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428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端子与测定器等电连接所使用的中继连接器,该端子配置在与电子部件连接的柔性印制基板等被检查侧的被连接基板的端部。
背景技术
在便携式电话机或数码相机一类的小型的电子设备中,多将柔性印制基板与搭载有电子部件的电子电路电连接,将配置在该柔性印制基板的端部上的端子经由连接器等与其它电子电路连接,从而组装电子设备。优选在进行该组装前,检查各个电子电路是否适当。为此,需要将设置在柔性印制基板的端部上的端子与检查装置电连接而进行检查。在该检查中,为了将设置在柔性印制基板的端部上的端子与检查装置电连接,而需要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进行电连接并能够简单分离的中继连接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以往的中继连接器的一例如日本特开2000-77122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示。简单说明其结构的话,通过摆动支轴摆动自如地配置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在摆动支轴的一侧在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之间压缩设置弹性体, 通过该弹性体的弹力进行弹性施力以使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摆动支轴的另一侧闭合。并且,在第一夹紧部件的另一侧、且在位于第二夹紧部件一侧的面上设置将柔性印制基板等被连接基板朝摆动支轴侧插入的引导槽。通过该引导槽来限制所插入的柔性印制基板的侧缘的位置。此外,与插入的柔性印制基板的前端抵接而限制其插入的止动部件设置在第一夹紧部件上。在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以面向通过引导槽和止动部件进行定位的柔性印制基板的端子的方式配置探针。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77122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中继连接器中,将柔性印制基板可靠地插入到被限制位置为止,闭合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而使探针与柔性印制基板的端子抵接,而在可靠地打开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之后拔出柔性印制基板,这种情况下不会产生任何不良情况。然而,当急于进行检查作业时,有在未将柔性印制基板可靠地插入到被限制位置为止的状态下而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闭合的情况,无论探针与柔性印制基板的端子抵接还是不抵接都无法抵接在适当的位置,从而有可能未正确地进行检查或检查结果产生偏差。而且,若在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未可靠地打开的状态下拔出柔性印制基板,则折弯方向的力作用于探针,而成为探针破损及磨损的原因。因此,优选在将柔性印制基板可靠地插入至适当位置而被限制位置的状态下闭合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而且,优选在可靠地打开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后拔出柔性印制基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要求而提出,其目的在于,在将被连接基板插入至适当的位置而
6进行位置限制时,使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闭合。而且,另一目的在于,当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可靠地打开之后将被连接基板排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通过摆动支轴摆动自如地配置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在上述摆动支轴的一侧在上述第一夹紧部件与上述第二夹紧部件之间压缩设置第一弹性体,通过上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进行弹性施力以使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摆动支轴的另一侧闭合,在上述第一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且在位于上述第二夹紧部件一侧的面上设置引导槽,该引导槽限制被连接基板的侧缘的位置并使该被连接基板朝向上述摆动支轴侧插入,在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朝向上述插入的上述被连接基板配置探针,在上述第一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设置止动部件,该止动部件与插入到上述引导槽中的上述被连接基板的前缘抵接并在上述摆动支轴侧在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自如,通过第二弹性体对上述止动部件向与上述被连接基板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弹性施力,上述止动部件在上述第二弹性体的弹力的作用下位于上述摆动支轴的相反侧时,与设置在上述第二夹紧部件上的突起抵接而对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摆动支轴的上述另一侧闭合进行限制,上述止动部件位于上述摆动支轴侧时,上述止动部件与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突起的抵接被解除,在上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的作用下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闭合,将上述被连接基板插入上述引导槽而使上述止动部件克服上述第二弹性体的弹力一直移动到上述摆动支轴侧的规定位置时,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突起与上述止动部件的抵接被解除, 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闭合,上述探针与上述被连接基板抵接。并且,也可以是,在上述止动部件上配置直至上述第一夹紧部件的上述一侧的引导轴,使上述引导轴的另一端侧伴随上述止动部件的上述往复移动也进行往复移动,使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克服上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而使上述一侧闭合时,设置在上述第二夹紧部件上的按压用突起与上述引导轴的另一端抵接而将上述引导轴向上述另一侧按压,从而使上述止动部件向上述另一侧移动。