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连接同轴线缆与电路板的连接器及传输线与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716277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来连接同轴线缆与电路板的连接器及传输线与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相关的传输线与组装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来连接同轴线缆与电路板的连接器及其相关的传输线与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电路板与其外接的电子元件(例如天线)间所需的数据传输量大幅增加,且电路板与其外接的电子元件的信号频率也越来越高。一般而言,常使用同轴线缆(coaxial cable)作为电路板与其外接的电子元件间信号传输的媒介。现有的同轴线缆与电路板的组装方式,需先将二个连接器利用端接技术,例如铆接 (crimping)以及表面粘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分别组装至同轴线缆与电路板,再将组装于同轴线缆一端的连接器插接于组装于电路板上的连接器。
然而,现有的组装方式需要使用两个连接器。在生产时,需各别生产此两个连接器,故不易降低其材料成本。此外,现有的组装方式需将此两个连接器分别组装至对应的同轴线缆与电路板,需要对同轴线缆与电路板进行两次的加工。因此,现有的组装方式除不易降低材料成本外,也需要额外的人力及组装工时,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来连接同轴线缆与电路板的连接器及其相关的传输线与组装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揭露一种用来连接一同轴线缆与一电路板的连接器,其包含有一本体;一第一夹持部,其延伸自该本体的一第一端部,该第一夹持部用来夹持该同轴线缆的一第一绝缘层;一第二夹持部,其延伸自该本体相对该第一端部的一第二端部与该第一夹持部间的位置,该第二夹持部用来夹持该同轴线缆的一编织层;以及一固定结构,其由该本体的该第二端部朝远离该第二夹持部的方向延伸,该固定结构穿设于该电路板的至少一穿孔,用于固定该同轴线缆于该电路板上。
本发明另揭露该固定结构包含有一第一针脚,其朝远离该第二夹持部的方向延伸且位于对应该本体的一侧的位置上;以及一第二针脚,其朝远离该第二夹持部的方向延伸且位于对应该本体的另一侧的位置上,该第一针脚与该第二针脚分别穿设于该电路板的一第一穿孔与一第二穿孔,用于固定该同轴线缆于该电路板上。
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夹持部具有一第一宽度,该第二夹持部具有一第二宽度,且该第二宽度实质上等于该编织层的宽度。
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宽度实质上等于该第二宽度。
本发明另揭露该连接器另包含有一第三夹持部,其延伸自该本体的该第二端部, 该第三夹持部用来夹持同轴线缆的一第二绝缘层,其中该第三夹持部具有一第三宽度,且该第三宽度实质上等于该第二绝缘层的宽度。
本发明另揭露一种传输线,其包含有一电路板,其上形成有至少一穿孔;一同轴线缆,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同轴线缆包含有一第一绝缘层、一编织层、一第二绝缘层与一芯线;一连接器母头,其连接于该同轴线缆的一端;以及一连接器,其连接于该同轴线缆的另一端,该连接器包含有一本体;一第一夹持部,其延伸自该本体的一第一端部,该第一夹持部用来夹持该同轴线缆的该第一绝缘层;一第二夹持部,其延伸自该本体相对该第一端部的一第二端部与该第一夹持部间的位置,该第二夹持部用来夹持该同轴线缆的该编织层;以及一固定结构,其由该本体的该第二端部朝远离该第二夹持部 的方向延伸,该固定结构穿设于该电路板的该至少一穿孔,用于固定该同轴线缆于该电路板上。
本发明另揭露该至少一穿孔包含有一第一穿孔以及一第二穿孔,且该固定结构包含有一第一针脚,其于该本体的该第二端部上朝远离该第二夹持部的方向延伸且位于对应该本体的一侧的位置上;以及一第二针脚,其于该本体的该第二端部上朝远离该第二夹持部的方向延伸且位于对应该本体的另一侧的位置上,该第一针脚与该第二针脚分别穿设于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用于固定该同轴线缆于该电路板上。
本发明另揭露该电路板上另形成有一第三穿孔,该同轴线缆的该芯线于该第一针脚与该第二针脚分别穿设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时穿设于该第三穿孔。
