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超结mosfet结构及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7169516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压超结mosfet结构及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的形成方法以及一种形成有P型漂移区的超结MOSFET结构。
背景技术
功率半导体器件总是不断朝着大的功率控制容量(高压大电流)和高速方向发展。功率集成电路中的高压MOS器件中,由于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VDMOS)兼具双极晶体管和普通MOS器件的优点,无论是开关应用还是线性应用,VDMOS都是理想的功率器件。导通电阻(RON)是衡量VDMOS性能的重要指标。按照导电沟道相对于硅片表面的方向不同,VDMOS技术大致可分成平面型(Planar)和沟槽型(Trench)两大类。由于平面型技术受外延电阻率的影响,对于高压产品其击穿电压(VBR)与导通电阻的关系近似2. 5次方的指数关系,导通电阻很难做的很小,虽然可以通过增减元胞数量以减少导通电阻,但势必增大芯片面积,由于最终受限于由栅电容决定的开关损耗,因此,VDMOS器件设计需要折衷考虑导通电阻和开关损耗,以及对外延层厚度、掺杂浓度、元胞结构、栅氧厚度、面积等参数进行优化,也只能获得导通电阻相对较小的产品;而沟槽技术虽然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的导通电阻,并且具有较大电流处理能力,但由于沟槽型VDMOS器件结构的特点,即沟槽底部拐点区域固有的电场集中效应,使得其在击穿电压上的承受能力较小,主要应用于数十伏的低压领域。现在为了解决高压MOS器件中导通电阻过大的问题,现以比较通用的一种超结 MOSFET器件为例,可见参见图1 该超结MOSFET器件在原来常规MOSFET结构中增加P型漂移(P_drift)区106的制造工艺,所述P-drift区为柱形,因此,所述P-drift区与岛间漂移区(P-body) 108相连并贯穿整个N-外延层102,采用此结构N-外延层102的浓度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从而使 N-外延层102的导通电阻明显降低。当器件处于导通状态时,电子从源极110经反型层沟道114、通过N-外延层102到达漏极112,此时,形成的高压MOSFET的导通电阻由N+扩散阱118、P-body以及P-drift之间的N型外延层102等多个电阻串联组成,而在多个电阻串联组成的导通电阻中,所述N-外延层102电阻的贡献率高达90%以上,因此,超结MOSFET 器件的导通电阻也明显降低,从而使击穿电压与导通电阻的关系由原来近似2. 5次方的指数关系变为近似线性关系;当器件处于阻断状态时,使N-外延层102与所述P-drift区106 之间形成的PN结116处于反偏状态,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大耗尽区也逐渐展宽,最终导致整个N-外延层102完全耗尽,此时阻断电压不仅建立力了纵向电场,而且建立了横向电场,所述P-drift区106与所述N-外延层102的电荷相互补偿,形成耐压支持层,通过改变所述 P-drift区106与所述N-外延层102的宽度,可以在不改变N-外延层掺杂浓度的情况下, 调整击穿电压。然而,现有许多形成所述P型漂移区的工艺,主要为多层外延多层注入技术、深沟槽填埋技术、高能离子注入技术等。对于600V以上高压产品,多层外延多次注入技术至少要分别进行6次以上外延和注入,参见图2,形成外延层202,并在所述外延层202上形成P 型漂移区204,因此,多层外延多次注入技术工艺复杂成本过高;而深沟槽填埋技术至少需要刻蚀50um以上的沟槽,工艺难度大;同样高能离子注入技术,需要特殊的离子屏蔽技术, 不易实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现有的超结MOSFET中的P型漂移区形成工艺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导通电阻小、击穿电压承受能力大的功率器件,促使高压MOS器件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亟待引进能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新方法,以解决现有的P型漂移区形成的成本高、工艺复杂的最主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 通过采用外延与沟槽相结合技术,在显著降低导通电阻和提高击穿电压的基础上,即简化了工艺又降低了工艺的难度,适宜批量生成。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生长第一 N型外延层;向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进行硼离子注入,形成硼注入区;在已注入离子的第一 N型外延层上由下至上依次生长第二 N型外延层和氧化膜;依次蚀刻氧化膜、第二 N型外延层,在对应于硼注入区部位形成沟槽,蚀刻停止在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上;对所述沟槽的侧壁进行硼离子倾角注入,形成掺杂层;去除氧化膜后,在第二 N型外延层上和所述沟槽中生长第三N型外延层;将上述结构进行退火工艺,使硼注入区和掺杂层中的硼离子进行扩散,形成P型漂移区。基于上述一种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还提出了一种形成有P型漂移区的超结MOSFET结构,至少包括;半导体衬底;形成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第一 N型外延层;形成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上的第二 N型外延层;形成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上和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的沟槽中的第三N型外延层; 以及,由形成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上的硼注入区和形成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中的沟槽侧壁上的掺杂层中的硼离子扩散形成的P型漂移区。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与传统通用的超结MOSFET中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相比,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首先,通过在半导体衬底上生长第一 N型外延层,并在第一 N型外延层上进行硼离子注入,接着,在第一 N型外延层上由下至上依次进行第二 N型外延层和氧化膜的生长,然后,依次蚀刻氧化膜和第二 N型外延层,在对应于硼注入区部位形成沟槽,并对沟槽的侧壁进行硼离子倾角注入,以便在沟槽的侧壁上形成掺杂层,紧接着,去除氧化膜,在第二 N型外延层上和所述沟槽中生长第三N型外延层,并将上述结构进行退火工艺,使硼注入区和掺杂层中的硼离子进行扩散,形成P型漂移区。由此可见,利用本发明用以制备后续的超结M0SFET,不仅降低了导通电阻和提高了击穿电压,而且由于采用了外延与沟槽相结合技术,使得工艺简单,又降低了工艺难度。