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止动部件的位于上述第二夹紧部件一侧的面上沿与上述被连接基板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槽,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突起能够插入到上述槽中,在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突起插入到上述止动部件的上述槽中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闭合,在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突起与上述止动部件的上述槽的位于上述摆动支轴一侧的边缘抵接的状态下,保持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打开的状态。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止动部件上配置直至上述第一夹紧部件的上述一侧的引导轴,使上述引导轴的另一端侧伴随上述止动部件的上述往复移动也进行往复移动,使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克服上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而使上述一侧闭合时,设置在上述第二夹紧部件上的按压用突起与上述引导轴的另一端抵接而将上述引导轴向上述另一侧按压,上述止动部件向上述另一侧移动,在上述止动部件的位于上述第二夹紧部件一侧的面上沿与上述被连接基板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槽,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突起能够插入到上述槽中,在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突起插入到上述止动部件的上述槽中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闭合,在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突起与上述止动部件的上述槽的位于上述摆动支轴一侧的边缘抵接的状态下,保持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打开的状态,在上述止动部件的上述槽的位于上述摆动支轴一侧的边缘的、位于上述第二夹紧部件一侧的面上设置上述槽侧形成得低的倾斜,伴随上述止动部件由于上述被连接基板的插入被按压而向上述摆动支轴侧移动,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突起与上述止动部件抵接的位置偏离,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一侧稍微打开而上述引导轴的另一端不与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按压用突起抵接。另外,也可以是,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通过摆动支轴摆动自如地配置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在上述摆动支轴的一侧在上述第一夹紧部件与上述第二夹紧部件之间压缩设置第一弹性体,通过上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进行弹性施力以使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摆动支轴的另一侧闭合,在上述第一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且在位于上述第二夹紧部件一侧的面上设置引导槽,该引导槽限制被连接基板的侧缘的位置并使该被连接基板朝向上述摆动支轴侧插入,在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朝向上述插入的上述被连接基板配置探针,在上述第一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设置止动部件,该止动部件与插入到上述引导槽中的上述被连接基板的前缘抵接并在上述摆动支轴侧在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自如,通过第二弹性体对上述止动部件向与上述被连接基板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弹性施力,在上述止动部件上配置直至上述第一夹紧部件的上述一侧的引导轴,使上述引导轴的另一端侧伴随上述止动部件的上述往复移动也进行往复移动,在上述第一夹紧部件的上述一侧配置钩部件,该钩部件在规定的范围内摆动自如,在上述第二夹紧部件设置卡合凹部,该卡合凹部在上述一侧闭合的状态下与上述钩部件卡合而保持上述一侧闭合的状态,并设置对上述钩部件向上述卡合凹部方向进行弹性施力的第三弹性体, 上述引导轴在移动到上述一侧时与上述钩部件抵接,克服上述第三弹性体的弹力而使上述钩部件受按压摆动,从而解除与上述卡合凹部的卡合。并且,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一侧设置按压部件以能够与上述钩部件抵接而将上述钩部件向上述卡合凹部侧按压,该按压部件向上述摆动支轴的方向在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自如,并压缩设置上述第三弹性体以对该按压部件向上述摆动支轴侧进行弹性施力,在上述一侧闭合的状态下利用上述第三弹性体的弹力经由上述按压部件对上述钩部件进行弹性施力而使上述钩部件与上述卡合凹部卡合,在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打开的状态下,上述止动部件由于上述被连接基板的插入被向上述摆动支轴侧按压而移动并使上述引导轴移动到上述一侧时,上述按压部件克服上述第三弹性体的弹力而移动,允许上述钩部件的摆动而解除与上述卡合凹部的卡合,克服上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而使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一侧闭合时,上述按压部件通过上述第三弹性体的弹力按压上述钩部件而使上述钩部件摆动,从而与上述卡合凹部卡合。