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充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连接器,该充电连接器能够连接到车辆侧连接器,当设置在车辆中的电池被充电时,该车辆侧连接器连接到该电池。
背景技术:
例如,从日本未审专利公报NO.H09-161882中已知这种类型的充电连接器。此连接器包括能够连接到车辆侧连接器的连接器装配部,并且此连接器装配部安装在壳体的前端开口中。该充电连接器还包括从所述壳体的内部向前延伸的杠杆,并且,通过设置在此杠杆的前端部处的锁定部与设置在车辆侧连接器上的可锁定部的接合,该充电连接器和车辆侧连接器被保持在连接状态下。此外,在该杠杆的后端部处设置有解锁部,该解锁部能够解除所述锁定部和可锁定部的锁定状态。然而,在上述构造中,由于解锁部从横向侧露出,所以它可能会撞到地面,例如,该充电连接器在连接和分离时由于错误而跌落。因此,该解锁部受到冲击。此时,如果解锁部不能承受该冲击,则会造成该解锁部损坏等。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形而开发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在于当充电连接器由于错误而跌落时,对解锁部进行保护。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连接器,该充电连接器能够连接到车辆侧连接器,当车辆中的电池被充电时,该车辆侧连接器连接到所述电池,所述充电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能够连接到车辆侧连接器的连接器装配部;杠杆,该杠杆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且适于通过与设置在车辆侧连接器上的可锁定部接合来将车辆侧连接器和连接器装配部保持在连接状态下;解锁部,该解锁部设置在所述杠杆中,并且能够将锁定部和可锁定部的锁定状态解除;以及解锁部容纳部,该解锁部容纳部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与解锁部大致对应的位置,并且包括一对侧壁,该一对侧壁布置成基本上面向可按压部的两个相反的侧表面部,在解锁操作时,该可按压部将受到按压。根据这种构造,当充电连接器由于错误而跌落时,能够通过解锁部容纳部的两个侧壁来保护所述解锁部。优选地,本发明体现为具有以下构造解锁部容纳部可以包括前壁,该前壁布置成面向所述可按压部的前表面部。该前壁可以连接到所述一对侧壁的前端部。根据这种构造,当充电连接器由于错误而跌落时,能够通过解锁部容纳部的前壁来保护所述解锁部。此外,因为这两个侧壁的前端部尤其通过所述前壁连接,所以能够提高整个解锁部容纳部的强度。
解锁部容纳部可以是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突出的肋的形式。所述解锁部的可按压部可以从壳体的外表面突出到不超过解锁部容纳部的外边缘的程度。根据这种构造,由于解锁部的可按压部能够设置成从壳体的外表面突出到不超过解锁部容纳部的外边缘的程度,所以更易于进行解锁操作。解锁部容纳部可以是形成在壳体的外表面中的孔的内周壁。解锁部可以通过该孔面向所述壳体的后侧。根据这种构造,由于所述壳体的外轮廓线可以是平滑的,所以能够改进该充电连接器的外观设计。所述壳体可以包括连接器主体和把手,该连接器主体基本沿着与车辆侧连接器的连接方向延伸,该把手沿着与所述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从连接器主体的后端部延伸。解锁部可以设置在连接器主体和把手之间的边界附近。根据这种构造,当用手抓持该把手时,更容易通过拇指来按压所述解锁部的可按压部。所述杠杆可以包括臂,该臂从壳体的内部延伸到连接器装配部的前端部,并且适于将车辆侧连接器和连接器装配部保持在连接状态下。所述杠杆能够以杠杆枢转部为枢转点而以跷跷板的方式移位,该杠杆枢转部布置在所述臂的中间位置。所述锁定部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位,在该锁定位置,所述锁定部和设置在车辆侧连接器上的可锁定部处于锁定状态,在该解锁位置,锁定状态被解除。处于锁定位置的杠杆与冲击吸收构件接触。根据上述内容,当充电连接器由于错误而跌落时,能够对解锁部进行保护。
