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变压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家电产品的种类玲琅满目,然而驱动每种电器所需的电压及功率不尽相同,因而需要有各种变压器以提供不同需求的电压及功率。目前,业界经常用的变压器产品有两种。一种为高频变压器,一般主要为开关电源功率转换变压器。另一种为低频变压器,即为一般的硅钢片变压器。已知的变压器包含有绕线架(bobbin)以及铁芯组。变压器的绕线架可供主级绕线(primary winding coil)与次级绕线(secondary winding coil)叠绕。铁芯组部分地穿设于绕线架,即可使铁芯组与叠绕于绕线架的主级绕线以及次级绕线产生电磁偶合感应,借以达到电压转换的目的。 然而,对于已知的变压器来说,其绕线架在制造的过程中会因为开模误差的因素,导致在后续组装时匹配间隙较大。此现象不利于工厂生产控管,容易产生组装歪斜等情形而不利量产。另外,绕线架在组装时还必须由人工进行胶合固定(例如,用AB胶),更降低了组装速度。此外,由于绕线架的开模误差以及工厂工人组装差异无法一致等因素,除了会导致铁芯组在组装后在外观上会有歪斜的状况,更会导致铁芯组之间的宽度往往无法一致,致使变压器的感值数据变异分散。
发明内容
为解决已知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器,其主要通过将套筒套设于铁芯组与隔绝盖体之间及/或铁芯组与绕线架之间,进而可降低模具误差以及人工组装差异的问题。套筒除了可解决铁芯组发生组装歪斜偏移而影响电气特性的问题,套筒中的隔板的厚度亦可控制铁芯组之间的距离,进而可达到固定感值并提高电气特性稳定度的功效。此外,本发明的变压器还通过在绕线架与隔绝盖体之间增加卡合结构的设计,进而可省略以往必须经由人工进行点胶制程,并大大提升工厂生产组装时的速度以及方便性。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变压器包含有绕线架、铁芯组以及第一套筒。绕线架包含有本体和贯穿本体的贯穿通道。铁芯组穿设于贯穿通道中并环绕绕线架的侧边。铁芯组包含有第一铁芯以及第二铁芯。第一铁芯包含有第一末端。第一末端是设置于绕线架的侧边邻近处。第二铁芯包含有第二末端。第二末端设置于绕线架的侧边邻近处。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套筒设置于第一间隙,进而使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穿设于第一套筒中,且第一末端对准于第二末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一种变压器包含有绕线架、铁芯组以及隔绝盖体。绕线架包含有本体、贯穿本体的贯穿通道和环设于本体的绕线部。铁芯组穿设于贯穿通道中并环绕绕线架的侧边。铁芯组包含有第一铁芯以及第二铁芯。第一铁芯包含有第一末端。第一末端设置于绕线架的侧边邻近处。第二铁芯包含有第二末端。第二末端设置于绕线架的侧边邻近处。其中,第一末端对准于第二末端,且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之间具有第一间隙。隔绝盖体设置于绕线部与铁芯组之间。隔绝盖体进一步包含有挡墙,且挡墙位于第一间隙。本发明的变压器,主要通过将套筒套设于铁芯组与隔绝盖体之间及/或铁芯组与绕线架之间,进而可降低模具误差以及人工组装差异的问题。套筒除了可解决铁芯组发生组装歪斜偏移而影响电气特性的问题,套筒中的隔板的厚度亦可控制铁芯组之间的距离,进而可达到固定感值并提高电气特性稳定度的功效。再者,为了配合不同电气特性需求,只需简单地修改套筒中的隔板的厚度或改变隔板于套筒中的位置,无需另外开绕线架与隔绝盖体等大型复杂模具,可大大降低开模费用。此外,本发明的变压器还通过在绕线架与隔绝盖体之间增加卡合结构的设计,进而可省略以往必须经由人工进行点胶制程,并大大提升工厂生产组装时的速度以及方便性。
图IA为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立体组合图;图IB为绘示图IA中的变压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绘示图IA中的第一铁芯、第二铁芯、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沿线段2-2’的剖面图;图3为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铁芯、第二铁芯、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的剖面图;图4为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变压器的立体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3、5变压器30、50绕线架
300a、500a本体300b、500b贯穿通道
300c凸条302、502绕线部
302a主级绕线302b:次级绕线
304第一^合结构
32、52铁芯组320、520第一铁芯
320a、520a第一末端320b、520b第三末端 320c、320d导引沟槽321a、521a第一间隙
321b、521b第二间隙322、522第二铁芯
322a、522a第二末端322b、522b第四末端
322c、322d导引沟槽34:第一套筒
340、360隔板342:第一容置槽
344第二容置槽346、366导引凹壁
36第二套筒362:第三容置槽 364第四容置槽38、58隔绝盖体 380第二卡合结构506:挡板 582挡墙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压器。更具体地说,其主要通过将套筒套设于铁芯组与隔绝盖体之间及/或铁芯组与绕线架之间,进而可降低模具误差以及人工组装差异的问题。套筒除了可解决铁芯组发生组装歪斜偏移而影响电气特性的问题,套筒中的隔板的厚度亦可控制铁芯组之间的距离,进而可达到固定感值并提高电气特性稳定度的功效。此夕卜,本发明的变压器还通过在绕线架与隔绝盖体之间增加卡合结构的设计,进而可省略以往必须经由人工进行点胶制程,并大大提升工厂生产组装时的速度以及方便性。请参照图1A、图IB以及图2。图IA为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压器3的立体组合图。图IB为绘示图IA中的变压器3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绘示图IA中的第一铁芯320、第二铁芯322、第一套筒34以及第二套筒36沿线段2_2’的剖面图。