本发明另揭露一种利用一连接器将一同轴线缆组装至一电路板的方法,其包含有下列步骤于该电路板上形成至少一穿孔;将该同轴线缆的一端固定于该连接器;将该连接器的一固定结构穿设于该电路板上的该至少一穿孔;以及将该固定结构固接于该电路板。
本发明另揭露将该同轴线缆的该端固定于该连接器之后,再将该连接器的该固定结构穿设于该电路板上的该至少一穿孔。
本发明另揭露将该连接器的该固定结构穿设于该电路板上的该至少一穿孔之后, 再将该同轴线缆的该端固定于该连接器。
本发明另揭露将该同轴线缆的该端固定于该连接器包含有下列步骤利用该连接器的一第一夹持部夹持该同轴线缆的一第一绝缘层;利用该连接器的一第二夹持部夹持该同轴线缆的一编织层;以及利用该连接器的一第三夹持部夹持该同轴线缆的一第二绝缘层。
本发明另揭露于该电路板上形成至少一穿孔包含有于该电路板上形成一第一穿孔与一第二穿孔,将该连接器的该固定结构穿设于该电路板上的该至少一穿孔包含有将该固定结构的一第一针脚以及一第二针脚分别穿设于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
本发明另揭露将该固定结构固接于该电路板包含有将该第一针脚与该第二针脚以表面粘着技术分别固接于该电路板上。
本发明另揭露于该电路板上形成至少一穿孔另包含有于该电路板上形成一第三穿孔,且该方法另包含将该同轴线缆的一芯线穿设于该第三穿孔。
本发明另揭露将该同轴线缆的该芯线以表面粘着技术固接于该电路板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连接器是利用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以及第三夹持部分别夹持同轴线缆的第一绝缘层、编织层以及第二绝缘层,用于固定连接器于同轴线缆的一端。 此外,连接器的第一针脚与第二针脚以及同轴线缆的芯线可分别于穿设电路板上的第一穿孔、第二穿孔以及第三穿孔,再利用表面粘着技术将第一针脚、第二针脚与芯线固接于电路板上。如此一来,本发明即可利用单一个连接器达到将同轴线缆端接于电路板的功效,进而降低材料成本。除此之外,于组装时可先将同轴线缆固定于连接器,再将连接器穿设于电路板;或先将连接器穿设于电路板,再将同轴线缆固定于连接器。由于连接器可同时对同轴线缆及电路板进行组装,故不需浪费额外的人力及组装工时,进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输线的元件示意图2为图1的同轴线缆沿剖面线X-X'的剖面示意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线的元件分解示意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元件展开示意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连接器将同轴线缆组装至电路板的方法的流程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治具与电路板的元件侧视图7为图6所示治具与电路板的元件上视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治具与传输线的元件侧视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治具的第:二固定部于另一视角的不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0传输线32电路板
34同轴线缆36连接器母头
38连接器40本体
42第一夹持部44第二夹持部
46第三夹持部48固定结构
50,60治具62支撑部
64第一固定部66第二固定部
321穿孔3211第一穿孔
3213第二穿孔3215第三穿孔
341第一绝缘层343编织层
345第二绝缘层347芯线
481第一针脚483第二针脚
Pl第一端部P2第二端部
W1、W2、W3览度Dl第一宽度
D2第二宽度D3第三宽度
S1、S2侧LUL2长度
T板厚H、Hr高度
X-X'剖面线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传输线30的元件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输线30包含有一电路板32、一同轴线缆34、一连接器母头36以及一连接器38。连接器母头36连接于同轴线缆34的一端,连接器38连接于同轴线缆34的另一端,且连接器38用来连接同轴线缆34与电路板32。由此,由连接器母头36所接收的信号即可经由同轴线缆 34与连接器38传送至电路板32上;或是,电路板32所产生的信号可经由连接器38与同轴线缆34传送至连接器母头36,再经由与连接器母头36连接的电子元件(例如,天线)发送该信号,用于使具有本发明的传输线30的电子装置可与外界形成通讯。于此实施例中, 连接器母头36是较佳地为一适用于线缆的连接器,例如IPEX线缆连接器。