通过阅读以下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该理解,尽管分别描述了各个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充电连接器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了充电连接器的正视图;图3是充电连接器的平面图;图4是充电连接器的后视图;图5是当从斜后方观察时的充电连接器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了车辆侧连接器与充电连接器连接之前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示出了车辆侧连接器与充电连接器连接时的中间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图8是示出了车辆侧连接器与充电连接器连接之后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并且图9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充电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附图标记列表10,70…充电连接器11…连接器主体(壳体)
12…把手(壳体)13…连接器装配部14…杠杆14B,72…解锁部14D,73…可按压部25,71…解锁部容纳部25A,71A …侧壁25B,71B …前壁31…锁定部50…车辆侧连接器55…锁定突起(可锁定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参考图1至图8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特别地,本实施例的充电连接器10 能够与车辆侧连接器50连接。应当注意,在下文中,将把前侧或向前方向称为该充电连接器10与车辆侧连接器50的连接方向。如图1所示,充电连接器10整体为大致枪形的,并且/或形成有连接器主体11和把手12,该连接器主体11构成或形成充电连接器10的前部(尤其是大致前半部),把手12从该连接器主体11的后端部倾斜向下延伸。特别地,连接器主体11和把手12 二者均由合成树脂制成,和/或整体地或一体地模制而成。在连接器主体11的前表面上或前表面处设置有基本向前突出的、大致管状的连接器装配部13。此外,在连接器主体11上或连接器主体11处设置有杠杆14 (尤其至少部分容纳在连接器主体11内部的上侧),并且杠杆14的前端部或末端部从连接器主体11 (尤其是从连接器主体 11的上表面的前边缘)向前突出,从而暴露于外部。请注意,“壳体”具体相当于该连接器主体11和把手12。如图6所示,连接器装配部13形成为与连接器主体11分离的单独构件,并且能通过未示出的锁定装置来固定到连接器主体11。在连接器装配部13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尤其为多个的(尤其大致柱形或管状的)端子容纳部15。这些一个或多个端子容纳部15基本上从连接器装配部13的后壁16向前突出。在端子容纳部15中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空腔 17,该一个或多个空腔17用于至少部分容纳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端子接头20。空腔17 (尤其是每个空腔17)在连接器装配部13 (尤其在其后壁16的后表面) 处敞口。另一方面,端子接头20可向前至少部分插入到空腔17中(尤其是通过后端开口插入),并且/或通过凸缘部22与空腔17的后端开口边缘的接触来防止端子接头20再进一步向前移动,该凸缘部22沿周向至少部分设置在端子接头20的外周表面上。贯穿该空腔17的前壁17A形成有插入孔,稍后将描述的车辆侧端子60可通过该插入孔至少部分插入。此外,贯穿该空腔17的内壁的前端下侧形成有至少一个排水孔^A。已进入空腔17中的水通过排水孔28A或者可以通过排水孔28A排出到外部。柱形橡胶环18(作为优选的弹性环)沿着连接器装配部13的内周表面安装在连接器装配部13中,并且,用于保持该橡胶环18的保持件19安装在橡胶环18前方。特别地,该保持件19具有与橡胶环18基本相同的柱形形状,并且基本上沿着连接器装配部13的内周表面安装。保持件19包括至少一个锁定部19A,该锁定部19A尤其能够从内侧与连接器装配部13的锁定孔或凹部接合。