此外,也可以是,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通过摆动支轴摆动自如地配置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在上述摆动支轴的一侧在上述第一夹紧部件与上述第二夹紧部件之间压缩设置第一弹性体,通过上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进行弹性施力以使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摆动支轴的另一侧闭合,在上述第一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且在位于上述第二夹紧部件一侧的面上设置引导槽,该引导槽限制被连接基板的侧缘的位置并使该被连接基板朝向上述摆动支轴侧插入,在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朝向上述插入的上述被连接基板配置探针,在上述第一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设置止动部件,该止动部件与插入到上述引导槽中的上述被连接基板的前缘抵接而在上述摆动支轴侧在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自如,在上述止动部件上配置直至上述第一夹紧部件的上述一侧的引导轴,使上述引导轴的另一端侧伴随上述止动部件的上述往复移动也进行往复移动,在上述第一夹紧部件的上述一侧配置钩部件,该钩部件在规定的范围内摆动自如,在上述第二夹紧部件设置卡合凹部,该卡合凹部在上述一侧闭合的状态下与上述钩部件卡合而保持上述一侧闭合的状态,在上述第一夹紧部件上设置对上述钩部件向上述卡合凹部方向进行弹性施力的第三弹性体,上述引导轴在移动到上述一侧时与上述钩部件抵接,克服上述第三弹性体的弹力而使上述钩部件受按压摆动,在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另一侧打开的状态下,上述止动部件由于上述被连接基板的插入被向上述摆动支轴侧按压而移动并使上述引导轴移动到上述一侧时,上述钩部件克服上述第三弹性体的弹力进行摆动而解除与上述卡合凹部的卡合,克服上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而使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上述一侧闭合时,上述钩部件在上述第三弹性体的弹力的作用下进行摆动以与上述卡合凹部卡合,并且使上述引导轴受按压向上述另一侧移动而使上述止动部件向上述摆动支轴的相反侧移动。发明效果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将被连接基板插入第一夹紧部件的引导槽中而使止动部件克服第二弹性体的弹力移动到规定位置时,第二夹紧部件与止动部件的抵接被解除,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摆动支轴的另一侧闭合,探针与被连接基板抵接,因此,在将被连接基板插入至适当位置之前,能够不使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闭合而可靠地使探针与被连接基板的端子抵接。在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从插入被连接基板而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闭合的状态开始,使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一侧克服第一弹性体的弹力闭合而使另一侧打开时,设置在第二夹紧部件上的按压用突起与引导轴的另一端抵接而将其向另一侧按压,止动部件向另一侧移动,被连接基板也向排出方向移动,因此,在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被可靠地打开后排出被连接基板,从而探针不会受到损伤。在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在止动部件的位于第二夹紧部件一侧的面上沿与被连接基板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槽,第二夹紧部件的突起能够插入到槽中,因此,通过止动部件的位置将突起插入到槽中或与边缘抵接,根据止动部件的位置,在使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闭合的状态和打开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结构可靠地进行控制。在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在止动部件的槽的位于摆动支轴一侧的边缘的、位于第二夹紧部件一侧的面上设置槽侧较低的倾斜,因此止动部件由于被连接基板的插入被按压并向摆动支轴侧移动,伴随于此,第二夹紧部件的突起与止动部件抵接的位置偏离,第二夹紧部件在第一弹性体的弹力的作用下稍微摆动,而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一侧稍微打开。通过该动作,引导轴的另一端不与第二夹紧部件的按压用突起抵接,从而不会妨碍插入被连接基板。
在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设置在第一夹紧部件上的钩部件与设置在第二夹紧部件的一侧的卡合凹部卡合而能够保持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一侧闭合的状态。因此,无需如第一实施例那样在止动部件上设置供设置在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的突起插入或抵接的槽或边缘,当然也无需在第二夹紧部件上设置突起。因此,能够使止动部件的结构简单并能够使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的结构简单。在本发明第七方面所记载的中继连接器中,由于在使钩部件与卡合凹部卡合的方向上进行弹性施力的第三弹性体的弹力的作用下,经由引导轴而使止动部件向摆动支轴的相反方向移动,因此无需像第一实施例那样对止动部件向摆动支轴的相反方向进行弹性施力的第二弹性体,从而使整体的结构简单。


图1是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状态下的使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打开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3是从图2的状态开始,插入被连接基板而止动部件移动到摆动支轴侧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4是示出插入被连接基板而从图2变化成图3的状态时的各部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单点划线示出图2的状态,实线示出图3的状态。