如图IA以及图IB所示,本发明的变压器3可以是应用于微波炉的直流变压器,但并不以此为限。换言之,本发明的变压器3可以应用于任何有变压需求的电子产品,只要在组装过程中会因为模具误差以及人工组装差异而造成组装效率低落问题,皆可应用本发明的概念提升变压器3组装时的速度与方便性。如图IA以及图I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3主要包含有绕线架30、铁芯组32、第一套筒34、第二套筒36以及隔绝盖体38。以下将详细介绍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3所包含的各组件的结构配置。如图IA以及图I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3中,绕线架30可包含有本体300a、贯穿本体300a的贯穿通道300b以及绕线部302。绕线架30的绕线部302可供主级绕线302a以及次级绕线302b叠绕。绕线架30的绕线部302是环设于绕线架30的本体300a。隔绝盖体38是设置于绕线部302与第一套筒34之间。变压器3的铁芯组32可部分穿设于绕线架30的贯穿通道300b中,并部分环绕绕线架30的侧边。借此,铁芯组32与叠绕于绕线部302的主级绕线302a以及次级绕线302b即可产生电磁偶合感应,借以达到电压转换的目的。进一步来说,于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3中,铁芯组32可进一步包含有第一铁芯320 以及第二铁芯322。第一铁芯320可包含第一末端320a以及第三末端320b。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设置于绕线架30的侧边邻近处。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穿设于绕线架30的贯穿通道300b中。第二铁芯322可包含第二末端322a以及第四末端322b。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设置于绕线架30的侧边邻近处。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穿设于绕线架30的贯穿通道300b中。其中,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与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21a(请参见图2所示)。第一套筒34设置于第一间隙321a。换言之,第一末端320a与第二末端322a穿设于第一套筒34中,或说第一套筒34套设于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与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之间,用以使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对准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进而可防止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与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产生歪斜的情况而影响感值。如图2所示,并请同时参阅图IA以及图1B,于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3中,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与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之间具有第二间隙321b。第二套筒36的设置于第二间隙321b。换言之,第三末端320b与第四末端322b穿设于第二套筒36中,或说第二套筒36套设于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与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之间,用以使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对准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进而可防止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与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产生歪斜的情况而影响感值。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3中,第一套筒34中可进一步包含有隔板340。第一套筒34的隔板340可使第一套筒34中分隔出第一容置槽342以及第二容置槽344。借此,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即可穿设于第一套筒34的第一容置槽342中并抵靠隔板340。同样地,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即可穿设于第一套筒34的第二容置槽344中并抵靠隔板340。进一步来说,为了使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能够更准确地对准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第一套筒34的第一容置槽342的结构形状可恰好与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匹配,并且第一套筒34的第二容置槽344的结构形状可恰好与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匹配。再者,由于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抵靠第一套筒34的隔板340,并且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同样亦抵靠第一套筒34的隔板340,因此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与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之间的距离可由第一套筒34的隔板340的厚度来控制。