此锁定部19A与所述锁定孔接合,以将保持件19保持在连接器装配部13中。特别地,用于将保持件19安装在连接器装配部13的内周表面上的安装部具有比橡胶环18的后侧更大的直径。通过安装该保持件19,保持件19的内周表面与连接器装配部13的基本位于橡胶环18后方的内周表面对准,从而二者基本齐平。橡胶环18的一个或多个唇缘部从保持件19的内周表面沿径向向内突出。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车辆侧连接器50包括外壳51,该外壳51能够连接到充电连接器10。外壳51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包括外壳主体52,该外壳主体52能够至少部分装配或插入到连接器装配部13中。因此,当外壳主体52至少部分或可以至少部分装配到连接器装配部13中时,外壳主体52的外周表面与橡胶环18 (尤其是与其唇缘部)紧密接触,由此提供两个连接器10和50之间的防水性。在外壳主体52 (尤其在其外周表面)上或外壳主体52处沿周向设置有装配管部 53。此装配管部53基本从安装板M向前突出,从而使连接器装配部13能够至少部分装配在外壳主体52与装配管部53之间。在装配管部53 (尤其在其上表面)上设置有锁定突起 55。此锁定突起55能够沿连接方向与设置在杠杆14(尤其在其前端部)处的锁定部31接合。因此,当两个连接器10、50连接时,锁定部31与锁定突起55接合,由此将两个连接器 10,50保持在连接状态。请注意,安装板M放置在设于车身上的安装开口部56上并通过螺栓连接,并且,基本向后延伸的波纹管状护环57安装在该安装开口部56 (尤其在其后部) 上。每个端子接头20均包括端子主体21,该端子主体21具有一个或多个、尤其为多个的接触件23。特别地,通过沿周向间歇地形成一个或多个、尤其为多个的狭缝来形成所述多个接触件23。这些狭缝形成为基本上从端子主体21的具有开口前端的前端开口边缘向后延伸。在有些情形中,这种端子被称为开槽端子等。在端子主体21后方或邻近该端子主体21形成有电线连接部(特别地,其包括具有开口后端的至少一个柱形筒部24)。特别地,通过把在电线W的端部处露出的暴露芯线至少部分容纳在筒部M中来将该芯线连接到电线连接部。特别地,通过压接、弯曲或折叠该筒部24,电线W的芯线以导电方式连接到筒部24。电线W基本上从筒部M向后延伸,并且穿过连接器主体11和把手12的内部而引出到外部。一个或多个弹性塞或橡胶塞30至少部分容纳在凸缘部22后方,并且,在弹性塞或橡胶塞30后方设置有用于保持这些一个或多个弹性塞或橡胶塞30的后保持件26。每个弹性塞或橡胶塞30至少部分容纳在弹性塞或橡胶塞容纳部27中,该弹性塞或橡胶塞容纳部 27基本布置在端子容纳部15后方和/或与端子容纳部15共轴地布置。后保持件沈包括一个或多个锁定件26A,该一个或多个锁定件26A能够与橡胶塞容纳部27 (尤其是与形成在其上表面上的突起)接合。通过这些锁定件2队,防止了后保持件沈的向后移动以及弹性塞或橡胶塞30和凸缘部22的向后移动。一根或多根、尤其为多根的电线W与一个或多个、尤其为多个的端子接头20基本对应地在连接器主体11中向后延伸,特别地,这些电线W由于被把手12中的外护套至少部分覆盖而捆扎成一根电缆W1。在把手12中,电缆Wl通过电缆夹环(未示出)等而固定,并且在把手12 (尤其在其后端部)处或附近,通过衬套40进一步固定。由于衬套40与把手12的后端开口的内周表面及电缆Wl的外周表面基本上保持紧密接触,所以防止了水通过把手12的后端进入把手12的内部。由于在连接器主体11和把手12的下表面中或该下表面附近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尤其为多个的排水孔观,所以,即使水进入连接器主体11和把手12的内部,也能够允许水通过这些排水孔观泄放到外部。杠杆14包括基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臂14A,并且在臂14A(尤其在其后端部)处设置有解锁部14B。在臂14A的中间部分(尤其在其大致中央部分)中设置有杠杆枢转部 14C,特别地,以此杠杆枢转部为中心或枢转点,臂14A的前端部和后端部能够以跷跷板的方式倾斜或移位。螺旋弹簧四(作为特定的偏压构件)在压缩状态下安装在解锁部14B下方。该螺旋弹簧四向上推压或偏压该臂14A的后端部,由此,锁定部31被恒定地朝着图 6(图8)所示的锁定位置偏压。另一方面,当解锁部14B压下或移位时,锁定部31相对地被向上推起,从而朝着或者向图7所示的解锁位置移位。