此外,传输线30 可较佳地应用于笔记型电脑,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传输线30也可应用于手机。换言之,只要是具备有通讯功能的3C电子产品,皆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畴。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的同轴线缆34沿剖面线\_V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不,同轴线缆34包含有一第一绝缘层341、一编织层343、一第二绝缘层345与一芯线347, 且第一绝缘层341、编织层343、第二绝缘层345与芯线347于同轴线缆34的截面上由外而内地呈同心圆状排列。芯线347用来传输信号,于实际应用中,芯线347可较佳为一 50欧姆的信号线。此外,编织层343用来阻隔外界电磁干扰,用于使信号于芯线347中传输时可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影响。第二绝缘层345用来隔绝芯线347与编织层343,用于确保信号于芯线347中传输的稳定性与正确性。第一绝缘层341包覆于编织层343外,用来保护编织层343的结构。于实务上,同轴线缆34的芯线347与编织层343较佳地可由金属材质所组成,且同轴线缆34的第二绝缘层345与第一绝缘层341可由绝缘材质(例如塑胶)所组成。
请参阅图1至图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线30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38的元件展开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电路板32上形成有至少一穿孔321,且连接器38包含有一本体40、一第一夹持部42、一第二夹持部44、一第三夹持部46以及一固定结构48。第一夹持部42延伸自本体40的一第一端部Pl,第二夹持部 44延伸自本体40相对第一端部Pl的一第二端部P2与第一夹持部42间的位置,第三夹持部46延伸自本体40的第二端部P2。此外,固定结构48由本体40的第二端部P2朝远离第二夹持部44的方向延伸。换句话说,第一夹持部42、第二夹持部44与第三夹持部46的相对位置,于本体40上沿第一端部Pl至第二端部P2的方向依序为第一夹持部42、第二夹持部44以及第三夹持部46,且固定结 构48于本体40的第二端部P2向本体40外部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于连接连接器38与同轴线缆34时,同轴线缆34的一端可预先加工,使同轴线缆34的该端的芯线347、第二绝缘层345、与编织层343依序外露,且使外露的芯线347具有宽度Wl,外露的编织层343具有宽度W2以及外露的第二绝缘层345具有宽度 W3 (如图3所示)。因此,当连接器38利用端接技术连接于同轴线缆34时,连接器38的本体40、第一夹持部42、第二夹持部44以及第三夹持部46可以铆合(crimping)的方式共同包覆住同轴线缆34的该端。此时,连接器38的第一夹持部42、第二夹持部44以及第三夹持部46可分别用来夹持同轴线缆34的第一绝缘层341、编织层343以及第二绝缘层345, 用于固定连接器38于同轴线缆34的该端上。接着,将连接器38的固定结构48穿设于电路板32的至少一穿孔321。如此一来,同轴线缆34即可被固定于电路板32上。
此外,连接器38的第一夹持部42、第二夹持部44以及第三夹持部46分别具有一第一宽度D1、一第二宽度D2以及一第三宽度D3。于实务上,第二宽度D2可设计为实质上等于外露的编织层343的宽度W2,且第三宽度可设计为实质上等于外露的第二绝缘层345的宽度W3。因此,连接器38的第二夹持部44以及第三夹持部46即可分别夹持同轴线缆34的编织层343以及第二绝缘层345。除此之外,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宽度Dl可实质上等于第二宽度D2,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夹持部42的第一宽度Dl可大于第二夹持部44 的第二宽度D2 ;或是第一夹持部42的第一宽度Dl也可小于第二夹持部44的第二宽度D2。 换言之,第一夹持部42的第一宽度Dl只要是可以夹持住同轴线缆34的第一绝缘层341的尺寸设计,皆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畴。