图5是突起插入到止动部件的槽中而使探针与被连接基板抵接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6是从图5的状态开始,使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一侧克服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而闭合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的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状态下的使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从图8的状态开始在插入被连接基板而使止动部件移动到摆动支轴侧的状态下钩部件解除与卡合凹部的卡合时的侧视图。图10是钩部件解除与卡合凹部的卡合、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闭合而使探针与被连接基板抵接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1是从图10的状态开始使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一侧克服第一弹性体的弹力闭合而使按压部件与钩部件抵接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3是从图12的状态开始插入被连接基板而使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闭合并使探针与被连接基板抵接的状态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夹紧部件1Oa 引导槽1Ob支轴支承部
IOc ?LIOd 长孔12第二夹紧部件12a按压用突起12b 突起12c 卡合凹部12d凸轮状部分13销块14摆动支轴16、24、36 螺旋弹簧18被连接基板20止动部件20a 槽20b 边缘20c 圆柱部21销22引导轴26电路基板28探针29罩部件30钩部件30a第二摆动支轴32防松部件34按压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状态下的打开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3是从图2的状态开始插入被连接基板而使止动部件移动到摆动支轴侧的状态下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4是示出插入被连接基板而从图2变化成图3的状态时的各部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单点划线示出图2的状态,实线示出图3的状态。图5是突起插入到止动部件的槽中而探针与被连接基板抵接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6是从图5的状态开始,使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一侧克服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而闭合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在图1至图6中,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摆动支轴14摆动自如地配置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在摆动支轴14的一侧(以下称为后侧)在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之间压缩设置作为第一弹性体的螺旋弹簧16,通过该螺旋弹簧16的弹力进行弹性施力以使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摆动支轴14 的另一侧(以下称为前侧)闭合。在第一夹紧部件10上,在摆动支轴14的前侧将设有引
11导槽IOa的部件固定在位于第二夹紧部件12 —侧的面上。包含设有该引导槽IOa的部件而构成第一夹紧部件10。能通过该引导槽IOa限制被连接基板18的侧缘并从前侧朝摆动支轴14 一侧插入与电子电路等电连接的被连接基板18。并且,在第一夹紧部件10上以与被插入到引导槽IOa中的被连接基板18的前端抵接的方式设有止动部件20,该止动部件 20向摆动支轴14侧的方向(被连接基板18的插入方向即前后方向)在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自如。而且,在该止动部件20上通过销21连接固定有引导轴22的一端,该引导轴22 的另一端部朝向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后侧延伸,并伴随止动部件20的往复移动而进行往复移动。该引导轴22移动自如地插入到孔IOc中,以对止动部件20的往复移动进行引导,并且使止动部件20的移动与设置在第二夹紧部件12后侧的后述的按压用突起12a的作用相关联,其中,上述该孔IOc贯穿与插入摆动支轴14的第一夹紧部件一体构成的支轴支承部10b。此外,与引导轴22间隙配合的作为第二弹性体的螺旋弹簧M被压缩设置在止动部件20与第一夹紧部件10之间,对止动部件20向与被连接基板18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弹性施力。在止动部件20上,在位于第二夹紧部件12 —侧的面上沿与被连接基板18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槽20a,槽20a的位于摆动支轴14 一侧的边缘20b的、位于第二夹紧部件12 —侧的面成为摆动支轴14的相反侧稍低(槽20a —侧较低)的斜面。从止动部件20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设置圆柱部20c,该圆柱部20c插入到设置在第一夹紧部件10上的长孔IOd中,不会妨碍止动部件20的往复移动。并且,在该圆柱部20c螺入销21,将销21的细径的前端部插入固定于引导轴22。第二夹紧部件12在摆动支轴14的前侧固定有由绝缘材料形成的销块13。而且, 在第二夹紧部件12的与第一夹紧部件10相反一侧的面上配置用于与测定器电连接的电路基板沈。并且,在销块13上配置有探针观、28···,上述探针观、观…的一端侧能面对插入到第一夹紧部件10的引导槽IOa中的被连接基板18的表面侧的端部上设置的端子并与该端子抵接。上述探针观、28···的另一端侧与设置在电路基板沈上的电路图案抵接。此外,以覆盖该电路基板沈的方式配置罩部件四。包括销块13、电路基板沈及罩部件四而构成第二夹紧部件12。并且,在第二夹紧部件12的后侧、在位于第一夹紧部件10 —侧的面上面向引导轴22的另一端而设置按压用突起12a。如后所述,当使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后侧闭合时,该按压用突起1 对引导轴22的另一端朝摆动支轴14侧施加按压作用。此外,在第二夹紧部件12的前侧、在位于第一夹紧部件10 —侧的面上设置突起 12b,该突起12b能够插入到移动至摆动支轴14侧的状态下的止动部件20的槽20a中。在止动部件20向摆动支轴14的相反侧移动的状态下,该突起12b能够与槽20a的位于摆动支轴14 一侧的边缘20b的斜面抵接。在这种结构中,克服螺旋弹簧16的弹力,如图2所示,使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摆动支轴14的后侧闭合,而使前侧成为开口状态。