如图6所示,处于锁定位置的杠杆14与在连接器主体11中设置在连接器装配部 13 (尤其在其上侧)处的冲击吸收垫32接触。因此,当解锁部14B在解锁位置处被释放时, 由于螺旋弹簧四的偏压力或弹簧力,杠杆14立刻从解锁位置朝着或者向锁定位置移动,但当臂14A与冲击吸收垫32碰撞时,冲击被吸收,并且杠杆14的移动基本停止在锁定位置。如图2所示,连接器主体11形成为在与杠杆14基本对应的位置处向外或向上膨出,并且在此膨出部(尤其在其前端部)处或附近形成有保护壁IlA0如图1所示,保护壁 IlA基本上从连接器主体11的开口边缘向前突出。在仅有锁定部31基本暴露的同时,杠杆14的臂14A的末端或前端侧被保护壁IlA至少部分覆盖。因此,当充电连接器10由于错误而跌落时,能够限制该臂14A的损坏。如图5所示,在连接器主体11的后部处或该后部附近设置有解锁部容纳部25,该解锁部容纳部25用于至少部分容纳所述解锁部14B (尤其是基本包围它)。解锁部容纳部 25在连接器主体11的后部的上表面中形成开口。此解锁部容纳部25设置在连接器主体11 的、允许该连接器主体11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一个部分中。特别地,解锁部容纳部25 (还) 设置在连接器主体11和把手12之间的边界附近。在本实施例中,解锁部容纳部25(还)在连接器主体11 (尤其在其上倾斜表面)中形成开口,如图1所示,并且在充电连接器10的后侧形成开口,如图4所示。因此,特别地,解锁部14B布置成通过解锁部容纳部25而基本上面向充电连接器10的后侧。如图3所示,解锁部容纳部25包括一对侧壁25A和/或前壁25B,该对侧壁25A布置成基本上面向可按压部14D的两个相反的侧表面部,在解锁操作时,该可按压部14D将受到按压,所述前壁25B布置成基本面向可按压部14D的前表面部。特别地,这两个侧壁25A 的前端部通过前壁25B相连。因此,特别地,解锁部容纳部25整体上是大致门形的,并且向后敞口。此外,这两个侧壁25A邻近于解锁部14B的两个基本相反的侧表面部布置,而前壁 25B邻近于解锁部14B的前表面部布置。如图5所示,这两个侧壁25A的上边缘和前壁25B的上边缘被设为在锁定位置处高于解锁部14B的可按压部14D。因此,通过该解锁部容纳部25,整个解锁部14B布置成在锁定位置处不暴露于横向侧和/或前侧,如图6所示。此外,特别地,解锁部容纳部25基本上是从连接器主体10的上表面或外表面向上或向外突出的肋的形式。因此,解锁部14B的可按压部14D从连接器主体11的上侧或外侧倾斜表面向上或向外突出。因此,当用手抓持该把手12时,拇指能够通过解锁部容纳部25的后端开口而至少部分插入在这两个侧壁25A 之间,并直接按压该可按压部14D。因此,更易于进行解锁操作。此外,特别地,由于这两个侧壁25A和前壁25B被整体或一体地模制而成,所以提高了整个解锁部容纳部25的强度。 因此,当充电连接器10由于错误而跌落时,限制了由于施加给解锁部容纳部25的冲击而导致该解锁部容纳部25损坏,结果,能够保护该解锁部14B。下面,描述如上所述构造的本实施例的功能。当这两个连接器10,50在图6的状态下连接时,锁定部31移动到锁定突起55上,如图7所示,并且,处于锁定位置的杠杆14 朝着或者向解锁位置倾斜。当这两个连接器10、50进一步连接时,它们达到如图8所示的连接状态。与此同时,锁定部31移动超过或越过锁定突起55,杠杆14弹性地至少部分恢复而到达锁定位置,并且,锁定部31和锁定突起55沿连接方向接合。以此方式,这两个连接器10、50被锁定在连接状态下。例如,当在用手抓持该把手12的情况下以拇指或其他手指按压该解锁部14B的可按压部14D时,杠杆14从锁定位置再次朝着或者向解锁位置倾斜,从而使锁定部31和锁定突起阳脱离。通过拉拽两个连接器10、50使其彼此分开,能够将这两个连接器10、50分离。如上所述,例如,在连接和分离时,充电连接器10可能由于错误而跌落。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解锁部14B也不会撞到地面,而是解锁部容纳部25与地面碰撞, 由此能够防止解锁部14B损坏。因此,解锁部14B能够受到保护。特别地,由于通过两个侧壁25A的前端部连接到前壁25B而使得该解锁部容纳部25是大致门形的,所以解锁部容纳部25在整体上得以增强。因此,也能够防止解锁部容纳部25损坏。特别地,由于解锁部容纳部25基本上是从连接器主体11的上表面向上突出的肋的形式,所以解锁部14B的可按压部14D能够相应地形成为从连接器主体11的上表面向上突出。