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758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No. 5,879,179公开了一种用于将束线相互连接的防水连接器。该防水
连接器具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壳体具有罩部,第二壳体具有待配合在第一壳体的罩部中的配合部件。橡胶环被配合于第二壳体的配合部件。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在一起时,橡胶环的整个外周紧密接触罩部的内周面和配合部件的外周面,因此防止水等渗透到罩部与配合部件之间的缝隙中。橡胶塞通常被配合在从每个壳体抽出的导线上。橡胶塞紧密接触导线的外周面和每个壳体的内周面,因此防止水等渗透到导线与每个壳体之间的缝隙中。 结果,防水连接器的内部被密封而防止水等渗透到其中。当配合部件配合在罩部中时,上述防水连接器的配合部件上的橡胶环紧密接触罩部的开口部的内周面,因此密封防水连接器。在将配合部件插入到罩部中的同时,防水连接器内部的空气被压缩。因此在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在一起时,操作力会增加。另外, 在橡胶环与罩部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的状态下,橡胶环从开口端向内部部分插入罩部。因此进一步增加了在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在一起的过程中的操作力。可以将罩部的前侧加宽并且使罩部的内侧朝向其内部部分变窄,使得橡胶环直至中间部分才接触罩部。该设计将会减少防水连接器的内部压力的上升。然而,第二壳体将会相对于其正常姿态倾斜并且将会松动。因此不能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顺滑地配合在一起。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完成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使导线侧连接器壳体与设备侧连接器壳体彼此配合所需的操作力,并且将两个壳体顺滑地配合在一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连接器,其包括具有罩部的第一壳体和具有能够被配合在所述罩部中的配合部件的第二壳体。在所述橡胶环与所述罩部的内周面和所述配合部件的外周面紧密接触的状态下,从所述罩部的开口部至其内部部分插入到所述罩部中的橡胶环被配合在所述配合部件上。密封面形成在所述罩部的内周面上,并且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被正常地配合在一起时,所述密封面紧密接触所述橡胶环的整个周缘。空气释放部件形成在所述罩部的内周面的位于其开口部所在侧上的部分上,用于将所述罩部内部的空气释放至外部。因此,防水连接器的内部压力低于现有技术,并且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在一起所需的操作力也较低。所述空气释放部件可以是从所述罩部的所述密封面延伸至其开口端并且朝向所述罩部的内部空间开口的槽。在该结构中,形成空气释放部件的部分不紧密接触橡胶环。因此,显著地降低了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在一起所需的操作力。可以在所述罩部的所述内周面上形成多个所述空气释放槽。多个空气释放槽使得能够更有效地将罩部内部的空气排出至外部。因此,能够显著地降低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在一起所需的操作力。可以在形成在所述罩部的所述内周面上的所述空气释放部件之间形成肋状的橡胶环干涉部。所述干涉部从所述罩部的所述密封面延伸至所述罩部的所述开口部,并且能够紧密接触所述橡胶环。该结构允许以橡胶环和罩部之间的低的接触阻力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到达正常配合姿态。因此,大大地降低了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在一起所需的操作力。