在该前侧为开口的状态下,止动部件20在第二弹性体的螺旋弹簧M的弹力的作用下位于摆动支轴14的相反侧, 第二夹紧部件12的突起12b与止动部件20的位于摆动支轴14 一侧的边缘20b抵接,从而保持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前侧开口的状态。在所述图2的状态下,将被连接基板18插入到第一夹紧部件10的引导槽IOa时,其前端与止动部件20抵接,通过进一步插入被连接基板18,如图3所示,克服螺旋弹簧M的弹力而使止动部件20向摆动支轴 14侧移动。于是,如图4所示,由于第二夹紧部件12的按压用突起12a与止动部件20的边缘20b的斜面抵接,因此伴随止动部件20的移动而从单点划线向实线所示的状态变化, 通过作为第一弹性体的螺旋弹簧16的弹力,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前侧稍微逐渐闭合,后侧也逐渐打开,引导轴22的另一端不与第二夹紧部件12的按压用突起1 抵接,从而不会妨碍止动部件20的移动。由此,止动部件20 —直移动到摆动支轴14侧的规定位置时,如图5所示,突起12b插入到止动部件20的槽20a中,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摆动支轴14的前侧闭合,第二夹紧部件12的探针观、28···与插入的被连接基板18抵接,而进行电连接。在该图5的状态下,适当地检查测定连接有被连接基板18 的电子电路等。在检查作业结束后,如图6所示,克服螺旋弹簧16的弹力,使第一夹紧部件 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摆动支轴14的后侧闭合时,首先第二夹紧部件12进行摆动而突起12b从止动部件20的槽20a脱离,与突起12b从该槽20a的脱离同时或稍延迟地,第二夹紧部件12的按压用突起1 将引导轴22的另一端向摆动支轴14侧按压。当该按压用突起1 将引导轴22的另一端向摆动支轴14侧按压时,在止动部件20的边缘20b的斜面与突起12b之间产生略微的间隙,从而不会妨碍止动部件20向摆动支轴14的相反侧的移动。因此,止动部件20在引导轴22产生的按压和作为第二弹性体的螺旋弹簧M的弹力的作用下从摆动支轴14侧向相反侧移动,将被连接基板18向插入方向的相反侧推出。在第一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中,在使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摆动支轴14的后侧闭合而使前侧开口的状态下,插入被连接基板18时,若将被连接基板18插入至规定位置,则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摆动支轴14的前侧闭合,第二夹紧部件12的探针观、28···与插入的被连接基板18抵接而进行电连接。由于被连接基板18 的侧缘被限制位置并在插入规定量的位置与探针观、28···抵接,因此在正确的位置可靠地与端子电连接。由此,不会发生如下情况当探针观、28···与被连接基板18的端子未抵接或虽然抵接但未在适当位置抵接时,无法适当地进行检查或检查结果产生偏差。而且,在测定结束后,若使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摆动支轴14的后侧闭合,则通过止动部件20排出被连接基板18,因此不需要检查操作员拔出被连接基板18的作业。因此, 不会在未可靠地打开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前侧的状态下拔出被连接基板 18。其结果是,不会发生折弯方向的力作用于探针观、28···而导致探针观、28···破损及磨损的情况。此外,即使是未设置突起12b的第二夹紧部件12及未设置槽20a的止动部件20, 本实施例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接下来,参照图7至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7是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的中继连接器组装后的状态下的使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从图8的状态开始在插入被连接基板而使止动部件移动到摆动支轴侧的状态下钩部件解除与卡合凹部的卡合时的侧视图。图10是钩部件解除与卡合凹部的卡合、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闭合而使探针与被连接基板抵接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1是从图10的状态开始使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一侧克服第一弹性体的弹力闭合而使按压部件与钩部件抵接的状态的侧视图。在图7至图11中,对与图1至图6所示的部件相同或等同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图7至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在止动部件20上未设置槽20a和形成为斜面的边缘20b。而且,也
13未设置第二夹紧部件12的按压用突起1 及突起12b。并且,钩部件30通过第二摆动支轴 30a在第一夹紧部件10的后侧(一侧)配置成在规定范围内摆动自如。而且,在第二夹紧部件12的后侧、在位于第一夹紧部件10 —侧的面上设置卡合凹部12c,在第一夹紧部件10 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后侧闭合的状态下,钩部件30与卡合部件12c卡合,克服作为第一弹性体的螺旋弹簧16的弹力而保持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后侧闭合的状态。 钩部件30通过设置在第一夹紧部件10后侧的防松部件32被限制向后方的摆动,在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后侧打开的状态下通过与卡合凹部12c相连的凸轮状部分 12d被限制成不会向前方摆动到必要程度以上。此外,凸轮状部件12d当然构成为不会妨碍引导轴22的往复移动。并且,在第二夹紧部件12的后侧、在位于第一夹紧部件10 —侧的面上,以比卡合凹部12c靠后方且位于钩部件30的后方而从后方与其抵接的方式,将按压部件34配置成沿前后方向(摆动支轴14方向)在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自如。此外,该按压部件34由第三弹性体的螺旋弹簧36朝前侧(向摆动支轴14方向)进行弹性施力。此外,使按压部件34的与钩部件30抵接的面倾斜,通过抵接而对钩部件30作用有朝前侧方向施力的力。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中,首先如图8所示,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后侧闭合而钩部件30与卡合凹部12c卡合,保持使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后侧闭合的状态。