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636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习知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金属基体、安装于金属基体内的印刷电路板及安装于金属基体外侧的解扣机构,金属基体两侧设有凹部,解扣机构具有滑动于凹部内的滑动部,滑动部前端设有弹性臂,弹性臂在滑动于凹部内时,其末端容易与凹部发生干涉,导致拉拔力变大,同时干涉所产生的滑痕也影响了产品的外观。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克服前述之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可以减少干涉以改善产品的外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壳体、组装于壳体内的导电元件及安装于壳体外侧的解扣机构,壳体的两侧面凹陷有滑槽,扣持机构具有拉环及位于滑槽内且未凸伸出两侧面的臂部,臂部的自由末端设有呈弧状的顶出部,拉动拉环带动臂部向后滑动,顶出部凸伸于壳体的两侧面,所述滑槽两侧设有与之连通的导槽,顶出部末端两侧设有配合于导槽内的滑动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有如下功效滑动部受导槽内壁支撑,而使顶出部末端不会与滑槽内壁面接触,避免了两者发生干涉,改善了产品的外观。

图I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I的分解图。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上壳体的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去掉上壳体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I至图5揭示了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电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0、组装于壳体内的导电元件20及安装于壳体外侧的解扣机构30。请参看图I至图3,壳体10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其包括上壳体11及与之配合的下壳体12,上、下壳体具有相对的两个配合面101、102,当组装完成时,两配合面互相重合。该壳体10具有呈方形的前开口 103及呈圆形的后开口 104,以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及线缆(未图示)插入,前、后开口是由上、下壳体11、12共同形成的。上壳体11设有贯通其自身的一对螺孔111,螺孔111靠近上壳体11的后端,下壳体12对应处也设有螺孔(未图示),该螺孔并非通孔,仅贯穿下壳体的配合面102。上、下壳体11、12均包括一个基部及两个自基部垂直延伸的部分,其中两个基部分别形成上、下壁13,自基部垂直延伸的部分则配合形成壳体的两个侧壁14。上述螺孔形成于上、下壁13,金属片40贴附于上壁13,其冲铆形成的一对通孔41与螺孔111重合,一对螺母50穿过通孔41,最终固定于螺孔111内。上、下壳体相对于螺孔的另一端两侧分别设有互相卡扣配合卡槽113及卡钩114,卡钩及卡槽分别贯穿两个配合面101、102。藉由螺栓配合及卡扣结构,可使上、下壳体可靠的固定在一起。结合图3及图4,本实施例中,导电元件20为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安装于壳体10前端,而使电路板前端暴露于前开口 103。电路板20大致呈方形,其上、下表面均设有若干铜箔形成位于前后端的输入端21及输出端22,即输入端21位于前开口 103,输入端与输出端电性连接。电路板20在靠近输出端22的两侧设有半圆形切口 23,该切口配合于上壳体11对应位置设有的半圆柱112,从而使电路板20安装于壳体10。参照图2及图4,解扣机构30包括拉环31、与拉环相连的连接部32及自连接部延伸出的两个呈臂状的臂部33,臂部33包括主体部331、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倾斜部332及连接于倾斜部末端的限位部333,限位部333大致为水平状,当然,主体部331与倾斜部332可以一体,即倾斜部末端的倾斜角度较小即可。上述壳体10设有自其两侧面143凹设的滑槽141,该滑槽前端(靠近前开口 103处)设有深度较大的前端部1411、深度较小的后端 部1413及连接两者的倾斜槽1412。前端部1411两侧设有与滑槽141连通的限位槽1414。上述臂部33收容于滑槽141内,其形状与滑槽相对应以沿滑槽作前后方向的移动。