换言之,为了使铁芯组32可达到配合不同电气特性的目的,可以在制造第一套筒34时,通过改变第一套筒34中的隔板340的厚度,进而使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与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之间的距离调整至所需的距离。由此可知,第一套筒34除了可解决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与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发生组装歪斜偏移而影响电气特性的问题,第一套筒34中的隔板340的厚度亦可控制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与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之间的距离,进而可达到固定感值并提高电气特性稳定度的功效。再者,为了配合不同电气特性需求,亦可通过简单地修改隔板340于第一套筒34中的位置,无需另外开绕线架30与隔绝盖体38等大型复杂模具,因此本发明的变压器3的开模成本并不会增加。同样示于图2中,于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3中,第二套筒36中亦可进一步包含有隔板360。第二套筒36的隔板360可使第二套筒36中分隔出第三容置槽362以及第四容置槽364。借此,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即可穿设于第二套筒36的第三容置槽362中并抵靠隔板360。同样地,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即可穿设于第二套筒36的第四容置槽364中并抵靠隔板360。 进一步来说,为了使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能够更准确地对准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第二套筒36的第三容置槽362的结构形状可恰好与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匹配,并且第二套筒36的第四容置槽364的结构形状可恰好与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匹配。再者,由于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抵靠第二套筒36的隔板360,并且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同样亦抵靠第二套筒36的隔板360,因此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与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之间的距离可由第二套筒36的隔板360的厚度来控制。换言之,为了使铁芯组32可达到配合不同电气特性的目的,同样可以在制造第二套筒36时,藉由改变第二套筒36中的隔板360的厚度,进而使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与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之间的距离调整至所需的距离。同样地,第二套筒36除了可解决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与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发生组装歪斜偏移而影响电气特性的问题,第二套筒36中的隔板360的厚度亦可控制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与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之间的距离,进而可达到固定感值并提高电气特性稳定度的功效。再者,为了配合不同电气特性需求,亦可藉由简单地修改隔板360于第二套筒36中的位置。请参照图3。图3为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铁芯520、第二铁芯522、第一套筒34以及第二套筒36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于第二实施例的变压器3中,第一铁芯520可包含第一末端520a以及第三末端520b。第二铁芯522可包含第二末端522a以及第四末端522b。第一套筒34套设于第一铁芯520的第一末端520a与第二铁芯522的第二末端522a之间。借此,第一铁芯520的第一末端520a即可穿设于第一套筒34的第一容置槽342中并抵靠隔板340。同样地,第二铁芯522的第二末端522a即可穿设于第一套筒34的第二容置槽344中并抵靠隔板340。另外,第二套筒36是套设于第一铁芯520的第三末端520b与第二铁芯522的第四末端522b之间。借此,第一铁芯520的第三末端520b即可穿设于第二套筒36的第三容置槽362中并抵靠隔板360。同样地,第二铁芯522的第四末端522b即可穿设于第二套筒36的第四容置槽364中并抵靠隔板360。在此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铁芯520与第二铁芯522与图2中的第一铁芯320与第二铁芯32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铁芯520与第二铁芯522的长度不同。于实际应用中,若为了搭配不同电器需求,可采用长度不同的第一铁芯520与第二铁芯522,进而改变第一间隙521a与第二间隙521b的位置。此时,绕线架30、第一套筒34以及第二套筒36等复杂模具即可继续沿用而无需另外开模,进而降低开发模具的费用。如图IA以及图I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3中,第一套筒34可进一步包含有导引凹壁346,用以于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以及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套设于第一套筒34中的期间,导引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与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相对地,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可包含有对应于第一套筒34的导引凹壁346的导引沟槽320c,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可包含有对应于第一套筒34的导 引凹壁346的导引沟槽322c。