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通用的超结MOSFET器件的示意图;图2为图1之P型漂移区采用多层外延多次注入技术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流程;图4A至图4H为本发明一种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其次,本发明利用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参见图3,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流程为SlOO 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生长第一 N型外延层;SlOl 向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进行硼离子注入,形成硼注入区;S102 在已注入离子的第一 N型外延层上由下至上依次生长第二 N型外延层和氧化膜;S103 依次蚀刻氧化膜、第二 N型外延层,在对应于硼注入区部位形成沟槽,蚀刻停止在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上;S104 对所述沟槽的侧壁进行硼离子倾角注入,形成掺杂层;S105 去除氧化膜后,在第二 N型外延层上和所述沟槽中生长第三N型外延层;S106:将上述结构进行退火工艺,使硼注入区和掺杂层中的硼离子进行扩散,形成 P型漂移区。下面以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为例,结合附图4A至4H,对一种高压超结MOSFET的P 型漂移区形成方法的制作工艺进行详细描述。SlOO 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生长第一 N型外延层。参见图4A,提供一半导体衬底400,所述半导体衬底400为重掺杂的N型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400上生长第一 N型外延层402,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402的厚度为 15 20um、外延电阻率为1 5Ω · cm。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402的厚度可以根据产品的要求在15 20um之间选择,其对应的外延电阻率可在1 5Ω · cm之间选择。SlOl 向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进行硼离子注入,形成硼注入区。
参见图4B,可以对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402采用掩膜版做离子注入,注入离子可以为硼离子,注入能量为1200 200KEV、注入剂量为1E12 lE13/cm2,形成硼注入区404。S102 在已注入离子的第一 N型外延层上由下至上依次生长第二 N型外延层和氧化膜。参见图4C,在已注入离子的第一 N型外延层402上生长第二 N型外延层406,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406的厚度为20 30um、外延电阻率为1 5 Ω · cm ;然后,在所述第二 N 型外延层406生长氧化膜408,所述氧化膜408可以为二氧化硅(SiO2),所述氧化膜408的厚度为3000~8000人。S103 依次蚀刻氧化膜、第二 N型外延层,在对应于硼注入区部位形成沟槽,蚀刻停止在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上。参见图4D,依次蚀刻所述氧化膜408、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406,在对应于硼注入区部位形成沟槽410,蚀刻停止在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402上,所述沟槽410的宽度为2 4um0S104 对所述沟槽的侧壁进行硼离子倾角注入,形成掺杂层。首先,参见图4E,在所述沟槽410的侧壁上对第二 N型外延层406采用离子注入技术进行硼离子注入,选用倾角注入,注入角度θ为7 20度、注入能量为50 200KEV,然后,参见图4F,从而在所述沟槽410的侧壁上形成掺杂层412。S105 去除氧化膜后,在第二 N型外延层上和所述沟槽中生长第三N型外延层。参见图4G,清洗去除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406上生长的所述氧化膜408后,在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406上和所述沟槽410中继续进行第三N型外延层414的生长,所述第三N型外延层414在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406上方的厚度为4 6um、外延电阻率为1 5 Ω · cm。S106:将上述结构进行退火工艺,使硼注入区和掺杂层中的硼离子进行扩散,形成 P型漂移区。参见图4H,将上述结构进行退火工艺,退火温度为1150 1250°C、退火时间为 120 240分钟,从而使硼注入区404和掺杂层412中的硼离子均向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 402、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406和所述第三N型外延层414中扩散,从而与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中的硼注入区404和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406中的掺杂层412形成了 P型漂移区416。 因此,所述P型漂移区416包括第一扩散区和第二扩散区,此时,所述第一扩散区由掺杂层 412和由掺杂层412中的硼离子向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402、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406和所述沟槽410中的第三N型外延层414区域进行扩散形成,所述第二扩散区由第一 N型外延层的硼注入区和由硼注入区的硼离子向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402、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406 和所述沟槽410中的第三N型外延层414区域进行扩散形成。进一步地,将形成有P型漂移区416的器件按照通常MOSFET制造工艺流程,形成有P型漂移区416的高压超结M0SFET,其结构至少包括半导体衬底;形成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第一 N型外延层;形成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上的第二 N型外延层;形成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上和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的沟槽中的第三N型外延层;以及,由形成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上的硼注入区和形成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中的沟槽侧壁上的掺杂层中的硼离子扩散形成的P型漂移区。