在上述状态下,插入被连接基板18时,止动部件20被向后方按压而移动,经由引导轴22按压钩部件30,克服作为第三弹性体的螺旋弹簧36的弹力而使按压部件34向后方移动,如图9所示,从卡合凹部12c解除钩部件30的卡合。于是,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前侧闭合,如图10所示,探针观、28··· 成为与被连接基板18抵接的状态。在上述状态下,适当地进行被连接基板18的检查。若该检查结束,则当使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后侧克服作为第一弹性体的螺旋弹簧16的弹力而闭合时,如图11所示,按压部件34与钩部件30的后方斜上部分抵接, 使第三弹性体的螺旋弹簧36收缩并使钩部件30向前方摆动地施力。在此,钩部件30向前方的摆动经由引导轴22使止动部件20向前方移动,而通过螺旋弹簧M的弹力对止动部件 20朝前方进行弹性施力,从而将被连接基板18向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排出。此外,当使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后侧闭合而钩部件30处于能够与卡合凹部12c卡合的位置时,在作为第三弹性体的螺旋弹簧36的弹力的作用下,按压部件34以使钩部件30 与卡合凹部12c卡合的方式移动,成为图8的状态。在上述的第二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中,无需如第一实施例那样的设置在止动部件 20上的槽20a、形成为斜面的边缘20b、设置在第二夹紧部件12上的突起12b,从而能够使止动部件20的结构简单,并且能够使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摆动支轴14 的前侧的结构比较简单。此外,参照图12及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的使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打开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3是从图12的状态开始,插入被连接基板而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另一侧闭合且探针与被连接基板抵接的状态的侧视图。在图12及图13中,对与图1至图11所示的部件相同或等同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图12及图13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中,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首先,未设置作为对止动部件20向前方进行弹性施力的第二弹性体的螺旋弹簧M。而且,未在第二夹紧部件12上设置按压部件34。并且,将作为第三弹性体的螺旋弹簧36压缩设置在钩部件30与第一夹紧部件10之间,以使摆动自如地设置在第一夹紧部件10上的钩部件30向前方摆动。在该螺旋弹簧36的弹力的作用下钩部件30向前方摆动时,经由引导轴22使止动部件20向前方移动。此外,通过与设置在第二夹紧部件12 上的卡合凹部12c相连的凸轮状部分12d,限制钩部件30向前方摆动到必要程度以上,从而作为第三弹性体的螺旋弹簧36的弹力不会作为使止动部件20不必要地向前方移动的力起作用。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中,首先如图12所示,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后侧闭合而使钩部件30与卡合凹部12c卡合,保持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后侧闭合的状态。在上述状态下插入被连接基板18时,止动部件20被向后方按压而移动,经由引导轴22按压钩部件30,克服作为第三弹性体的螺旋弹簧 36的弹力而使钩部件30向后方摆动移动,如图13所示,钩部件30的卡合与卡合凹部12c 脱离。于是,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前侧闭合,探针观、28···成为与被连接基板18抵接的状态。在上述状态下,钩部件30向前方的摆动由凸轮状部分12d限制。然后,适当进行被连接基板18的检查,检查结束时,使第一夹紧部件10和第二夹紧部件12的后侧克服作为第一弹性体的螺旋弹簧16的弹力而闭合时,如图12所示,钩部件30成为与卡合凹部12c卡合的状态。在上述的第三实施例的中继连接器中,在向使钩部件30与卡合凹部12c卡合的方向进行弹性施力的作为第三弹性体的螺旋弹簧36的弹力的作用下,经由引导轴22使止动部件20向与被连接基板18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无需如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那样对止动部件20向摆动支轴的相反方向进行弹性施力的作为第二弹性体的螺旋弹簧对,从而使整体的结构简单。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引导轴22是用于使止动部件20、按压用突起12a及钩部件 30连动的部件,其并不局限于轴状的部件,只要可进行连动即可,可以为任意结构。而且,第一夹紧部件10可以整体由绝缘材料构成,但也可以为了使设置在被连接基板18的背面上的接地(GND)图案与检查装置电连接,通过导电体构成设有引导槽IOa的部件,经由该部件使被连接基板18的接地图案与检查装置电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摆动支轴摆动自如地配置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 在所述摆动支轴的一侧在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之间压缩设置第一弹性体,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进行弹性施力以使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摆动支轴的另一侧闭合,在所述第一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且在位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一侧的面上设置引导槽,该引导槽限制被连接基板的侧缘的位置并使该被连接基板被朝向所述摆动支轴侧插入,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朝向所述插入的所述被连接基板配置探针, 