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线侧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设备侧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屏蔽罩的透视图。图4是图1的导线侧连接器的透视图。图5是图1的设备侧连接器的透视图。图6是当从上方看两个连接器时、显示在将导线侧连接器与设备侧连接器配合在一起之前的状态的截面图。图7是显示将图6的导线侧连接器与设备侧连接器部分地配合在一起的截面图。图8是显示将图6的导线侧连接器与设备侧连接器完全地配合在一起的截面图。图9是当从侧面看两个连接器时、显示在将导线侧连接器与设备侧连接器配合在一起之前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0是显示将图9的导线侧连接器与设备侧连接器部分地配合在一起的截面图。图11是显示将图9的导线侧连接器与设备侧连接器完全地配合在一起的截面图。图12是设备侧连接器壳体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组件具有连接至屏蔽导线的端部的导线侧连接器20和设备侧连接器50。设备侧连接器50被固定至设备的外壳C并且能够配合于导线侧连接器 20。如图1和图6所示,导线侧连接器20具有连接至两个屏蔽导线W的端部的阴性端子接头21、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导线侧壳体22和覆盖导线侧壳体22的屏蔽罩23。阴性端子接头21被容纳在导线侧壳体22中。阴性端子接头21具有沿其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形连接部件21A和从圆筒形连接部件21A向后配置的筒状部21B。筒状部21B被压接至屏蔽导线W,从而使阴性端子接头21 与屏蔽导线W相互电连接。橡胶塞G被安装于屏蔽导线W。导线侧壳体22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大体上圆筒形配合部件M和也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四棱筒形的联锁配合部件25。圆筒形配合部件M和联锁配合部件25 —体且并排地形成,使得圆筒形配合部件 24的前侧区域将联锁配合部件25夹在其间。联接件沈在圆筒形配合部件M的、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中心向后的区域之间一体地延伸。切口 22A形成在联锁配合部件25与每个圆筒形配合部件M之间。联锁配合部件25向前开口,并且短路端子25A安装在联锁配合部件 25内部。空腔27在每个圆筒形配合部件M中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阴性端子接头21能够被容纳在空腔27内部。当阴性端子接头21从后侧插入到空腔27中时,安装在屏蔽导线W 上的橡胶塞G紧密接触空腔27的内周面,从而防止水从后侧渗透到空腔27中。塞子限制件观从橡胶塞G向后地被配合于屏蔽导线W,并且被安装于圆筒形配合部件对,从而防止橡胶塞G从圆筒形配合部件M的后端移除。如图6所示,矛杆四形成在联锁配合部件25上,所述联锁配合部件25配置在位于空腔27前方的圆筒形配合部件M中。每个矛杆四锁定被容纳在空腔27中的阴性端子接头21的圆筒形连接部件21A的后端,因此将阴性端子接头21保持在空腔27中,并且防止阴性端子接头21从空腔27的后端移出。如图1和图9所示,凸缘30从导线侧壳体22的沿其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心部突出, 并且绕整个外周延伸。两个可弹性变形的锁定带31从凸缘30的后表面在与联接件沈相对的位置上向后延伸。锁定孔31A形成在每个锁定带31的中心部分上。如图6和图9所示,橡胶环容纳槽32形成在圆筒形配合部件M和联锁配合部件 25的、从导线侧连接器壳体22的凸缘30向前的位置上。橡胶环33被配合于橡胶环容纳槽 32,并且具有多个周向唇33A。屏蔽罩23由压铸的铝制成。如图1和图3所示,屏蔽罩23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限定宽的长椭圆形。屏蔽罩23的前端和后端开口,并且导线侧壳体22能够插入屏蔽罩23的开口前端中。锁定突起36形成在屏蔽罩23的、每个长边的内周面的横向中心上,如图3和9所示。如图6所示,当导线侧壳体22被容纳在屏蔽罩23内部的预定正常位置上时,锁定突起 36锁定在锁定带31的锁定孔31A中,从而将导线侧壳体22保持在屏蔽罩23中。