因此,更易于按压该解锁部14B的可按压部14D。此外,因为把手12尤其从连接器主体11的后端部倾斜向下延伸并且解锁部容纳部25布置在连接器主体11的后端部处,所以能够在用手抓持该把手12的情况下通过拇指来按压该解锁部14B的可按压部14D。因此,为了在充电连接器由于错误而跌落时对解锁部进行保护,要与车辆侧连接器50 (特别地,当车辆中的电池被充电时,车辆侧连接器50连接到该电池)连接的充电连接器10设置有连接器主体11,该连接器主体11包括能够连接到车辆侧连接器50的连接器装配部13 ;杠杆14,该杠杆14至少部分容纳在连接器主体11中,并且适于通过与设置在车辆侧连接器50上的锁定构件或突起55接合来将车辆侧连接器50和连接器装配部13保持在连接状态下;解锁部14B,该解锁部14B设置在杠杆14中或杠杆14上,并且能够将锁定部31和锁定突起55的锁定状态解除;以及解锁部容纳部25,该解锁部容纳部25形成在连接器主体11的与解锁部14B大致对应的位置,并且包括至少一对侧壁25A,该一对侧壁25A 布置成基本上面向可按压部14D的两个相反的侧表面部,在解锁操作时,该可按压部14D将受到按压。<第二实施例>下面,参考图9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特定实施例。通过部分改变第一实施例的充电连接器10的解锁部容纳部25的构造来获得第二实施例的充电连接器70,并且不再描述第二实施例的其它构造、功能和效果,因为她们与第一实施例的类似或基本相同。与第一实施例中类似或基本相同的构造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如图9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解锁部容纳部25不同,本实施例的解锁部容纳部71 设置成不从连接器主体11 (尤其是不从其上侧或外侧倾斜表面)向外或向上突出。换句话说,解锁部容纳部71是形成在连接器主体11 (尤其在其上侧或外侧倾斜表面)中的孔的内周壁,并且解锁部72至少部分容纳在此孔中。即,解锁部72尤其布置成通过该孔而基本上面向充电连接器10的后侧。此解锁部容纳部71包括该孔的内周壁中的前壁71B和/或基本相反的侧壁71A。因此,本实施例的解锁部72使得其可按压部73不从连接器主体11的上侧倾斜表面向上或向外突出。由于这么做可以使连接器主体11的外轮廓线是平滑的,所以能够改进该充电连接器70的外观设计。此外,因为在充电连接器70由于错误而跌落时该解锁部容纳部71不太可能撞到地面,所以能够保护该解锁部容纳部71。<其它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文描述和示意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1)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示意了其中前壁与两个侧壁的前端部连接的解锁部容纳部,但根据本发明,该前壁并非总是必要的,并且解锁部容纳部可以仅由两个侧壁组成。(2)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了把手12,但根据本发明,充电连接器可以不包括把手。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连接器(10 ;70),所述充电连接器(10;70)能够连接到车辆侧连接器 (50),当车辆中的电池被充电时,所述车辆侧连接器连接到所述电池,所述充电连接器(10 ; 70)包括壳体(11,12),所述壳体(11,1 包括能够连接到所述车辆侧连接器(50)的连接器装配部(13);杠杆(14),所述杠杆(14)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壳体中(11,1 中,且包括能够与设置在所述车辆侧连接器(50)上的可锁定部(5 接合的锁定部(31),所述杠杆适于通过所述锁定部(31)和所述可锁定部(5 的接合来将所述车辆侧连接器(50)和所述连接器装配部(1 保持在连接状态下;解锁部(14B ;72),所述解锁部(14B ;72)设置在所述杠杆(14)中或所述杠杆(14)上, 并且能够解除所述锁定部(31)和所述可锁定部(5 的锁定状态;以及解锁部容纳部05 ;71),所述解锁部容纳部形成在所述壳体(11,12)的、与所述解锁部(14B;7》大致对应的位置,并且包括一对侧壁05A;71A),所述一对侧壁布置成基本上面向可按压部(14D;7:3)的两个相反的侧表面部,在解锁操作时,所述可按压部 (14D ;73)受到按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解锁部容纳部包括前壁 (25B ;71B),所述前壁Q5B ;71B)布置成基本上面向所述可按压部(14D ;73)的前表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前壁05B;71B)连接到所述一对侧壁Q5A ;71Α)的前端部。