在所述第一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设置止动部件,该止动部件与插入到所述引导槽中的所述被连接基板的前缘抵接并在所述摆动支轴侧在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自如,通过第二弹性体对所述止动部件向与所述被连接基板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弹性施力,所述止动部件在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弹力的作用下位于所述摆动支轴的相反侧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抵接而限制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摆动支轴的所述另一侧闭合,所述止动部件位于所述摆动支轴侧时,所述止动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抵接被解除,在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闭合,将所述被连接基板插入所述引导槽而使所述止动部件克服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弹力移动至所述摆动支轴侧的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与所述止动部件的抵接被解除,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闭合,所述探针与所述被连接基板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止动部件上配置直至所述第一夹紧部件的所述一侧的引导轴, 使所述引导轴的另一端侧伴随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往复移动也进行往复移动, 使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而将所述一侧闭合时,设置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上的按压用突起与所述引导轴的另一端抵接而向所述另一侧按压所述弓I导轴,使所述止动部件向所述另一侧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上设置突起,在所述止动部件的位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一侧的面上沿与所述被连接基板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槽,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突起能够插入到所述槽中,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突起插入到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槽中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闭合,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突起与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槽的位于所述摆动支轴一侧的边缘抵接的状态下,保持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打开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止动部件上配置直至所述第一夹紧部件的所述一侧的引导轴, 使所述引导轴的另一端侧伴随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往复移动也进行往复移动, 使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而将所述一侧闭合时,设置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上的按压用突起与所述引导轴的另一端抵接而向所述另一侧按压所述弓I导轴,使所述止动部件向所述另一侧移动, 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上设置突起,在所述止动部件的位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侧的面上沿与所述被连接基板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槽,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突起能够插入到所述槽中,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突起插入到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槽中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闭合,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突起与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槽的位于所述摆动支轴一侧的边缘抵接的状态下,保持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打开的状态,在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槽的位于所述摆动支轴一侧的边缘的、位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一侧的面上设置所述槽侧形成得低的倾斜,伴随所述止动部件由于所述被连接基板的插入被按压而向所述摆动支轴侧移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突起与所述止动部件抵接的位置偏离,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一侧稍微打开,所述引导轴的另一端不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按压用突起抵接。