当导线侧壳体22被正常地配合在屏蔽罩23中时,圆筒形配合部件M和联锁配合部件25的、从正确安装的橡胶环33向前伸出的部分从屏蔽罩23的开口前端向前突出,如图6禾口 9所示。固定部件34从屏蔽罩23的一个长边的前侧开口边缘径向地向外延伸,并且螺栓插孔34A沿前后方向贯穿该固定部件34。紧固螺栓V穿过螺栓插孔34A插入并且由C形环 35保持在固定部件34处,如图9所示。导线侧连接器20和固定至设备的外壳C的设备侧连接器50较浅地配合在一起,如图10所示。然后将紧固螺栓V拧紧到外壳C的螺栓紧固孔C2中,从而将导线侧连接器20和设备侧连接器50正常地配合在一起,如图7所示。在将导线侧连接器20和设备侧连接器50正常地配合在一起时,屏蔽罩23的、包括固定部件;34的前表面的前侧开口边缘紧密接触外壳C,如图8和图11所示。因此将外壳 C与屏蔽罩23导电地相互连接。设备侧连接器50具有通过模制合成树脂而形成的设备侧壳体52,并且阳性端子接头51被容纳在设备侧壳体52中,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橡胶环53和第二橡胶环M 被配合在设备侧壳体52的外周面上。如图2和图5所示,设备侧壳体52具有能够将导线侧壳体22的圆筒形配合部件 24和联锁配合部件25容纳在其中的罩部55。端子接头保持部件56在罩部55的后方。
设备侧配合部件57被限定在设备侧壳体52的罩部55的后部上,并且能够被配合在设备的外壳C中的安装孔Cl中。第一橡胶环容纳槽58形成于设备侧配合部件57的外周面周围,并且容纳第一橡胶环53。当设备侧配合部件57被配合在安装孔Cl中时,第一橡胶环53的整个周缘紧密接触外壳C的安装孔Cl的内周壁,从而防止水等从外部渗透到外壳C中。如图8和图11所示,在将导线侧壳体22和设备侧壳体52正常地配合在一起时,圆筒形配合部件M和联锁配合部件25的从凸缘30向前的部分被容纳在罩部55内。另外, 罩部55的开口部的内周面紧密接触圆筒形配合部件M和联锁配合部件25的外周面。罩部55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管,并且具有沿宽度方向较长的长椭圆形横截面,如图5和图6所示。罩部55的前段能够配合在导线侧连接器20的屏蔽罩23内部。在将导线侧连接器20和设备侧连接器50正常地配合在一起时,导线侧壳体22的橡胶环33的整个外周紧密接触罩部阳的内周密封面55A。第二橡胶环容纳槽60形成在罩部55的前端的整个外周周围,并且接收第二橡胶环54。在将导线侧连接器20和设备侧连接器50配合在一起时,第二橡胶环M的整个外周紧密接触屏蔽罩23的内周面,从而防止水等从外部渗透到罩部55与屏蔽罩23之间的缝隙中。固定带59在罩部55的沿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心处在罩部55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横向地突出,并且金属套圈59A被安装于固定带59。设备侧配合部件57被配合在外壳C的安装孔Cl中,并且固定螺栓Vl从前侧被插入到套圈59A中。然后将固定螺栓Vl拧紧到设备的外壳C中的螺栓固定孔C3中,如图6所示,从而将设备侧壳体52固定至外壳C。两个阳性端子接头51并排地容纳在端子接头保持部件56中。如图6所示,每个阳性端子接头51具有大体上锥形的主体61,从主体61向前延伸的销状连接部件62,以及通过在销状连接部件62的前端上模制合成树脂而形成的绝缘头部62A。销状连接部件62 从罩部55的后壁向前突出,并且延伸至罩部55的沿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心。当导线侧连接器20与设备侧连接器50分离时,绝缘头部62A防止操作者的插入到罩部55中的手指直接接触销状连接部件62。绝缘头部62A和销状连接部件62能够被插入到阴性端子接头21的圆筒形连接部件21A中。如图8所示,在将导线侧连接器20和设备侧连接器50正常地配合在一起时,销状连接部件62位于圆筒形连接部件21A中,从而使阳性端子接头51和阴性端子接头21相互电连接。联锁连接器63从后侧安装到端子接头保持部件56中并且位于阳性端子接头51 之间,如图6所示,并且后侧保持件68防止联锁连接器63从端子接头保持部件56中移出。 如图8所示,在将导线侧连接器20和设备侧连接器50正常地配合在一起时,配合检测端子 63A被安装在联锁连接器63中并且连接至联锁配合部件25的短路端子25A。因此,能够检测导线侧连接器20和设备侧连接器50的正确连接状态。如图6和图8所示,两个引导板64从罩部55的后壁向前延伸,并且突出到罩部55 的内部空间中。引导板64配置在阳性端子接头51与联锁连接器63之间,并且引导板64的前端配置为从阳性端子接头51的前端稍向前。