进一步地,连接器38的固定结构48包含有一第一针脚481以及一第二针脚483。 第一针脚481于本体40的第二端部P2上朝远离第二夹持部44的方向延伸且位于对应本体40的一侧SI的位置上。第二针脚483于本体40的第二端部P2上朝远离第二夹持部44 的方向延伸且位于对应本体40的另一侧S2的位置上。另外,电路板32的至少一穿孔321 包含有一第一穿孔3211、一第二穿孔3213以及一第三穿孔3215。第一穿孔3211、第二穿孔 3213以及第三穿孔3215分别对应于固定结构48的第一针脚481与第二针脚483以及同轴线缆34的芯线347。故由上述可知,当连接器38的固定结构48穿设于电路板32的至少一穿孔321时,固定结构48的第一针脚481与第二针脚483可分别穿设于第一穿孔3211与第二穿孔3213,用于固定同轴线缆34以及连接器38于电路板32上。于实际应用中,第一穿孔3211与第二穿孔3213分别与电路板32的一地端(GND)耦接。换言之,第一穿孔3211 与第二穿孔3213分别为接地孔的设计。因此,当第一针脚481与第二针脚483分别穿设于第一穿孔3211与第二穿孔3213时,连接器38即可耦接于电路板32的地端。如此一来,同轴线缆34的编织层343上的杂讯即可依序经由连接器38的本体40传导至第三夹持部46 以及第一针脚481与第二针脚483,再经由第一针脚481与第二针脚483将同轴线缆34的编织层343上的杂讯传导至电路板32的地端,用于达到消除杂讯的功效。此外,同轴线缆 34的芯线347可于第一针脚481与第 二针脚483分别穿设第一穿孔3211与第二穿孔3213 时穿设于第三穿孔3215。如此一来,由与连接器母头36连接的电子元件(例如,天线)所接收的信号(Radio Frequency signal)即可经由连接器母头36以及同轴线缆34传送至电路板32上;或是,由电路板32所产生的信号也可经由同轴线缆34与连接器母头36传送至该电子元件,再通过该电子元件发送此信号。如此一来,本发明的传输线30即可使其相关的电子装置达到与外界形成通讯的功效。
于实务上,本发明可利用表面粘着技术(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SMT)将连接器38的第一针脚481、第二针脚483与同轴线缆34的芯线347分别固接于电路板32 上。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针脚481与第二针脚483的长度L1、L2以及外露的芯线347的宽度Wl可设计为实质上等于电路板32的板厚T。因此,当第一针脚481与第二针脚483以及芯线347分别穿设于第一穿孔3211、第二穿孔3213以及第三穿孔3215后,第一针脚481、 第二针脚483与芯线347可实质上切齐电路板32的下表面,以利于第一针脚481、第二针脚 483与芯线347进行表面粘着时锡膏的沾附。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连接器38将同轴线缆34组装至电路板 32的方法的流程图。图5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100 :于电路板32上形成至少一穿孔321。
步骤102 :将同轴线缆34的一端固定于连接器38。
步骤104 :将连接器38的固定结构48穿设于电路板32上的至少一穿孔321。
步骤106 :将固定结构48固接于电路板32。
步骤108 :结束。
于此针对上述步骤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如步骤100所述可先于电路板32上形成至少一穿孔321,如于电路板32上形成第一穿孔3211、第二穿孔3213与第三穿孔3215。接着,可将同轴线缆34的一端利用铆合的方式与连接器38固定,如可利用连接器38的第一夹持部42夹持同轴线缆34的第一绝缘层341,利用连接器38的第二夹持部44夹持同轴线缆34的编织层343以及连接器38的第三夹持部46夹持同轴线缆34的第二绝缘层345 (步骤102)。之后,再将连接器38的固定结构48穿设于电路板32上的至少一穿孔321,如将固定结构48的第一针脚481以及第二针脚483分别穿设于第一穿孔3211与第二穿孔3213。 此时,同轴线缆34的芯线347同时穿设于第三穿孔3215 (步骤104)。最后,可将固定结构 48固接于电路板32,如将第一针脚481与第二针脚483以及同轴线缆34的芯线347以表面粘着技术分别固接于电路板32上(步骤106),即可完成上述同轴线缆34与电路板32的组装(步骤108)。
在此实施例中,电路板32、同轴线缆34与连接器38的组装顺序为将同轴线缆34 的该端固定于连接器38之后,再将连接器38的固定结构48穿设于电路板32上的至少一穿孔321。意即先执行步骤102后,再执行步骤104。然而,本发明的电路板32、同轴线缆34 与连接器38的组装顺序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者所为限。举例而言,于另一实施例中, 可先将连接器38的固定结构48穿设于电路板32上的至少一穿孔321之后,再将同轴线缆 34的该端利用手工的方式固定于连接器38,意即先执行步骤104后,再执行步骤102。如当连接器38的固定结构48穿设于电路板32上的至少一穿孔321后,作业人员以手工的方式将连接器38的第一夹持部42、第二夹持部44以及第三夹持部46分别夹持同轴线缆34 的第一绝缘层341、编织层343以及第二绝缘层345,用于固定连接器38与同轴线缆34。