5.一种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摆动支轴摆动自如地配置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 在所述摆动支轴的一侧在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之间压缩设置第一弹性体,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进行弹性施力以使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摆动支轴的另一侧闭合,在所述第一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且在位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一侧的面上设置引导槽,该引导槽限制被连接基板的侧缘的位置并使该被连接基板被朝向所述摆动支轴侧插入,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朝向所述插入的所述被连接基板配置探针, 在所述第一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设置止动部件,该止动部件与插入到所述引导槽中的所述被连接基板的前缘抵接并在所述摆动支轴侧在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自如,通过第二弹性体对所述止动部件向与所述被连接基板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弹性施力,在所述止动部件上配置直至所述第一夹紧部件的所述一侧的引导轴, 使所述引导轴的另一端侧伴随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往复移动也进行往复移动, 在所述第一夹紧部件的所述一侧配置钩部件,该钩部件在规定范围内摆动自如,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上设置卡合凹部,该卡合凹部在所述一侧闭合的状态下与所述钩部件卡合而保持所述一侧闭合的状态,设置对所述钩部件向所述卡合凹部的方向进行弹性施力的第三弹性体, 所述引导轴在移动到所述一侧时与所述钩部件抵接,克服所述第三弹性体的弹力而使所述钩部件受按压摆动,解除与所述卡合凹部的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一侧,以能够与所述钩部件抵接而向所述卡合凹部侧按压所述钩部件的方式设置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向所述摆动支轴的方向在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自如,压缩设置所述第三弹性体,以对所述按压部件向所述摆动支轴侧进行弹性施力, 在所述一侧闭合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第三弹性体的弹力经由所述按压部件对所述钩部件进行弹性施力而使所述钩部件与所述卡合凹部卡合,在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打开的状态下,所述止动部件由于所述被连接基板的插入被向所述摆动支轴侧按压而移动并使所述引导轴移动到所述一侧时,所述按压部件克服所述第三弹性体的弹力而移动,允许所述钩部件摆动而解除与所述卡合凹部的卡合,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而使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一侧闭合时,所述按压部件通过所述第三弹性体的弹力按压所述钩部件而使所述钩部件摆动, 与所述卡合凹部卡合。
7.—种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摆动支轴摆动自如地配置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 在所述摆动支轴的一侧在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之间压缩设置第一弹性体,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进行弹性施力以使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摆动支轴的另一侧闭合,在所述第一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且在位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一侧的面上设置引导槽,该引导槽限制被连接基板的侧缘的位置并使该被连接基板被朝向所述摆动支轴侧插入,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朝向所述插入的所述被连接基板配置探针, 在所述第一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设置止动部件,该止动部件与插入到所述引导槽中的所述被连接基板的前缘抵接并在所述摆动支轴侧在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自如, 在所述止动部件上配置直至所述第一夹紧部件的所述一侧的引导轴, 使所述引导轴的另一端侧伴随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往复移动也进行往复移动, 在所述第一夹紧部件的所述一侧配置钩部件,该钩部件在规定范围内摆动自如, 在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上设置卡合凹部,该卡合凹部在所述一侧闭合的状态下与所述钩部件卡合而保持所述一侧闭合的状态,设置对所述钩部件向所述卡合凹部的方向进行弹性施力的第三弹性体, 所述引导轴在移动到所述一侧时与所述钩部件抵接,克服所述第三弹性体的弹力而使所述钩部件受按压摆动,在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另一侧打开的状态下,所述止动部件由于所述被连接基板的插入被向所述摆动支轴侧按压而移动并使所述引导轴移动到所述一侧时,所述钩部件克服所述第三弹性体的弹力进行摆动而解除与所述卡合凹部的卡合,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弹力而使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所述一侧闭合时,所述钩部件在所述第三弹性体的弹力的作用下进行摆动以与所述卡合凹部卡合, 并且使所述引导轴受按压向所述另一侧移动而使所述止动部件向所述摆动支轴的相反侧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当将被连接基板插入至适当位置时,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的前侧闭合,探针能与被连接基板的端子抵接。使第一夹紧部件和第二夹紧部件摆动自如,通过螺旋弹簧(16)进行弹性施力以使其前侧闭合。在第一夹紧部件的前侧以在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止动部件,通过另外的螺旋弹簧(24)对其向前方弹性施力。止动部件位于前方时与设置在第二夹紧部件上的突起抵接而限制前侧闭合,向后方移动时解除抵接而使前侧闭合。通过被连接基板的插入,克服螺旋弹簧(24)的弹力而使止动部件向后方移动时,解除突起的抵接,设置在第二夹紧部件上的探针与被连接基板的端子抵接。
文档编号H01R13/639GK102170071SQ20111003021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9日
发明者平子了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友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