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解锁部容纳部05)呈从所述壳体(11,1 的外表面突出的肋形。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解锁部(14B)的可按压部(14D)从所述壳体(11,12)的外表面突出到不超过所述解锁部容纳部0 的外边缘的程度。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解锁部容纳部(71) 为形成在所述壳体(11,12)的外表面中的孔的内周壁。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充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解锁部通过所述孔而面向所述壳体的后侧。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11,1 包括连接器主体(11)和把手(12),所述连接器主体(11)基本沿着与所述车辆侧连接器(50)相连的连接方向延伸,所述把手(1 沿着与所述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从所述连接器主体(11) 的后端部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解锁部(14B;7》设置在所述连接器主体(11)和所述把手(1 之间的边界附近。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杠杆(14)包括臂 (14A),所述臂(14A)从所述壳体的内部延伸到所述连接器装配部(13)的前端部,并且适于将所述车辆侧连接器(50)和所述连接器装配部(1 保持在连接状态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杠杆(14)能够以杠杆枢转部为枢转点而以跷跷板的方式移位,所述杠杆枢转部布置在所述臂(14A)的中间位置。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部(31)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部(31)和设置在车辆侧连接器 (50)上的所述可锁定部(5 处于锁定状态,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定状态被解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连接器,其中,处于锁定位置的所述杠杆(14)与冲击吸收构件(32)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连接器,其设有连接器主体(11),其包括能够连接到车辆侧连接器(50)的连接器装配部(13);杠杆(14),其至少部分容纳在连接器主体中,并适于通过与设在车辆侧连接器(50)上的锁定突起(55)接合来将车辆侧连接器(50)和连接器装配部保持在连接状态下;解锁部(14B),其设置在杠杆上,并能够解除锁定部(31)和锁定突起(55)的锁定状态;以及解锁部容纳部(25),其形成在连接器主体(11)的与解锁部(14B)对应的位置,并包括至少一对侧壁(25A),该对侧壁布置成面向可按压部(14D)的两个相反的侧表面部,在解锁操作时,该可按压部(14D)受到按压。
文档编号H01R13/639GK102195207SQ20111005177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9日
发明者一尾敏文, 大泽清司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