请参阅图6以及图7,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治具50与电路板32的元件侧视图,图7为图6所示治具50与电 路板32的元件上视图。如图6以及图7所示,治具50可为一中空的柱状结构。于执行步骤106时,为使连接器38的第一针脚481与第二针脚483 以及同轴线缆34的芯线347于进行表面粘着时,可保持平衡于电路板32上而不产生歪斜, 治具50可设置于连接器38固接于电路板32处,用于用来支撑连接器38,而防止连接器38 相对电路板32产生歪斜。此外,治具50具有一高度H。因此,于距离为高度H的范围内,治具50皆可支撑连接器38,用于加强对连接器38的支撑效果。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治具60与传输线30的元件侧视图。如图8所不,治具60具有一支撑部62、一第一固定部64以及一第二固定部66。支撑部62设置于连接器38固接于电路板32处的附近,第一固定部64用来固定连接器38与同轴线缆 34,第二固定部66用来固定同轴线缆34的另一端与连接器母头36。请参阅图9,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治具60的第二固定部66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二固定部66可为一 Y字形结构,其凹部即可用来夹持同轴线缆34的另一端,用于固定同轴线缆34 的另一端与连接器母头36。除此之外,支撑部62可具有一高度H'。因此,于距离为高度 H'的范围内,治具60皆可支撑连接器38,用于加强对连接器38的支撑效果。
相比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连接器是利用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以及第三夹持部分别夹持同轴线缆的第一绝缘层、编织层以及第二绝缘层,用于固定连接器于同轴线缆的一端。此外,连接器的第一针脚与第二针脚以及同轴线缆的芯线可分别于穿设电路板上的第一穿孔、第二穿孔以及第三穿孔,再利用表面粘着技术将第一针脚、第二针脚与芯线固接于电路板上。如此一来,本发明即可利用单一个连接器达到将同轴线缆端接于电路板的功效,进而降低材料成本。除此之外,于组装时可先将同轴线缆固定于连接器,再将连接器穿设于电路板;或先将连接器穿设于电路板,再将同轴线缆固定于连接器。由于连接器可同时对同轴线缆及电路板进行组装,故不需浪费额外的人力及组装工时,进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 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来连接同轴线缆与电路板的连接器,其包含有本体;第一夹持部,其延伸自该本体的第一端部,该第一夹持部用来夹持该同轴线缆的第一绝缘层;第二夹持部,其延伸自该本体相对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与该第一夹持部间的位置, 该第二夹持部用来夹持该同轴线缆的编织层;以及固定结构,其由该本体的该第二端部朝远离该第二夹持部的方向延伸,该固定结构穿设于该电路板的至少一穿孔,用于固定该同轴线缆于该电路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固定结构包含有第一针脚,其朝远离该第二夹持部的方向延伸且位于对应该本体的一侧的位置上;以及第二针脚,其朝远离该第二夹持部的方向延伸且位于对应该本体的另一侧的位置上, 该第一针脚与该第二针脚分别穿设于该电路板的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用于固定该同轴线缆于该电路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夹持部具有第一宽度,该第二夹持部具有第二宽度,且该第二宽度实质上等于该编织层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宽度实质上等于该第二宽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另包含有第三夹持部,其延伸自该本体的该第二端部,该第三夹持部用来夹持同轴线缆的第二绝缘层,其中该第三夹持部具有第三宽度,且该第三宽度实质上等于该第二绝缘层的宽度。