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与传统通用的超结MOSFET中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相比,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首先,通过在半导体衬底上生长第一 N型外延层,并在第一 N型外延层上进行硼离子注入,接着,在第一 N型外延层上由下至上依次进行第二 N型外延层和氧化膜的生长,然后,依次蚀刻氧化膜和第二 N型外延层,在对应于硼注入区部位形成沟槽,并对沟槽的侧壁进行硼离子倾角注入,以便在沟槽的侧壁上形成掺杂层,紧接着,去除氧化膜,在第二 N型外延层上和所述沟槽中生长第三N型外延层,并将上述结构进行退火工艺,使硼注入区和掺杂层中的硼离子进行扩散,形成P型漂移区。由此可见,利用本发明用以制备后续的超结M0SFET,不仅降低了导通电阻和提高了击穿电压,而且由于采用了外延与沟槽相结合技术,使得工艺简单,又降低了工艺难度。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权利要求,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生长第一 N型外延层;向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进行硼离子注入,形成硼注入区;在已注入离子的第一 N型外延层上由下至上依次生长第二 N型外延层和氧化膜; 依次蚀刻氧化膜、第二 N型外延层,在对应于硼注入区部位形成沟槽,蚀刻停止在所述第一N型外延层上;对所述沟槽的侧壁进行硼离子倾角注入,形成掺杂层;去除氧化膜后,在第二 N型外延层上和所述沟槽中生长第三N型外延层;将上述结构进行退火工艺,使硼注入区和掺杂层中的硼离子进行扩散,形成P型漂移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为重掺杂的N型半导体衬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的厚度为15 20um、外延电阻率为1 5 Ω .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硼离子注入的注入能量为1200 200KEV、注入剂量为1E12 lE13/c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的厚度为20 30um、外延电阻率为1 5 Ω .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膜为二氧化硅,厚度为3000~8000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的宽度为2 如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硼离子倾角注入的角度为7 20度、注入能量为50 200KEV。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N型外延层在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上的厚度为4 6um、外延电阻率为1 5 Ω · 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工艺所进行的温度为1150 1250°C、时间为120 240分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漂移区包括第一扩散区和第二扩散区,所述第一扩散区包括掺杂层和由掺杂层中的硼离子向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和所述沟槽中的第三N型外延层区域进行扩散形成,所述第二扩散区由所述硼注入区和由硼注入区的硼离子向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和所述沟槽中的第三N型外延层区域进行扩散形成。
12.高压超结M0SFET,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半导体衬底;形成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第一 N型外延层; 形成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上的第二 N型外延层;形成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上和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的沟槽中的第三N型外延层;以及, 由形成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上的硼注入区和形成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中的沟槽侧壁上的掺杂层中的硼离子扩散形成的P型漂移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压超结M0SFET,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外延层的厚度为15 20um、外延电阻率为1 5 Ω · cm。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压超结M0SFET,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N型外延层的厚度为20 30um、外延电阻率为1 5 Ω · cm。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压超结M0SFET,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外延层在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上的厚度为4 6um、外延电阻率为1 5 Ω .cm。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压超结M0SFET,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漂移区包括第一扩散区和第二扩散区,所述第一扩散区包括掺杂层和由掺杂层中的硼离子向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和所述沟槽中的第三N型外延层区域进行扩散形成,所述第二扩散区由所述硼注入区和由硼注入区的硼离子向所述第一 N型外延层、所述第二 N型外延层和所述沟槽中的第三N型外延层区域进行扩散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压超结MOSFET的P型漂移区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生长第一N型外延层;向所述第一N型外延层进行硼离子注入,形成硼注入区;在已注入离子的第一N型外延层上由下至上依次生长第二N型外延层和氧化膜;依次蚀刻氧化膜、第二N型外延层,在对应于硼注入区部位形成沟槽,蚀刻停止在所述第一N型外延层上;对所述沟槽的侧壁进行倾角注入,形成掺杂层;去除氧化膜后,在第二N型外延层上和所述沟槽中生长第三N型外延层;将上述结构进行退火工艺,形成P型漂移区。通过采用外延与沟槽相结合技术,在显著降低导通电阻和提高击穿电压的基础上,简化了工艺又降低了工艺难度,适宜批量生成。
文档编号H01L29/06GK102522338SQ20111044466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7日
发明者王维建, 赵金波, 闻永祥 申请人:杭州士兰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