通过第一套筒34的导引凹壁346可滑动地与第一铁芯320的导引沟槽320c相互卡合,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即可于套设于第一套筒34中的期间受第一套筒34的导引凹壁346所导引。同样地,通过第一套筒34的导引凹壁346可滑动地与第二铁芯322的导引沟槽322c相互卡合,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即可于套设于第一套筒34中的期间受第一套筒34的导引凹壁346所导引。同样示于图IA以及图IB中,于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3中,第二套筒36亦可进一步包含有导引凹壁366,用以于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以及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套设于第二套筒36中的期间,导引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与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相对地,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可包含有对应于第二套筒36的导引凹壁366的导引沟槽320d,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可包含有对应于第二套筒36的导引凹壁366的导引沟槽322d。通过第二套筒36的导引凹壁366可滑动地与第一铁芯320的导引沟槽320d相互卡合,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即可于套设于第一套筒34中的期间受第一套筒34的导引凹壁366所导引。同样地,通过第二套筒36的导引凹壁366可滑动地与第二铁芯322的导引沟槽322d相互卡合,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即可于套设于第一套筒34中的期间受第一套筒34的导引凹壁366所导引。此外,于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3中,为了于第二套筒36穿设于绕线架30的贯穿通道300b中的期间,防止第二套筒36于绕线架30的贯穿通道300b中随意地转动而不利于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以及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套设,绕线架30的本体300a于贯穿通道300b中可进一步包含有对应于导引凹壁366的凸条300c。因此,通过绕线架30的凸条300c的结构形状配合以可滑动地与第二套筒36的导引凹壁366卡合,第二套筒36即可于套设于绕线架30的贯穿通道300b中的期间受绕线架30的凸条300c所导引。于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变压器3亦可省略上述的第二套筒36。只要绕线架30的贯穿信道300b的结构形状可分别恰好与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以及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匹配,并且绕线架30的凸条300c的结构形状配合以分别可滑动地与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以及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卡合即可。如图IA以及图IB所示,于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3中,为了省略以往在将绕线架30与隔绝盖体38相互固定时所必须进行的人工点胶制程以提升工厂生产组装时的速度以及方便性,绕线架30可进一步包含有第一卡合结构304。第一卡合结构304设置于绕线架30的本体300a,并介于贯穿通道300b的两端与绕线部302之间,用以于隔绝盖体38衔接于贯穿通道300b的两端时与隔绝盖体38相互卡合。相对地,隔绝盖体38亦可进一步包含有第二卡合结构380。隔绝盖体38的第二卡合结构380可用以于隔绝盖体38衔接于贯穿通道300b的两端时,通过第二卡合结构380与绕线架30的第—合结构304相互卡合而与绕线架30相互固定。当然,绕线架30的第一^^合结构304以及隔绝盖体38的第二卡合结构380的结构形状亦可相互置换(例如,第一^^合结构304为凹槽而第二卡合结构380为凸出卡榫;或第一卡合结构304为凸出卡榫而第二卡合结构380凹槽),只要能达到使绕线架30的第一^^合结构304以及隔绝盖体38的第二卡合结构380稳固地相互卡合的目的即可。此外,绕线架30的第一卡合结构304以及隔绝盖体38的第二卡合结构380的数量相对应,且可依照需求而弹性地改变。请参照图4。图4为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变压器5的立体剖视图。如图4所不,于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5中,若供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以 及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套设的第二套筒36被省略,则若要使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与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之间保留预定的间隙(亦即,第二间隙321b)且相互对准,亦可使绕线架50于贯穿通道500b中进一步包含有挡板506。借此,第一铁芯320的第三末端320b和第二铁芯322的第四末端322b即可分别由贯穿通道500b的两端穿设至贯穿通道500b中并抵靠挡板506。