6.一种传输线,其包含有电路板,其上形成有至少一穿孔;同轴线缆,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同轴线缆包含有第一绝缘层、编织层、第二绝缘层与芯线;连接器母头,其连接于该同轴线缆的一端;以及连接器,其连接于该同轴线缆的另一端,该连接器包含有本体;第一夹持部,其延伸自该本体的第一端部,该第一夹持部用来夹持该同轴线缆的该第一绝缘层;第二夹持部,其延伸自该本体相对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与该第一夹持部间的位置, 该第二夹持部用来夹持该同轴线缆的该编织层;以及固定结构,其由该本体的该第二端部朝远离该第二夹持部的方向延伸,该固定结构穿设于该电路板的该至少一穿孔,用于固定该同轴线缆于该电路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线,其中该电路板上的该至少一穿孔包含有第一穿孔以及第二穿孔,且该固定结构包含有第一针脚,其于该本体的该第二端部上朝远离该第二夹持部的方向延伸且位于对应该本体的一侧的位置上;以及第二针脚,其于该本体的该第二端部上朝远离该第二夹持部的方向延伸且位于对应该本体的另一侧的位置上,该第一针脚与该第二针脚分别穿设于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用于固定该同轴线缆于该电路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线,其中该电路板上另形成有一第三穿孔,该同轴线缆的该芯线于该第一针脚与该第二针脚分别穿设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时穿设于该第三穿孔。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传输线,其中该第一夹持部具有第一宽度,该第二夹持部具有第二宽度,且该第二宽度实质上等于该编织层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线,其中该第一宽度实质上等于该第二宽度。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线,其另包含有第三夹持部,其延伸自该本体的该第二端部,该第三夹持部用来夹持同轴线缆的一第二绝缘层,其中该第三夹持部具有第三宽度,且该第三宽度实质上等于该第二绝缘层的宽度。
12.一种利用连接器将同轴线缆组装至电路板的方法,其包含有下列步骤在该电路板上形成至少一穿孔;将该同轴线缆的一端固定于该连接器;将该连接器的一固定结构穿设于该电路板上的该至少一穿孔;以及将该固定结构固接于该电路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同轴线缆的该端固定于该连接器之后,再将该连接器的该固定结构穿设于该电路板上的该至少一穿孔。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连接器的该固定结构穿设于该电路板上的该至少一穿孔之后,再将该同轴线缆的该端固定于该连接器。
15.如权利要求12、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同轴线缆的该端固定于该连接器包含有下列步骤利用该连接器的一第一夹持部夹持该同轴线缆的一第一绝缘层;利用该连接器的一第二夹持部夹持该同轴线缆的一编织层;以及利用该连接器的一第三夹持部夹持该同轴线缆的一第二绝缘层。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电路板上形成至少一穿孔包含有于该电路板上形成一第一穿孔与一第二穿孔,将该连接器的该固定结构穿设于该电路板上的该至少一穿孔包含有将该固定结构的一第一针脚以及一第二针脚分别穿设于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固定结构固接于该电路板包含有将该第一针脚与该第二针脚以表面粘着技术分别固接于该电路板上。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电路板上形成至少一穿孔另包含有于该电路板上形成一第三穿孔,且该方法另包含将该同轴线缆的一芯线穿设于该第三穿孔。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另包含将该同轴线缆的该芯线以表面粘着技术固接于该电路板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来连接一同轴线缆与一电路板的连接器及其相关的传输线与组装方法,该连接器包含有一本体、一第一夹持部、一第二夹持部以及一固定结构。第一夹持部延伸自本体的一第一端部,且用来夹持同轴线缆的一第一绝缘层。第二夹持部延伸自本体相对第一端部的一第二端部与第一夹持部间的位置,且用来夹持同轴线缆的一编织层。固定结构由本体的第二端部朝远离第二夹持部的方向延伸,固定结构穿设于电路板的至少一穿孔,用于固定同轴线缆于电路板上。
文档编号H01R31/06GK103022733SQ201110328399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7日
发明者孙榕成, 刘政燻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