引导板64分别被容纳在导线侧壳体22的切口 22A中,从而将导线侧连接器20和设备侧连接器50引导至预定位置。如图12所示,橡胶环干涉肋65从罩部55的内周面向内突出,并且在罩部55的内周面的、从密封面55A向前的位置沿前后方向线性地延伸,如图6所示。每个橡胶环干涉肋 65的突出端部是圆形的,如图12所示,并且每个橡胶环干涉肋65的高度等于罩部55的密封面55A的高度。三个橡胶环干涉肋65以等间距形成在罩部55中的每个较宽表面上。五个橡胶环干涉肋65以等间距形成在罩部55中的每个弯曲表面上。如图12所示,由相邻的橡胶环干涉肋65之间的周向连接表面形成的长椭圆形稍大于由周向地连接橡胶环干涉肋65的突出端部而形成的长椭圆形。如图5所示,空气释放槽66被限定在罩部55的、从密封面55A向前的内周面上,并且位于橡胶环干涉肋65之间。因此,从导线侧连接器20的圆筒形配合部件M和联锁配合部件25被较浅地配合在设备侧连接器50的罩部55中的时刻开始,直至橡胶环33的整个外周紧密接触罩部55的密封面55A的时刻,导线侧连接器20的橡胶环33 仅接触橡胶环干涉肋65。在图7和图10中示出的导线侧连接器20与设备侧连接器50的部分配合状态在橡胶环33的整个外周紧密接触密封面55A之前即刻时的状态。因此,罩部 55内部的空气通过空气释放槽66被排出并且被排放到罩部55的外部,从而减少在将导线侧连接器20的圆筒形配合部件M和联锁配合部件25配合在罩部55中时的罩部55的内部压力。两个防松动肋67形成在导线侧壳体22的圆筒形配合部件M的外周面上,并且能够被容纳在罩部55的长边上的空气释放槽66中。防松动肋67形成为从配合在圆筒形配合部件M上的橡胶环33向后,并且在将导线侧连接器20和设备侧连接器50正常地配合在一起时,将导线侧壳体22保持在正常姿态下。在导线侧壳体22的切口 22A和设备侧壳体52的引导板64的引导下,最初将设备侧连接器50较浅地配合于导线侧连接器20。此时,导线侧壳体22的橡胶环33紧密接触设备侧壳体52的罩部55的橡胶环干涉肋65。将设备侧连接器50和导线侧连接器20配合在一起的操作进行至半配合状态,如图7和图10所示,使得将圆筒形配合部件M和联锁配合部件25配合在罩部55中,并且将罩部55配合在屏蔽罩23中。然后紧固螺栓V进入外壳C的螺栓紧固孔C2,并且能够被旋拧到螺栓紧固孔C2中,从而将设备侧连接器50和导线侧连接器20牵引至如图8和图11 所示的正确连接状态。在该配合过程中,导线侧连接器20的橡胶环33仅沿着橡胶环干涉肋65滑动,直至橡胶环33紧密接触罩部55的密封面55A。因此,罩部55内部的空气通过空气释放槽66被排出,并且从罩部55的开口部被排放至外部。在将设备侧连接器50和导线侧连接器20正常地配合在一起时,导线侧壳体22的橡胶环33的整个外周紧密接触罩部 55的密封面55A,因此密封罩部55与导线侧壳体22之间的缝隙。因此,防水连接器的内部压力在连接过程中不会显著上升,并且将导线侧连接器20和设备侧连接器50配合在一起所需的操作力较低。橡胶环干涉肋65以几乎等间距间隔配置在罩部55的内周面。因此,导线侧壳体 22和设备侧壳体52被保持在正常的配合姿态下。此外,导线侧壳体22的橡胶环33最初仅接触橡胶环干涉肋65,从而减少了橡胶环33与罩部55之间的接触阻力。因此,需要较低的操作力以将导线侧连接器20和设备侧连接器50配合在一起。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例如,下列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紧固螺栓拧紧到外壳C中而将导线侧连接器20和设备侧连接器50正常地配合在一起。然而,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不使用紧固螺栓V而将导线侧连接器20和设备侧连接器50配合在一起的防水连接器。上述实施方式具有能够导电地连接至设备的外壳C的屏蔽罩23。然而,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具有屏蔽罩的防水连接器。上述实施方式具有多个空气释放槽66。然而,可以仅形成一个空气释放槽66。上述实施方式具有从罩部55的开口部延伸至密封面55A的空气释放槽66。然而, 空气释放孔可以在从罩部55的密封面55A向前的位置处贯穿罩部55。橡胶环干涉肋65不必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线性肋,而能够沿其他方向(例如倾斜地)延伸或者能够采取其他形式(例如不连续的凸起)。