同样地,若供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以及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套设的第一套筒34被省略,则若要使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与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之间保留预定的间隙(亦即,第一间隙321a)且相互对准,亦可使隔绝盖体58进一步包含有挡墙582。隔绝盖体58设置于绕线部502与第一铁芯320以及第二铁芯322之间。借此,第一铁芯320的第一末端320a和第二铁芯322的第二末端322a即可分别抵靠挡墙582。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变压器,主要通过将套筒套设于铁芯组与隔绝盖体之间及/或铁芯组与绕线架之间,进而可降低模具误差以及人工组装差异的问题。套筒除了可解决铁芯组发生组装歪斜偏移而影响电气特性的问题,套筒中的隔板的厚度亦可控制铁芯组之间的距离,进而可达到固定感值并提高电气特性稳定度的功效。再者,为了配合不同电气特性需求,只需简单地修改套筒中的隔板的厚度或改变隔板于套筒中的位置,无需另外开绕线架与隔绝盖体等大型复杂模具,可大大降低开模费用。此外,本发明的变压器还通过在绕线架与隔绝盖体之间增加卡合结构的设计,进而可省略以往必须经由人工进行点胶制程,并大大提升工厂生产组装时的速度以及方便性。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绕线架,包含一本体和一贯穿该本体的贯穿通道; 一铁芯组,穿设于该贯穿通道中并环绕该绕线架的侧边,该铁芯组包含 一第一铁芯,包含一第一末端,该第一末端设置于该绕线架的侧边邻近处;以及一第二铁芯,包含一第二末端,该第二末端设置于该绕线架的侧边邻近处,其中该第一末端对准于该第二末端,且该第一末端与该第二末端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以及 一第一套筒,设置于该第一间隙,且该第一末端与该第二末端穿设于该第一套筒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筒中进一步包含一隔板,使该第一套筒中分隔出一第一容置槽以及一第二容置槽,该第一末端穿设于该第一容置槽中并抵靠该隔板,该第二末端穿设于该第二容置槽中并抵靠该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筒进一步包含一导引凹壁,该第一末端和该第二末端分别包含有对应于该第一套筒的该导引凹壁的一导引沟槽。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进一步包含一隔绝盖体,其中该绕线架进一步包含一绕线部,该绕线部环设于该绕线架的本体,该隔绝盖体设置于该绕 线部与该第一套筒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绕线架进一步包含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设置于该绕线架的本体,该隔绝盖体进一步包含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该隔绝盖体是通过该第二卡合结构与该第—合结构相互卡合而与该绕线架相互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套筒,穿设于该贯穿通道中,其中该第一铁芯进一步包含一第三末端,该第二铁芯进一步包含一第四末端,该第三末端和该第四末端穿设于该贯穿通道中的该第二套筒中,该第三末端对准于该第四末端,且该第三末端和该第四末端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套筒中进一步包含一隔板,使该第二套筒中分隔出一第三容置槽以及一第四容置槽,该第三末端穿设于该第三容置槽中并抵靠该隔板,该第四末端穿设于该第四容置槽中并抵靠该隔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套筒进一步包含一导引凹壁,该第三末端和该第四末端分别包含有对应于该第二套筒的该导引凹壁的一导引沟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于该贯穿通道中进一步包含对应于该导引凹壁的一凸条。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该绕线架于该贯穿通道中进一步包含一挡板,该第一铁芯进一步包含一第三末端,该第二铁芯进一步包含一第四末端,该第三末端和该第四末端分别由该贯穿通道的两端穿设至该贯穿通道中并抵靠该挡板,该第三末端对准于该第四末端,且该第三末端和该第四末端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
1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绕线架,包含一本体、一贯穿该本体的贯穿通道和一环设于该本体的绕线部; 一铁芯组,穿设于该贯穿通道中并环绕该绕线架的侧边,该铁芯组包含 一第一铁芯,包含一第一末端,该第一末端设置于该绕线架的侧边邻近处;以及一第二铁芯,包含一第二末端,该第二末端设置于该绕线架的侧边邻近处,其中该第一末端对准于该第二末端,且该第一末端与该第二末端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以及一隔绝盖体,设置于该绕线部与该铁芯组之间,该 隔绝盖体进一步包含一挡墙,且该挡墙位于该第一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包含绕线架、铁芯组以及第一套筒。绕线架包含本体与贯穿本体的贯穿通道。铁芯组包含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第一铁芯的第一末端与第二铁芯的第二末端设置于绕线架的侧边邻近处。第一套筒设置于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之间的第一间隙,进而使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穿设于第一套筒中。并且,第一末端对准于第二末端。
文档编号H01F27/30GK102779628SQ20111012639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1日
发明者张治良, 赖信宗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