限位部333的两侧突设出的凸片3331则收容于限定槽1414内,凸片3331滑动配合并限制于限位槽1414内,不但从前后方向限制臂部33,而且也可防止臂部从滑槽内脱离。滑槽141在邻近限位槽1414处设有抵挡面142,限位部333前端抵靠在抵挡面142上。从图3可以清楚的看出,倾斜部332间隔倾斜槽1412 —定间隙,使得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当解扣机构向后移动,带动倾斜部332及限位部333则向后移动,限位部因碰到倾斜槽而略微地向外移动。结合图4,臂部33的自由末端(即最前端)还设有弧形的顶出部334,该顶出部包括弧形的突起部3341及自突起部延伸的末端3342。在自由状态时,顶出部未凸伸出壳体的两侧面143,而在解扣机构向后滑动时,顶出部334则突出外壁面143。在对接连接器插入时,对接连接器的弹片(未图示)从后向前向内倾斜延伸,从而抵靠在抵挡面142上,防止对接连接器自电连接器上脱离。而拉动拉环移动时,顶出部334凸伸出外壁面而向外顶出弹片,使弹片脱离抵挡面142的抵挡,从而使得对接连接器脱离电连接器。末端弹簧60两端套设于连接部32设有的圆孔321,中间弹性部分则被上壳体11设有的凸部115拉紧,所产生的弹力可以使解扣机构恢复初始位置。所述滑槽141还具有位于前端部1411且宽度变小的收容部1415,该收容部用于收容上述顶出部334。结合图5,滑槽141还设有位于收容部1415两侧的导槽144,顶出部的末端3342两侧则设有安装于导槽144内的滑动部3343。参看图3,所述导槽144呈倾斜状,其向后向外倾斜延伸,且导槽突出于滑槽141的内壁面。导槽的内壁面1441在滑槽的内壁面1410延长线的外侧,也就是说导槽形成于收容部的壁面1416上,且导槽未贯穿壳体的两侧面143。在前后方向上,导槽144位于抵挡面的142上。当臂部33在滑槽141内滑动时,顶出部334在收容部1415内滑动,滑动部则在导槽144内滑动。向后拉动拉环时,顶出部334在收容部1415至前向后滑动,滑动部也在导槽中自后向前滑动。此时,由于导槽144突出于滑槽的内壁面1410,即顶出部334的末端3342未抵接于滑槽的内壁面1410,两者之间也就不存在干涉。至于滑动部3343与导槽144的壁面,则会发生干涉,但显然干涉痕迹很难观察到,所以产生的划痕也不会影响产品的外观。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壳体、组装于壳体内的导电元件及安装于壳体外侧的解扣机构,壳体的两侧面凹陷有滑槽,解扣机构具有拉环及位于滑槽内且未凸伸出两侧面的臂部,臂部的自由末端设有呈弧状的顶出部,拉动拉环带动臂部向后滑动,顶出部凸伸于壳体的两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两侧设有与之连通的导槽,顶出部末端两侧设有配合于导槽内的滑动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的内壁面在滑槽的内壁面延长线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向后向外倾斜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包括与顶出部相连的限位部,限位部两侧突设有凸片,滑槽设有限位槽,凸片在限位槽内滑动,限位部的前端抵靠在滑槽邻近限位槽设有的抵挡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位于抵挡面的前端。
6.如权利要求I或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未贯穿壳体的两侧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部末端未抵接于滑槽的内壁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元件为电路板,其具有电性连接的输入端及输出端。
全文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壳体、组装于壳体内的导电元件及安装于壳体外侧的解扣机构,壳体的两侧面凹陷有滑槽,解扣机构具有拉环及位于滑槽内且未凸伸出两侧面的臂部,臂部的自由末端设有呈弧状的顶出部,拉动拉环带动臂部向后滑动,顶出部凸伸于壳体的两侧面,所述滑槽两侧设有与之连通的导槽,顶出部末端两侧设有配合于导槽内的滑动部。滑动部受导槽内壁支撑,而使顶出部末端不会与滑槽内壁面接触,避免了两者发生干涉,改善了产品的外观。
文档编号H01R13/46GK102931517SQ20111022858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1日
发明者宗俊, 陈启明, 吴荣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