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水连接器,包括具有配合部件04,25)的第一壳体(22),所述配合部件( ,2 具有外周;橡胶环(33),所述橡胶环配合在所述配合部件04,25)的外周上;以及具有罩部(55)的第二壳体(52),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的开口前端能够接收所述配合部件04,25),且所述罩部(5 的内部空间具有这样的周缘表面所述周缘表面包括从所述开口前端向后间隔开的内密封面(55A),所述内密封面(55A)被构造为当所述第一壳体0 的配合部件( ,2 被完全配合到所述罩部(5 中时,所述内密封面(55A)用于与所述橡胶环(5 以密封方式接合;所述罩部(5 的内密封面(55A) 与开口前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空气释放部件(66),所述空气释放部件(66)被构造为随着所述第一壳体0 的配合部件( ,2 接近所述罩部(5 中的、所述橡胶环(3 与所述内密封面(55A)相接合的位置,所述空气释放部件(66)用于容纳从所述罩部(55)释放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空气释放部件(66)是从所述罩部(55)的内密封面(55A)延伸至所述罩部(55)的开口前端的至少一个空气释放槽 (66),所述空气释放槽(66)朝向所述罩部(55)的内部空间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空气释放部件(66)包括形成在所述罩部(55)的内周表面上的多个空气释放槽(6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连接器,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橡胶环干涉部(65),所述橡胶环干涉部从所述罩部(55)的内密封面(55A)延伸至所述罩部(55)的所述开口前端, 并且所述橡胶环干涉部被成形为随着所述第一壳体0 的配合部件( ,2 接近所述罩部(5 中的、所述橡胶环(3 与所述内密封面(55A)相接合的位置,所述橡胶环干涉部用于紧密接触所述橡胶环(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橡胶环干涉部(6 为从所述罩部(55)的内密封面(55A)延伸至所述罩部(55)的开口前端的至少一个橡胶环干涉肋 (6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橡胶环干涉肋(6 包括多个相对于所述空气释放槽(66)交替布置的橡胶环干涉肋(6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中,每个所述橡胶环干涉肋(6 均具有向内指向的峰部,所述峰部与所述罩部(5 的内密封面(55A)大致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中,所述橡胶环干涉肋(6 和所述空气释放槽(66)基本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中,所述橡胶环干涉肋(6 和所述空气释放槽(66)大体上线性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中,所述橡胶环干涉肋(6 和所述空气释放槽(66)大体上与所述第一壳体0 插入到所述罩部(5 中的插入方向平行地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连接器,包括具有罩部(55)的设备侧壳体(52)和导线侧壳体(22),所述导线侧壳体具有能够配合在罩部(55)中的管状配合部件(24)和联锁配合部件(25)。橡胶环(33)围绕圆筒形配合部件(24)和联锁配合部件(25)的外周面配合,以密封罩部(55)的内周面与管状配合部件(24)和联锁配合部件(25)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密封面(55A)形成在罩部(55)的内周面上且紧密接触橡胶环(33)的整个外周。空气释放槽(66)形成于罩部(55)的内周面的、位于密封面(55A)前方的部分上。
文档编号H01R13/52GK102544889SQ2011104109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3日
发明者石桥武士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