波形元件,和配置成与相邻的所述波形元件相比所述第一凸部及所述第二凸部的位置向所述第一方向的负侧偏离的所述波形元件, 沿所述第二凸部的位置在所述气体流路层的所述分隔件侧形成的第一反应气体流路的体积,比沿所述第一凸部的位置在所述气体流路层的所述发电体层侧形成且通过所述贯通孔与所述第一反应气体流路连通的第二反应气体流路的体积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 在所述多个波形元件中,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比所述第一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 在所述多个波形元件中,在所述第二凸部的与所述发电体层的表面接触的部分形成有平行于所述发电体层的表面的平坦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 在所述多个波形元件中,所述第一凸部的与所述分隔件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面积比所述第二凸部的与所述发电体层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面积大。
全文摘要
燃料电池具备发电体层,其包括电解质膜、正极和负极;分隔件;和气体流路层,其具备配置于发电体层与分隔件之间的气体流路层。气体流路层具有以下结构向分隔件侧凸的第一凸部和向发电体层侧凸的第二凸部交替地排列成的波形截面的多个波形元件进行排列,使得一个波形元件的第一凸部的顶面与相邻的波形元件的第二凸部的底面形成一体的面,且在波形元件间形成多个贯通孔。多个波形元件包括配置成与相邻的波形元件相比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的位置向第一方向的正侧偏离的波形元件和配置成向第一方向的负侧偏离的波形元件。沿第二凸部的位置在气体流路层的分隔件侧形成的第一反应气体流路的体积比沿第一凸部的位置在气体流路层的发电体层侧形成的第二反应气体流路的体积小。
文档编号H01M8/10GK102782917SQ201080065069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日
发明者林友和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